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的起源-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20:31:15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孔子论政,以德为先。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2)君权神授论。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外诸说左上》)他还用朝庭和皇帝的行为来解释天象,或用天象来解释人事。这种奇怪的理论后来没有得到继承,但是它在没有多少知识的百姓中却大有影响。中国当代现代有学者认为,天人合一论(即天人感应论)与现代西方保护生态平衡的理论正相符合,而且比西方早很多。应该说明,天人合一论与现代生态理论毫不相干。2.现代社会关于政治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代表性有:(1)国家说。以美国政政治学家捷特尔为代表。即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的国家或政府制度。捷特尔曾说:政治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国家学。(《政治学导论》1911)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美流行,我国解放前也较流行。(2)权力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权力就是支配关系,所以凡有支配关系的地方,就有政治存在。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影响力和有影响力的人物。(《政治学与精神病理学》,1930)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1950)。(3)分配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就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社会中的价值物都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就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机构和官吏通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各种价值物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这就是产生了政治现象。这种观点从二次大战以后开始流行,至今仍是主流观点。(4)管理论。这种观点在我国解放前比较有市场,以孙中山为代表。孙中山曾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选集》692-693,人民社,1981)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吴恩裕也说过: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政治学问题研究》1948)(5)政策论。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代表,认为政治就是政府或政治家制定政策和选择公务员的过程。以上各派的说法不同,但是在内容上有着共同点,这就是:(1)政治带有强制的特征。(2)国家和政府制度应该是政治的重要内容。(3)政府或公共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因为权力是强制的基础,没有权力也就不存在强制。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就是权力有多种多样,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力才是政治行为?如果像权力说的持有者所说,凡是有支配现象的地方就有政治现象存在的说法则有问题,如家庭内部也有支配现象,但是说家庭中存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就很难成立。也就是说,权力说在它的起点国家权力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在其下限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制度概述-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20:16:23一、政治制度的含义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政治主体在政治文化的指导下并在各种力量对比关系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政治关系较为稳定的外在表现,是各种政治行为借以展开的依托,因而也是政治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政治制度是任何研究政治学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对于政治制度的含义及其分类,不同学者却有其不尽相同的看法。关于政治制度的涵义,许多著作并不专门阐述,只是简单地罗列其外延或组成部分,即国家形式、政府体制、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等内容。如美国学者迈克尔罗斯金等人合著的《政治科学》就是这样。此书第四编的题目是政治制度,下设政府的基本结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与官僚、法律制度和法院五章,但对什么是政治制度只字未提。我国学者李爱华先生主编的《现代政治学》也是如此。其书的中篇为政治制度,下设六章,但也未对政治制度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王邦佐等主编的《新政治学概要》,全书三分之一的内容是讲政治制度问题,但在书中根本没有提及政治制度这一概念,因而更谈不上如何揭示其深刻内涵。当然,也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制度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了认真探讨和科学界定。如有人认为,政治制度应该是与本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也有人认为,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就统治方式而言,它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官吏制度、制定政策的体制和程序、控制与操纵舆论的手段和制度等。就统治方法而言,主要有民主和暴力的方法。还有人持大致相同的观点,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政权的阶级实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体系和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制度。还有人更为简练地讲到,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人类共同生活所需要的约束个体行为的规则或规矩。还有人从政治权力的角度讲,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原则。还有人从多层面、多角度来界定政治制度,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一起,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以确保社会有序生存、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它以规范国家政权行为的准则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那些本身虽非国家政权,但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的其他政治实体的行为准则。政治制度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的有机统一体。综合众家所长,我们认为,所谓的政治制度,就是约束或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规则或规矩,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府体制、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制度。从形式上看,它既包括国家机关的有关明文规定,也包括人们对社会政治现实的认同。二、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作为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规则或准则,在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人们对纷繁复杂的政治制度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从理论上给予准确的把握。政治制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按社会形态划分,迄今已有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也就具有五种相应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原始社会政治制度(原始民主制)、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如按政治制度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根本政治制度、具体政治制度和专门政治制度;如按政治制度的常态划分,可以分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府体制、政党制度,等等。下面,我们就从常态政治制度的角度,详细介绍一下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文化与政治文化-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16:38:41文化的广义与狭义之分文化(culture)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理解,文化就是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生存方式,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从狭义的角度讲,文化被理解为精神现象或精神产品,即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从这意义上说,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与社会的精神反应,即所谓的精神文明。在文化的狭义概念中,政治学研究关注更为狭窄的文化现象。政治学家侧重于研究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心态,即人们对社会政治的心理取向,以解释政治生活的种种现象。在政治学看来,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不仅决定了他们对政治生活的态度,而且决定了他们行为的方向和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政治学家提出了政治文化(politicalculture)的概念,将研究对象限定在文化范畴中属于心理和观念的部分。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近期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事情,但是,政治文化研究却历史久远。当代政治文化研究起始于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阿尔蒙德和维巴之后,许多政治学家转向政治文化研究,他们通过社会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访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展开更加广泛的比较研究。在607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与现代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跨国研究和社会转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政治文化做了定义。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派伊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在于赋予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维巴在分析政治文化的构成和作用时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号和价值所构成,它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主观意向。根据他们的解释,我们可以为政治文化做如下定义: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或意识(awareness)、政治价值观念(values)、政治信念(beliefs)、政治情感(feelings)、政治态度(attitudes)等形式表现出来。政治文化不同于公众舆论或民意(publicopinion),前者具有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后者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一具体事务或问题所产生的一时性的反应。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具有相对对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进一步而言,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作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