军队文职招考面试作答如何体现“法治思维”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法治思维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指引,因此只有具备法治思维,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舆论和实践的考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局。面试作为政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法治思维也必将融入面试的命题和作答要求,这就为广大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就实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面试低分就在所难免。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一些面试试题来看看在中法治思维是如何体现的:例题1:一项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孩子被打后,75%的家长支持打回去,说要以暴制暴;25%的家长说要远离暴力。你怎么看?在这道题的作答中,大多数人第一眼就会看到这是家长教育理念的差异,然后紧紧围绕教育理念的问题大谈特谈,却很少关注到背后所反映出大多数家长以暴制暴其实是法制观念淡薄的体现,只有谈到这一点才能使问题真正得到有效的解决,给出的观点、分析和对策才更有深度,才更得考官的青睐。例题2:某地政府为了解决涉毒问题,对涉毒人员进行教育和警示,政府人员在10户有家庭成员涉及重特大制贩毒案件的家庭房屋外墙上用油漆喷上了涉毒家庭的字样。对此,有人认为这能警醒人们远离毒品,也有人认为,此举颇有不妥。对此,你怎么看?在本题的作答中,大多数考生只是看到做法的积极意义,对于不妥之处也只是从情理角度简单提及,恰恰因此忽视了法治思维的展现,其实本道题目我们应该看到当地政府的这一做法明显是违法行政,尽管可以肯定其出发点,但应予以明确的反对,喷涂涉毒家庭的字样,这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严重侵犯涉毒人员及其家人的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利,属于行政乱作为。所以考生给出的答案应该更多地从法律的角度指出做法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法律精神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例题3:公安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至14周岁,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对青少年的保护,也有人认为这是对青少年的伤害。对此,你怎么看?本道题目直接涉及到了一些法律基本常识,需要考生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展现法律思维,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行政拘留年龄的问题,在公安部意见稿提交当时《行政处罚法》中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限制性规定;而《刑法》中则规定已经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大重罪承担刑事责任,只要他们的违法还没有达到涉及八大重罪之前,就不能采取任何的刑事强制措施;这就形成了一个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致使那些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的一般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处罚,从而酿成大错,走向重罪入刑。因此,此次修正案的提出对行政拘留年龄进行下调就可以很好地从行政拘留到刑事重罪之间形成必要的过渡,从而达到预防教育未成年人的作用。考生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将本道题目答好,因此在表态时,就应该旗帜鲜明的予以肯定,说明意见稿的提出有助于弥补法律的漏洞,加强对未成年人管理,是对我国行政处罚法的一次有效的完善。结合这几道题目的简单分析,相信考生们已经明白,作答其实并不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时刻坚持政府角度思考问题,坚持法律思维和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有效作答。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做到精准有效,给大家两点建议:第一,注重个人法律素养的提升,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特别是对于法律基本精神和政府依法行政基本原则的了解。第二,在面试答题过程中,善用法律思维进行思考。对于一些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的题目(社会现象和政策理解类问题),要养成首先思考其与法律的关系,是否合法、是否有法律依据的习惯;而对那些应变和人际关系类问题,则更多地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步骤进行处理。

莫让紧张成为军队文职招考面试的掣肘

紧张是一种心理焦虑的外在表现。对广大考生而言,面试是决定人生未来的一场重要战役,感到紧张在所难免,但如果在面试的考场上,出现心跳加速、声音发颤、卡顿重复、手心出汗、肢体僵硬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考生的面试成绩。下面专家就来讲解一下如何化解考场上的紧张情绪,摆脱紧张的掣肘,顺利迎接面试的挑战。正确认识紧张是化解的先决条件。重要场合之下,人都会紧张,这是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紧张会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爆发小宇宙,答出创新点,这是有利于我们赢得考场高分的。因此,紧张并非一无是处,不要在内心中排斥紧张。在看到紧张好处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探究紧张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之道。第一,缺乏自信。紧张多是源于对自己缺乏信心,考生多习惯于放大自身的缺点,而忽略自身的优点,殊不知,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扬长避短。同时,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需要对自我的激励与肯定才能真正实现。这时,一方面,考生需要一名专业的老师对个人能力进行专业性的判断,找到优点,获得激励的源泉,另一方面,在应试的时候,进场之前,也可以反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第二,期望过高。人是有欲望有追求的,而考生往往期待着获得更好的成绩,有较强的进取心,但如果设定了过高的目标,而短时间内又难以达到,考生就会陷入矛盾的焦虑之中,不断的自我否定。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合理定位自己当前的能力水平,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稳步提升。第三,环境陌生。面试作为人事选拔的重要手段,其流程组织往往是有序规范的,而考场布置往往要比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场景更加庄严肃穆,场地一般三十平米,只有几张桌椅很空旷,考官一般7至9位,都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很威严,这就难免会使考生产生身体及心理上的不适,尤其对于一些没有经过大型场合历练的考生来说就更容易紧张。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综合采用以下方式消除紧张:一是进行脱敏训练。可以站在高台上面对很多人进行演讲,也可以当着很多陌生人的面去答题。二是进行考场压力训练。打破考生所熟悉的常规的考试组织方式,在训练时不断增加考场的压力,让考生产生心理上的适应。比如不提供纸和笔,将看题的考察方式临时改变为听题,或者在考生向考官问好之前考官就请考生入座等。三是冥想消逝法。考生可以静坐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未来考场可能的样子,例如多大的面积,有多少张桌椅,考官都穿什么衣服,年龄如何等等;也可以在脑海中反复预演自己进场、答题、离场的情形,从而消除紧张感。四是身体调整法。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在面试考试现场而感觉到的紧张。在考场上,当察觉到自己有紧张情况下,考生可以变换自己的表情,适当地进行微笑,也可以短暂的停顿一下,在头脑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伴随深呼吸。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经过面试研究经验等总结出来的有关克服面试紧张的内容,如果你现在还存在紧张的问题,赶快抓紧试试吧!

军队文职招考面试礼仪境界:大道至简

俗话说三分看长相,心理学上讲,人没有第二次给人第一印象的机会。而这些道理其实在面试中也是适用的,举止仪表能够给考官一个好的印象,那么自然而然会体现在你的分数中。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于面试礼仪进行展开分析。第一,面试礼仪重要吗?环节是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结构化面试为主,辅之有结构化小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不管是哪种形式下,绝非仅仅是回答好面试题目本身,外在礼仪规范是考生在答题之前呈现给考官的东西,如你的走姿、站姿、与考官的眼神交流以及问候语等等。对于考官来说,这是一个基础分。就如同相亲时,不管后续发展如何,两人总要先对上眼。这一眼就取决于你进场后是积极阳光、从容淡定还是紧张不安,无所适从。所以,外在礼仪很重要,需要学生引起高度重视。第二,面试礼仪有什么?面试中的礼仪包括进场的走姿、站姿,问候语,坐姿,眼神交流感,语速、语态等诸多方面。首先,走姿最重要的是自然。很多人因为没见过这么大阵仗,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紧张到步伐拘谨,甚至顺拐都不自知。看似好笑但实属紧张情绪下正常的反应。所以我们既不必刻意避免,因为有可能适得其反,最后连正常走路都不会;也不必因此恐惧,给自己不良心理暗示。当成正常的考试,正常的人际见面,心态平和是关键。站如钟,讲的是一个人站定在那里如同一口钟一般,稳重踏实。有的考生会站没站相,如男生常见的是弓腰驼背,女生紧张到扣自己的手指头等,这些在考官眼里都是扣分项。问候语其实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寒暄之词,也是一种礼貌的体现。但是这种面试严肃的场合下,问候什么是合乎礼仪的呢?太过于热情显得尴尬,应该毕竟不是一对一的私下场合;如果太过敷衍,又显得不够尊重考官。那么简单的各位考官好,已经可以代表你的问候了,多说无益。同时,当考官请你坐下时,你要表示谢谢。坐姿,你在面试的十几到二十钟内基本都是坐在那里完成。那么怎么做也是有讲究的,如坐着手不知如何摆放,搓来搓去;如身子的三分之二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等等,这些都是禁忌。正确的坐姿可以参照习近平主席在开会时的状态,两手始终保持右手在上覆盖左手,上身挺拔距离桌子约一个拳头。这就是我们要遵守的规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中透露着你内心的活动。有的考生说,我正是因为不想让考官看出我的紧张与不安,所以才深深的埋下我的头颅。但也正是你全程不与考官眼神交流,使得考官更加深了对你的判断,就是你内心胆怯到不敢直视,不自信到自言自语。而眼神交流并不是说你要一直死盯着考官,眼都不带眨一下,这样也很吓人。适当比你低头看题和演草纸的时间次数多就可以了。语速适中体现的是对听众的尊重。不要求必须如播音员般抑扬顿挫,但也要快慢适中,以考官听觉舒适为准,而不要只考虑自己想要快些表达完,或者停顿半晌思考语言如何组织,这种空档对于听众来说也极为不适。第三,如何练就强大气场?这种礼仪规范没有更好的提高手段,唯有我们清楚地知道标准是什么,而后照着标准一遍遍模拟才是王道。同时也可参照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的行为举止规范。如果没有同伴,那么自己照着镜子找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专家希望大家都能在思想上重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同时在战略上藐视,不刻意纠正,或者拿腔拿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大道至简,至高境界是一切顺己自然,才能让考官会心一笑,愿意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不就是成功了一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