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15 21:01:58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材料: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学生的智力、体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掌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认识过程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不包括学生的发展。学生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然在认识过程中实现,但发展高于认识。新的科技革命,要求教学由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认识过程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和科学世界观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忽视德智体的发展,传授知识、技能就失去了方向、动力。4.教学过程是具有多质性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个性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如果仅仅用哲学认识论这根绳子把教学过程紧紧捆住,限制在认识过程的狭小胡同里,就很难找到有价值的规律。5.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1)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全过程;(2)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3)一章(一单元)的教学过程;(4)一节或一课书的教学过程。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应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上述材料表明,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活动。学生是有意识的能动主体,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他们的认识客体,他们只有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包括联系实际和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动的活动中,才能使自身获得发展、提高。所以,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遵循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①这个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教学并经过实践检验而得出的一个正确的结论,不应有所忽视。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正如马克思所说,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些特点是教学必须注意的。教学过程只有既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识的特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有成效。2.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认识(即学习)任务和内容,依据认识论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而组织、进行的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它本身不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两者有根本的区别,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学生是处在迅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美、体充分发展,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实际上,教学过程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教学过程上看,现代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且要尽最大可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达到现时代所要求的高效率、高水平。所以,促进学生发展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性。在教学论史上,认识到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有主观能动性的青少年,因而教学要看对象,要注意学生发展,要有发展性。古代教学就很少注意儿童发展,甚至一味压抑学生的个性,方法简单、效率很低。后来慢慢积累经验,有所改变。到了近代,在实践中才逐渐明确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注意量力、直观、循序渐进和启发诱导等等,从而逐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教学仅仅适应学生发展,那么学生的身心发展只能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发和自然地进行,缓慢而伞平不高。所以,随着社会的向前,这种单纯适应发展的教学便日益落后而需要改革。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出体力、智能、创造才能、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今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教学的特性,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教学要引导学生的发展,使人类的精神财富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步提高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智、德、美、体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教学又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适应学生发展的水平,并注意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激发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胆识与意志,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学应当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4:06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只完成了一次循环,而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是 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 ,也就是说认识运动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循环进行多次才能完成。譬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从1808年至今的180多年里就经历了由实验到认识,从再实验到再认识的多次循环,才形成了比较正确深刻的认识。当然还不能说这个认识现在完成了,还要进行循环。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无穷循环一次循环 二次循环 三次循环(二)认识的无限性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着的,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尽头,这一点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就是说上述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会无限的进行下去,人类认识世界的任 务永远不会完结,人对世界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化全面。人只能无穷地接近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但不能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对于整个世界人永远有尚未认识的东西存在。世界就像一个无限美好的东西在永远吸引着人去追求它,但永远也追不到。这使人想起《诗经 蒹葭》中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哲学的 爱智慧 之意亦与追求无限的目标相关。 爱 的特征是不为某一已达到的具体目标所封限,而一直扑向那无限的对象。 智慧 的内容也是无限。康德引用贺拉斯的诗喻说哲学对绝对的东西的无限追求:乡下佬等候在河边,企望着河水流干;而河水流啊,流啊,永远流个不完。(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的意义1.这一原理说明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任务就是要求得这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客观统一的具体性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 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相统一。主客观统一的历史性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这就是今天说的与时俱进。因此,在实践生活中人们的认识应和具体的 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既反对左的东西,又反对右的东西。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 时中 观念是一致的。2.这一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这样不断反复。这一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同认识论的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过程原理完全一致的。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认识、意见又回到实践中去。因而认识论和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认识理论和历史观的一致性。认识从实践中来,而实践、劳动是历史的基础,社会历史就是实践、劳动活动的展开。因此,说认识的基础是实践,实际上就是说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历史活动。认识是要在观念领域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社会历史是要在现实领域、物质生活领域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