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护理常规-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3 21:57:00一、病情观察1、及时了解患者有无腹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表现。2、当患者出现四肢厥冷、脉速、血压下降、黑便、腹痛剧烈、呕吐,提示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二、一般护理1、嘱患者保持安静,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2、指导患者用药并观察药物副作用,抗酸药应在两餐之间或临睡前服药,宜研碎或咀嚼。长期服用出现便血者可给予轻缓泻剂。3、饮食护理应少食多餐,以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忌粗糙或多纤维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尽量避免食用刺激胃液分泌亢进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调味品。进食时细细咀嚼。三、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主意事项,避免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生活要有节奏。遵守饮食疗法。2、正确服药,坚持服药,以防疾病复发。3、加强观察,如发现有上腹部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吐、黑便等,应及时就诊。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外科患者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9 10:14:0611.长期输注静脉高价营养后,出现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的主要原因是A.深静脉插管感染导致的败血症 B.高价营养液被污染C.渗透性利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D.胰岛素分泌不足E.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12.男性患者,42岁,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早期最适当的营养液输注唯一途径是A.鼻胃管 B.胃造瘘 C.鼻肠管 D.空肠造瘘 E.周围静脉营养支持13.男性患者,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士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A.若胃内容物残留量为200ral,可继续输注营养液B.输注营养液时应取头部抬高30。的半卧位C.若输注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应减慢输注速D.营养液浓度一般由25%开始逐渐增至50%E.营养液量逐渐增加,3d内达到全量14.女性患者,患胰腺癌人院,经中心静脉导管接受胃肠外营养支持,护士的导管护理正确的是A.每周一次消毒穿剌部位 B.可经中心脉注射途径给予抗生素C.可经中心脉注射途径输血 D.可经中心静脉注射导管抽血E.输渡结束后要用肝素稀释液封管15.女性患者,65岁,因结肠癌收入院,可以帮助护士判断其有营养不良的依据是A.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 B.1个内体重下降超过5kgC.1个内体重下降5% D.血清白蛋白40g/l E.体质指数高于正常范围16.王某,男性40岁,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如加强营养宜选用的补给途径是A.口服 B.管饲 C.经周围静脉 D.经中心静脉 E.经周围小动脉17. 李某,女性,35岁,急性胰腺炎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准备给予要素饮食加强营养。关要素饮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多种营养物质配伍成的未消化营养制剂 B.是需消化或稍经消化即刻吸收利用]C.对胃肠刺激小,不引起消化道分泌过多 D.无渣粪少,有利于肠道休息硬清洁E.最适宜管饲18.张某,男怀,50岁,短肠综合征患者,如果给予要素饮食,下列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要素饮食配制后要在室温下保存 B.要素饮食配制后要在24h内用完C.由小量.低浓度.低速度开始输入 D.每日冲洗鼻饲导管2次E.观察有无水电电解质紊乱发生19.女性.60岁,脑外伤昏迷,长期鼻料下列不妥的护理是A.鼻饲间隔时间不少于2h B.所有灌注用品每日消毒一次C.每日口腔护理2~3次 D.胃管每日更换E.鼻饲前检查力管位置是否正常20 .张某,男性,40岁,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其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是A.黑便 B.腹泻 C.腹胀 D.便秘 E.恶心、呕吐三、A3型题(21~23题共用题干)李某,男性,40岁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入院,准备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21.不应列为一般静脉营养温文尔雅的是A.葡萄糖 B.脂肪乳剂 C.复方氨基酸 D.人体白蛋白 E.水解蛋白22.中心静脉营养不宜经哪条静脉插管A.头静脉 B.大隐静脉 C.颈外静脉 D.颈内静脉 E.锁骨下静脉23.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代谢并发症是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肝功能异常D.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 E.高血糖四、A4型题(24~26题共用题干)张某,42岁,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给予脂肪乳.氨基酸等输人。l周后,患者主诉有疼痛感,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肿胀,发红。临床考虑静脉炎。24.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A.输液速度过快 B.输液量过大 C.溶液含有致热物质D.长期输入高浓度溶液 E.输液速度过慢25.此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是A.放低患肢 B.超声波治疗 C.增加患肢活动D.保留静脉置管 E. 95%乙醇局部湿热敷26.输液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晶体渗透压 B.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C.输入药物起治疗作用D.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E利尿减少循环血量(27 29题共用题干)男性,36岁,暴饮暴食后突发腹痛,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加重,伴呕吐,体温升高,被渗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诊行手术治疗。27.该患者术后第2天营养供给应采取A.普食 B.管饲流食 C.要素饮食 D.部分胃肠外营养 E.完全胃肠外营养28.术后第4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升高至39.5℃,精神不振,寒战,无腹痛腹胀,切口引流液少,中心静脉置管处红肿,有压痛,应警惕其可能发生了A.空气栓塞 B.低血糖症 C.高血糖症 D.导管败血症 E.急性胰腺炎复发29.此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全身应用降温药 B.更换穿刺部位敷料 C.拔出导管并将管端送细菌培养D.改用抗生素封管 E.继续观察病情待其自愈参考答案:lE 2D 3B 4D 5E6C7B8C9D 10E 11D 12C 13B 14E 15A 16B l7A 18A l9D 20B 21D 22B 23D 24D 25E 26B 27E 28D 29C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4 17:20:04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学习要求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病理。熟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重点和难点问题一、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和原因成人颅腔被视为半密闭的容积不变的体腔,其内有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内容物的总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称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腰穿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来代表,成人正常值为0.7~2.0kPa(70~200mmH2O),儿童为0.5~1.0kPa(50~100 mmH2O),当颅内压持续高于正常值范围时,称为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类:一是颅腔内正常内容物体积的增加,如脑水肿、脑积水、脑血流量增加等。二是颅腔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三是颅腔容积的缩小,狭颅症、颅底陷入症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 三主症 即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头痛最常见,多发生于清晨;呕吐常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重要的客观体征。2.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升高,尤以收缩压增高明显,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 脑疝。2.头痛、呕吐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 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有关。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①观察和记录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②床头抬高15~30o卧位。③高流量给氧。④意识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但成人日补液量限制在2000ml以内 (其中含盐溶液不超过500ml),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ml即可。2.、症状护理 ①高热者,采取降温措施。②躁动者,不可强行约束,应查找原因对因处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③呕吐者,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并提供呕吐后清洁护理。④视力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者,提供生活护理,以防意外受伤。⑤头痛严重者,给镇静止痛剂。⑦意识不清者,定时翻身、拍背和口腔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防止颅内压突然增高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安置合适卧位,防止颈部过屈或过伸;有舌后坠者,及时安置口咽通气道;不能有效排痰者,协助气管切开。②防止用力、剧咳和便秘:告知病人勿突然用力提取重物;进食时防止呛咳,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鼓励摄入粗纤维类食物,如2日不解大便应给予缓泻剂,已出现便秘者应先手法掏出干硬的粪便,再给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③控制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过后给予脱水药物。4.降低颅内压的护理(1)脱水治疗:是降低颅内压的主要方法。急性颅内压增高,常用25%甘露醇成人125~250ml静点(20~30分钟滴入),每日 2~4次;呋塞米20~40mg静注,每日2~4次。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可口呋塞米20~40mg,每日3次,乙酰唑胺25~50mg,每日3次。进行脱水治疗时,应严格按时定量给药,记录出入量,观察颅内压增高症状的改善情况,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电解质紊乱。(2)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静注,每日1~2次。慢性者,可口服地塞米松0.75mg 或泼尼松5~10mg,每日1~3次。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消化道出血;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故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必要的隔离、保持皮肤清洁等。(3)辅助过度换气:遵医嘱给予肌松剂,调节呼吸机的各种参数,定时抽血作血气分析,维持PaO2 在12~13kPa(90~100mmHg),PaCO2在3.33 ~4.0kPa(25~30mmHg)为宜。(4)冬眠低温疗法:参见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