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唐代文学教案 第一讲:隋唐文学概述2-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1 18:07:05唐代文学教案第一讲:隋唐文学概述引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该诗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所作,一说是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写。首联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因音节流转,自然明快,脱口而出。颔联发挥 凤去台空 之意。吴国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已进入坟墓。颈联跳出对历史的凭吊、沉浸,转向自然江山。若隐若现的三山和中分长江的白鹭洲触发了诗人的豪情,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尾联回到现实,心情沉痛。想望长安却不能,寄寓深意。长安是朝廷所在,日是帝王象征。陆贾《新语 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这里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报国无门。触境生愁,意寓言外。传李白激赏崔颢《黄鹤楼》,乃作此诗较胜负。本诗用韵上,意到笔随,自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结构上,融典故、景物和感情于一炉,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深远。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为杜甫晚年出蜀,北归无望,漂泊湖湘而作。首联紧扣题目,点明登临之意,暗含沉郁之感。清人仇兆鳌云: 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结合尾联来看,与其说喜悦,不如说感慨忧伤。颔联承上,写洞庭湖的雄奇壮观,浩瀚无边,又展示了杜甫的博大胸襟。颈联转折写自身凄苦情状。和颔联相比,一开阔,一黯淡,于开阔处陡然一转,令人凄然欲绝。百年多病,壮志难酬。尾联出人意料,不承上写景和念己,而是转到对于国事的关心,更从精神上见其博大胸襟。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前人概说 唐诗闻一多说: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 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胡应麟所说: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诗薮》外编卷三)二、唐诗的主要成就1、创作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2、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的扩大。3、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诗歌偏于华丽、绮靡、纤巧,唐人则杂之于险怪、粗犷、诡谲,诸象纷呈,各放异彩。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声律风骨兼备,内容形式并美。三、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国力强大、文化开放、士人自信与文化繁荣。贞观四年(630),唐朝打败突厥,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都归附唐朝,推尊太宗为天可汗,唐朝遂取代突厥成为东亚盟主。统治者心境开放和文化兼容,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去华夷之防,包容外来思想和文化是唐朝的基本国策。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强大的经济、开放的文化环境,科举制度的完善,培养了士人自信,这又促进了士人的自强。绘画、书法、音乐等的繁荣使文学风格多样化。唐人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表现:王翰 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旧唐书 王翰传》)陈子昂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zhi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答洛阳主人》)岑参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银碛qi山西馆》)杜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漫游、入幕丰富了文学题材与内容。唐人漫游扩大了东晋以来的山水游览诗。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边塞大漠,促进了山水诗和边塞诗的繁荣。进入幕府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经。王翰、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元结等人曾在幕府生活过。李商隐的仕途更主要在幕府。幕府宴饮、乐妓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等对于诗词小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3)行卷、读书山林与贬谪促进文学发展科举前的行卷作品对诗歌技巧的提高、诗歌内容的多样等有促进作用。唐代士人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清幽的环境会影响到诗风。如陈子昂、李白、岑参、孟郊等。唐代文人的贬谪生活,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情调意境、诗风文貌。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理想破灭等对文学影响很大。(4)佛道思想丰富了文学题材、风格从立国之本来说,唐代以儒为主;从思想文化领域来说,则是儒道释并存。在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在人生信仰、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道家思想对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亲和自然。道教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更大,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李白、李商隐等都有神仙信仰。佛教的具体影响孟浩然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王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李颀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宿莹公禅房闻梵)禅宗讲究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借助具体物象表现难以言传的禅机。唐诗空灵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意蕴就是受此影响。大量诗僧出现。《全唐诗》收录诗僧113人,诗2783首。王梵志、寒山诗就是其中的代表。拓展了唐文学的体裁。俗讲和变文就是此时出现的新文体,内容主要为佛经。(5)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学到魏晋南北朝,其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认识,走向自觉与自立。表现在它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它的政教功利目的,追求审美。从内容上看,重个人感情的抒发,甚至走向娱乐;从形式看,重辞采声律之美,重艺术技巧。 骈文将这种形式美推向了极致。近体诗也即将形成。唐人对之加以继承与革新,使之达到文质彬彬,风骨兼备。(四)唐代文学的分期及特点表现领域上,题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展到一般寒士。情思格调上,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声律风骨兼备的境界。诗歌形式上,将四声二元化,解决了律诗的黏式律问题,从而创造了新体诗 律诗。(2)盛唐(712-761):诗鼎盛期。盛唐在诗体上推陈出新的表现:(1)李白袭用古乐府旧题,熔铸新的现实内容,倾泻自己情感,使乐府古题获得了新的生命。(2)高岑等人的七言歌行突破了初唐时骈偶整齐的格局,句式参差,章法多变。(3)李白、王昌龄等的七绝达到化境,被推为神品。(4)杜甫诗歌各体兼备,七绝、五古、律诗、新题乐府都集历代之大成。(3)中唐(762-826)全面繁荣中唐前期,诗为盛唐向新时期转变的过渡期,作家多但创新少。 大历十才子 为代表。中唐后期, 诗到元和体变新 ,到贞元、元和间,诗歌新变。以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为代表的写实讽喻诗派和以韩孟为代表的险怪奇崛诗派。李贺以奇情异想和幽峭冷艳的语言、柳宗元以幽深峻洁的风格分别独树一帜。古文勃兴,传奇成熟,曲子词和讲唱文学流行,辞赋和骈文新变。(4)晚唐(827-907)唐诗尾声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意境深沉,追求幽美细约的审美情趣,开拓了以朦胧为特征的审美境界。同时也是杜甫以后的七律大家。面对末世,晚唐诗坛普遍弥漫着一种感伤情调,咏史怀古和恋爱艳情成为流行题材。随着晚唐城市经济的发展,配乐歌唱,风格婉约绵邈的词兴起。《花间词》就是代表。面对黑暗现实,秉承文以明道的文人,如罗隐、陆龟蒙、皮日休等,以杂文小品批判社会。韩柳古文运动后,后继乏人,骈文复兴。五、隋代诗歌简述隋朝只存在37年,文学文化具有过渡性特点。诗歌代表人物为薛道衡、杨素以及隋文帝杨广。卢思道应是北朝诗人。隋文帝对浮艳文风十分反感。李谔上书斥责南朝文风为: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隋书 李谔传》)主张对文风浮华者加以治罪,以行政手段来纠正文风。六、杨素诗分析《赠薛播州》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敻。惟有孤城月,裴徊独临映。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注释:本诗为杨素重病时寄薛道衡所作。权倾一时,功高震主,为炀帝猜忌,内心惴惴不安。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 我岂须更活耶?(隋书 杨素传)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几而卒,道衡叹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隋书 杨素传)《野望》作者辨析闻一多说: 《隋遗录》所载炀帝诸诗皆明秀可诵,然系唐人伪托,《铁围山丛话》引佚句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亦伪。 (《唐诗杂论》)罗宗强认为《全隋诗》录自明代莫是龙《笔麈》的 寒鸦飞数点 一首似为伪作。(罗宗强、郝世峰等编《隋唐五代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亦认为: 秦观词好用成句,但炀帝此诗,意境词语均不似唐以前作品,也有可能是宋人据秦观词改作,姑存疑。 (《南北朝文学史》)附: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第二讲 初唐诗歌 王绩、上官体与初唐四杰等一、唐初南朝梁陈宫廷诗流行虞世南、李义府之流,诗思基本未越出宫廷贵族生活的狭窄范围,写的大都是应制颂圣、艳情唱酬之作。但与梁陈宫体诗借珠帘锦帐、朱唇翠袖以寄托没落帝王及其文学侍从颓废的享乐思想不同,初唐宫廷诗所展示的是巍峨的宫殿,整齐的仪仗,表现的是新王朝创立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少量情辞慷慨的作品。如虞世南《咏蝉》、魏征《述怀》。附:虞世南《咏蝉》:垂緌ru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首句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似,故云。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表面写蝉,实为比兴象征。次句写蝉声远传,疏字更见梧桐的高挺,且与 秋风 照应。流字状蝉声的长鸣不已,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后两句为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蕴涵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后两句中的自、非两字,正反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屡次赞赏虞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这里有自况含义。沈德潜: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施补华:同一咏蝉,虞世南 居高身自远,端不籍秋风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露重飞南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本以高南饱,徒劳恨费声 ,是牢骚人语。二、唐初宫廷诗风盛行原因1、传统以来南朝文学的主导地位,梁陈文臣进入新朝,带来原以定型的诗风2、宫廷文人创作面的狭窄和应制诗的局限3、唐王朝初建时期处于文学上的起步阶段,往往旧风格与新气象错综交织,新风难以马上形成4、大分裂后社会升平带来文人思想的陶醉三、唐太宗和魏征的文学思想唐太宗反对浮华文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主张以中和雅正之音来教化人民。但其作品主要风貌还是南朝诗风。魏征提出融和南北文风之长: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 文学传序》)四、上官体及闻一多评价上官体:指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的诗体。其工于五言,词采华丽,对偶工整,以绮错婉媚为本。由于其地位显赫,故被时人仿效、学习,谓之 上官体 。《八咏应制》为其诗风代表。闻一多《唐诗杂论》云: 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加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五、隐逸诗人王绩以清高淡远的诗风迥异于崇尚富丽华艳的时代;赞美隐居和歌颂饮酒是其诗的两大主题;意趣澹远,为王、孟的前驱。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主题分析明 唐汝询《唐诗解》根据 长歌怀采薇 ,认为 此感隋之将亡也清 吴昌祺《删定唐诗解》认为 然王尝仕唐,则通首只无相识之意。 不能理解为有隐居不仕之志。何文焕《唐律消夏录》批为 王无功,隋之遗老也。欲何依,怀采薇,可以见其志矣。施蛰存认为 长歌怀采薇 ,是为个人的 徙倚欲何依 ,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出路。王做过门下省待诏、太乐署丞,不能说是遗老《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而《野望》则像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不施脂粉的朴素美有特别的魅力。首联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皋,水边地。东皋为其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其归隐后常游览之地。中间两联写所见景物。山树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憔悴。静谧中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有田园牧歌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光与色、远景和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终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既是五言律诗,又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而且平仄协调,符合律诗格律要求。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写景清新淡远,抒情自然质朴,语言不事雕饰,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意思深化。这也正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六、王梵志、寒山等通俗诗僧诗风:语言浅显,说理通俗,类似佛家偈ji语。风格坦白、直接,有时甚至以不登大雅之堂的粗语、俚语入诗。如 快哉混沌身,不饭复不尿 ,又如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返道猪香 。传播与接受:寒山诗在日本和在美国很流行,其通俗说理、豁达开朗之风被广泛接受。七、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指唐高宗至武后初年间位卑而才高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要求抒写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开启了一代诗风。闻一多认为其题材 由宫廷走到市井 , 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唐诗杂论》)。初唐四杰的文学观念杨炯《王子安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以金玉龙凤,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二)四杰作品分析卢照邻《长安古意》主题:此诗即用传统题材以写当时长安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托 古意 实抒今情。通过对汉代长安上层权贵疯狂享乐,社会畸形繁华景象的铺陈描写,指出盛极必衰,骄奢必亡,一切声色豪华都不能永恒,只有甘于寂寞、著书立说的清贫自守文士才能万古流芳。《长安古意》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 长安大道连狭斜 到 娼妇盘龙金屈膝 。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第二部分从 御史府中乌夜啼 到 燕歌赵舞为君开 。主要以市井娼家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第三部分从 别有豪华称将相 至 即今惟见青松在 。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长安古意》内容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自况,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之意。沈德潜说: 长安大道,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自嬖宠而侠客,而金吾,而权臣,皆向娼家游宿,自谓可永保富贵矣。然转瞬沧桑,徒存墟墓。 (《唐诗别裁》)《长安古意》艺术特色一、七古巨制和充沛感情交融。二、赋体为诗,铺陈始终;重点突出,细节描摹;回环照应,详略得宜;结尾比兴,耐人寻味。三、一般以四句一换景或一转意,诗韵更迭转换,形成生龙活虎般腾踔chuo的节奏。同时,在转意换景处多用连珠格,或前分后总的复沓层递句式,使意换辞联,形成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四、结束了陈隋 音响时乖,节奏未谐 现象, 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谐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 (《诗薮》)五、词采华艳富赡,犹有六朝余习,但大体上能服从新的内容需要;前几部分铺陈豪华故多丽句,结尾纵、横对比则转清词,所以不伤于浮艳。总之,在宫体余风尚炽的初唐诗坛,卢照邻 放开粗豪而圆润的嗓子 ,唱出如此歌声,压倒那 四面细弱的虫吟 ,在七古发展史上确实是可喜的新声 。骆宾王《在狱咏蝉》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闻一多说骆宾王 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宫体诗的自赎》)。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 贪赃 、 触忤武后 将他收系了。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在狱咏蝉》结构分析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 不堪 和 来对 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诗人用比兴,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来对白头吟的双关含义1、秋蝉对着自己的白头哀吟。2、表达诗人清直而遭谗的感情。白头吟,古乐府《楚调》名。相传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里运用了该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十字之中,悲愁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纯用 比 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 、 风多 比喻环境的压力, 飞难进 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响易沉 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 寄托遥深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 无人信高洁 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又有哪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未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在狱咏蝉》特色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与虞世南《咏蝉》、李商隐《蝉》为唐代三大咏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属 工对 中的 地名对 ,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 辅 (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 五津 指岷江的五大渡口,这里泛指 蜀川 ,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 风烟 、 望 ,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 离别 、 天涯 之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 与君离别意 承前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 跟你离别的意绪啊! 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 同是宦游人 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在歧路 ,点出题面上的那个 送 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 临歧 。杨炯《从军行》汉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 烽火照西京 ,通过 烽火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 照 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 ,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 自 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第三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 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 是皇宫的代称。 牙璋 、 凤阙 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 、 龙城 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 绕 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前句从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 旗 和 鼓 ,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从军行特色1、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怎样告别亲人等都略去 。2、采取跳跃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又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3、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气势雄健。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音韵铿锵,文气流畅。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1、扩大题材,使之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江山塞漠。2、改革诗风,注重现实,高扬时代精神,以迥异于宫廷诗风的 骨气 、 兴寄 ,开启了盛唐之音。3、完善形式,为唐代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指出了四杰的功绩不可抹杀。一、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指初唐诗人宋之問、沈佺期。其诗内容多歌颂应制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靡。在前人应用格律形式的基础上,他们完成律诗 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的任务,使四声二元化、粘对定型化、对仗规范化,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佺期《独不见》分析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首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颔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颈联)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秋处应仄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尾联)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独处应平七律平起式格律标准1、平起平收式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钟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虎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宜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天若2、平起仄收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即平起仄收式,其余不变。独不见又作《古意呈乔补阕知之》这首七律借用了乐府古题 独不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 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 思而不得见 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内容: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独不见创作特色1、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海燕双栖玳瑁梁 烘托 卢家少妇郁金堂 的孤独寂寞,尾联 含愁独不见 的情语借助 明月照流黄 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2、既有反面的映照( 海燕双栖 )也有正面的衬托( 木叶 、 秋夜长 )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 思而不得见 的愁肠。3、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但境界广远,气势飞动宋之问《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率大臣发动政变,逼武后退位,拥立中宗李显。武的嬖臣张易之被杀。谄事张的宋之问因受牵连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诗是在迁徙途中写的。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一多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唐诗杂论 宫体诗的救赎》)内容: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借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因而离愁就更显得浓郁。在几许感伤凄凉而不颓废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宇宙和人生深情的思索。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那是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特色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代悲白头翁又名代白头吟拟古乐府。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艺术成就:比兴发篇;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诗的艺术经验,形成清丽婉转的风格。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排比和回文的长处,给人美的享受。三、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面对唐初诗歌主流仍是绮靡纤弱的情况,陈子昂慨叹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批评 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主张继承 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和政治社会内容;高扬风骨,提倡思想明朗,语言有力,风格刚健的诗风,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为其代表作。《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主旨:托物寓意,运用以香花香草比拟自己高洁情怀的传统手法,描写兰草和杜若春夏欣欣向荣,空绝群芳,待到秋风一起,便摇落无成,借以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苦闷。陈子昂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成就1、摒弃华丽词藻和颓靡气习,以朴质的古体诗形式和比兴寄托手法,抒写政治感受,表达自己理想抱负和失意情怀,反映现实政志弊端和人民苦难,表现一种苍凉悲壮的时代气息,形成沉郁悲凉又高雅冲淡的风格。如《感遇诗》。2、赠别、行旅之作,下语凝练厚重,写景自然贴切,气势流畅,情景交融。如《送魏大从军》、《晚次乐乡县》等。陈子昂的文学地位陈子昂上承建安,下启盛唐,对初盛唐之际唐诗革新有很大功绩。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云: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2、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张九龄《感遇》、李白《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榜样。杜甫: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拾遗故宅》)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3、其散文虽还夹杂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改变了唐初文风,是古文运动的前驱者。第四讲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一、盛唐诗风概说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和抒写慷慨情怀至此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融和,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达到神来、气来、情来,声律风骨兼备的境界。二、张九龄:盛唐先驱诗人张九龄诗歌内容:以兴寄为主,托物言志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其七此诗为贬谪时在荆州而作。以橘自比。江南,经冬,岂伊,自有四句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南国深秋,树木凋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丹橘依旧绿意盎然,犹字充满赞颂之意。丹橘经冬犹绿,是由于地利还是出于本性?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古诗十九首《橘柚垂华实》: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这里荐嘉客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本性已高;果实冀食,更见品德高尚。然而,嘉树硕果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不能敬奉上去,为之奈何!失望、无奈之心溢于言表。运命,循环。徒言,此木四句丹橘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思绪难平,终于想到是命运,是遭遇的不幸。而命运否泰的交替规律却是找不出它的道理的。感慨深沉,委婉含蓄。最后以反问结束,人家只知忙于栽培桃李,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愤慨之情蕴涵其中。写景抒情的五律,声韵流畅,境界阔大《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涵盖天地,气势磅礴;颔联是流水对,情韵悠远而又自然流畅;颈联柔情细腻,孤枕难眠;尾联情思不尽,悠远缠绵。二、张说、贺知章、王湾简介张说诗《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海上浮。闻到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将浓厚的别情融入到飘逸冲淡的兴象之中,写景简淡清远,但神韵悠然,耐人寻味。贺知章开朗豪放,不羁好酒,开元著名诗人。《回乡偶书》、《咏柳》为代表作。王湾《次北固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脍炙人口。三 山水田园诗派兴起原因诗派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依据的是其主要风格。如王维就有很多边塞诗盛唐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1、经济富裕、社会安定、庄园别业的兴起为之提高了社会基础,丰富了文人的审美需求。2、漫游和隐逸之风促使了山水田园诗的出现。3、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四 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处盛世而已布衣终老,他实际上是引以为憾的。其诗内容有:表现村居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和游赏山水时的情志襟怀。如《过故人庄》。故人过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浅析沈德潜认为孟浩然诗 语淡而味终不薄 ,即读孟诗应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该诗也是平淡叙述,语言明净,几乎没有夸张,没有令人兴奋的词语和深奥典故,淡到看不见诗。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沈德潜: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首联文字记事简单随意,然正是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表现。鸡黍显出农家风味和待客热情。颔联写景,绿树近景和青山远景衬托交融,清淡幽静。颈联宾主临窗举杯,谈论桑麻,暗示忘怀名利,陶然自得。尾联告别留言,相约再来,将故人的热情、客人的惬意、主客之间的亲切和谐等融汇其中。表达隐居生活高雅闲适的情趣,风格清淡《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陆时雍《诗镜总论》)表现漫游生活的山水诗,意境宁静淡泊或气象雄浑壮阔。《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的宁静淡泊: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雄浑壮阔。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语言纯净,格调清新,意境浑融完整为其诗总的特点。五、储光羲、常建、祖咏简介储光羲田园诗反映了士大夫闲适隐逸的情趣,经常流露出广置田产多养子孙的意识常建有较多边塞诗,更多的是山水诗,尤其善于用光和影构成清冷幽静的境界。如《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祖咏山水诗语言简洁、含蓄深厚。六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最高代表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有山水田园诗、政治感遇诗、游侠、边塞诗和思亲别友诗,成就都较高。如边塞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他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都脍炙人口。附录:《使至塞上》分析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使史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首联点明事件、地点,单车微露失意之情颔联既是写景,点明是春天;又是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多用飞蓬比喻飘零的游子,这里却比喻朝廷大臣,暗写内心的激奋和抑郁。与单车照应,万里行程十个字带过。颈联继续写景,凸现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尾联写不遇首将,暗含惋惜。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升起的浓烟就格外醒目,故用孤字,突出其孤;直字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沙漠荒凉,没有草木山峦遮挡,横贯其间的黄河,用长字感觉精当。落日本使人感伤,但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更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伤。七、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即善于发现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以画家之心构成意境,从而托物寓情,立象尽意。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隐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分析首联用夸张手法勾勒山的总轮廓,显示是眺望远景而得。从平地遥望终南,顶峰接天,故云近天都。终南山西起甘肃,冬到河南,远远没有达到海边,接海隅不是生活真实,但可理解为与其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突出其绵延不绝的气势。颔联互文写近景,满山都弥漫着青白的云雾,连成一片,暗显景物的朦胧隐约。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只见山的南北东西都属于不同的分野,可见山区的广阔;山谷也因为向阳和背阳的原因,光线明暗不同。尾联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对称,否定它。但 欲投 主体为诗人,则可见诗人想留宿再游;樵夫则以人点景,深化写景的意蕴,增加了诗的生机和活力。2、善于以清新笔调,匀润色彩描绘山水田园的优美境界,表现其闲情逸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3、善于描写自然界的各种音响,以表现山水的精神气象。《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八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特点1、题材大多是青山白云,鸣禽芳草、惠风流水;人物多是山林隐士、野老牧童、樵夫浣女;思想多是回归自然、向往闲适隐逸。2、风格偏于恬静淡雅,富于阴柔之美。3、与边塞诗人多歌行、七绝相反,山水田园诗长于五言诗,多用无古、五律、五绝。第五讲 盛唐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一、边塞诗派兴起原因及代表作家1、民族交流和民族战争提供了社会基础。2、诗人向往、亲赴边塞提供了创作条件。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适《塞下曲》)3、前代战争、边塞题材提供了历史渊源。如《采薇》《东山》、汉乐府战争诗写出了战争灾难和征夫行役之苦。魏晋南北朝边塞诗增多,但多局限于离愁别绪。四杰陈子昂确立了高昂的英雄气概和理想精神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二、高适诗歌思想内容1、抒发政治抱负,感叹怀才不遇,报国豪情和忧时愤慨常常交织在一起。高适 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而时世多艰,壮志难酬,故多感怀之作。2、关心现实,指陈时弊,特别是揭露边防政策弊病,表达对国事民生的忧虑。如《燕歌行》。3、反映人民疾苦,农村农民困苦境遇。附录《燕歌行》分析主旨: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以浓缩的笔墨,分四节写出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第一节八句写出师;第二节八句写战败;第三节八句写被围;第四节四句写战斗的结局。汉家烟尘在东北 以后八句汉家,汉将 指明战争方位和性质。 男儿,天子 貌似赞扬汉将告别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包含讽刺。樊哙在吕后面前说 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便当面斥责他欺君该斩。横行暗含恃勇轻敌。残贼表明汉将所破的是余寇。摐金,旌旆 写行军浩荡气势,可见将军临战时不可一世的骄态。 校尉 句 飞 字表明军情紧急; 单于 句表明残敌威力仍大。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瀚海、狼山,概括了出征历程,气氛也渐趋紧张山川萧条极边士 八句山川 句展现地带开阔,气氛肃杀; 胡骑 句写敌人迅猛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战士,美人 两句写士兵奋勇杀敌,死伤惨重,而将军们却在营帐中寻欢作乐。严酷对比,揭露了将军士兵矛盾,暗示了失败原因。大漠,孤城 两句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既有边塞特点,又烘托出兵败后的悲凉。 身当,力尽 两句回应上文 横行 ,暗示将军罪责难逃。铁衣远戍辛勤久 八句写被围士兵心情。 铁衣,玉箸。少妇,征人。边庭,绝域 六句三联,两两相对。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杀气,寒声 两句,突出了士兵危险、恶劣的处境,而造成士兵危急的人是谁呢?当然是前面骄傲轻敌的将军。相看白刃血纷纷 四句最后四句收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难道是为了个人的功勋?只可惜没有李广这样的良将来体恤他们啊!用爱护、体恤士卒的李广和骄横的将军对比,表明作者的悲愤之情。从汉到唐,又有多少李将军!附:《燕歌行》艺术特色1、用错综复杂的笔法表现复杂深广的现实内容,风格苍凉悲壮,气势畅达。2、善于渲染悲剧场面、描写士兵变化的内心活动。3、用韵平仄相间,对偶工整,语言整饬又流畅。4、人物和场景对比鲜明,节奏起伏跌宕三、高适诗歌艺术特色1、以古体为多,尤擅长七言歌行。保留了初唐歌行长于排比铺叙的特点,但能删去枝蔓,有条不紊。2、语言于整饬凝练中见浑厚质朴。3、追求风骨,多悲壮感慨之音。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为: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四、岑参诗歌内容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歌颂边塞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边塞的各种生活习俗和异域场景。3、表达怀土思亲的情感。如《逢入京史》4、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问题。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本诗为送封常清出兵远征播仙而作。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用反衬手法,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不畏艰险、高昂豪迈的爱国精神。开头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走进茫茫戈壁。狂风怒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朦朦,一片浑浊景象,典型的沙漠风光开头无风字,但写了白天风 色 之猛烈。轮台,一川,随风 三句。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天而进入黑夜;转写风声。风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容风猛烈巨大。接着又通过石头写风。斗大石头随风滚动。 乱 字表现风的狂暴。这几句把环境的恶劣生动勾勒出来,显示行军的艰苦匈奴,金山,汉家 三句写匈奴进攻,汉将迎战。 烟尘飞 形容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表现了敌军来势汹汹。唐军出师迎战,暗示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将军,半夜,风头 三句写唐军。抓住典型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其飒爽英姿。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身,以身作则。戈相拨可见夜晚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风大且冷,故云如刀如割。马毛,五花,幕中 三句写边地严寒。不直写冰雪,而是以几个细节来表现的。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砚水也冻结了。以少胜多,渲染了天气严寒,环境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续虏骑,料知,车师 三句设想敌军闻风丧胆,临阵逃脱,唐军凯旋而归,表现对封常清出师必胜的信心。通过以上对唐朝军威的描写,已可看出这支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虏骑,料知 两句,既是诗人对战情有事实根据的推断,也是诗人蔑视敌人,颂扬唐军的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最后一句实为发自诗人肺腑的热烈祝愿附:该诗艺术特色1、奇而壮的风格。抓住典型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场景,雄浑壮美。2、反衬手法的运用。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3、句句用韵,三句一转的声韵特色。韵味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五、高岑边塞诗比较1、岑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及高,但题材的广阔性超过高适。2、岑以浓厚的异域情调、夸张的想象、活泼的语言、奔放的气势,形成雄奇瑰丽的风格。高则是悲壮慷慨,气骨兼备。3、岑对诗歌形式有所突破,有的句句用韵,有的两句一转、三句或四句一转,语言参差错落;而高语言整饬凝练,浑厚质朴。4、高岑都擅长七言歌行,但岑参尚散不尚偶,高尚偶不尚散。六、李颀诗歌简介李颀边塞诗《古从军行》借汉代故事讽刺当时社会现实,对统治者的开边战争持鲜明的反对态度。全诗章法整饬,语言婉转流利。《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为写音乐的名作。诗以大自然的种种音响和形象的摹状来表达音乐给人的感受,想象奇妙,比喻贴切,对白居易、韩愈、李贺等人描写音乐的诗有所启发。七、王昌龄诗歌内容1、昂扬向上的边塞诗。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烽火城西百尺楼)。2、深挚婉曲的闺怨和闺情诗。如《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3、情感真挚的赠别诗。如《芙蓉楼送辛渐》八、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场景氛围,抓住人物刹那间感触的表现,揭示其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兴象玲珑的多重意境。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发誓不破楼兰不还家还是怨恨不破楼兰终不得还家?2、精心处理字句,无闲笔赘言,尽婉转变化之能事,使全诗具有开阖跌宕之妙。3、语言锤炼中见流畅,音节和谐爽朗。第六讲:李白与盛唐气象 以乐府歌行和绝句体裁分析为主一、李白身世之谜1、胡汉民族之辨。陈寅恪提出李白为胡人。(《李白氏族之疑问》)詹瑛《李白家世考异》、松浦友久《李白出生地和家世-以异族说的再研究为中心》赞同此说;胡怀琛《李太白通突厥文及其他》提出他是突厥化的中国人。2、出生地之争。条支、中亚碎叶、焉耆碎叶、长安、蜀等。一般认为其祖籍陇西成纪,祖先在隋时犯罪被谪居条支或碎叶,李就出生在那里,五岁迁回四川。二、李白的思想1、神仙道教影响。四川道教气氛浓郁,李白家附近紫云山是道教圣地,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他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2、纵横家影响。约18岁时隐居在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3、游侠影响。魏颢《李翰林集序》说他 少任侠,手刃数人 。他自言: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白马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续4、儒家用世影响。功名心强,自负自信豁达、积极,看不起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希望风云机会直接征辟,立抵卿相。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儒、仙、侠合一。仰慕吕望、傅说、郦食其、鲁仲连、范蠡等传奇色彩的人物。三、李白的主要经历出蜀后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干谒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游洞庭、庐山、金陵、扬州,越中。又西游云梦、襄阳,不久在湖北安陆定居,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酒隐、干谒、漫游十年天宝元年-三年供奉翰林期在洛阳和杜甫相识,同游梁、宋,认识高适。然后再次接受入道仪式。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但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消退。以梁园为中心再次漫游及晚年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生活放浪豪宕,纵酒狂欢。不少诗表现壮志难酬的悲愤惆怅。《将进酒》《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写于此时。晚年从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直到去世。如《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 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四、李白诗歌体裁概说擅长乐府、歌行和绝句,律诗不多,特别是七律约只有9首。五言乐府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热情。七言乐府歌行创新性强。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绝句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爽朗性格、自由气质等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五、李白的七言律诗一般人认为豪迈、洒脱的李白不喜欢写束缚严格的七律。这值得商榷,主要原因应是当时律诗本身发展规律制约。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发展到盛唐已臻于成熟,李白则将其推向高峰;七律盛唐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当时隐逸、豪放诗风盛行,很少诗人愿意在七律形式上下功夫,七律成就不高,李白也不例外。并非李白不善作七律、不愿作七律或反对作七律。盛唐七律主要讲究体貌风神,故有失律现象,如崔颢、李白等。乐府与乐府诗溯源乐府本为汉武帝时设立的专管宗庙之外的音乐歌舞机构,除了为文人诗赋谱曲、训练乐员等外,还负责采集民歌以观风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书 艺文志》)魏晋时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为乐府,乐府遂由官署名称演变为诗体。这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六、文人乐府发展简述沈德潜《古诗源》云: 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之后,文人多采用乐府旧题写作,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本为 歌诗 ,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而文人写的乐府,有的不能歌唱。三曹七子、南北朝文人乐府,大部分都不是入乐的作品。初盛唐文人乐府,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到盛中唐之交,出现自立新题而作的新乐府,如杜甫的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中唐元稹、白居易等更形成了所谓的 新乐府运动 。七、李白的乐府诗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写作方法有二: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门北行》《侠客行》;2、借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点上引发了作者感触和联想,用它抒写自己情感怀抱,如《将进酒》。赵翼《瓯北诗话》: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将进酒》分析题目是乐府《鼓吹曲辞 汉铙歌》旧题。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云 短箫铙歌 乐为军中出师或奏捷时使用,包含 劝酒 的意思。李白 填之以申己意 。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他与岑勋在嵩山好友元丹邱的颖阳山居作客之时。登高饮宴,借酒抒怀。君不见,奔流!君不见,朝如 四句开头气势磅礴,气氛苍凉悲壮。分别从自然和人生的角度;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悲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以黄河的壮阔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以黄河之水奔流不返来暗喻岁月无情,流年不再,感情充沛。 黄河 为李白所爱,如 黄河西来决昆仑 黄河万里触山动 黄河如丝天际来 等,因为黄河的汹涌、奔腾之势恰与诗人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契合。人生,莫使 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伤感难免,但沉沦却非李白个性,既然人生苦短,那有兴致时就该纵情享乐,因而逆转到 人生,莫使 两句,狂放之情初露。明说 人生得意 ,却恰恰暗示 人生失意 ,金樽里盛的也是苦酒。 须尽欢 正是功业不成的无奈,并非诗人内心真实的剖白。这和《行路难》中写酒主题类似。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中隐含的是强烈的愤慨和嘲讽。天生,千金 两句高扬自我,明写愤激之情,虽然人生失意,但决不消沉,而是肯定人生、自我,积极入世。济苍生 、 安社稷 、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为李白人生理想。谈用兵是 谈笑三军却 ,谈政治是 谈笑安黎元 ,高度自信、自负的诗人,不会在失意面前就沉沦绝望。千金 句既可见李白性格的豪迈和自信,又可见诗人好用千、万等大容量词语。如三千丈、斗十千、三千尺、万古愁等。烹羊、会须 两句这两句还是在写 须尽欢 ,还是反语。 且为乐 照应前面的 不复回 、 悲白发 ; 三百杯 照应前面的 须尽欢 、 金樽空 。这种纵酒为乐实则一种极悲。在接下来的类似于醉话的诗句里,始终是反用其意,大发牢骚、大鸣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自负的诗人又怎能不愤慨?岑夫子 四短句和 与君 后四句岑夫子 四个短句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又再现了酒桌上沉醉情态。于是借酒高歌,为友高歌,藐视富贵,逍遥醉乡。在超尘脱俗的隐逸朋友面前,诗人彻底纵放,大发牢骚,而不必像在宫中写《清平调》那样粉饰太平了。同时,直呼其名还可见交情之深和李白之狂放。钟鼓,但愿 句转为愤激。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古来,惟有。陈王,斗酒 四句展开联想,由己及人、由眼前到古往,从古人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慰藉和寄托,深化主题。以意为诗,不假雕琢。陈王,斗酒 两句,以曹植为饮酒留名的代表,化用其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之句。一可见李白自命不凡,与全诗自信的基调一致;二曹植才华横溢而备受压抑,和李白经历相似。主人,径须 等结尾六句主人,径须两句回到说酒,酒兴更高,人也越狂放。主人句既照应 千金散尽 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四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呼儿、与尔口气甚大,反客为主,任诞之状可见;又采用口语俗语,更见狂放之态。以万古愁结束,与开篇之悲照应,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感情大起大落,个性鲜明。《将进酒》主要特色1、表象和内涵的对立性。情感很悲愤但故作洒脱;内涵很深沉但故作狂放。2、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结合,自我、主观色彩非常浓厚。3、情感喷发,不重视对客观景物的细致描绘,打破了乐府诗叙事性较强的传统。4、语言参差错落,节奏疾徐有致,旋律优美。八、李白乐府歌行特点1、发兴无端,气势壮大。如《将进酒》2、拟古但处处有 我 在,以第一人称抒怀和议论表达感受,打破了传统乐府赋体叙事的写法。3、创造性连续、大胆夸张和巧妙比喻突出主观感受,气势磅礴。如《蜀道难》4、融合个性的流畅的抒情方式,形成奔腾回旋的动感。句式参差,韵律跌宕。如《行路难》。九、自然明快的绝句绝句体制短小,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但易流于浅露,故贵在含蓄。但刻意锤炼,又容易流于斧凿。李白五言绝句语言简洁明快,情思无尽,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爽朗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绝句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劳劳亭》《独坐敬亭山》七言绝句多谢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与片刻情思,兴到神会,自然天成。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十、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景物和具体事情细致描述。如《上李邕》2、洒脱气质、傲世人格,易于爆发强烈感情,形成喷发式的抒情方式。如《行路难》3、诗歌想象变化莫测,往往发想无端,跳跃性大,意象衔接大跨度。如《将进酒》4、因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诗中多吞吐山河的壮美意象。如《渡荆门送别》。5、语言清新明快,词语明丽爽朗。十一、李白诗歌的文学地位苏颋: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对后世的影响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非凡自信、独立人格、凛然风骨、潇洒风神等吸引了后人。在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有很大魅力。2、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影响了苏轼、陆游等大家。第七讲、盛中唐之交诗人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过渡期诗风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为盛唐、中唐的转折点,天宝后期到大历为过渡期。元结、杜甫是盛中唐之际代表诗人。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情怀,有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中唐追求的是字句锤炼。中唐诗人在盛唐艺术高峰之前,表现出开拓艺术技巧的努力。安史之乱造成巨大灾难,全国人口从五千二百多万锐减到一千六百多万。天宝年间,一部分失意文人已经在诗中反映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艰辛,他们就是元结《箧中集》中所收作者,如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他们诗没有慷慨豪迈情调,而是写悲愤、写人生疾苦。元结《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诗,写人生悲苦,有思想深度但缺乏艺术力量。杜甫才把这种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颠峰二、杜甫的生平杜甫自云: 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吾祖诗冠古 诗是吾家事 。生平分四期: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石壕潼关)三别(新婚垂老无家)写于此期。4、漂泊西南时期(49岁到59岁去世)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丰收。三、战乱生活题材的变化盛唐诗人还不习惯于引战争苦难入诗,没关注底层,多抒发个人感慨。李白写战乱较多,但多写参与这场战争的感受、抱负、态度和不被理解的心情,没有写底层百姓苦难。过渡期诗人开始写战后凋残景象,而全面反映战乱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是杜甫,其诗称为诗史。四、杜诗 诗史 特点1、广阔深刻反映重要的历史事件,提供了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如《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等。2、以叙事手法,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发展了叙事手法。A、既叙事情经过,又用力于细处描写。对人、物、心情等细微刻画,使人身临其境B、叙事中融入强烈的抒情。客观真实叙述和主观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C、有时议论、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有赋的铺排、散文句法和抒情诗的意境创造。新乐府:《新安吏》分析背景:唐军围攻安史叛军失败后补充兵力,抽丁拉夫。杜甫目睹惨况,既揭露朝廷的昏庸无能,战争失败,强征中男;又维护朝廷,支持平叛战争;既同情中男出征,又安慰新兵努力前行。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总起全诗,客是杜甫自指,下文所有描写都是由喧呼闻点兵生出。借问、县小二句为杜甫的问话: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安吏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贴,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回避中男不服兵役的法律。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里杜甫进一步追问,但接下去官吏没有回答。或许厌烦杜甫,或许无法回答,总之把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执着的性格表现出来了。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和官吏无法可说,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壮实点的只有母亲相送,可以想见父亲不在旁边;瘦男本身已瘦,但还孤苦伶仃,更见悲惨。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人走之后,哭声仍在耳,仿佛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幻觉和真实结合。这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过渡到后面对证人的劝慰。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对送行者说,又像似自言自语。不要哭得眼睛发枯,收起奔腾的泪水吧。即使哭得泪水干涸,也无济于事啊,天地终究无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懑,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但这次战斗不像《兵车行》那样是穷兵黩武,而是平定叛乱。所以杜甫接着说了宽慰的话。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相州之败,责任在朝廷和唐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的是为尊者讳。败军说成是归军,也是避讳失败以及不要人过分丧气。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指郭子仪军退守洛阳,新兵离家不远;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指任务轻、郭子仪体恤士兵等,为安慰之词。五、杜甫的律诗成就1、扩大范围。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时事等都用律诗写。2、发展组诗形式。以组诗来表现复杂、宽泛的内容,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和议论,如《秦州杂诗二十首》《秋兴八首》等。3、写作方法上纵横恣肆,变幻莫测,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4、体式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如《江村》5、诗律精巧,严中有变,有时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如《白帝城最高楼》6、字句上,善于用字,刻画细微,再现神情韵味。善用动词、副词和颜色字、叠字等强化感情、创造氛围、调和声调。秋兴八首(其一)分析浦起龙《读杜心解》: 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杜甫55岁于大历元年(766)写的一组七言律诗。八首诗连贯一气,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等包含其中。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调。刘辰翁评: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评: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 ,草木在秋风中凋落。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 兼 、 接 二字,写出浑莽之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点明全篇诗意。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出峡但没成,今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 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 ,即催动刀尺。 急暮砧 ,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促。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秋声,会增添客子愁绪。六、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感情表现缓慢、深沉,低回起伏,如《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萧散自然也是其重要风格。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等形成此特色,如《水槛遣心二首》七、杜甫诗歌地位和影响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 ,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人格精神影响。思想上体现了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历代士人推崇。在诗歌方面:1、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受到前人的广泛影响。叙事和议论,受到《诗经 小雅》影响;悲歌慷慨的情调,与《离骚》接近;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五言古诗则深受魏晋南北朝诗人影响。2、语言和意象上也与汉乐府、阴铿、何逊、鲍照、沈佺期等密切相关。3、杜诗内容和艺术对元稹、白居易的写实诗、韩愈孟郊的奇崛诗、李商隐的七律、宋代江西诗派等都影响很大。八、杜甫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1、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的写实传统,为古代诗歌反映社会人生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博采古今作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其精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衣被后人。3、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第八讲:大历诗风 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一、大历诗风概说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安史之乱使得他们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突感自己的衰老和无能,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诗没有李白的自信和气势,没有杜甫的反映战乱现实的激奋和深广情怀,虽少量作品有盛唐余韵,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孤寂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二、心态的转变与冷落寂寞情调安史之乱前,文人有强烈的功名愿望;之后,武将得势,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没有希望。今昔对比,多生不逢时之感,急切的仕进愿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盛唐昂扬精神、乐观情绪、慷慨气势,成为余响,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弥漫了整个诗坛。三、清雅闲淡的韦应物韦应物身处盛中唐。少年任侠负气,昂扬积极,如 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催山 等,具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后期作品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对政治感到失望,感情退回到个人生活的天地,欣赏山水之美和闲适情趣,从中寻找慰藉。如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清雅闲淡的韦应物向往隐逸的宁静,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滁州西涧》以简洁的景物描写,写出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在宁静的诗意中,有一重冷寂的情思氛围。《咏声》: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四、冷落寂寞的刘长卿刘长卿约生于开元中期,主要活动在大历贞元间。家境贫寒,命运多舛,应举十年不第。后来登第入仕,刚直犯上,负谤入狱,两遭贬谪。长期郁郁寡欢,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多了惆怅衰飒的心绪,凄清悲凉。《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在诗中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融入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中,显得浓重深长,如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又如《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同病相怜,不胜愁别,伤感孤独。一种由悲剧命运支配的孤寂惆怅的生存体验与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相结合,汇聚成生不逢时的冷寂情调。刘长卿才智一般,思锐而才窄,敏于感受,拙于叙述,其诗十首以上语意就重复,但在当时和后代的影响很大。五言诗最好,自诩为五言长城。五古、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如《江中对月》: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又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文字省净优美而意境幽远,弥漫着难以言说的冷寂情思,透露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五、冷寂情怀为主的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韩翃、钱起等,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唱和活动而闻名。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内容除了应酬唱和外,主要写日长生活琐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清冷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度。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世事悠悠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李端《听夜雨寄卢纶》:暮雨潇潇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度声。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六、大历十才子作品艺术特色1、崇尚谢脁,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2、工于白描写景。3、艺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表现出冷落萧瑟的气象。七、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 十才子,作品多题赠送别之作;二是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多描写山水风景。就题材内容言,没有超越前人,然在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大历诗歌有特色。1、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黯淡的色彩。秋风、夕阳、落叶、寒雁等常见。寒渚一孤雁,夕阳山外山。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2、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刘长卿偏重主观感受,不对景物作细致的描写,意象的运用有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喜欢 青山 白云 意象。青山成为诗人坎坷愁苦的人生之旅中的归宿地,内心向往的安宁的居所。象征隐逸、高洁的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意象,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意象等出现频率很高。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但易程式化、符号化。其他大历诗人更多用描述性意象,用白描写诗,求意象创新。如钱起的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司空曙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耿纬 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 等。描写逼真细致,转向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小情趣,开辟了新的诗境。但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八、顾况大历诗风主流外,还有两个独特诗人:顾况和李益。他们都生于开天盛世,卒于中唐。诗与大历诗风淡泊寂寞的主流情调不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顾况乐府和古诗较多,受到江南民歌的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如白话。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九、边塞诗人李益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边塞诗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写月下登城,望回乐峰,沙漠在月色里是清冷的雪白,脚下边城同样是如霜月色。在这荒凉清冷的夜晚,引发了思乡之情。特别是不知何处传来的芦笛声,使得寂寞的边地中的思乡之情更浓烈。《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第九讲、白居易和元白诗派 重写实、尚通俗的特点一、元白诗派概说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是中唐两大诗派。与韩孟务险怪奇崛不同,元白重写实、尚通俗。取向不同但实质都是创新,殊途同归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诗经》、乐府为期远源,近源则是元结、杜甫、顾况、戴叔伦等人的写实诗。二、贞元、元和时的写实、通俗倾向元稹、白居易对杜甫写实讽时之作全力推崇。元稹还赞赏杜诗的通俗化: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在通俗化过程中,张王元白自觉学习民歌。如张籍《云童行》王建《古谣》白居易《杨柳枝》等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 实则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之俗曲为职志。三、张籍乐府诗特点1、以俗言俗事入诗为其突出特点。善写世俗俚浅事、民间小事,从中发掘其蕴涵的社会意义,现讽谕主旨。如《牧童词》。2、善于提炼情节和语言,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言浅意深,如《节妇吟》。3、题材广泛,农民、樵夫、牧童、织妇、等都写,特别是农民苦难,如《野老歌》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建诗风和张籍相似,但更含蓄、隐曲些四、张王乐府特色1、创作倾向上,重艺术写实而不重主观讽议。较少离开具体描写直接发表议论,而是尽可能如实写出现实人物特征、遭遇等图景,倾向和讽谕融化于艺术写实中。2、创作形式上,多用古题新义和即事名篇两种乐府形式,好以俗事俗语入诗。3、创作方法上,善于选择和提炼典型人物、事件、场景,加以概括。善于锤炼警句,尤其是结尾警句。五、明经及第、多次贬谪的元稹元稹提出 寓意古题,刺美见事 和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的古题和新题乐府写作原则,总结了乐府诗的艺术写实经验。《连昌宫词》为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原因。前半从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的荒凉景象写起,引出宫中老翁对此宫昔盛今衰的追述;后半皆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 太平谁至乱者谁 的问题,最后归结为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 的题旨。六、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泻导人情。: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总之,白居易片面强调诗歌的现实功利性,偏重其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对诗歌的审美性缺乏重视,给后人带来不利影响七、白居易诗歌思想内容自己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1、讽谕诗。同情农民劳苦,批评赋税苛重,痛斥贪官污吏,关注劳动妇女,讽刺时政得失。如《观刈麦》《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当时影响不大。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3、闲适诗。如《暮江吟》4、杂律诗。指近体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八、《新乐府》五十首优缺点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如《卖炭翁》 苦宫市也2、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七字句,有民歌咏叹情调;语言回避书面语,多用口语俗语。3、善于生动描绘人物,感情浓烈。4、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模式损害了诗的艺术性。5、有些诗篇感受不够,枯燥乏味。6、语言过于浅显直露,不够精炼含蓄。九、《长恨歌》主题主题多义,有政治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多重主题说等。风情说指该诗虽写了杨李爱情故事,但也包含了作者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撼恨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受情调的风情诗。在叙事中多次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浓烈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十、《长恨歌》四层结构略析 第一层从 汉皇重色思倾国 至 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 新承恩泽 ,而且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 渔阳鼙鼓动地来 至 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 长恨 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因此,陈鸿《长恨歌传》 惩尤物,窒乱阶 之说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 黄埃散漫风萧索 至 魂魄不曾来入梦 ,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 伤心色 和 断肠声 。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 不见玉颜空死处 。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第四层第四层从 临邛道士鸿都客 至结尾,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运用浪漫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情 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十一、《长恨歌》艺术特色1、用长篇叙事诗的形式铺写和渲染了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2、叙事、写景和抒情交融,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感情。3、层层渲染、跌宕回环、传说和仙境交融的艺术结构。4、语言流畅明快,雅俗结合。十二、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1、继承发展了写实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和艺术概括达到了和谐统一;主题和题材集中突出;善于铺陈渲染场景,提炼警句对照映衬为其主要表现。2、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从独特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特征来体察人物的处境和情感活动,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3、创造了叙述与抒情结合的艺术境界4、形成了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第十讲、重主观尚怪奇的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指中唐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卢仝等诗人的诗风。内容上不重视客观写实,而重视主观感受的表达;形式上追求创新出奇,而不从俗趋易;创作态度上讲究炫才或苦吟,较少报以美刺讽谏的目的;效果上,注重相互欣赏,而不重社会接受。其诗风对后代有重大影响。二、韩孟等人的理论主张一: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创作活动的原因,也是对特定创作心理的肯定。其《荆潭唱和诗序》又云: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音易好也。另外,本论还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韩愈强调诗抒写 感激怨怼奇怪之辞 ,以舒忧娱悲,宣泄情绪。韩孟等人的理论主张之二:笔补造化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指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认为 形拘在风尘 但可以 心放出天地 ,用一己之心去牢笼乾坤,绳律万有。韩愈更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云:研文较幽玄、雕刻文刀利、文字觑天巧等,大胆创新。韩孟诗派理论主张之三:雄奇怪异韩愈《调张籍》云: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可见他胆大、力猛、思怪、境奇,超越世俗,审美取向不同。对别人的评论也尚奇,评孟郊诗: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说贾岛诗: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孟郊:孤韵耻春俗。卢仝:近来爱作诗,新奇颇烦委。但视野不宏阔、取材狭窄,尚苦吟,导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余。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试于吏部卒无成的韩愈诗风1、新颖奇崛的艺术境界。结构、语言都避俗求奇,好用激荡、惊奇、幽险、凶怪的词语,构成惊心动魄的意象。如《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2、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以古文、赋体章法结构、句式、虚词和议论、铺叙等手法写诗。如《南山》《山石》。3、劲拔险拗的语言音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草,最,绝)。四、韩愈《山石》分析不歌咏山石,而是一叙写游踪的诗。汲取了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 黄昏到寺 夜深静卧 到 天明独去 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前人记游诗一般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本诗则是叙事和写景结合,最后点题抒情,与众不同。元好问《论诗绝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首句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险峻山石、狭窄山路,都随着诗人的攀登而移步换形,也是人的感受。次句以蝙蝠典型景象来展示幽暗的黄昏画面。到寺后找寺僧安排食宿,于是诗人 升堂 ;安顿好后出来坐在堂前的台阶上,欣赏院里花木。大雨后,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看似平常,但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突出了其特征,形象鲜明。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时间不觉流逝,热情的僧人过来助兴,夸耀寺里佛画好,拿来火把带领客人去看,果然所见都为罕见之物。铺床 更见僧人殷勤好客、宾主融洽; 疏粝 说明是粗疏的糙米做成的饭,而诗人长途跋涉,非常饥饿,吃得很香甜。 饱我饥 流露出诗人的满足和对简单淳朴生活的热爱。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句表现山寺清幽。夜深之前,百虫鸣唱,诗人聆听;夜深之后,百虫静寂,诗人又隔窗赏月所游寺为洛阳惠林寺,时间是801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此月应是下弦月,谚语云:二十一、二、三,月出鸡叫唤。可见诗人彻夜难眠,陶醉于山寺静穆、明澈境界中无道路指诗人不遵路径,出入云雾中,也写出山势起伏和曲折和诗人兴趣盎然之态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时间推移,朝雾散去,朝晖朗照。山花红艳,涧水碧绿,繁盛烂漫;诗人在红花绿草中行走,时见粗壮松枥,耳听淙淙溪水。沉醉当中,诗人干脆赤足涉过山涧,让清凉的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清风吹拂单衣,嗅觉、视觉、听觉融合,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美妙的大自然当中。思考:疲惫的心灵找到了精神家园?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自793年登进士第后,仕途很不如意。三试于吏部都没有成功。后来任职节度幕府,寄人篱下,备受冷落。此时,面对美丽宁静之景,不禁引发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五、孟郊、贾岛、姚合郊寒岛瘦:指中晚唐以苦吟著称的孟郊、贾岛诗风,苏轼最早称之。注重造语炼字、构思奇特,喜欢幽僻、清冷和苦涩意象,题材较窄。诗境仄狭,风格峭硬。武功体:指中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其诗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和萧条官况,标举清峭诗风,尚新奇而不僻涩,因其曾任武功主簿,后人称其诗为武功体。附录:孟郊寒瘦诗风举例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舍)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苦寒吟)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秋怀十五首)六、天才、短命、抑郁的诗人李贺李贺生于河南,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李晋肃,当过县令。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被人以避讳父名为由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做了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他小韩愈22岁,18岁以诗歌拜谒韩愈,韩愈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就大为惊叹,邀请相见。宗室后裔使他自负自信,然前途渺茫又使得他产生心理落差,失落感和屈辱感沉重七、李贺《梦天》: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诗人写梦游月宫的幻想境界,运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丰富、构思巧妙,比喻新颖,体现了李贺变幻诡谲的特色。既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宁静的生活;又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托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兔和蟾代指月。老、寒修饰,可见凄凉之状。秋月初出,光影凄清,有如兔和蟾在哭泣。云层裂开,幻化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层上,显出白色轮廓,有如墙壁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梦到诗人所乘车轮为冷露所沾湿,夜已深;开头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时所见到的景色。第四句写诗人进入了月宫。鸾佩指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在桂花瓢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遇到了一群仙女。玉兔、寒蟾、桂树加上泣天色、壁斜白、湿团光登细节描写,使意境深邃而凄迷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三山 俱在海中,今视其下,有时变为黄尘,有时变为清水。千年之间,时复更换,而自天上观之,则犹走马之速也。葛洪《神仙传》记载仙女麻姑对王芳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凌陆乎?这两句就是指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州指中州,代指中国。这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泓,水深而清。从天上看来,九州就像九点烟尘;大海波涛,也不过是泻在杯中的一泓水而已。以上四句,诗人驰骋幻想,仿佛真入月宫,看到人间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色彩浓厚。八、李贺诗歌: 昌谷体 特色内容怨恨悲愁和艺术虚荒淡幻,具体有:1、幻想意象瑰怪奇诡,构思奇特,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2、语言瑰美奇峭。重视色彩意象的表现,用色彩来借代或比喻事物;善于运用通感,把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的色彩特征之中,熔铸词语意象。如《雁门太守行》。3、广泛运用通感、借代、借喻、曲喻等手法锤炼字句。九、诗豪刘禹锡:独树一帜的诗人贬谪期的作品,表现出对新陈代谢规律的认识。如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咏物诗表现对黑暗势力的痛恨和蔑视,咏史诗寄托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历史兴亡的认识。如咏史诗《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民歌描写劳动、娱乐、竞赛等内容,通俗明快,音节铿锵和谐,表达自然真率,形成竹枝体。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十、柳宗元的幽峭清淡诗歌柳宗元诗歌大多是他的贬谪生活及经历的情感记录,表现自己的悲剧遭遇和精神痛苦。蛮荒偏僻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物描写和富于个性的幽怨情感的抒发相结合,构成了柳宗元抒情诗幽峭清淡的基调。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其山水诗和韦应物并称 韦柳 ,但不同于韦的高雅闲淡,而是清淡幽峭。如《江雪》《渔翁》。第十一讲:古文运动与韩柳 以韩愈、柳宗元古文为中心一、古文运动含义古文就是散体文,是和骈文相对立的概念。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先秦两汉以散行单句为特征的散文,主张文以明道,反对片面追求文采、丽辞、声律的浮华文风,以大量创作实践结束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从而推动了散文的革新和发展。古文运动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大盛。它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发展;但对偶求其工,句式求四六,典故求繁缛,辞藻求华丽,内容空虚浮泛等阻碍了思想情感的表达,走向凝固和僵化,导致内容对形式的反抗和形式本身的自我否定。三、古文运动的政治原因中唐藩镇割据、佛老昌盛、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使得社会处于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状态。面对严峻局面,部分士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与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唐初经学重章句之学,中唐倾向于重义理而轻章句,如啖助、赵匡、陆质的《春秋》学派,越过传注而回归本义。续: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韩愈主张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其目的在解救现实灾难。韩愈看来,当时最大的现实灾难是藩镇割据和佛老昌盛,前者导致中央皇权的极大削弱;后者使得人心不古,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柳宗元对儒家道统兴趣不大,业不排斥佛教,而是重视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续:通经致用到改革现实的时代变局肃宗德宗朝,李泌、陆贽等的整顿纲纪,杨炎、刘晏等人的财政税法改革已经开端;此后杜佑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冗员的主张。永贞元年二王八司马的变法使贞元弊政,廓然一清。元和时,禁止供奉、减免赋税、精简冗官、削平藩镇等变革,既促使唐朝走向中兴,也鼓舞了民心士气。所有这一切,都与士人志在改变现状的要求关联。中兴愿望促成儒学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而这又促成了文体文风的改革四、古文运动的先行者1、西魏宇文泰、苏绰;隋朝李谔、王通等反对浮华,倡导质朴文风。2、魏征陈子昂反对浮艳之词,提倡风雅兴寄3、盛唐到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认为文本于道,本于教化,崇尚儒学和儒家经典,但忽视了散文的文学审美特征。4、韩柳以前,散体文创作逐渐增多,骈体文也不事雕琢,讲究以散行之气运排偶之文。附:先行者复古宗经的理论主张浏览萧颖士《赠韦司业书》: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李华:屈平、宋玉哀而伤,靡而不返。六经之道遁矣。独孤及:先道德而后文学梁肃:文本于道,失道则博之以气,气不足则饰之以辞。五、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1、文以明道。道以仁义为核心,结合其复兴儒学目的,恢复儒家道统和文统,但不轻文。2、不平则鸣。肯定文学的表情和社会批判功能。3、气盛言宜,重视作家道德修养和情感力量。4、文从字顺,贵在创新。求词必己出,务去陈言。韩柳理论反映了中唐政治思想变革对散文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散文自身发展的趋势,基本克服了古文前辈重道轻文、重功利轻审美、重复古轻创新的片面性,开创了古文发展的新方向。六、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主要创新1、建立了新的散文美学规范。把散文引入杂文学概念;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文体限制束缚,把很多应用文写成艺术性很强的抒情散文。2、浓郁情感融入散文中,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文横绝奔放、感激怨怼愁苦不平交融;柳文简古峭拔,立意新警,个性鲜明。七、韩愈的古文成就1、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而且扩大了散文的应用范围,使之成为具有多样化社会功能的工具。如辞赋、赠序、杂感、奏议、表状、碑志、书启、哀祭等他都化骈体为散体。2、形式自由、构思巧妙、表现方法灵活,议论、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自由运用,创新性强。如《谏佛骨表》《原道》《师说》《杂说》《祭十二郎文》等。八、韩文的艺术特点1、逻辑严密、情感充沛,形成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风格。如《原毁》《进学解》2、简洁生动的形象描述,突出细节,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如《张中丞传后叙》《杂说》3、提炼口语的句法和词汇,融化骈文辞赋的修辞技巧,形成富有情感性、形式美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如 气盛言宜、志得意满、伤风败俗、同工异曲、动辄得咎 等都来自于他。九、柳宗元的古文柳宗元古文以杂文、山水记、寓言三类文体成就最高。杂文特点:1、立意新颖、表现手法多样;如《捕蛇者说》。2、用寓言体构思和反讽手法写抒愤杂文。如《愚溪对》。寓言特色:1、重视生动传神的形象描写和讽刺内涵的深刻寄托。如《黔之驴》2、人物语言多用类比影射手法刻画形象。如《鞭贾》3、善用赋体写杂文和寓言。如《乞巧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山水游记: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的作家。贬谪之地既是他投闲置散之后怡情悦性的审美对象,又是他贬谪生活中资以排除忧郁的精神寄托他发现了山水美,又从山水美中认识了自身的美好情操和价值,坚定了信念和社会批评意识状物之态与感物之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达到统一。把六朝时以模山范水、繁辞丽句为特征,重客观轻主观的山水创作提到新的水平《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代表善于选择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十、晚唐古文衰落和小品文的繁荣鲁迅说:晚唐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这里的小品主要指杂文和寓言。代表作家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语。其语言犀利、立论深刻。皮日休的《皮子文薮》善于借古喻今,常表现叛逆色彩。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多以物喻人之作,讽刺性强。短小精悍、刺时讽世、感情炽烈为小品文三大特点。十一、晚唐骈文的复兴晚唐社会矛盾突出,文人分化明显,有的热衷于政治,有的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更多的走上消极颓废一途,胸襟、视野狭窄,寄情声色之乐,追求形式之美,骈文复兴。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文,其中后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四六句式,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并将骈文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辞采繁缛、对偶切当,风格华丽浓艳。李商隐为此时骈文成就最高者。第十二讲、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以咏史诗、苦吟诗爱情诗、隐逸诗为代表一、晚唐怀古咏史诗兴起背景晚唐政治腐败,朝中清要职位被朋党和权势者所据,一般士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少;又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寒微,拙于钻营的有才之士,在考场上长期受困,甚至终身不第。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比重下降,表现的热情也明显减退。士人情感转向关注历史变迁,追求官能享受,咀嚼闲散生活,怀古咏史、爱情闺阁以及吟咏日常生活的诗大量增加。二、怀古咏史诗的抑郁悲凉情调与杜牧晚唐诗人用一切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表现伤悼的情调。杜牧祖父杜佑三朝为相,留心经世致用之道。杜牧受此影响,喜言兴亡成败,财赋兵甲、地形险易之事。为文主张 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本求高绝,不务奇丽 。不满晚唐柔靡诗风,有意以拗峭矫之。其诗明丽疏朗,稍异于温庭筠的艳丽和李商隐的密丽。三、杜牧诗歌主要内容1、抒写理想、关心民生、慨叹壮志难酬的时事诗。如 平生无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郡斋独酌)又如咏物诗《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描绘了雁南飞形象,寄托自己的真实旨意,形神兼备。风格委婉细腻,清丽含蓄,想象丰富,意境无穷2、同情妇女不幸命运的诗有《杜秋娘诗》《张好好诗》《秋夕》等写石崇和绿珠故事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写由歌妓沦为卖酒女的张好好: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3、融情入景的怀古咏史诗《登乐游原》: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杜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耿湋:岂知千载后,万事水东流(登乐游原)李频: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 登乐游原春望)四、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1、既善于用凝练的语言勾勒鲜明的景物意象,又善于把悠远的情思寄托在具体画面之中。如《泊秦淮》《江南春》等。2。豪迈不羁和情思缠绵结合、清丽俊爽而又绰约含蓄。五、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贾岛所写,多为科举失意和怨愤,贫穷生活哀叹,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不出个人生活范围。姚合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风格上贾岛更冷僻,姚合则显得清稳闲适。苦吟为他们的创作态度。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和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诗境狭窄,有句无篇,诗料不离琴棋僧鹤茶酒竹石等,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六、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李、韩偓、吴融、唐彦谦为代表的爱情题材和艳丽诗风,开辟了诗歌新境界。晚唐诗人寄情闺阁,既是在科举和仕途上没有出路,转而从男女情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也是当时礼教松弛,享乐淫逸之风盛行,狎妓冶游成为时尚。由于题材本身的绮艳性质,加以奢靡之风对美学趣味的影响,晚唐情爱诗在色彩、辞藻等方面,具有艳丽的特征。如温庭筠诗艳丽中还带有浓厚的世俗、市井色彩。七、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晚唐动乱,文人常有性命之忧,把功名看淡了。平安闲放、终老烟霞成为生活上的追求目标,努力 保持闲适宁静心态。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诗歌,表现了这种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思。陆龟蒙诗大多为闲散隐逸之作,皮日休有讽喻诗,但晚年多写闲适诗,和陆龟蒙唱和,编为《松陵唱和集》。内容近俗,潇洒游戏,缺乏严肃思考和深刻感受。多摄取日常和身边器具、景物、人事为诗料。八、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唐末诗人对社会灾难关注不够,五代初期的郑谷、韦庄、罗隐等才较多反映。郑谷: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诸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韦庄:《秦妇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悯耕者》: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罗隐怀才不遇,激愤难平,多通俗直露、讽谕时世之作。《黄河》: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继承杜甫和中唐写实讽喻诗派的传统,创作了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诗歌。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皮日休《橡媪叹》同情农民苦难,鞭挞贪官污吏;聂夷中《咏田家》关心和同情农民;杜荀鹤《山中寡妇》描绘了寡妇的悲惨生活;这些诗分别为其代表。罗隐诗文以讥刺为主,善于咏史和咏物,如《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九、李商隐诗歌的主要内容1、反映现实的时事诗,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2、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吟咏怀抱的志向诗,如《隋宫》《马嵬》和《贾生》《安定城楼》3、托物言志、表现人生体验的咏物诗,如《蝉》4、以爱情描写为文本内容的情诗,如《无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十、李商隐诗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1、情调优美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再现,用精美之物状其情绪,表达方式幽微隐约、迂回曲折,情感层次丰富,幽深窈渺,如《春雨》。2、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以表现复杂矛盾和怅惘莫名的情绪,形成朦胧诗境,如《锦瑟》。3、用非现实色彩的独特意象,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瑶台等,对之心灵化,表达复合的体验情绪,如《锦瑟》4、好用典,但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借以传递情绪感受,如 庄生,望帝 句。5、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造成意思的省略和间隔,留下联想的空间,如《无题》 紫府6、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复杂心境,因而多义呈现。附录:《安定城楼》简析 典故运用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贾谊《治安策》认为: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王粲《登楼赋》有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史记 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安定城楼》简析 典故运用《庄子 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安定城楼》简析 典故运用用典层次错落有致,功用不同。贾谊不售,王粲避乱荆州和李商隐流寓王茂元幕中,虽都用以自况考试不第,却又有差别:谈贾侧重于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才调虚论;说王则着眼在异乡万里,登楼伤怀暗用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故事,既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又充分显示了不以名利是求的冲淡胸怀。最后举庄子自比 鹓雏 以调侃奚落惠子醉心权位的寓言,笔触扫向那些以 腐鼠 为美味的恶意中伤者,寄慨尤深。《安定城楼》简析 对偶运用江湖归白发若按正常顺序应为 白发归江湖 。若颠倒,即 永忆白发归江湖 ,这不符合近体诗平仄要求,格律为 仄仄仄仄平平平 ,四仄三平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这样的。又该句是颈联中的初句,其结尾必须是仄声的,不能是平声。像现在这样 永忆江湖归白发 ,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相间,最后是仄声,才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要求。《安定城楼》简析 对偶运用律诗颈联必须对仗。 永忆 对 欲回 , 江湖 对 天地 , 归 对 入 , 白发 对 扁舟 。要求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结构都要相同。若看整句结构,两句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永忆(动)江湖归白发(宾) ,句子是二、五结构; 欲回天地(动宾)入扁舟(动宾) ,构成联动句子,结构是四、三字。这说明:律诗对仗,两句诗处于相对位置的词语,在字面上要相对,而两个句子的结构可以不同。附录:《锦瑟》简析呈现似有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构成的不是一个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杂其中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和失望的情思,实弥漫这些情思的心象。境界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不再有界限存在。只首尾两联隐约暗示是追忆年华所感,而传达所感的内容则是五个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象喻和用以贯串象喻的迷惘感伤情绪。《锦瑟》主题猜测1、音乐诗。李商隐听了令狐楚家妓弹奏锦瑟后所写。锦瑟有四种音调:适怨清和。诗中两联四句分别写这四种音调。2、爱情诗。锦瑟为令狐楚妾,表达对她的爱恋之情。3、悼亡诗。锦瑟为亡者平日所用,睹物思人,托物起兴。该人或为王茂元女。4、艳情诗。始有所欢,中有所阻,追忆而作。5、自伤生平诗。十一、博大气象和完整结构的原因1、有自己的意象群。意象色调、气息、情意指向上有其一致性。2、技法纯熟。声调和谐、虚字斡旋、典故巧妙、对偶规范等使得诗圆融流畅。3、情感统一。孤独、飘零、无奈、伤感情绪浓郁而又深厚,使得诗各部分融为一体如《夜雨寄北》借思乡的愁绪,把此地与异地、现时与未来,实景与假想、巴山独对夜雨和剪烛聚首西窗等不同时地与场景融合在一起。虽跳跃性大,但结构浑融十二、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1、善于曲折抒情,含蓄构境。常借助景物描绘烘托情思或暗寓情事;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借古喻今、托物咏志。如《隋宫》《夜雨寄北》等。2、语言典雅精美,情韵深长。善于运用丰富的典故意象、比喻象征意象、景物意象、人物情态意象等。如《安定城楼》。3、深情绵邈的朦胧美。繁复的象征、比喻和典故,片断意象的错落排比,使得其主题难测。如《锦瑟》。4、诗体多样,以七绝和七律成就最高,促进了近体诗的规范化、精密化。附录:唐代文学研究参考书目1.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年版。2.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3.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陈贻焮《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5.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6.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7.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8.陈华昌《唐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9.尚永亮《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10.斯蒂芬 欧文《初唐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1.闻一多《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3年版。12.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3.陈允吉《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郭预衡《中国散文简史》,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15.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6.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7.马兰州《唐代边塞诗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18.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9.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21.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版社 1993年版。22.徐明霞校注《卢照邻集》《杨炯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23.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24.韩理洲《陈子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25.王维《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26.孟浩然《孟浩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7.刘开扬编注《高适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28.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29.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30.裴斐等编《李白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31.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32.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7年版。33.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34.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35.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36.蒋凡等《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版。37.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38.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39.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40.王安国笺释《柳宗元集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41.学锴等集解《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4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2 19:25:32第二编 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方面的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的。考察文学活动,首先对文学自身进行考察,了解它的基础和前提,然后剖析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它与人类的其它活动相比较,既有共同性质,又有特殊性质。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因此,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人类活动的性质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的,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1.从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这一特定角度来看,人与动物同属动物界。动物的活动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对自然的被动的适应,没有超出自己本能的范围;而人的活动不仅仅是生命活动,而且是生活活动。2.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3.从认识层面看,人是在一定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因此应从生活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这一观点对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只有从实际生活活动来理解人,理解作为人的活动的一个方面的文学,尤其是答的生产劳动对文学的影响,才能对文学做出科学的阐释。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人的生产活动是人的生活活动的基础,它是在人和自然之间展开的一个过程。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如龙脊梯田。(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谓 合目的性 是指人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所谓 合规律性 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要合乎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如种花生。其实,人和动物的活动都必须服从事物运动的规律,人只是多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正是由于人的自觉意识,在活动的合规律性上才与动物有了质的不同。(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它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 对象 ,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审对象来间接地 审己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的生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它可以分为两大基本层次: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物质实践活动是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先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才有可能从事更高一级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包括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它是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并应物质实践活动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它一方面决定于物质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对物质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学活动基本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精神活动可分为非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和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非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门类如逻辑学、语言学等。它们与物质经济基础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为不同的经济基础服务,也不随经济基础的改变面改变。而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也称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中政治、法律、道德离物质经济基础较近,可以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而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跟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所以恩格斯称之为 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一、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以及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这一点往往成为艺术摹仿论和再现论的立论依据。古希腊画家比赛的故事表达了西方文艺摹仿说的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种摹仿后来更主要地是人对事物形象的摹仿上来认识,而这种认识也成为西方文艺观上的主流理论。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论家认为,宇宙间的事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永恒不变的 理式 ,它代表着绝对的真理,可以用思维来把握,但并不直接呈现在感觉和经验中;第二类是反映第一类的,它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第三类是摹写第二类的,如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柏拉图据此推论艺术同理念世界隔了三层,因而艺术是 影子的影子 、 摹仿的摹仿 。以此否定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人摹仿的世界主要有三种,即已有的世界;或有的世界;应有的世界。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这里,诗甚至比历史记录包含更大真理性,这就驳斥了柏拉图诗不能洞见真理的说法。从文学与世界的联系来看待文学活动,最初是从 摹仿 的角度提出,后来的 摹写 、 再现 、 反映 等也表达了相近涵义。中国自秦以来,汉代司马迁、南北朝时刘勰、唐朝白居易、直到近代梁启超,都对此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二、作者文学活动不仅与世界相关,而且也与作者相关。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对世界、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它也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作者情志表现的观点与作品是世界反映的认识是和谐共存的。西方对文学与作者的联系、作品表现功能的认识产生较晚。虽然古罗马朗吉努斯的《论崇高》说作品的崇高是作者 伟大心灵的回声 ,但它只局限在作品的风格受作者风格影响的范围,并未将整部作品视为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说侧重于从作者角度,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文学现象。它的长处是弥补了传统的摹仿说 再现说所忽略的主体性,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对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和阐明,对文学探索人类自身的历史性演变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在这方面都是功不可没的,在理论上也是具有合理的因素。但西方近代兴起的表现说,其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表现说与摹仿说的区别是:1.从文学本质论上看,摹仿说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说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2.从文学批评论上看,表现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摹仿说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的批评,而表现说的文艺观认为世界经过了作者的筛选才进入作品,关键是考察作者如何而不应是世界如何,因此它看重传记式的批评。3.从文学创作论上看,表现说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强调文学天才的作用。三、作品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是其短处也是其长处。根本上讲,其短处在于艺术描写并不能达到一丝不改的、原原本本的再现现实,所谓 画饼不能充饥 ;但也由于这一差异,艺术描写就充分显示出文学的独特长处: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作品与形式的关系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受到突出的强调。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 文学性 或 特异性 ,并由此提出了 陌生化 概念。后来美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 文学本体论 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新批评的注重点是作品的结构之于读者的意义,强调读者(批判者)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无须关注其内容,只要对形式结构进行 细读 就行了,认为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20世纪60年代的结构主义思潮将文学结构提高到自主的地位,强调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几乎彻底取代了作者的重要性,作品本体论达到更偏激的程度。上述主张虽然各有千秋,但都共同地认定文学活动的根本只在作品。因此,作品价值、作品在文学阅读经验中的地位、以及作品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自足性等形式问题,成为文学研究的焦点。四、读者文学活动除了作者创作外,还包括读者的阅读。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读者的阅读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艺术形象。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印刷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阅读活动,形成了包容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学公共领域,读者对作品的阐释和再创造现象更加普遍了。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姚斯、伊瑟尔创接受美学。西方兴起了读者反应批评,并将文学接受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焦点,它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姚斯主张以读者为中心,作品的价值由阅读决定。他提出要重写文学史,要考虑读者的 期待视野 等主张。伊瑟尔提出 隐含的读者 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模式和方法,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第二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一)摹仿说对艺术起源最古老的看法是摹仿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摹仿。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说: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他用人善于摹仿的事实来解释人类的许多活动,其中就包括艺术活动。中国古代也有这类说法, 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 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 ,就是用人摹仿自然现象来解释音乐的起源。亚里斯多德进一步发展了古希腊哲学中的摹仿说,从而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艺术起源理论。(二)巫术发生说巫术说又称魔法说。最早由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它是作为一种企图控制生产活动的实践手段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保证维持生存的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原始人说来,周围的世界是神秘的,一切动植物,甚至星辰、山川,都充满了神秘的亲族关系,像人一样,皆有灵魂。如果人走路被一块石头绊倒,那一定是因为石头与人和作对。正如泰勒说的那样, 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 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 于是,他们认为施行巫术能够控制自然,也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力量。按照巫术说的观点,原始人正是通过这种幻想方式支配自然的巫术活动,创造了最早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和诗歌。巫术说不是说文学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巫术活动的仪式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的借鉴。(三)宗教发生说这是意大利的维柯提出。他认为人类发展经历神、英雄和人的三个时代。在最初的神的时代,人类不会说话,不会思考,但人类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神和宗教,从而进入社会生活。认为诗的起源和宗教的起源是同样的,与想象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维柯说原始人愚笨无知,却有很强的想象力,他们按本性都是崇高的诗人。宗教和巫术都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二者也常常混杂,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四)游戏说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它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这一学说的首创者。他在《判断力批判》中说 艺术也和手工艺区别着。前者唤做自由的,后者也能唤做雇佣的艺术。前者人看做好象只是游戏,这就是一种工作,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后者作为劳动,即作为对于自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例如工资)吸引着,因而能够是被逼迫负担 。 后来,德国著名诗人兼美学家席勒进一步发挥了康德的观点,正式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理论。他认为摹仿固然重要,但并非就是产生艺术的真正动机,在摹仿的背后还有着更为原始的动力,那就是推动摹仿得以产生的游戏。德国的谷鲁斯也持这一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 过剩精力 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时的选择和殚思竭力。英国的斯宾塞在《心理学原理》是进一步发挥席勒的游戏说,特别强调游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精力过剩的发泄。(五)劳动说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一方面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人就是在这种活动中生成的。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击壤歌》、《弹歌》。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它与劳动的过程直接相关。劳动的动作和狩猎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体现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的灵感。如《吕氏春秋 古乐》记载。二、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经济因素是其中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所谓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指文学发展中,对其进程起直接影响的可能是诸如政治的、文化的因素等,如果对进程的每一阶段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就可能显得牵强附会,从而使唯物史观的观点本身成为 空话 。所谓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说在文学发展进程中,在对因果链进行分析时,虽然有些结果并非经济在起直接作用,但其根本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经济因素。以中国格律诗体的生成与发展为例,它有着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也有当时社会一般文化状况作为其发展的动因,这种发展动因本身就不是单一的,它与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也有关系。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之外国文学讲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1 18:22:41《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之外国文学讲义第一部分:古代希腊文学本部分重点 :掌握古希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及其特点,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及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第一部分:古代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真正的开端。内容: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价值: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第一节: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一、古希腊神话:1、起源和系统:起源:希腊神话的产生同希腊人的原始崇拜联系在一起。关于神话:心里学家认为神话是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力开出的绚丽的花朵。柏拉图认为只有在 迷狂 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真正的诗。荣格认为古代人们不是在创造神话而是在体验神话。(视频1-3:30)奥林匹斯神话系统(视频3:33):混沌神卡俄斯 地母该亚 天神乌拉诺斯 克拉诺斯 宙斯十二主神:宙斯(神王)赫拉(神后)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 阿波罗(太阳神)阿尔特弥斯(月神)阿佛洛狄特(爱神)雅典娜(智慧女神)赫菲斯托斯(工匠之神)阿瑞斯(战神) 狄俄倪索斯(酒神)赫尔默斯思考讨论:克拉诺斯看见天书上说,有个儿子将推翻它的统治,后来果然被推翻了。在现实世界,我们如何理解此类的命运暗示?希腊神话的艺术形象宙斯:希腊人崇奉的最高天神,掌管雷电霹雳,是众神之父和万民之王。宙斯形象是古代父权制社会的集中体现。雅典娜:希腊的保护神和智慧女神。严肃端庄的处女形象。阿佛洛狄特(维纳斯):爱神与美神,掌管婚姻与爱情从旧神谱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第一,这个时代还处于人的蒙昧时期,还是一个杂婚制的时代。第二,这个时代有人吃人的野蛮风气。2、希腊神话中英雄传说故事:英雄传说的主角是半神半人的英雄,多是人与神所生的后代,或同神有着某种血缘关系。智勇双全、除暴安良、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献身精神。通常是人的保护者,灾害、祸患的防御者,苦难的救助者。如荷马史诗中的主人公阿喀琉斯,率众英雄夺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等,立十二大功被高尔基称为 人类最早的劳动模范 的大力神赫拉克里斯等,都属于英雄。希腊神话故事之一: 金苹果的故事人间的国王佩琉斯和爱琴海海神女儿忒提斯举行婚礼,大摆宴席。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的诸神参加喜筵,忘记邀请争吵女神厄里斯。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 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 最美者 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 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后来阿芙洛狄忒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希腊神话故事之二:斯芬克斯之谜: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盘据在忒拜城外,它有一个谜语,询问每一个路过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如果你回答不出,就会被它吃掉。它吃掉了很多人,直到英雄的少年俄狄浦斯给出谜底。 俄狄浦斯的谜底是 人 。他解释说: 在生命的早晨,人是一个娇嫩的婴儿,用四肢爬行。到了中午,也就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他用两只脚走路。到了晚年,他是那样老迈无力,以致于他不得不借助拐杖的扶持,作为第三只脚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俄狄浦斯猜中了,斯芬克斯之谜,其实就是人的谜、人的生命之谜。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于理解的问题。希腊神话故事之三:潘多拉的盒子宙斯不喜欢普罗米修斯和雅典娜创造的人类。普罗米修斯想化解两方的争斗,于是在人类祭拜宙斯的时候,戏弄了宙斯。宙斯非常生气,夺走了人类的火源。普罗米修斯马上从赫菲斯托斯那得到了火把,送还给了人类。宙斯盛怒下让赫菲斯托斯用陶土做了一个女人,取名潘多拉。雅典娜让她有了呼吸,教会她织衣;爱与美的女神让她变得美丽;赫尔墨斯教会她如何迷人以及欺骗。随后宙斯便把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作为礼物。普罗米修斯的兄弟不听普罗米修斯的劝告,爱上了那个女人并和她结婚了。宙斯送了一个大盒子给潘多拉作为结婚礼物,并告诉她不能打开那个盒子。潘多拉终于忍受不了好奇心的折磨,打开了那个盒子 释放出了疾病、绝望、恶意、贪婪、衰老、死亡、仇恨、暴力、残酷以及战争,只留下希望被关在那个盒子里 .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3、希腊神话的特征1)希腊神话的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情欲(酒神、爱神)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2)希腊神话表现较多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关于人和命运的冲突。二、荷马史诗1、意义:据说为盲诗人荷马所作,是古希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希腊文学的杰出成就。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被保存下来的有关古代希腊最早最完整的历史史料。2、最主要的成就:塑造了一批非常丰满的、具有重大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人物,被称为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2、内容:最重要的两部《伊利亚特》(《伊利昂纪》)24卷《奥德赛》 (《奥德修纪》)24卷两部史诗都是写特洛伊战争的。《伊利亚特》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战争最后51天的战况,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作为主要的情节,用艺术幻想的形式,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习等各方面的状况,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雄大活泼的人物。(看教材,特洛伊战争根源,双方,结局。欣赏视频)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1)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抢走阿喀琉斯最心爱的女奴。2)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害。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主要应该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荷马的阿喀琉斯就是这样。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返回故乡的路上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而他的妻子在故乡等待他的20年中,拒绝了众多的求婚者,保持了自己对丈夫的忠贞,而且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寻找丈夫。当奥德修斯历尽艰险与儿子会合后,一起设计惩处了那些不断骚扰他妻子的求婚者。(木马计)读作品选,思考问题:1、试分析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2、试分析赫克托尔的英雄形象。3、比较关羽和阿喀琉斯两个英雄人物形象。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形象:1、阿喀琉斯:典型的个人主义英雄。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勇武、暴躁、易怒);天真温厚善良、重友情;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极度敏感。核心:个人本位。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代表。致命弱点:阿喀琉斯的脚后跟。2、赫克托尔:集体主义英雄的典型。爱国,高度的责任感。一个富有悲剧性的英雄。3、奥德修斯:机智、刚毅的英雄形象。第二节 古希腊戏剧1、起源:古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它 们的希腊文原文分别是 山羊之歌 和 狂欢之歌 ,皆起源于古老的民间酒神祭典。2、(悲剧)取材:希腊神话传说主要冲突:人和命运的冲突或涉及重大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风格崇高、悲壮,以美好事物的毁灭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3、喜剧:多取材于现实,风格夸张、滑稽、怪诞,重在揭露丑恶的人与事或讽刺人性的弱点。4、基本艺术成分:戏剧成分(包括模仿表演和人物对话)和合唱队。二、古希腊四大戏剧家1、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称为 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被称为 戏剧中的荷马 ,《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2、喜剧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乌托邦》,被称为 喜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之一。首演于公元前465年。剧情发生在神话时代。宙斯登上权力的顶峰后,仇视人类,将火加以垄断,想让人类永远处于黑暗与愚昧之中。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的遭遇,于是不顾天条偷火下凡,教给人们用火的技艺。宙斯大怒,派几位大神将普罗米修斯押到遥远、荒凉的高加索山,钉在峭壁前,对他说,如果再不顺从,就用雷电劈开峡谷,将他埋葬,还要派一只凶猛的鹰来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喝退大神,呼唤灾难快些降临。顷刻间地动山摇、雷鸣电闪、狂风呼啸,普罗米修斯消失在宙斯的雷电中。这是埃斯库罗斯成熟时期的作品,人物形象完整,性格鲜明,结构比较简单,动作少,对话较多。20世纪20年代初,该剧译成中文在中国广为流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意义:1、这个神话告诉我们:火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有了火之后,人可以打造工具和武器,开始征服自然。2、普罗米修斯同宙斯的冲突是人权与神权的斗争。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第一次向最高统治者宣布要去的自己想要的东西,为此不惜牺牲一切,这样一种萌芽性的意识,给它一个现代的词语叫做 自由 。3、马克思称普罗米修斯是一个 哲学的日历中最崇高的圣者兼殉道者 ,他的斗争反映了人类向文明过渡的苦难历程。《美狄亚》故事简介:传说阿耳戈英雄伊阿宋为了替父亲夺回王位,奉命远赴科尔喀斯取回其族人流落他乡的圣物 金羊毛。然而科尔喀斯王心怀不轨,故意设下苛刻条件刁难伊阿宋。正在英雄进退维谷时,爱神为其送来强援,原来科尔喀斯公主美狄亚的春心已被此不速之客掠走了。她背叛了父亲与祖国,帮伊阿宋偷得金羊毛,并随其背井离乡。伊阿宋凯旋而归,借美狄亚黑暗魔法之力赶走僭(jiān)主,为父重登王位。可大功告成后的英雄却移情别恋,与科林斯公主结为连理,惹得美狄亚妒火中烧。为了复仇,她施展全身解数,绞杀了自己两个儿子,并毒死伊阿宋的新欢。美狄亚独白:(登台第一段台词讲述女人的不幸)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之间,我们女人是最不幸的。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个丈夫,他反会变成我们的主人。 .而最重要后果还要看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因为离婚对于我们女子是不名誉的事, 一个男人同家里的人住得烦恼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积郁,可是我们女人就只能靠着一个人。女人总是什么都害怕,走上战场,看见刀兵,总是心惊胆战;可是受了丈夫欺侮的时候,就没有别的新比她更毒辣!(黑格尔)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火焰被第一阵风吹熄掉。《美狄亚》意义:此剧表明了欧里庇得斯对妇女低下处境的关切和对造成这一家庭悲剧的社会不公现象的谴责。《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阅读作品,找出两个国家主要人物关系,俄狄浦斯的生父、生母、养父、舅舅等。)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是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拉伊奥斯年轻时曾劫走国王佩洛普斯的儿子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 肿胀的脚 ),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波吕波斯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所困,因为他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对方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伊俄卡斯忒为妻。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忒拜。他也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生母为妻,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忒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终身流浪。主要人物关系:忒拜国 科任斯托国俄狄浦斯生父:拉伊俄斯 养父:波吕玛斯俄狄浦斯生母:伊尔卡斯忒牧 人 报信人俄狄浦斯舅舅:克瑞翁(视频12:20--22:20)思考:《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义:1、悲剧表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与残酷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展示出不屈服与命运的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2、俄狄浦斯的行为是悲壮、高贵的,因为他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仍奋起抗争,捍卫人的尊严与荣誉。俄狄浦斯是理想的人的典型。2、以此作品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着希腊悲剧的成熟。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古希腊悲剧的写作历程:完成了由埃斯库罗斯写神索福克勒斯写理想的人欧里庇得斯写现实的人的过程。▲总结纵观古希腊文学史,我们发现:第一,文学作为社会现象,其起源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第二,古希腊文学开创了欧洲文学的几个重要主题,如宗教主题、战争主题(《伊利亚特》等)、冒险主题(《奥德修纪》等)、爱情主题(《美狄亚》等)。第三,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思维模式是神话式的,而这种神话式的思维模式反映在创作方法上则主要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第二部分 中世纪文学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教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圣经》基督教的基本教义1、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2、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3、基督教的标志:十字架。4、信仰: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的上帝。关于《圣经》1、来源:《圣经》不是欧洲的原创,它是西亚的产物,是以色列犹太人的创造。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渊源。2、内容:《圣经》是古代希伯来人(犹太人也叫希伯来人)在长期的苦难的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创造出来的,是一部苦难的民族的心灵的记录,也是一部文学的经典。不是上帝或神的创造。古代希伯来人的苦难史:公元前13世纪,古代希伯来人开始把耶和华当做自己民族的保护神。公元前5世纪,新巴比伦国王打到耶路撒冷,烧毁了以色列犹太人的神殿,把大部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使他们沦为奴隶。这是西方历史上有名的 巴比伦之囚 事件。在罗马帝国时代,他们又成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一个被压迫的民族。在漫长的苦难岁月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律法,有了自己的神话,自己的寓言、警句、抒情诗、爱情诗等。这些文化成果集合起来就成了《圣经》里《旧约》部分。尔后又有了《新约》。3、意义:《圣经》对我们了解古代以色列犹太人的生活,了解西亚地区的思想、文化、经济、民俗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的总汇。以下圣经故事体现出基督文化的哪些特点?1、摩西的故事摩西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出生时正赶上埃及人到处在杀犹太人的孩子。摩西的母亲为了挽救摩西的性命,将婴孩摩西收藏起来,后来被法老的女儿收养为儿子,在埃及王宫中受教育。在先知的启示下,他知道了自己是个苦难的犹太人,是和哪些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人属于同一种族。夜里躺在床上的时候,耳边常常传来他们的哭声。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拯救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民族。40岁时,有一次看到法老的监工在猛力地抽打着干活的奴隶,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他杀死了那个监工。由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之后的40年的流浪生活中,他每天想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怎样把自己的民族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坚持了40年,终于感动了上帝耶和华。上帝耶和华选定摩西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他授予摩西三件魔法:第一,手中的手杖可以变成蛇,蛇又可以复归为手杖;第二,可以把水变成血;第三,可以传播麻风病,又可以治愈麻风病。摩西有了这三件魔法后,就镇住了那些埃及的统治者,使自己有可能选择一个机会带领以色列犹太人走出埃及。埃及统治者发现以后,带着重兵跟踪,追到红海边上。摩西举手即胜,但是所有一切都是上帝赐予他的。120岁时交出神杖孤独地死去。2 参孙的故事利未人 ,大力士,好色,娶了一个异族女子,后来又爱上了美女大力拉,剪去了参孙的七缕神发,参孙被非利士人刺瞎了双眼,关在地牢里。每天推一个巨大的石磨,听任嘲弄和侮辱,这样过了十几年。神发长出来,推倒巴力神庙,与许多非利士人同归于尽。3 圣.奥古斯丁4世纪的时候,古罗马的教父圣.奥古斯丁写了《忏悔录》,写到自己的私生子,小时候偷窃的恶习。关于犹太教:1、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 遗传 ,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3、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 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 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4、种族特点:肤色的多样性;蓝色和白色是象征犹太人的颜色(国旗);割礼为犹太人盛行的传统宗教仪式。根据《圣经 创世记》17部分9-14节的记载,上帝吩咐亚伯兰为自己、男性子孙和仆人都要行割礼为永久之契约。5、犹太名人:爱因斯坦;卡尔.马克思;海涅,卡夫卡;茨威格;毕加索;普利策;弗洛伊德 根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4年间共有167名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占诺贝尔奖总获奖人数的22% .讨论题:如何看待当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谈谈你的认识。一、中世纪的历史分期:约5世纪至15世纪。二、文学概况中世纪文学是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到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文艺复兴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基督教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民文学。1、基督教文学主要内容:宣传、阐释基督教教义,《圣经》为主要题材。基本倾向:宣扬来世思想,倡导禁欲主义,歌颂基督教美德。影响深远:渗透于西方文化中,但丁、莎士比亚、雨果2、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典雅爱情。盛行于 11 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骑士阶层:中小地主子弟、贵族青年组成,有文化,骑马。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尚武。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在战斗中取得胜利;有益个女恩主,通常为已婚的贵族妇女。骑士的风度:讲究礼仪,尊重女士。以上几点合起来叫 骑士精神 ,即骑士文学的思想内涵。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骑士文学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西方的骑士传奇和中国的剑侠小说的主要区别:1、关于忠君问题。西方的骑士传奇更注重个人的荣誉。2、对待女人的态度。中国的古代剑客不近女色;西方骑士则相反。《亚瑟王和他的 圆桌骑士 》:骑士:兰斯洛特亚瑟王的妻子:桂内维尔少女:阿斯特拉特《特利斯坦和绮瑟》:国王:马克 骑士:特利斯坦金发绮瑟 玉手绮瑟普罗旺斯抒情诗 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个人的爱情,它破坏了封建主夫妇之间的忠诚,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挑战。 恩格斯的评价3、英雄史诗:《贝奥武甫》:氏族社会末期,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的部落英雄。4、市民文学:揭露上层统治者的贪婪、残暴、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乐观。《列那狐传奇》但丁和《神曲》但丁简介: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阅读作品选,思考:1、一生中影响但丁的两件大事2、《神曲》的进步性与矛盾性影响但丁一生的两件事情:一、影响但丁一生的理想爱人:贝亚特丽丝1295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新生》诗集,抒发了对美好生活和纯真爱情的憧憬与向往,成为文艺复兴文学的先锋之作。二、1300年,他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之一。但丁因政见与当权者发生分歧,结果受到终身流放。在流放地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作品《神曲》。1321年,但丁客死于拉文那。选自《新生》当他看着那自己注视她的人时,这个人也获得了他的力量的全部结果,他赠与她的一切也获得的美德和幸福。他们使他变得谦卑,从而忘却了所有的恶念。上帝已经给予了他无比深厚的仁慈。与他谈话的人都不会获得可怕的结局。贝亚特丽丝已经成了上帝、基督、圣母,成为一切美好理想的集中化身。《神曲》简介《神曲》分《地狱》,《炼狱》和《天堂》3部,每部33曲,加上序曲,共100曲,14233行,写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所见所闻所感。《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 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神曲》故事梗概诗中叙述但丁在 人生旅程的中途 ,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亚特丽丝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地狱:第一圈:候判所,地狱门口是一些畏畏缩缩的、灰色的、像软体动物一样的人,是一些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没有生活过的卑怯之徒,一生既无恶名、又无美名的凄惨的灵魂。它们在地狱之门来回徘徊,被牛虻和黄蜂叮咬地鲜血直流,留下来的血,只有蛆虫才肯去吸吮。说明但丁对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的鄙视。第二圈:好色之徒。阿喀琉斯,海伦,帕里斯,埃及艳后 这些幽灵哀嚎着在寒风和冰雹中飘来飘去。弗兰采斯加,保罗的爱情故事。反映但丁的矛盾心理,既认为他们应该关在地狱里,又同情他们。第三圈:饕餮者。基督教崇尚节俭,认为喝的红酒是基督的血,吃的面包是基督的肉。被三头狗吞吃他们身上的肉,弄得血肉模糊。第四圈:吝啬者和浪费者。每个人抱着很多的财物,相互之间不断地撞击。第五圈:爱发怒的人。基督教认为发怒是人的一种恶欲念的发作,应该节制。前五圈受的刑法是比较轻的。第六圈:邪教徒和伊壁鸠鲁主义者。伊壁鸠鲁是希腊时期的一位哲学家,认为人死后没有灵魂,享乐主义者。被烈火烧烤。第七圈:犯暴虐罪的人。杀害他人或自杀者,对自然、对艺术犯罪,包括男同性恋者。第八圈:分十个层次。有欺诈者、骗子、诱奸者,偷窃者、阿谀奉承者、贪污者、伪善者、诬告陷害者、买卖圣职者等,集中表现了但丁对当时意大利社会上污浊丑恶势力的痛恨。贪污者被下油锅,伪善者穿着宽大的袍子,袍子里灌满了铅,沉重地走不动路。第九圈:地狱之王琉西斐。这个身躯庞大的神,口中咬着三个 残害亲人者 ,一个是暗害耶稣的犹大,另外两个是暗杀凯撒的凶手。凯撒是罗马最有成就的领袖。从地狱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但丁对待地狱的态度:一方面对不该关在地狱里的人,明确表现出自己的同情、怜悯、怀疑,甚至旗帜鲜明地反对关押他们;另一方面,他又以一个上帝代理人的名义,对于当时意大利社会的丑恶势力予以审判,把他们打入地狱。本来地狱是一个压抑人主体意识的设置,经过但丁的偷换,地狱变成了一个代表人民审判恶势力的审判厅。也可以看出但丁的软弱,像一个跪着造反的奴隶。炼狱:炼狱主要是关一些虽有过失,但较轻,不够入地域条件者,他们可以通过痛苦的修炼,洗去自己的罪恶,从而获得升上天堂的资格。完整的炼狱系统的构建产生于但丁。第一层:傲慢者。在炼狱里弓身,把嘴巴啃在地上,来忏悔自己的过错。第二层:嫉妒者。用铁丝把整个眼睛网住。第三层:怠惰者。把一块石头推到山上,到达山顶后,石头滚下来,就再往上推,如此日夜劳作不息。贪食者:把他们绑在树干上,从树上垂下来非常美味的水果,距离他们嘴很近,但又啃不着。进入炼狱,每一个人的脑门上有七个P字,走过一层,洗掉了罪恶,就去掉一个P字,到最后,七层都走完了,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完美的人。在这里,但丁指出:通过受苦,通过修炼,人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走完地狱,到达地上乐园耶路撒冷。乐园里有一个 忘川 ,在 忘川 里淌过去,你就忘掉了、洗掉了自己的一切过失,可以进入天堂了。但丁设置的天堂分为九层,叫九重天。第一层,住着正人君子。第二层,住着力行善事的人。第三层,住着博爱者。第四层,住着先知。第五层,住着一些殉道者。第六层,住着一些英明君主。第七层,住着修道士。第八层,住着耶稣和他的众弟子。第九层,住着众天使。贝亚特丽丝带领但丁走到第九层后,她本人归到幸福者的玫瑰丛中。此刻,天上电光一闪,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显示了自己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是不能言说的,《神曲》到此结束了。《神曲》故事梗概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taotie、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亚特丽丝出现。贝亚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亚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启示:但丁对有知识的人非常崇拜: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当但丁的领路者。地域的第一圈(候判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诗人、思想家、科学家。清清的流水,苍翠的草地,宏伟的城堡。贝亚特丽丝代表爱,代表男女之间、凡人之间的爱,也代表了天使、上帝对于凡人的爱。天堂之路=人智+爱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哲学家罗素《神曲》 是西方文学的第二座里程碑1、宗教之爱与人间智慧相结合。2、天国审判与人间审判相结合。3、禁欲意识与升华意识相结合。4、赎罪意识与追求完美人性相结合。5、神秘主义与写实主义相结合。思考讨论: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象征逸乐、野心、贪欲的豹、狮、狼,你是如何超越的?《神曲》的进步性:第一,《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 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第二,但丁在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第三,《神曲》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四重意义:字面的意义;寓言的意义;哲理的意义;神秘的意义。《神曲》的局限性第一,《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第二,《神曲》中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已成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第三,在《神曲》中,但丁对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的爱情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同情他们,另一方面,他根据中世纪的道德标准,将这对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入了地狱接受惩戒。第四,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国王痛加鞭斥,另一方面,他又将国王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西欧14 16世纪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1、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2、思想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3、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对神学的深入研究中,促进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发展,科学研究促使在这反神学的文化氛围的形成。4、基督教教会内部出现了变革力量,如马丁.路德改革,带来人们思想的解放。5、现实的机遇促成:欧洲大瘟疫(1348)使得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动摇上帝万能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重新发现,地理大发现和环 球航海的成功。二、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体现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形态。人文主义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重视尘世生活,肯定个人情感、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反对禁欲主义。把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当成最重要的两大任务。三、文学状况1、意大利文学: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出现最早的地方,但丁的作品已经预示人文主义的倾向。14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1)弗兰西斯克 彼特拉克(1304 1374)是意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中世纪以来对世俗爱情进行正面歌咏的优秀抒情作品。(2)乔万尼 薄伽丘(1313 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和但丁、彼特拉克被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 三杰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肯定个人欲望的合理性, 纵谈风月 ,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巨大思想意义。《十日谈》简介: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本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 人曲 ,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这10位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作品中描写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薄伽丘是在佛罗伦萨长大的,他从小向往民主自由,对教会的黑暗统治表示不满,长大后,多次参加政治活动,反对封建专制。《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诗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2、法国文学弗朗索瓦 拉伯雷(约1483 1553)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人文巨人,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11门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13种语言。代表着当时法国文化的高峰。出生于法国中部图尔省希农市附近农村,是家中幼子。父亲是图尔省富有地主和有名望的律师。拉伯雷一生经历曲折,在庄园长大,秀丽的故乡风光和纯朴的农村生活给他留下美好的回忆。《巨人传 》四次受到教皇的迫害,两次被教皇下令禁止并且被焚毁。出版商被烧死,拉伯雷一直未向教会低头。 我 一无所有,我的所有一切都给了穷人。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戏演完了,幕可以拉上了。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运用象征手法,第一次为人们塑造出了两个无论躯体还是精神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高康大、庞大固埃,从此,人的形象顶天立地地站在了神的面前。巨人的特点:1、身材高大:高康大一出生要喝17000多头母牛的牛奶,做一坎肩,用了1400米的缎子和1500多张狗皮。2、渴求知识:掌握全面的知识,把获得知识和掌握知识看成是立足于社会和开拓未来的根本与追求,充分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 知识就是力量 的特色。还注重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显示出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风格:表现在巨大的夸张和漫画式的讽刺上1、《巨人传》中对巨人的吃、穿上的描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小说写庞大固埃在率领人马去征服入侵之敌时,遇到暴雨,他只伸出半个舌头,象母鸡护小鸡一样,为他的部队挡住了雨。2、如他描写法庭的腐败,寥寥数语,就把法院的文牍主义、拖拉作风以及法官的昏庸勾画了出来。某案 积下的案卷四条大驴也驮不动 , 集中法、英、德各国法学专家开会讨论了46个星期仍毫无结果 。还说某案 搁在法院,直到今天还没了结 法院还没看完所有案卷,要在今年大除夕出了月亮才下判决。3、西班牙文学:16世纪中叶__17世纪是西班牙文学的 黄金时代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16世纪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4、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的剧本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第二节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阅读作品,思考:1、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 桑丘2、联系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1、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矛盾性和复杂性的人物之一。他身上既有喜剧性特征(陷于幻觉、发疯胡闹、幻觉中建立伟大的骑士功业、把风车当巨人、把乡村穷客店看成豪华的贵族城堡,把羊群当军队等等不切实际的行为)也有悲剧性色彩(立志铲除人间的罪恶,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幻想建立人人平等的世界,有学识和人文主义思想,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他性格中的矛盾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社会矛盾的反映。这一形象的矛盾性既无情地讽刺了骑士文学,又巧妙地赞美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桑丘:优点:朴实善良、机灵乐观、幽默风趣弱点:狭隘自私、胆小怕事桑丘与堂.吉诃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相互影响,相互感染,逐渐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分别承载着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农民群众两种社会力量的内涵和特征。德国诗人海涅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合起来才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2、思想意义(1)辛辣讽刺了毒害人们的骑士文学。(2)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3)成功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第三节 莎士比亚1、生平:莎士比亚(1564----1616)出身于英国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的商人之家。14岁时因家道中落而辍学。大约21岁时,莎士比亚到了伦敦。最初在剧院当杂役,当观众看马。后来进入剧团扮演跑龙套的角色。1590年开始编剧。1599年,他成了 环球剧团 的股东。1613年,莎士比亚离开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在家乡病逝,终年52岁。2、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如果没有他,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将是另一个样子。《威尼斯商人》主要情节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看电影片段,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风格。)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教材P64)思考:1、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主题的转变。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悲剧的特点4.四大悲剧及其特点《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李尔王》是一个杰出统治者的悲剧。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李尔王》反映了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权力不等于智慧。《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赛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伊阿古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揭示人类一个重要的弱点:轻信。《麦克白》写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作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此精神分裂而死。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生命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意识流代表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由此而来。《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悲剧来源于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是一部代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经典杰作。《哈姆雷特》(1601)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因为父王突然死去,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不久,母后又同新王 他的叔父结婚,使他更加难堪。新王声言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王子正在疑惑时,老王的鬼魂向他显现,告诉他 毒蛇 就是新王并嘱咐他为父复仇哈姆莱特认为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说自己有重整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漏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同时,他叔父也怀疑他得知隐秘,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利用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去侦察他。他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来试探叔父。戏未演完,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住,仓皇退席。这样,更证明叔父的罪行属实。叔父觉得事情不妙,隐私可能已被发觉。宫内大臣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儿子到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边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从此,奸王使用借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同学带去密信一封,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他自己却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奸王利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临死遗嘱好友霍拉旭传播他的心愿。阅读《哈姆雷特》第三幕,找出主要人物关系,思考: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谈谈你的理解。2、剧中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冷嘲热讽中看出哪些内容?3、分析哈姆雷特这个文学形象。4、分析《哈姆雷特》精神文化内涵。《哈姆雷特》的精神文化内涵1、悲剧典型反映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矛盾,深刻揭露了伊丽莎白统治时代的种种罪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家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抗。2、悲剧探讨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自身的本性和境遇问题,从而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认识的深化。文艺复兴早期 文艺复兴晚期人的情欲可以无限度张扬 人是富有向善的理性的精灵人可以不择手段地获取权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的哈姆雷特有种种优点,缺点也非常鲜明,并不完全符合所谓真正的人文主义者的标准。显示出莎士比亚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文艺复兴晚期对人的认识)。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新一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1、集中体现了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从而形成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弱点:延宕,脱离群众,个人孤军奋战。2、 忧郁王子 。忧郁的根源: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形成深刻的内心冲突和精神危机;一个人孤军奋斗,在历史的重任面前感到力不从心。3、哈姆雷特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美好的理想,同封建势力和其他丑恶势力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4、哈姆雷特形象的文学意义:与西方文学人的形象的变化相对应:古希腊,高大__中世纪,匍匐在神的脚下__文艺复兴高大__现实主义,日趋渺小__现代主义,变虫。艺术特色1、巧妙的情节安排(一、二、三、四、五)2、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3、莎士比亚的台词风格:凝重、富于哲理、华丽夸饰。4、悲剧观念的变化:想像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斗争成为中心冲突。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1、早期创作描绘了生机勃勃的世俗生活和以爱为核心的情欲世界,肯定情欲的合理性。(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特点)2、全部戏剧创作,也继承和发展了描写巨人形象,展示巨人风采的时代主题。(如哈姆雷特、奥塞罗、理查三世等)3、更伟大的贡献在于,对人性本质的深度挖掘。莎士比亚作品妙语佳句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第四部分 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形成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特点:(1)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法)(3)艺术形式:遵守 三一律 法则。带着锁链跳舞的艺术 ?高乃依《熙德》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施曼娜的父亲向罗狄克的父亲吐唾沫罗狄克的父亲气死罗狄克杀死施曼娜的父亲施曼娜要求皇帝处死罗狄克国王让罗狄克戴罪立功罗狄克获得 熙德 的民族英雄称号国王命令二人成婚,正中两个年轻人的下怀剧中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爱情第二是家族第三是国家的利益阅读思考:1、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三一律规则包含哪些内容?分析其优劣?2、在《伪君子》里,奥尔贡为什么那么虔诚地相信达尔杜弗,达尔杜弗的行骗为什么会成功?莫里哀的《伪君子》主要人物:奥尔恭 巴黎富商答尔丢夫 职业宗教骗子艾耳米尔 奥尔恭之妻大密斯 奥尔恭之子玛丽亚娜 奥尔恭之女桃丽娜 玛丽亚娜之侍女瓦赖尔 玛丽亚娜之情人柏奈尔夫 奥尔恭之母 居住在巴黎的富商奥尔恭,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他曾辅佐过国王,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当奥尔恭每次到教堂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一个信士,双膝跪地,专心致志,祷告上帝, 时而激动,时而叹息,时而流泪。每当奥尔恭离开教堂时,这个人抢先赶到门口,向他献上圣水。奥尔恭得知他叫答尔丢夫。答尔丢夫是一个富有产业的贵人,因信奉上帝,不留心产业因而家境贫寒起来。 奥尔恭出钱帮助答尔丢夫,答尔丢夫却执意不肯收下,当场便把钱分给了别人。 奥尔恭被答尔丢夫的行为感动了。两人从此密切接触起来。奥尔恭还把答尔丢夫接到自己的家中,为他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还把他当做圣人,导师,把自己的秘密只告诉他一 个人。答尔丢夫真诚地对待奥尔恭的热情,事事当心,处处虔诚,即使自己的行为中出现一点小错也要当成罪过来谴责。但是答尔丢夫最关心的是奥尔恭的漂亮的续妻欧米尔。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太太对答尔丢夫简直是着了迷,柏奈尔太太时时将家里人与答尔丢夫相比较,反而觉得家里人个个都不是好东西,不顺眼,时常向他们发脾气。 奥尔恭外出归来,此时妻兄克雷央特来看望他。女仆桃丽娜向奥尔恭说夫人欧米尔的病渐好。奥尔恭却对妻子的病不闻不问,只是打听答尔丢夫的情况。家里人对答尔丢夫从没有好气。桃丽娜见状,生气地说了许多答尔丢夫难听的话。奥尔恭对此十分不高兴,妻兄克雷央特也劝奥尔恭不要对答尔丢夫太好。并提醒奥尔恭对真假信士,一定要分清真伪。 奥尔恭不听劝告,对答尔丢夫还是十分赞赏,他认为答尔丢夫能引人走上正路,使他安神,割断与世俗的相联的杂念。克雷央特见状,也不便深说下去,便询问起侄女的婚来,奥尔恭的女儿玛丽亚娜和瓦赖尔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奥尔恭也曾答应过他们的婚事。可是现在奥尔恭对玛丽亚娜和瓦赖尔婚事表现出冷漠,迟迟不提婚礼之事。此时,对克雷央特的询问还是支支吾吾,没有明确答复。奥尔恭想把女儿玛丽亚娜嫁给答尔丢夫,为的是让答尔丢夫成为自己家中的一员。当玛丽亚娜听到奥尔恭的决定时,如遭五雷轰顶.父女俩的谈话被女仆桃丽娜听到了,桃丽娜直言挑奥尔恭糊涂。桃丽娜鼓动玛丽亚娜反对父亲的主意,玛丽亚娜胆小,害怕奥尔恭的专制,只想一死了之。而桃丽娜帮助玛丽亚娜出了个主意,她要玛丽亚娜表面上听从奥尔恭的安排,尽量拖延时间,然后家人联合起来促成与瓦赖尔的婚事。欧米尔夫人对答尔丢夫说,如果他真的不恋尘世,就应该放弃与玛丽亚娜的婚事,然而这位道貌岸然的答尔丢夫,竟然将手放在了欧米尔的身上,向她求起爱来。答尔丢夫把对欧米尔的求爱说成了是高尚道义的行为。答尔丢夫与欧米尔的谈话被达米斯听到了,达米斯非常气愤地找到奥尔恭,怒不可遏地揭发了答尔丢夫的无耻行径。奥尔恭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面对答尔丢夫,奥尔恭看到的是一副 受害者 的面孔,奥尔恭再次相信了答尔丢夫,把 造谣生事 的逆子赶出了家门,取消了他的继承权。答尔 丢夫满面痛苦地声称,他将要不久于人世,决意离开奥尔恭的家。奥尔恭感到对不起答尔丢夫,提出要把财产全部赠送给他,答尔丢夫达到了目的。为了让奥尔恭认清答尔丢夫的真面目,欧米尔亲自答应去与答尔丢夫幽会。让奥尔恭在一旁,看看答尔丢夫的真面目。 欧米尔假意地回答尔丢夫表白爱情,答尔丢夫很快暴露出原形,忍不住动起手脚来,答尔丢夫说:奥尔恭只不过是一个我牵着鼻子走路的人。 奥尔恭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怒气冲冲地对答尔丢夫叫喊道让他滚蛋,离开这个家。奥尔恭心里很痛苦,他己经把财产送给了答尔丢夫,还把一个被通缉的朋友的文件交给了答尔丢夫。此时柏奈尔太太来了,她仍然相信答尔丢夫是个好人。 一个政府官员来到奥尔恭的家里,他要奥尔恭一家在第二天早上搬出 答尔丢夫先生的房子 。瓦赖尔匆匆赶来报信,国王得知奥尔恭隐藏罪犯文件,答尔丢夫带人前来捉捕他。 众人纷纷指责答尔丢夫忘恩负义,而答尔丢夫毫不动容,催促军官动手逮捕奥尔恭。出人意外,军官竟然将答尔丢夫抓起来,人们感到很惊讶。军官说道,国王圣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面目。国王宽恕了奥尔恭的过错,把财产归还给他。奥尔恭感激不尽,又宣布了瓦赖尔和玛丽亚娜的婚事。一家又团圆在一起了。莫里哀的《伪君子》艺术成就:(1)典型形象的塑造:通过塑造达尔杜弗这一伪善者的形象,深刻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荒淫、贪婪。(2)结局是倚仗王权使恶人受到惩罚,体现作者主张的国王应该一理性治国的政治原则,也符合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要求。(3)艺术上遵循 三一律 原则进行创作的。结构严谨,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层次分明等优点。第五部分 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启蒙运动:18世纪具有全欧性质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二、启蒙运动背景:1、政治经济基础2 、思想基础3、性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也是17世纪理性主义摆脱政治束缚向科学化的迈进。二、文学状况:最先出现在英国,后在法国、德国形成高潮.特点:1、彻底地批判封建政治势力和教会。2、提出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纲领,即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3、主人公多为平民。4、艺术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创新。 英国: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菲尔丁《汤姆.琼斯》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鲁滨逊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6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 星期五 。此后, 星期五 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 星期五 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 星期五 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发现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绑架了船长,把船长、船副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 星期五 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水手留在岛上,船长带着鲁滨孙 星期五 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2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简 奥斯汀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也译《艾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傲慢与偏见》是简 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名家评论: 《傲慢与偏见》简 奥斯汀(Jane Austen,1775 1817)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们和文学史家们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因此她的小说是最具经典意义的小说。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T.T.Kebble)说 简 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 ,并认为她 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 马科莱(Thomas Macauley)称她为 写散文的莎士比亚 。 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嫁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们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新来的邻居宾利(Bingley)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Jane)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Darcy)。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收入是宾利的数倍,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Elizabeth)。达西(Darcy)对宾利说,她(伊丽莎白)长的可以 容忍 ,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和达西跳一支舞,达西由此而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 宾利的妹妹卡罗琳(Caroline)一心想嫁给达西,而达西对她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后,怒火中烧,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并非是钟情于宾利,便劝说宾利放弃娶简。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班纳特家的财产是只能由男性继承的(注:当时英国女儿可以继承财产,但班纳特家的财产较特殊,详见: 限定继承权 )而班纳特家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Collins)继承。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她的密友夏洛特(Charlotte)结婚,这也给伊丽莎白带来不少烦恼。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汉姆(Wickham),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从而体面地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其实是威克汉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Catherine)夫人,并且被邀去她的罗辛斯山庄做客。不久,又见到了来那里过复活节的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和班纳特小姐们的轻浮和鄙俗(不包括简和伊丽莎白),并且认为简并没有真正钟情于宾利;威克汉姆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汉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和妹妹的行为羞愧。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彭伯里,在管家的门口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乔治安娜非常爱护。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莉迪亚(Lydia)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汉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 不仅替威克汉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日后对伊丽莎白表白:You are too generous to trifle with me,你为人太真诚大方,不会以此来愚弄我),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二、文学状况: 法国:孟德斯鸠《 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老实人》狄德罗 《 拉摩的侄儿》卢梭 《 爱弥儿》《 忏悔录》 《波斯人信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唯一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中批判了法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现实。该小说当时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学界。 本书的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波斯人信札》 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胆 ,是启蒙运动时期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老实人》是伏尔泰的代表作。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森特一登 脱龙克男爵府上,信奉导师邦葛罗斯 世界尽善尽美 的哲学。老实人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老实人及其意中人和他的老师最初觉得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但他们在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后,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劳动可以使人们免除烦恼、过错和欲望三大痛苦文中还描写了一个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黄金国。国中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法国百科全书作家狄德罗的长篇小说。《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的哲理小说,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通过一个放荡无耻的人物 拉摩的侄儿 的语,揭露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并就道德、艺术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马克思称这部小说为 无与伦比的作品 ,恩格斯称之为 辩证法的杰作 。他在戏剧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 严肃戏剧 的概念。这种戏剧突破了传统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是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即后世的正剧。他也是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美学的先驱者之一。卢梭: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德国: 在18 世纪70-80 年代中叶产生了 狂飙突进运动 。否定现存的封建制度, 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代表作品:席勒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歌德 《浮士德》席勒: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 狂飙突进运动 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强盗》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涵的反专制思想深切的迎合了彼时德国青年的心理。此时德国的 狂飙突进运动 已经发展至高潮,而《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卡尔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高峰,它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杰出的成果。此剧揭露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与宫廷中尔虞我诈的行径。《阴谋与爱情》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题材上都是德国市民悲剧的典范。席勒摒弃了创作《强盗》时惯用的长篇大论,而是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讽刺。来自市民阶层的人物路易丝与宰相的对话: 我可以为你奏一曲柔板,但娼妓买卖我是不做的 如果要我递交一份申请,我一定恭恭敬敬;但是对待无礼的客人,我就会把他撵出大门! 直接质问德国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乌托邦色彩。 《欢乐颂》(1785年)第二节 歌德简介:1749 1832,活了83岁。最伟大的人物永远通过一个弱点与他的世纪相联系。歌德《格言与随想》永远努力的、内向和外向的、不断活动着的诗性修养与冲动形成他生存的中心和基础。歌德《自述》一、生平与创作1)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少年维特之烦恼》 卷首是歌德所写的一首诗: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进? 可爱的读者哟, 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 请看,他出穴的精魂在向你目语: 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后尘!(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1955年版)绝大部分的 情节是在维特写给朋友威廉的信中叙述的。 作为一个还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标的年轻人,维特离开了市民的世界,来到了W城。在那里,他从在自然中游荡和练习绘画中获得享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一天他被邀请参加舞会,在这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公务员的女儿绿蒂,绿蒂在母亲去世之后照顾着八个兄弟姐妹。维特先前就知道她已经订过婚,却不顾这些,立刻爱上了她。舞会期间下了一场暴雨。两人想到了克洛普斯托克的同一首诗,并由此意识到了两人间深深的灵魂的亲和力。从此,绿蒂和维特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 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出差回来的时候,维特的感情渐渐产生了变化。绿蒂未婚夫的存在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情的无望。尽管阿尔贝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心肠的人,他和维特之间的关系仍是紧张的。当维特意识到他对绿蒂的感情因为这种棘手的局面不能继续下去时,他离开了这座城市,以避开绿蒂。维特为一座大使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事务的死板和礼仪的拘束摧毁了他的希望。他不能认同社会的上层和贵族的生活。他失望地回到了W城。这时绿蒂已经和阿尔贝特结婚了。 圣诞节之前,维特在阿尔贝特不在时拜访了绿蒂,并为她朗读了莪相(Ossian)的作品,他们情不自禁,相互拥抱、亲吻。但是绿蒂挣脱了,还发誓永远不再见维特。这次事件后,维特彻底绝望了。他写了一封诀别信,并以要旅行的借口向阿尔贝特借了两把枪开枪自杀。次日早晨,人们发现他身着他标志性的蓝-黄衣服死去了。莱辛的作品《爱米丽雅 迦洛蒂》翻开着放在他的桌上。由于是自杀,人们无法以基督教的方式埋葬他。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德国 狂飙突进运动 最丰硕的成果,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 维特热 ,并很快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2)魏玛时期,追求和谐、宁静的人道主义理想。3)与席勒合作时期,《浮士德》第一部4)晚期:《浮士德》第二部《浮士德》 近代人的圣经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应与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德国文化研究专家宗白华(一)《浮士德》的故事来源和主要内容取材于德国16世纪民间传说。全剧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物的发展表现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以来的基本思想和一贯精神思考:《天上的序幕》中魔鬼与天帝的赌赛,《书斋》中魔鬼与浮士德的赌赛,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故事梗概:(天上赌赛)在广阔的天庭,上帝正在召见群臣,仙官侍立左右。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 。靡非斯特说他正处在绝望之中 。因为他欲望无穷。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的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靡非斯特不同意上帝的看法,他自信能将浮士德引向邪路,让他堕落,并为这事他提出敢同上帝打赌。上帝一口答应了并将浮士德交给他。靡非斯特兴冲冲地从天宫下到凡尘 ,一心想到要把浮士德引向堕落 。(书斋悲剧) 我早晨蓦然惊醒,禁不住泣下沾襟,白白度过一日的时光,不让我实现任何希望,连每种欢乐的预感也被顽固的批评损伤,而且用千百种丑恶的人生现实,阻碍我活泼心胸的创造兴致。到了黑夜降临,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地就寝;这时我还是不得安宁,常常被噩梦相侵。我内在的神明,能够深深地刺激我的方寸;那君临我一切力量的神明,却不能将外界事物移动毫分。所以我觉得生存是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在一个中世纪的书斋里,室内阴暗、沉闷,年过50开外的浮士德坐卧不宁,烦闷已极。他想到大半辈子自己埋头在故纸堆中,与世隔绝,到头来却一事无成。他渴望投身宇宙,承担起世上的一切苦乐。但是,他几次努力都没成功,失望已极之时,他想到了死。他激动地倒出一杯毒酒,将它举到唇边,准备作最后一次痛饮突然,教堂响起复活节的钟声。这钟声猛地唤起浮士德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对人生的向往,因而断了自杀的念头。春天来了,快乐的人群涌向郊外。浮士德也混杂在人群中,人们尽情领略着春天的美景。浮士德特别兴奋,郊野的一切都使他无限欢欣。农民们向浮士德敬酒,酬谢他在瘟疫中搭救他们。浮士德面对群众对自己的热忱褒奖, 十分惭愧。 他反省自己,何曾医好过病人?炼的那种金丹只不过是骗人。夕阳西下,良辰将尽。浮士德恨自己没有腾飞的翅膀,飞去把太阳追赶。他感觉有两种意念在内心中搏斗:一个要执拗地守着尘世, 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开凡尘,向一个崇高的境界飞驰。(第一部第二场外出郊游一节《城门前》)(书斋赌赛) 浮士德 :有人敲门?进来!是谁又来找我麻烦?靡非斯特:是我。浮士德:进来!靡非斯特:你得说三遍。浮士德:好吧,进来!靡非斯特:这样你才叫我喜欢!我希望,咱们能够亲善!为了给你排遣愁烦,我选择了高贵的绅士打扮。红衣上绣着金线,结实的缎大衣罩在外边,帽子上插有雄鸡毛一片,身佩着宝剑又长又尖。我简单明了地向你奉劝,请你也穿戴同样的衣冠,这样你就解脱了羁绊,自由自在地去把生活体验一番。靡非斯特发现浮士德的思想正处在矛盾之中, 立刻将自己变为一个书生 ,走来与浮士德相识。他告诉浮士德:他是 否定的精神 , 恶 就是他的本质;他要与自然的权威抗衡,要毁灭一切,包括人类。浮士德向他诉说尘世生活束缚的痛苦,他宁愿死也不愿过这种安贫守分,无所作为的生活。但是,死也要死得痛快,或者战死沙场,血染荣冠,或者狂舞之后倒进姑娘的怀抱。靡非斯特乘机劝他去从事欢乐的事业,从孤僻的生活走向广阔活泼的天地。并提出给他签订这样的契约:靡非斯特今生愿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寻欢作乐,获得一切需要;但当浮士德表示满足的一瞬间奴役便解除,浮士德就属恶魔所有,来生便做恶魔的仆人。浮士德根本不相信 来生 ,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场赌博,立下了契约。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的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和自己,开始了四海的云游。首先,他们来到莱比锡的一家地下酒店,靡非斯特要让浮士德看看这充满 快乐 的世俗生活。酒店里,一群大学生正在饮酒作乐,玩些无聊的把戏,唱些无聊的歌曲。靡非斯特是胡闹的专家,他加入了大学生的阵营,给大家唱了一首滑稽歌。唱完,众人拍手叫好。接着,靡非斯特又耍了一个花招,在桌子边上钻出洞来,每个洞里都流出了各自想喝的美酒,乐得这群大学生狂笑不已。年过半百的浮士德对这些低级荒唐的把戏和享乐并不感兴趣,急着要离开。(爱情悲剧)靡非斯特就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意欲用爱情生活来引诱他。恶魔先让他对着一款大的魔镜,镜子里立刻现出一个美女,引得浮士德向往、发狂。不一会儿,靡非斯特又催着浮士德喝下魔女的药汤。浮士德顿时青春年少,浑身爱情激荡。青春焕发的浮士德在街上溜达。少女玛甘泪由教堂回家,从他身边走过。她美丽的容貌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抢步上前,提出要挽着手儿送她回家。他的要求遭到拒绝,端庄的玛甘泪撒手而去。浮士德神魂颠倒,急切地要靡非斯特去把玛甘泪捉来。如不从命,就和魔鬼一刀两断。靡非斯特连忙一口应承。这样,在靡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很快获得了纯洁的平民少女玛甘泪的爱情。为了能在家中享受爱情的欢乐,玛甘泪接受了浮士德的计谋:用安眠药使母亲沉睡。谁知用得过多,母亲竟一睡不醒,离开了人世。玛甘泪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只有以悲痛和忏悔的心情祈求圣母把她从死亡和耻辱中拯救出来。可是,丑闻已经传遍市镇,原先的 花中之王 如今处处被人鄙视。玛甘泪的哥哥 军人华仑亭,一天晚上回家,正好碰上浮士德再次前来与玛甘泪幽会,华仑亭一腔怒火正无处发泄,立刻向浮士德挑战。浮士德在靡非斯特的唆使和帮助下,拔剑杀了华仑亭哥哥又遭噩运,玛甘泪再次被恐怖压迫着,终于昏倒在地。这时,浮士德却逃出法网,无忧无虑,与靡非斯特一道赶赴下流淫荡的瓦普几司的晚会去了晚会结束后,靡非斯特告诉浮士德,玛甘泪已身陷囹圄。这消息唤醒了浮士德怜悯的心,他狂怒地斥骂靡非斯特背信弃义,连狗都不如,接着坚决要求去救玛甘泪,即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去。 他们飞马连夜赶到监狱, 玛甘泪已经神经错乱, 把浮士德来看她当作是刽子手来提她到刑场。浮士德看到这般情景,内心悲痛万分,急切的催玛甘泪出狱。但她不愿意走,她深知自己药死母亲,又害死了哥哥,是有罪的。天快亮了,死亡就要来临。任凭浮士德怎样劝逼,玛甘泪都不出狱。靡非斯特冲来,不顾一切把悲痛欲绝的浮士德拖走了(政治悲剧)在阿卑斯山麓,侧卧在百花烂漫的草地上的浮士德,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数精灵围绕着他唱歌跳舞,给他身上撒着迷魂川的水。浮士德一觉醒来,浑身轻松舒畅,没有一点罪孽感,他感到自己又有了一种坚毅的决心,要向新的生活高峰飞跃。靡非斯特把他引入一个金銮宝殿,皇帝正想举行化装舞会,寻欢作乐。但国库空虚,财政发生严重困难。愤怒的群众正抗拒官兵横征暴敛。浮士德积极为国王献计献策,建议发行纸币,使王朝暂时渡过了财政危机。这时,皇帝又异想天开去见古希腊美人海伦和美男子帕里斯。浮士德借靡非斯特的魔法,招来了这对美男女。 (美的悲剧)海伦出现了,男人们个个神魂颠倒,浮士德更是销魂忘形。海伦俯下身去吻帕里斯,引起浮士德极大的醋意,便冲上前将魔术的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引起一场爆炸,海伦化为烟雾消散,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正在进行 人造人 的实验,几百种元素在蒸馏、升腾、逐渐增长,一个小人儿终于创造成功。小人儿发现浮士德迷恋着海伦,自愿带他到古希腊去找海伦。在那里,浮士德感动了地狱女主人, 她放海伦重返阳间。海伦和浮士德一见钟情,结成夫妻。他们很快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小欧酷爱高跃和飞翔,瞬间从空中坠地身亡。海伦悲痛万分,抱吻浮士德后消逝了。她留下一件白色衣裳,幻化为一朵云彩,托着浮士德腾空飞去。(事业的悲剧)浮士德降落在山顶上,俯视着无际的大海,一个庞大的计划又涌上心头:移山填海,造福人类。这时,国内发生内战,他下山帮助了国王,得到一片赐封的海滩,便立刻动手在这里建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乐园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靡非斯特便派人捣毁了他们的家门,放火烧了他们的小屋、教堂和森林,两个老人被吓死。这事引起了浮士德的忧愁。这时,忧愁妖女乘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 ,使他双目失明。 恶魔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浮士德听到锄头的声音,以为这是响应他的号召前来移山填海的民众,顿时,他觉得大海变良田、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就要到来了。他满怀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随声倒地死去。浮士德终于满足了。魔鬼生怕他的灵魂逃走,口中念起咒语来。但这时天上的光明圣母却派来一群天使,魔鬼被天使们的美貌迷住,忘离守护的职责。天使们趁机抢走浮士德的灵魂,飞上天去。高空中,她们高唱着 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 , 飞回天堂。天堂顿时欢声四起,众天使为战胜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高奏凯歌。歌德在全剧的开头两次赌赛中便提出了诗剧的基本思想.《天上的序幕》中魔鬼与天帝的赌赛,《书斋》中魔鬼与浮士德的赌赛,争论的焦点都是关于人生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浮士德的生活经历五个阶段,折射他人生的五个悲剧:学者生活 知识的悲剧爱情生活 爱情的悲剧政治生活 政治的悲剧追求古典美 美的悲剧改造大自然 事业的悲剧献词 你们又走近了,飘摇无定的形影, 就像当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现形。 这一回啊,我将努力把你们抓住? 那大胆妄想,我对它仍一片痴情? 好,随你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拥; 随你们窜出雾霭,围绕着我汹涌! 随着你们的到来,空中弥漫灵氛, 青春的热血啊,又令我心胸激动。 你们带来了欢乐时日的欢乐情景, 一些可爱的身影也随之冉冉上升; 恰似一个渐渐淡忘的古老的传说, 这是歌德写在《浮士德》之前的献词,它生动而深刻地道出了诗人创作这本巨著的前后经过和心境。剧中一些经典对白 浮士德:我们努力达到这个世界的善,结果欺诈、虚妄却号称更好。 幸福一次次被时光漩涡淹没 。 并不曾出现的危险常使你颤栗,永远不会有的损失总叫你痛哭。 你先把一个世界砸烂,随后才能有一个新的。 只管来吧!让咱们穷根就底,我要发现万有,在你那虚无里。 你甚至想给他们教诲 谁料只教出来些叛逆。 梅菲斯特:黑暗的一部分,是我生育了光明;光明却忘恩负义,背叛黑暗母亲,竟想夺取她的特权,把空间全占领,然而费尽心机仍旧徒劳,因为光永远不能和物体分离。它源于物体,因物体而显得美丽,却也被物体阻挡不能前进。到头来你是啥 仍旧是啥。不管你头戴发卷无数的假发,不管你脚蹬底厚盈尺的靴袜,你本来是啥 将永远是啥。 朋友啊,理论全是灰色的,只有生命的金树常青(此句为《浮士德》乃至整个歌德作品里都最为脍炙人口的话。) 欧福良:战争!这就是口号。胜利!这就是回应。讨论:谈谈你对以下两种观点的理解,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A 、上帝认为人类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逐渐达到完美和谐,对人生持乐观态度。B、靡菲斯特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没有意义,人类发展道路的结果导致虚无,对人生持悲观态度。《浮士德》的精神文化内涵1)被看成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300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2)体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重性:善与恶的对立,灵与肉、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对立。积极性是主要的,也有局限性。3)所谓 浮士德 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精神。追求知识-爱情-政治-古典美-理想。浮士德形象的特点浮士德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他身上概括和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的精神特点.一是肯定人生,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二是否定错误,解剖自我的批判精神.三是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浮士德》的艺术特点第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有机结合.第二,尽量使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第三,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来体现诗剧的哲理意蕴.第四,风格的多样化.以下是浮士德面对忧愁(以人格化出现的灰色女人)的一段夫子自道,也是剧中可以作为所谓浮士德精神注脚的一个重要片段。 浮士德: 我只匆匆奔走在这世上, 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 不满意的立刻将它抛弃, 抓不住的干脆将它释放。 我只顾追求,只顾实现, 然后又渴望将人生体验, 用巨大心力,先猛冲蛮干, 而今行事却明智、谨严。 对于尘世我已了如指掌, 对于彼岸我不再存希望; 只有傻瓜才会盯着云端, 以为有同类居住在上面! 强者应立柱足,放开眼, 世界对他不会默默无言。 他何须去永恒之境悠游! 凡能认识,便可把握拥有。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 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 与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悲剧的第二部的第一幕,浮士德在风景优美的野外的一节诗。 浮士德与玛甘泪相恋,为了与浮士德深夜幽会,玛甘泪对母亲使用了过量的安眠药,至其在睡梦中死去。而玛甘泪的哥哥瓦伦廷在与浮士德的格斗中被刺死。浮士德在魔鬼魔菲斯特的帮助下潜入狱拯救将被处死的玛甘泪。深怀罪恶感的玛甘泪却不愿逃离,只望灵魂能够归于天父。 浮士德躺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疲倦、不安、混混欲睡。黄昏时分。成群的精灵翱翔在空中,体态玲珑、优雅。生命的脉搏活泼地跳动,向太空的曙光温柔致意;大地啊你也静止了一夜,又在我脚下焕发着朝气,又开始用欢乐将我包围,又激励和坚定我的决心,向最高的存在不断进取。晨光中世界已豁然开朗,茂密的林间正百鸟欢啼,轻雾在幽谷间飘飘渺渺,可天光已沉入深深谷底,千柯万枝一起吐露新芽,栖息之地一片芬芳馥郁,花叶之上珍珠摇摇欲坠,看周遭,身已在天国里。世事本如此:渴望期盼一旦努力达到最高境界,实现之门便会豁然洞开;可眼下用户的光源喷射出大片火焰,惊的人之发呆。诚然我们想点燃生之火炬,但包围我们的是一片火海!多么炽热的围绕着我们啊!是苦乐交替的恨?或是爱?真受不了,只好回首尘寰,在清晨的雾幔里藏起身来。 就让太阳呆在我的身后吧! 那从悬崖绝壁飞泻的瀑布, 望着它我正个叫欣喜难耐。 它翻卷这一层层落进深渊, 随后分解成千道万道急流, 把浪花水沫激溅到云天外。 于是从飞瀑中衍生出虹霓, 似拱桥却又这缤纷的色彩, 它变幻莫测,它时现时隐, 在周围飘散着清凉的香霭。这景象反应着人的努力进取, 细加玩味,你会更加明白: 生之意义就在反射出光彩。抬头仰望!山峰似巨人,正宣告庄严的时刻来临,永恒的天光他们先享用,然后才照到下边的我们。阿尔卑斯山青葱的牧场眼下又获得光明的馈赠,光影逐级下移层次分明; 太阳出来了! 可惜太耀眼;双目刺痛,我背转开脸面。第六部分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述1、兴起: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的文学运动和流派。2、产生原因:(1)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的自由本质被 物 异化。(2)思想文化原因: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推崇人的自由)和空想社会主义(人人平等、各尽所需)为欧美浪漫主义提供基础。3、思想艺术特点,见教材P97.浪漫主义运动从德国开始: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剧作《强盗》《阴谋与爱情》诗歌《欢乐颂》。在英国取得较大的发展:湖畔诗人,拜伦。发展高峰在法国:雨果,波德莱尔。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一、 湖畔派 三诗人(作品选P94)1、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 湖畔派 三诗人:华兹华斯,萨缪尔 柯尔律治、罗伯特 骚塞。2、 湖畔派 诗人:隐居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3、认真阅读《咏水仙》,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感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精神内涵的理解。郭沫若在《笔立山头展望》中曾对机械文明制造的黑色浓烟大加赞美,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力: 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黑色的牡丹呀!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 。施蛰存面对工厂排放的烟雾,则情不自禁地赞道: 美丽哪,煤烟做的,/透明的,桃色的云。 这说明在机械文明刚刚被引进中国的时候,一部分人的情绪是新奇的、亢奋的、充满激情的,体现出现实的功利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机械文明负面影响的显现,人们开始对机械文明制造的污染、垃圾、对人的异化等等,持憎恨态度。《文学视域下的现代性解读》二、拜伦我宁愿永远孤独也不愿用我的自由理想去换一个国王的宝座拜伦拜伦简介:出身贵族,英俊迷人,但是一个瘸子,从小产生自卑心理,又逆向为强烈自尊的敏感的病态。狂妄,颓丧,自杀倾向。年轻时喜欢用一个人的头骨做的酒杯饮酒。号称一生有一百多个情人。抨击英国贵族社会的丑陋,流言迫使他离开,长期流浪在外,写作《唐璜》关心下层受压迫的人,最后把他的生命献给了争取自由解放的希腊人民。一生鼓吹自由,却常常为自由所困惑。海盗生涯(拜伦)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地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无边,迢遥的,尽风能吹到、海波起沫的地方,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我们的旗帜就是王笏,谁碰到都得服从。我们过着粗犷的生涯,在风暴动荡里从劳作到休息,什么样的日子都有乐趣。噢,谁能体会出?可不是你,娇养的奴仆!你的灵魂对着起伏的波浪就会叫苦;更不是你安乐和荒淫的虚荣的主人!睡眠不能抚慰你 欢乐也不使你开心。谁知道那乐趣,除非他的心受过折磨,而又在广阔的海洋上骄矜地舞蹈过,那狂喜的感觉 那脉搏畅快的欢跳,可不只有 无路之路 的游荡者才能知道?是这个使我们去追寻那迎头的斗争,是这个把别人看作危险的变为欢情;凡是懦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那使衰弱的人晕绝的,我们反而感到感到在我们鼓胀的胸中最深的地方它的希望在苏醒,它的精灵在翱翔。我们不怕死 假如敌人和我们死在一堆,只不过,死似乎比安歇更为乏味:来吧,随它高兴 我们攫取了生中之生如果死了 谁管它由于刀剑还是疾病?让那种爬行的人不断跟 衰老 缠绵,粘在自己的卧榻上,苦度着一年又一年;让他们摇着麻痹的头,喘着艰难的呼吸,我们呀,不要病床,宁可是清新的土地。当他们一喘一喘地跌出他的灵魂,我们的只痛一下,一下子跳出肉身。让他的尸首去夸耀它的陋穴和骨灰瓮,那憎恨他一生的人会给他的墓镶金;我们的却伴着眼泪,不多、但有真情,当海波覆盖和收殓我们的死人。对于我们,甚至宴会也带来深心的痛惜,在红色的酒杯中旋起我们的记忆;呵,在危险的日子那简短的墓志铭,当胜利的伙伴们终于把财物平分,谁不落泪,当回忆暗淡了每人的前额:现在,那倒下的勇士该会怎样地欢欣!欣赏拜伦《海盗生涯》P95讨论:在现实生活、艺术创造中,是否需要拜伦的 海盗 精神?我没有爱过这世界(拜伦)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更没有高声叫嚷着,崇拜一种回音;纷纭的世人不能把我看作他们一伙;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他们;也没有把头脑放进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的思想的尸衣中,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顺。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但是,尽管彼此敌视,让我们方方便便分手吧;虽然我自己不曾看到,在这世上我相信或许有不骗人的希望,真实的语言,也许还有些美德,它们的确怀有仁心,并不给失败的人安排陷阱;我还这样想:当人们伤心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在伤心,有那么一两个,几乎就是所表现的那样我还认为:善不只是空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拜伦作品1)《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塑造了 拜伦式的英雄 。这些主人公都是些阴郁孤傲的反叛者。他们蔑视 文明 社会的传统秩序,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叛热情。2) 东方叙事诗 作品《异教徒》《海盗生涯》等。(拜伦在希腊)3)《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第一部分(节选)去 国 行别了,别了!故国的海岸消失在海水尽头;汹涛狂啸,晚风悲叹,海鸥也惊叫不休。海上的红日冉冉西斜,我的船乘风直追,向太阳、向你暂时告别,我的故乡呵,再会!不几时,太阳又会出来,又开始新的一天,我又会招呼蓝天、碧海,却难觅我的家园。第三节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1、雨果(1802-1885)生平与创作1)出生及童年、少年时期:受保王党思想的影响。对夏多布里昂的崇拜。2)20至30年代: 1827年,转向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发表浪漫主义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1830年《欧那尼》上演,浪漫派的胜利的确立;1831年完成浪漫派文学的典范之作《巴黎圣母院》。3)30至40年代:主要从事诗歌和戏剧创作。诗歌中的东方色彩、家庭和个人生活以及自然题材。其戏剧确立其浪漫派戏剧开创者的地位。4)路易-拿破仑政变后逃亡。19年流亡生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表达政治上的愤恨。《静观集》(1856)对其生涯进行总结和回顾,是其抒情诗高峰。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5)晚年创作:诗集《凶年集》(1872)不仅反映了雨果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还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小说《九三年》(1874),一部哲理性的历史小说,反映法国大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风云变换的风貌。二、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巨大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具体运用。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与共。雨果《克伦威尔》序言故事简介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美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美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赏析影片,分析爱斯梅拉达、克罗德、卡西莫多三个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笔下理想化的人物,在她身上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克罗德出身贵族,身居教会要职,是反动宗教势力的化身。卡西莫多处于社会最底层,相貌丑陋心灵美好。(作品赏析:P100)艺术特色(详见教材P107)1)美丑对照原则的应用。2)以夸张、象征的手法,进行环境描写、气氛渲染。3)以浪漫主义手法出色描绘了巴黎城市的壮丽图景和中世纪阴暗生活的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这绚烂色彩和奇特音响的世界。妙语佳句:1、过度的痛苦也像过度的欢乐一样,十分剧烈,却不长久。人的心是不可能长期处于某以极端之中的。2、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宽宏大量,位于一切其他美德前列高举火炬。没有它,世人都会成为摸索着寻找上帝的瞎子。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作者简介:波德莱尔生在一个受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美术教师家中,6岁丧父,母亲改嫁,从此他陷于孤独,成了一个忧郁的哈姆雷特。继父想叫他进入官场,他却专与文人名士结交,一度沉迷于名士派的放荡生活;后来,家庭实行了经济管制,波德莱尔只能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上。波德莱尔在苦闷中写诗,但发表的不多。1848年革命中参加过武装起义,但起义失败,路易 波拿巴称帝,使他圣西门式的空想社会主义破灭。在此情况下,波德莱尔作《恶之花》于1857年出版。此书一出,舆论大哗,波德莱尔也一举成名,成了 恶魔诗人 。法兰西帝国法庭曾以 有伤风化 和 亵渎宗教 罪起诉,查禁《恶之花》并对波德莱尔判处罚款。19世纪末的世纪病:孤独,忧郁,厌世的思想流行波德莱尔把自己看成一条蛆虫,坦率承认恋着世界的腐恶。他喜爱女人的红唇和肉体,迷恋死亡的恐怖,迷恋忧郁的黄昏,迷恋跳舞的骷髅,迷恋吸食鸦片造成的幻觉。心灵深处存在一个各种欲望沸腾的海洋。纯真的坦荡和邪恶的放荡结合在一起,令人心灵战栗。雨果在读完了波特莱尔的诗后 ,写信给他说: 你用了人家所不懂得的死灭的闪光装饰了艺术底天堂 ,你创造一个新的战栗。 的确 ,波特莱尔以令人战栗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的颓废的形象 ,其表现特征为悲观厌世、变态心理、虚无主义等 ,对现实人生持否定态度。《祝福》中的母亲 宁可生一团蜿蜒的蛇 ,也不愿养一个这样的妖相 ,把美好的东西看作罪恶的变形 ,突出了变态的心理。《盲人们》中的盲人们在 永恒的寂静 中 穿越无限的暗黑 , 瞪着无光的眼 ,不愿面对 地面 ,因为人间充满丑恶 ,然而他们在天上也不能找到什么幸福 ,人生的悲哀是命定的 ,其悲观厌世的情绪一览无余。课外阅读《巴黎的忧郁》P133在波特莱尔诗歌的颓废形象背后 ,是对 自然 与物质工业文明的彻底否定。在波特莱尔的诗歌形象中 ,整个世界和整个人生都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没有任何意义和必然性。因此 ,波特莱尔用诗歌形象将自己的世界超越出人生,从物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的思考探索 ,诗中的 人 的形象已是超越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之上的抽象物 ,其幻想世界也是剥离了具体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超时空产物。《形象的哲学》西风颂(节录)雪莱(英国)把我当做你的琴,当做那树丛纵使我的叶子凋落又何妨?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将有树林和我深沉的歌唱,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利用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对德国的封建反动制度进行揭露、讽刺和鞭挞,指出它腐朽、没落和灭亡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为着一切的人们,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普希金简介普希金(1799 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高尔基说: 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溢着阳光。第七章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初形成并在整个中后期占欧美文坛统治地位的一个文学流派。文学反映现实,立足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揭露社会矛盾, 关注社会人生,进而对社会的丑恶一面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因此后来高尔基提出用 批判现实主义 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流派.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萨克雷《名利场》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艾米莉 勃朗特《呼啸山庄》夏洛蒂 勃朗特,代表作《简爱》托马斯 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 《呼啸山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恩肖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 文部分以女管家埃伦 迪安的口吻讲述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恩萧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恩萧先生对希斯克里夫的宠爱引起了儿子亨德雷的强烈嫉妒。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恩萧的女儿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他们相恋了。后来,凯瑟琳不得已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 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绝之下选择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却并不幸福。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设计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临终前却紧紧抓住希斯克利夫不放。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一、夏洛蒂 勃朗特与《简.爱》夏洛蒂 勃朗特(1816-1855)出身贫困;母亲早逝;父亲多病,性格怪戾;上寄宿学校;肺病;不美;爱小动物;温柔圣洁;曾热恋老师赫格;39岁去世。《简.爱》故事梗概:简 爱 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可怜的小简爱被她的舅妈里德夫人虐待。后来送去一个条件极其恶劣的寄宿学校罗沃德读书。认识了朋友海伦彭斯。后来彭斯因病去世。小简爱在罗沃德呆了八年。读书六年。教书两年。后来便当了家庭教师。到了桑菲尔德。她去桑菲尔德的路上帮助了一个从马上摔落的绅士。正巧是桑菲尔德的主人罗切斯特。之后的那段日子,简爱以她不同常人的智慧与人格,深深吸引了她的主人。他们决定结婚。但在教堂举行婚礼之时,梅森却说出罗切斯特早有妻子的事实。而他的妻子是他的父亲与哥哥欺骗他而娶的。她是个疯子。常有伤人的举动。但简爱不容许这样违背道德。便默默离开了桑菲尔德。正当她身无分文并且即将饿死的时候,沼泽居的圣约翰救了她。并且后来发现他是她的表哥。简爱继承了舅舅5000英镑的遗产。圣约翰多次向简爱求婚。但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要她同他一起去印度进行他的基督教事业。她拒绝了。她听说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况糟糕时,决定回桑菲尔德看看。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焦黑。桑菲尔德在火中化为灰烬。罗切斯特夫人死了。罗切斯特本人则失去了右眼。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婚姻。没有金钱及外貌的干扰。而是两颗真正相爱的心紧紧相连。《简 爱》经典对白罗切斯特:简。简:您为什么对我讲这些?您和她(英格拉姆小姐)跟我有什么关系?您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告诉你吧,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您难以离开我,就想我现在难以离开您。可上帝没有这样做,但我的灵魂能够同您的灵魂说话,仿佛我们都经过了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简:让我走,先生。罗切斯特:我爱你。我爱你!简:别,别让我干傻事。罗切斯特:傻事?我需要你,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有什么?我知道我对她意味着什么,是使她父亲的土地变得肥沃的金钱。嫁给我,简。说你嫁给我。简:你是说真的?罗切斯特: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涉我,她是我的,是我的。简发现罗切斯特先生有个精神失常的妻子之后。罗切斯特:总算出来了。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一个人伤心。一句责难的话也没有。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对我的惩罚?我不是有心要这样伤你,你相信吗?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伤害你,我怎么办?都对你说了我就会失去你,那我还不如去死。简:你已经失去我了,爱德华。我也失去了您。罗切斯特:为什么跟我说这些?继续惩罚我吗?简,我已经受够了!我生平第一次找到我真正的爱,你不要把她拿走。简:我必须离开您。离开的时候,她这样想: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越是要尊重自己,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 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为了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它们正是要用在现在这样肉体和灵魂都起来反对它们的严肃不苟的时候 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讨论:1、简.爱和罗彻斯特产生爱情的基础是什么?2、为什么顶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1、简.爱和罗彻斯特产生爱情的基础是什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从对方那里取得了一种人的尊严感的满足,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爱情。平等意识的取得费尽周折。一个人的价值=尊严+爱2、为什么顶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1)女权主义批评家观点:疯女人来自简爱最隐蔽的内心世界。伯莎.梅森:一个女性的控诉者的形象。夏洛蒂.勃朗特对文学作品中灰姑娘模式的突破。疯女人是作家女性意识的聚焦点。2)疯女人在作品中的作用:a,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吸引力。b,其不受理智控制的举动加速了情节的发展。c,主要使命就是点燃熊熊烈火,烧毁庄园。《简爱》主要人物:简爱(家庭教师)罗切斯特(桑菲尔德庄园主)伯莎.梅森(阁楼上的疯女人)圣约翰(传教士)《简爱》以自传体的方式,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塑造了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简.爱。她倔强刚直,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富有独立人格。她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与社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法国法国是现实主义的发源地.现实主义于1830年七月革命后形成.其奠基人是司汤达, 长篇小说《红与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把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福楼拜,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红与黑》故事梗概维立叶尔小城里木匠的儿子于连面色苍白,疯狂崇拜拿破仑,渴望建功立业。他首先当了一名神父,依仗惊人的记忆力得以在市长德.雷纳尔家里做家庭教师。野心勃勃的于连才华横溢,唤起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火焰。两人沉浸爱河。德 雷纳尔知晓后,出于利益的考虑,他把于连送到省会的神学院学习。雷纳尔夫人悔恨交加,陷入别离之苦中。到神学院的于连受到院长皮拉尔的青睐,被介绍给巴黎的德拉木尔侯爵任私人秘书。于连离开神学院,万分高兴,马上回到维立叶尔城,翻越重重围墙,再一次见到了德 雷纳尔夫人。于连在她的房间呆了一整天,直到被人发现才匆忙逃去。于连到达巴黎,由于他的聪明能干,很快被侯爵视为心腹,获准和侯爵家庭成员共同进餐。侯爵的女儿 玛蒂尔德小姐,向往浪漫主义爱情。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她爱上了与之地位悬殊且骄傲冷漠的于连,要求于连在明月下登梯爬进她的卧室。于连带着疑问照做了。当晚,侯爵女儿就委身于他了。此后,玛蒂尔德小姐对他若即若离。于连听从朋友建议,假装追求玛蒂尔德的女友,结果重获侯爵女儿的芳心。不久,已经怀孕的玛蒂尔德写信告诉父亲要和于连结婚,盛怒的侯爵无奈之下赐予于连财产、贵族头衔和军官职位。数天后,侯爵收到披露于连与雷纳尔夫人关系的信,这对于连极为不利。于连恼羞成怒,赶到维立叶尔,朝雷纳尔夫人连开三枪。于连被捕,在监狱中,他万念俱灰。公审时,于连被判死刑。雷纳尔夫人不顾一切去探监,于连方才知道那封信是由他人起草、强迫雷纳尔夫人誊写的。他们彼此宽恕了对方。于连死了,玛蒂尔德小姐埋葬了他的头颅。雷纳尔夫人在三天后随于连离开了人间。思考:1、红与黑的含义2、分析于连这个人物形象。于连的奋斗偶像:拿破仑辉煌不羁的形象。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红:对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英雄时代(红军装)的崇敬与追念之情。黑:对封建贵族复辟势力及其教会组织(教士的黑道袍)的蔑视与批判。人物形象分析:于连1、 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1)一方面,追求、奋斗、才智、尊严,充满激情地、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人生筹划的、渴望在险恶的社会环境里获得成功的青年。(2)另一方面,当他意识到环境过于强大时,便策略性地妥协了,使他得以爬到社会的上层。(3)个人对社会的反抗,反抗-妥协-反抗的过程。丢不掉他的激情和尊严,最终拒绝了他的社会,成为深深打动我们的人物形象。2、一个时代的悲剧形象,社会是如何残害青年的。讨论:联系当代社会,说说你对于连式人物的看法.第八部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背景介绍1、20世纪西方各国政治形势:(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2)1917年苏联诞生,涌现许多社会主义国家。(3)二战后至1990年,东西两大阵营对峙。2、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纷繁复杂的状态。3、西方文学的走向:单一走向多元,简单走向繁复,地域走向融合。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基本特征:以反传统为号召,以非理性为追求,以孤独个体的心理活动为中心。二、主要流派:1、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叶芝,艾略特。(作品见教材P226)2、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卡夫卡,奥尼尔。卡夫卡《变形记》(见教材P229)《城堡》3、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见教材P239)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见教材P137)(英)乔伊斯《尤利西斯》(美)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变形记》鉴赏要点1、《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这个故事表面看来荒诞不经,实则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被 物 (例如金钱、机器、产品、生产方式等)所驱使、所胁迫、所统治而不能自主,成为 物 的奴隶,进而失去人的本性,变为非人。《变形记》的主人公里高尔的故事正是人异化为非人这一哲学生存现状.2、作品还表现了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人变甲虫,在这里象征着莫明其妙的巨大灾难的降临,这种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表现了现代西方人的某种精神状态,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核战争的威胁,环境污染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一切使人们对未来的命运处于一种不可知的恐惧状态之中。《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命运正反映了这种精神状态本质的东西。3.《变形记》还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小说详细的描写了家人对他从关心到厌恶到必欲置其于死地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希望他恢复赚钱的能力到彻底绝望的过程。这是一个为家庭奉献了一切,却由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被家庭抛弃的小人物的悲剧,这类悲剧在人情冷漠的现代社会里并不罕见。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1、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揭示人类生存的真实图景。2、在作品中着力表现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寓言性。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具有多解性。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一、主要特征: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主题、形象、情节和语言都呈现出不确定性),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二、主要流派:1、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萨特《禁闭》,加缪《局外人》、《鼠疫》。2、魔幻现实主义:(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3、荒诞派戏剧:尤涅斯库《秃头歌女》贝克特《等待戈多》4、黑色幽默:第五号屠场,烟草经纪人荒诞派戏剧,尤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犀牛》,世界的荒谬性,不协调性。在《椅子》中,是与世隔绝的两个人。老头和老太太住在一座四面环海的圆形古堡中,他们分别是九十五岁和九十岁的高龄。在临终之前,两人正等着一群重要贵宾的到来,聆听 整个世界所传达老头的信息 。他自己不是演讲家,于是他聘请了一个专业人士来经行传达。在等待演讲家期间,客人们碌续都来了。老人搬椅子招待他们,但是客人是看不见的,我们只能看见舞台上不断增加的椅子。老两口在椅子间艰难的移动着,最后皇帝来了,演讲家也出现了。老头 见他的信息终将传达下去,感到十分满足,跳海自杀。其妻子也跟随而去。演讲家开始演讲了。但他又哑又聋,只能发出支支吾吾的声音。他试图在黑板上写字,可那只是一堆无意义的字母和 再见 两字。现实生活中人的绝境,孤独,沟通困难,荒诞,无意义。写作特点: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贝克特的小说《无法命名者》里的结束语是个绝妙好例: 你必须讲下去。我不能讲下去,我愿意讲下去。 美国作家勒那德 米凯尔在一篇短篇小说中讲过, 靠虚构或不靠虚构,人都没法生活。 库特 冯尼格的《猫的摇篮》 里的宗教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在性别上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例如布力吉德 勃罗菲的作品《在运输中》的一个叙述者记不清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约翰 巴思的小说《牧羊郎加尔斯》中的主人公及其所爱者在口答 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时一律说: 又是,又不是。理解现代主义文学作品:1、用象征来阐释思想。2、对潜意识黑暗王国的揭示。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了物质世界对人的压迫和报复。如人变成动物、桌椅。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探讨社会结构对人的压抑。《荒原》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把个人意识看做宇宙和人生的中心, 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崇尚本能和下意识,神秘朦胧,不可捉摸。(意识流作品)关于后现代主义:1、是现代主义的延伸和转型。2、是颓废派的延伸,用游戏的心态对待绝望和痛苦。3、借鉴某些通俗文化的语言和形式,表现现代主义的哲理。最可怕的是有思想 。 我们说了半个世纪的废话。 贝克特《等待戈多》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是 垮掉的一代 的代表作。马尔克斯作品:主要以哥伦比亚的农村生活为题材,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小说表面上充满幻想与神秘,骨子里却是真实的反映拉美大陆的历史与命运。这些特色,可以在《百年孤独》(1967年)中得到全面的反映。1982年,因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纷杂的、令人担忧的世界,再现了一块富翁与穷人共同居住的大陆 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 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