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备考:际经济

在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考试中,经济类常识是每年必考的考点,并且所占分值比重还是挺大的,针对经济类常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际贸易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是各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各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过程。 2.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分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内区域经济合作。前者指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种是际城市圈或都市带。前者是一种较紧密型的合作,它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后者则是一种松散型合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动机是为了避免彼此的伤害,共同排斥外来的竞争。它是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手段而产生的,它是激烈的垄断竞争的产物。 (2)际大都市经济圈或城市带 际大都市经济圈又叫大都市连绵带,简称都市圈或城市带,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同时也是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或一体化区域。都市带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最根本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和城市群强大的集聚功能。 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了际大都市带的要求。它们分别是纽约都市带、东京都市带、伦敦都市带、巴黎都市带、北美五大湖大[微博]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带。

3.反倾销与贸易壁垒 反倾销是指对外商品在本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就广义而言,凡是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 (二)际金融 1.际收支平衡 调节际收支可采用多种措施,比较常见的有: (1)实施本货币贬值,以达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际收支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容易引起别的报复,最终难以达到际收支长期稳定的目的。 (2)用的外汇储备资产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调节汇率波动趋势,求得在短期内稳定际收支。

2.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以外货币来表示的本的货币的价格,因此,汇率表示的是两个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 汇率变动对一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与进出口、物价、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来体现的。 (1)汇率与进出口。一般来说,汇率下降,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2)汇率与物价。汇率下降会引起进口商品内价格的上涨,其对物价总指数的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汇率上升,则能起到抑制物价的作用。 (3)汇率与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但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

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分类 (1)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保障作用;际结算中心的作用;调节际收支的作用;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作用。 (2)际金融市场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可分为: ①际资金市场。是狭义上的际金融市场,即际间的资金借贷市场,按照借贷期限长短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 ②际外汇市场。是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主要业务包括外汇的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外汇交易市场还包括纽约、苏黎世、法兰克福、东京和新加坡等。 ③证券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是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 (三)世界经济组织 1.际货币基金组织 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它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起办理发放贷款业务,同年11月25日成为联合的一个专门机构。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或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向会员提供短期贷款(对私人企业、组织概不贷款),以平衡其际收支的暂时不平衡;二是促进各汇率稳定,消除外汇管制。 2.世界银行 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它是根据1944年7月《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而建立的一个全球性政府间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和宗旨是:通过生产性项目向企业提供贷款;促进用于生产性项目的投资,以提高生产能力;

协助成员的经济复兴和建设。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3 17:18:44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全球不仅在经济领域使商品和资金快速流动,也使科技日新月异,它使人们改善生活和增加财富的机会增多。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实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其有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并创造机会。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处于非常不同的地位,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极大地进展,但是,发达国家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 无疆界市场 正在形成。(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 原产地 与 消费者 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 地球村 经济逐渐成为现实。(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剑 ,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和进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自由大量结合式的流动与配置,使各国经济越来越开放和相互依存,使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变动越来越紧密和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基本内涵是经济资源跨国流动。其特点,一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自由,即弱化国家界限,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二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全面,即包括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在内;三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大量,即流动速度加快,借以流动的国际市场容量增大。四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结合,即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结成一体,而非各自互不相干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个基本内涵是各国经济相互影响。随着世界贸易增长超过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的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一方面,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外部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既反映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关系状况。国际分工的二重性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在历史上,正是由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分工才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并且通过世界市场把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联结起来,促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国际化(那时还不叫 全球化 )发展。各国经济因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在当代,也是由于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才得到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各国经济的联系、交融愈益广泛和深入,经济国际化因而表现为强势发展的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时任秘书长加利宣布, 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可见,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代表了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的社会历史潮流;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并非人为造成的。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必然的和必须的。国际分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国际化的性质,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的各国生产关系的性质。且不说最初的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就是在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参加者。尽管这些国家仅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一成,这些国家的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近两成,但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对外投资额、国际信贷额,以及国际技术专利申请额等,均占世界相应总额的七成、八成、甚至九成。因此,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性质,主要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也就具有不平等的性质。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世界经济获得总体发展,并且给所有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也可以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挥 后发优势 ,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但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并非是通向各国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的南北两极分化,甚至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向更大的落后:或者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之内,失去经济自主性,得益不多,受害不小;或者被排除全球化进程之外,成为世界经济的边缘化国家。其实,上述危险正在变为现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经济全球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不平等的国际生产关系的支配下,南北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拉大。随着不平衡的全球化继续发展,世界经济还将继续分化。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世界上将只有20多个富国和20来个不断缩小同富国之间差距的新兴国家。而其余的大多数国家依然是穷国,其中最穷的50个国家会更加落后。面对全球化和两极分化的挑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战略选择。其一,切实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广泛、更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更好地运用比较优势和禀赋资源,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多地实现价值、积累财富,有效地发展本国经济。其二,正确处理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家经济利益、经济安全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扩大开放、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必须采取适合本国实际情况、又符合国际经济规则和惯例的保护手段,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特别是注意运用当前各国普遍通行的 技术壁垒 做法(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