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新大纲发布以来,不少考生询问中医学专业有哪些内容,让红师教育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2024军队文职新大纲中医学吧!
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中医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中医学专业科目测查对象主要是报考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等单位的文职人员岗位,从事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考生。为了便于考生了解掌握测查目的、测查内容和相关要求,制定本考试大纲。
一、测查目的
主要考查招考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素,即对医学基础知识、中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临床诊疗思维分析解决常见病证、多发病证的诊断治疗和方药应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遵守执业规范、服务临床、协调沟通、实践创新和传承发展中医学的意识。
二、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 120 分钟。
三、试卷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
四、测查内容测查内容包括医学基础综合和中医学专业知识两部分。医学基础综合部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规等内容,中医学专业知识部分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医学基础综合
第一篇 解剖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以及毗邻关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解剖学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概述
人体重要的局部;人体的 9 大系统;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人体的轴与面。
第二章 运动系统
一、骨学
骨的分类和表面形态、骨的构造和骨的可塑性;脑颅骨、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颅的侧面观和颅的前面观;椎骨、胸骨、肋;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髂骨、坐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二、关节学
关节的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躯干骨的连结;颅骨的连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耻骨联合、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三、肌学
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配置和作用;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等肌肉的起止点、主要作用和神经支配;斜角肌间隙;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肌腱袖;上肢的局部记载;下肢的局部记载;体表的肌性标志。
第三章 内脏学
一、消化系统
软腭、舌(形态和颏舌肌);咽鼓管、扁桃体、梨状隐窝;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大肠(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盲肠(回盲瓣)、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肝;胰。
二、呼吸系统
鼻腔、鼻旁窦;喉软骨、喉的连结和喉腔;气管与支气管;肺的形态;支气管树;壁胸膜、脏胸膜、胸膜腔和胸膜隐窝;纵隔的概念、上纵隔及下纵隔。
三、泌尿系统
肾(形态、位置与毗邻、被膜);输尿管;膀胱。
四、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附睾;前列腺;男性尿道。
五、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穹;乳房形态结构;乳房悬韧带;会阴的概念及分区、会阴中心腱。
六、腹膜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网膜、股凹、腹膜陷凹。
第四章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心腔;心的构造;心传导系的构成、窦房结、房室结;冠状动脉、冠状窦;器官外动脉的分布、器官内动脉的分布;肺循环的动脉;体循环大中动脉的主要分支与分布、腹主动脉脏支;头颈部和四肢常用压迫止血点;静脉的特点;肺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
二、淋巴系统
组成和结构特点;淋巴回流的因素;胸导管、右淋巴导管;颈部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脾的形态和位置、副脾。
第五章 感觉器
一、视器
眼球位置;眼球壁、眼球的内容物;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二、前庭蜗器
中耳鼓室外侧壁的构成、听小骨组成及听小骨链、咽鼓管;内耳位置与组成;内耳声音的传导。
第六章 神经系统
一、总论
神经系统的区分、常用术语、活动方式。
二、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及纤维分布;脊神经分支;脊神经走行和分布的一般形态学特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的部位。
三、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的位置和形态、功能和脊髓反射;脑干的外形;锥体束;小脑的外形和功能;端脑的基底核。
四、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脑屏障;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激素;垂体的形态、位置和分叶;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甲状腺鞘与纤维囊;肾上腺的位置及分泌激素类型。
第二篇 生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血液的一般理化性质和一般生理功能、各系统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判断各器官功能状态,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生理学概述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二、细胞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及特点、产生的主要机制、触发、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三、肌细胞的收缩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肌丝滑行过程;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第三章 血液
一、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和生理特性。
三、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纤维蛋白的溶解。
四、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血量和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第一和第二心音。
二、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血管生理
血管的功能性分类;血流阻力;动脉血压;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自身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五、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第五章 呼吸
一、肺通气
原理;功能评价。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的概念;影响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因素。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运动、低气压或高海拔、高气压或潜水条件下的呼吸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二、胃内消化
胃液的分泌;胃的运动。
三、小肠内消化
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小肠的运动。
四、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肝脏的功能特点、主要的生理功能。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的运动形式;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六、吸收
吸收的部位和途径;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能量代谢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
二、体温及其调节
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体温的日节律、运动对体温的影响、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自主性体温调节;热习服、冷习服。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血流量特点及其调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三、尿生成的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四、尿的排放
排尿反射;排尿异常。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感觉概述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痛觉;内脏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内脏痛和牵涉痛。
三、视觉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视后像和融合现象、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四、听觉
听阈;听域;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五、平衡感觉
前庭反应。
第十章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神经纤维及其功能;神经对效应组织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二、突触传递
化学性突触传递;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等。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概念及递质共存;受体的类型和分布;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反射的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等。
第十一章 内分泌
一、内分泌与激素
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作用方式及其来源、化学性质;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二、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下丘脑调节激素种类;腺垂体激素种类;血管升压素;缩宫素。
三、甲状腺内分泌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四、甲状旁腺、维生素 D 与甲状腺 C 细胞内分泌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维生素 D 的活化、作用与生成调节;降钙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五、胰岛内分泌
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作用、分泌调节。
六、肾上腺内分泌
糖皮质激素生物作用、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十二章 生殖
睾丸的功能及其调节;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功能。
第三篇 病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肿瘤的一般特征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借助基本病理变化认识疾病本质,动态认识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适应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增生与肥大的关系;化生的意义。
二、细胞可逆性损伤
细胞水肿、脂肪变和玻璃样变的病理变化;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三、细胞死亡
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结局;凋亡的概念;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上皮组织、纤维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三、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和常见类型;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肺淤血;肝淤血。
二、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后果。
三、血栓形成
概念、条件;血栓的类型和形态、结局;对机体的影响。
四、栓塞
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五、梗死
概念;原因和条件;病变及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的概述
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二、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白细胞的种类及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作用;病理学类型;结局。
三、慢性炎症
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类型、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第五章 肿瘤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区别。
二、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分化与异型性。
三、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命名原则。
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生长方式、生长特点、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性;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转移。
五、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分级、TNM 分期。
六、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病质;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
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八、常见肿瘤举例
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癌与肉瘤的鉴别。
九、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常见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十、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癌基因的活化;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肿瘤发生的多步骤过程等。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基本病理变化;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二、高血压病
类型和病理变化。
三、风湿病
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等。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五、心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六、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疾病的概念、病理变化。
七、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肺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肺气肿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念、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理变化。
五、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转移、临床病理联系;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发病机制、类型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二、消化性溃疡
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
三、阑尾炎
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
四、非特异性肠炎
炎症性肠病;菌群失调性肠炎。
五、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类型。
六、肝硬化
分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七、胆囊炎与胆石症
胆囊炎的病理变化;胆石症病因;胆石的种类和特点。
八、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胃肠间质瘤的病变特点。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Burkitt 淋巴瘤、MALT淋巴瘤和 NK/T 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组织学分型、病理诊断。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疾病
基本病理变化、类型与病理特点。
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三、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类、临床病理联系;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子宫颈疾病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浸润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病理变化。
二、子宫体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肿瘤的病理变化。
三、滋养层细胞疾病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五、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六、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性病变和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变化;乳腺癌的病理变化、转移、分子亚型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十三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肺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病理变化。
二、伤寒
病理变化、并发症和结局。
三、细菌性痢疾
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四、性传播性疾病
淋病和尖锐湿疣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梅毒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五、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和棘球蚴病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第四篇、诊断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常见症状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不同部位体格检查、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的判断分析能力。
第一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等。
二、水肿
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三、咳嗽与咳痰
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四、咯血
概念、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五、发绀
概念、病因、伴随症状等。
六、呼吸困难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七、胸痛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八、恶心与呕吐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九、呕血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便血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一、腹痛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二、腹泻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三、便秘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四、黄疸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五、腰背痛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六、关节痛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七、血尿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八、尿频、尿急与尿痛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十九、少尿、无尿与多尿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伴随症状等。
二十、头痛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二十一、眩晕
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二十二、意识障碍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
第二章、问诊
一、问诊的内容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
二、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重点问诊的方法;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三章、体格检查
一、基本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方法;叩诊音、叩诊注意事项。
二、一般检查
全身状态检查;皮肤颜色、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和皮下结节等;淋巴结检查。
三、头部检查
头颅;眼功能检查、眼球运动、眼前节检查等;耳检查(中耳和听力);鼻的外形、鼻窦;舌、咽部及扁桃体检查等。
四、颈部检查
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
五、胸部检查
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与乳房;肺和胸膜;心脏检查;血管检查(脉搏、血压、周围血管征)等。
六、腹部检查
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搔刮试验;腹部叩诊音、肝及胆囊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击痛;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肝和胆囊触诊、脾触诊、肾触诊;腹部肿块、液波震颤、振水音等。
七、肛门与直肠检查
常用体位;视诊;触诊。
八、脊柱与四肢检查
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颈椎和腰骶椎检查的特殊试验;上肢的检查;下肢的检查。
第四章、实验诊断
一、血液检测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白细胞的检测;血小板的检测等。
二、尿液检测
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
三、粪便检测
一般性状检查;隐血试验。
第五章、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导联体系、测量和正常数据、具体分析方法;动态心电图。
二、肺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肺换气功能检查;小气道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
三、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检查方法和并发症。
第六章、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一、导尿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
二、胸膜腔穿刺术和经皮胸膜、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处理。
三、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方法、注意事项。
四、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脏穿刺抽脓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
五、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
第五篇、医学伦理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医学伦理规范体系、医疗人际关系伦理、医学科研伦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
第一章、医学伦理学概述
一、伦理学的概念
伦理学的概念和类型;道德与伦理。
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规范;医德的基本实践。
第二章、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生命伦理学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生命观与死亡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医学伦理规范体系
医德基本原则的内容;医学伦理原则及应用;国际、国内主要医学道德规范;医学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医患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性质、模式、内容;医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协调医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六章、健康与公共卫生伦理
一、健康伦理
现代整体健康观;健康伦理的基本内容;“健康中国”战略的伦理解读。
二、公共卫生伦理
伦理价值;伦理原则。
三、疾病防控伦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伦理;传染病防控伦理等。
第七章、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一、诊断伦理
诊断的伦理准则;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伦理要求。
二、治疗伦理
治疗的最优化准则;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伦理要求。
第八章、辅助生殖伦理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准则、伦理争议。
第九章、人体器官移植伦理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辩护和伦理争论、器官来源伦理和器官分配伦理;人体器官移植现行国际伦理规范;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法律规范、伦理原则。
第十章、前沿医学技术伦理
基因诊断伦理;基因治疗伦理;人类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伦理;数字医疗伦理。
第十一章、医学科研伦理
科研诚信与医学科研人员道德规范;动物实验伦理;人体试验伦理。
第十二章、医学伦理委员会及伦理审查
医学伦理委员会组成与分类、职能与运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医疗技术应用的伦理审查。
第十三章、医学道德教育、评价与修养
医学道德教育的规律、路径、规范体系;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方式;医学道德修养的目标、根本途径和方法等。
第六篇、医患沟通
主要测查考生对医患沟通基础和原理、伦理学基础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并维持良好医患关系的能力和意识。
第一章、医患沟通导论
医患沟通的含义、宗旨与理念、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医患沟通基础
一、医学中的人文内涵
医学模式及渐变;现代医学的含义;医学人文与医学职业精神;循证医学及实现途径。
二、医患沟通伦理学基础
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医患沟通的伦理原则。
三、医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相关知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医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四、人际沟通基本原理
人际沟通的概念、要素与作用、基本原则;现代人际沟通的特征与方法。
第三章、医患沟通原理
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功能、双方障碍、应用方略。
第四章、医患沟通技能与实施
医患沟通的程序、基本技能、制度与实施途径。
第七篇、卫生法规
主要测查考生对医师和护士资格考试条件、执业注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有关制度规定、药品管理等相关内容和法律责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法制意识和贯彻执行卫生法规能力。
一、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
医师和护士资格考试条件、执业注册、法律责任;医师考核与培训。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法律制度
医疗技术的概念;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原则、分类管理、能力审核及管理;人体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放射治疗;法律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法律制度
医疗损害的概念、责任、预防与处置、法律责任;医疗损害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四、献血和临床用血法律制度
血液的概念;无偿献血;血站;临床用血;法律责任。
五、药品法律制度
药品的经营、管理;血液制品管理;法律责任。
六、中医药法律制度
中医药的概念、管理体制及保障措施、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法律责任。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概念、分级、应急方针和原则;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
第二部分 中医学专业知识
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
主要测查考生对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知识和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思维实践能力,以及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意识。
第一章 中医理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
形成和发展;主要特点。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与五行学说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藏象
基本概念、特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的概念和功能;气的生成与分类;血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输布运行;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五、病因病机
六淫、七情、疬气、痰饮和瘀血的致病特点;中医发病的基本病机。
六、防治原则
治未病;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阳、调和脏腑、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望诊(常色与病色、舌质与舌苔的基本内容、正常舌象、望色的原理及意义);闻诊(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内容及注意事项);切诊(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正常脉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滑脉、结代脉的临床意义。
二、八纲与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中药学
一、总论
中药起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配伍;禁忌;用量与用法。
二、中药分类与各类中药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与注意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泻下药(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化湿药与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
补虚药(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收涩药(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四章 方剂学
一、总论
方剂起源、分类、剂型、煎服法;组方原则与变化。
二、各类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与运用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清热剂(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气血两清剂、清脏腑热剂、清虚热剂);泻下剂(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祛湿剂(化湿和胃剂、清热祛湿剂、利水渗湿剂、温化寒湿剂、祛湿化浊剂、祛风胜湿剂)。
温里剂(温中祛寒剂、回阳救逆剂、温经散寒剂);理气剂(行气剂、降气剂);表里双解剂(解表清里剂、解表温里剂、解表攻里剂);和解剂(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寒热剂);消食剂(消食化滞剂、健脾消食剂)。
理血剂(活血祛瘀剂、止血剂);祛痰剂(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治风化痰剂)。
安神剂(重镇安神剂、补养安神剂、交通心肾剂);开窍剂(凉开剂、温开剂);治风剂(疏散外风剂、平息内风剂)。
补益剂(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并补剂);固涩剂(固表止汗剂、敛肺止咳剂、涩肠固脱剂、涩精止遗剂、固崩止带剂)。
治燥剂(轻宣外燥剂、滋润内燥剂);祛暑剂(祛暑解表剂、祛暑利湿剂);治痈疡剂(散结消痈剂、托里透脓剂、补虚敛疮剂)。
第二篇 针灸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经络理论、腧穴、刺灸法、针灸治疗学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的针灸学专业知识和对临床病证针灸的诊疗能力,以及传承和创新针灸临床技能的意识。
第一章 经络腧穴
一、经络
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作用;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二、腧穴
分类与命名、主治特点与规律、定位方法;特定穴。
三、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手三阳与三阴经、足三阳与三阴经的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
四、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
督脉、任脉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
五、经外奇穴
头部穴、背部穴、上肢穴、下肢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第二章 刺灸法
一、针灸体位
选择与意义;针刺与艾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二、毫针刺法
基本操作技术、行针手法、得气;补泻手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和预防。
三、灸法
作用、种类与应用、灸法补泻、拔罐法。
四、其他治法
特殊针具刺法、穴位特种疗法、电针法、头针法、耳针法(耳穴部位与主治、临床应用)。
第三章 针灸治疗学
一、总论
针灸治疗原则与作用;临床诊治特点、治病特点;针灸处方;特定穴临床应用。
二、内科病证
中风、面瘫、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不寐、哮喘、肠易激综合征、尿失禁、遗精的概念、辨证要点、基本治疗与其他治疗。
三、皮外伤病证
蛇串疮、斑秃、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概念、辨证要点、基本治疗与其他治疗。
四、妇儿科病证
痛经、缺乳、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概念、辨证要点、基本治疗与其他治疗。
五、头面躯体痛证
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落枕、漏肩风、肘劳的概念、辨证要点、基本治疗与其他治疗。
六、五官科病证
近视、斜视、牙痛、耳鸣耳聋的概念、辨证要点、基本治疗与其他治疗。
七、其他病证
肥胖症、戒烟/戒酒综合征、衰老的概念、辨证要点、基本治疗与其他治疗。
第三篇 中医内科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外感病证、内生五邪病证、脏腑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的辨治概要,常见病证、多发病证的证候特征与辨证要点、治法与用药、临证备要与预防调护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对中医内科临床辨治、中药配伍组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思维实践能力。
第一章 总论
一、导论
中医内科学概念与范围、发展阶段及其标志;内科疾病分类与特点。
二、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中医病机与病证结合的辨治思路;辨证论治原则。
三、内科疾病辨治概要
外感六淫病证、内生五邪病证辨治概要;脏腑病证辨证原则与主症、辨治概要;气血津液病证分类辨治概要;临证备要;湿、痰、饮“一源三歧”病证特点。
第二章 肺系病证
一、感冒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体虚感冒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咳嗽
概念;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肺阴亏虚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之上治、中治、下治的区别。
三、哮病
概念;病因、夙根与诱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哮病发作期之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缓解期分型的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四、喘证
概念;病因,主要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肾虚不纳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正虚喘脱证的中西医处理方法;临证备要之补肾法。
五、肺痈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分期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六、肺胀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机特点及虚实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瘀阻肺、肺肾气虚、阳虚水泛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七、肺痿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虚热、虚寒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第三章 心系病证
一、心悸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机与虚实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胸痹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机及虚实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三、心衰
概念及源流;常见病因,基本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四、不寐
概念及源流;病因、基本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第四章 脑系病证
一、头痛
概念;病因、外感与内伤头痛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眩晕
概念及源流;发病与风、火、痰、瘀、虚的关系,总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三、中风
概念;外风、内风、真中、类中、非风的古代论述;病因、病机及转化、转归和预后;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中经络、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分型的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中脏腑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中风急救处理,预防中风措施;临证备要。
四、痴呆
概念;病位特征,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髓海不足、脾肾亏虚、痰浊蒙窍、瘀阻脑络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五、癫狂
概念;癫与狂的特征和鉴别,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癫证之痰气郁结和心脾两虚证,狂证之痰火扰神、火盛阴伤、痰热瘀结证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六、痫证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休止期肝火痰热、脾虚痰盛、瘀阻脑络、肝肾阴虚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第五章 脾胃系病证
一、胃痛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寒邪客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胃痞
概念;病因、病机与病变脏腑;诊断与鉴别诊断、辨治要点与治则;实痞、虚痞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三、呕吐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外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四、噎膈
概念;发病与气、痰、瘀、虚的关系,病机特点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五、腹痛
概念;病因(内因与外因),寒热虚实病理、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寒邪内阻、湿热壅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六、泄泻
概念及源流;发病与脾虚、湿盛的关系,病机特点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久泻分型(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肾阳虚衰)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七、便秘
概念;寒、热、虚、实便秘的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实秘、虚秘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第六章 肝胆系病证
一、胁痛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黄疸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机及转化,转归与积聚、鼓胀的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阳黄、阴黄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病后调治;临证备要。
三、积聚
概念;病因、积与聚病机异同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聚证、积证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四、鼓胀
概念;病因特点、发病与肝、脾、肾的关系,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常证、变证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五、瘿病
概念;病因、病机特点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郁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第七章 肾系病证
一、水肿
概念;阴水与阳水历史认识,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阳水与阴水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变证处理。
二、淋证
概念;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三、癃闭
概念;病机演变与病情轻重的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肺热壅盛、浊瘀阻塞、脾气不升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四、阳痿
概念;病因、病机与病变脏腑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肝气郁结、命门火衰、心脾亏虚、惊恐伤肾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第八章 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概念;病因、病位,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血证
概念与源流;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三、痰饮
概念及源流;病因、基本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各证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四、消渴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三消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五、汗证
概念;病因、病位、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法;肺卫不固、阴虚火旺、心血不足、邪热郁蒸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
六、内伤发热
概念;病因、病机要点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郁、血瘀、痰湿发热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甘温除热法应用。
七、厥证
概念及源流;病因,基本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厥、血厥、痰厥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八、虚劳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九、肥胖
概念;病机要点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胃热火郁、痰湿内盛、气郁血瘀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非药物疗法与食疗。
十、癌病
概念及源流;病因、病理、病机要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郁痰瘀、湿热郁毒、瘀毒内阻、气血两虚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第九章 肢体经络病证
一、痹证
概念及源流;病因与病位、病理与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气血虚痹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二、痿证
概念及源流;病因、主要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脉络瘀阻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指导针推应用。
三、颤证
概念;关键病因、病机及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风阳内动、痰热风动、气血亏虚、阳气虚衰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四、腰痛
概念;发病与寒湿、瘀血、病变脏腑的关系,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寒湿、湿热、瘀血、肾虚腰痛分型的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和方药;临证备要。
第十章 温病
一、总论
概念、病因与发病、辨证与诊法、治则治法与预防。
二、温热类温病
风温、春温、暑温的概念;关键病因与季节发病特点,病机及转化;辨治要点与治则;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后期证治与瘥后防复。
三、湿热类温病
湿温、暑湿、伏暑的概念;关键病因与季节发病特点,病机及转化;辨治要点与治则;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后期证治与瘥后防复。
四、温疫类温病
温热疫、暑热疫、湿热疫的概念;病因、病情转变特征,病机及转化;辨治要点与治则;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后期证治与瘥后防复。
第四篇 中医外科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外科疾病的辨证和常用治法,常见病证、多发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与辨证要点、治法与方药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在中医外科临床辨治诊疗、中药配伍组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思维实践能力。
第一章 总论
一、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来伤害、劳伤虚损、痰饮瘀血脓毒等病因;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病机。
二、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辨病、阴阳与部位辨证要点;经络与局部辨证;顺逆辨证。
三、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外科内治法三总则概念和适应证;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的代表方剂与应用;膏药、油膏应用;箍围药、掺药的适应证与用法;切开法的适应证与应用;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与应用;引流法、垫棉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二章 疮疡
一、疖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热毒蕴结、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其他疗法。
二、疔
概念;种类与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火毒炽盛、火毒凝结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红丝疔的概念、辨病与治疗。
三、痈
概念;临床特点与病变部位关系、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火毒凝结、气血两虚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法。
四、丹毒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风热毒蕴、湿热毒蕴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法。
五、褥疮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外治法。
第三章 乳房疾病
一、概述
病因病机;乳房触诊与辅助检查、辨证要点;内治法。
二、乳痈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外治法;预防与调护。
三、粉刺性乳痈
概念;临床特点;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外治法与其他疗法。
四、乳癖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针刺法。
五、乳岩
临床特点、关键病因与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
第四章 瘿
一、概述
病因病机;检查方法;辨治法分类与要点。
二、气瘿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肝郁痰凝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
三、肉瘿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气滞痰凝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
四、石瘿
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第五章 瘤岩
一、概述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内治法、外治法。
二、血瘤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心肾火毒、肝经火旺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
三、失荣
概念;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气郁痰结、阴毒结聚、瘀毒化热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
第六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一、概述
病因病机;辨证、常见症状与性质、治法。
二、热疮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肺胃热盛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
三、蛇串疮
概念;临床特点;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治法、针刺法与西医疗法。
四、癣
临床特点;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头癣、足癣、体癣、花斑癣外治法。
五、湿疮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外治法与其他疗法。
六、瘾疹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风热犯表、胃肠湿热、血虚风燥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针刺疗法。
七、风瘙痒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风热血热、湿热内蕴、血虚风燥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法。
八、牛皮癣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肝郁化火、风湿蕴肤、血虚风燥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与针灸疗法。
九、白疕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血热内蕴、血虚风燥、湿毒蕴积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针刺疗法。
十、白驳风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肝郁气滞、肝肾不足、气血瘀滞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与针刺疗法。
十一、粉刺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与其他疗法。
十二、油风
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法特点、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针刺疗法与西医治疗。
第七章 肛肠疾病
一、概述病因病机;辨症状与辨部位;治法分类与外治疗法。
二、痔
概念与分类;内痔的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疗法分类与适应证;术后常见反应与处理。
三、肛痈
概念;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外治疗法、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
四、肛漏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分类;挂线疗法、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注意事项。
第八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一、概述
病因病理;常见证型的治法与方药。
二、尿石症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总攻疗法适应证与方法。
三、男性不育症
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西药与针灸治疗。
四、精浊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湿热蕴结、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与西药治疗。
第九章 周围血管及淋巴管疾病
一、概述
概念;类别、病因病机;常见症状与体征、临床检查与辅助检查;内治法与外治技术。
二、臁疮
概念;临床特点、基本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气虚血瘀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
三、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血瘀湿阻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
四、股肿
概念;西医病因;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血脉瘀阻证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早期西医治疗。
五、脱疽
概念;临床特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寒湿阻络、血脉瘀阻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其他疗法。
第十章 其他外科疾病
一、冻疮
临床表现;局部冻疮分级、全身冻疮症状与病情判别;局部冻疮外治法、全身冻疮的急救和复温方法与禁忌。
二、烧伤
临床表现与分期、烧伤面积的计算和深度分类、伤情判断;治疗原则;不同面积烧伤创面的外治处理法、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应用;急救、转运、休克与感染防治。
三、毒蛇咬伤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蛇毒的有毒成分;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局部与全身症状、辅助检查;急救措施、内治蛇毒三治法、外治疗法;抗蛇毒血清应用。
四、肠痈
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瘀滞、湿热证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其他疗法。
五、胆石症
病因病机;胆石的成分特点;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肝郁气滞、肝胆湿热分
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针灸疗法、溶石治疗。
六、痛风
概念;临床特点、西医生化基础;辨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则;湿热阻痹、痰瘀阻滞分型的证候、治法与方药;外治疗法、西药分期用药。
第五篇 中医妇科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妇科疾病辨治原则,常见病证、多发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与辨证要点、治则与方药、临证要点与预防调护及其相关的西医学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在中医妇科临床诊疗、中药配伍组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中医药临床应用思维实践能力。
第一章 总论
一、女性的特殊生理
月经的生理现象、产生机理、调控机制及意义;中西医月经理论对应关系;带下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制;妊娠期生理现象与机制;分娩;产褥与哺乳。
二、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寒、热、湿”内外邪、情绪因素;主要病机。
三、妇科疾病的诊法与治法概要
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调理脏腑与调理气血;常用外治法。
第二章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虚、血热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二、月经后期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虚、血寒、气滞、痰湿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肝郁、肾虚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四、月经过多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虚、血热、血瘀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五、月经过少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虚、血虚、血瘀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六、经期延长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虚、阴虚血热、血瘀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七、经间期出血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阴虚、湿热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八、崩漏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应用;急症处理方法;出血期的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血止后治疗;临证要点。
九、闭经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虚、血虚、脾虚、痰湿阻滞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十、多囊卵巢综合征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虚、脾虚、肝郁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十一、痛经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寒凝血瘀、湿热蕴结、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十二、经行前后诸病
含义;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治则;肝气郁结证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十三、经断前后诸证
含义;病因病机;肾虚证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第三章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脾虚、肾虚、湿热下注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二、带下过少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第四章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治则;胃虚、肝热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用药注意事项。
二、异位妊娠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未破损期、包块期的主症、治法与方药;破损期急重危症处理。
三、胎漏、胎动不安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虚、血热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四、滑胎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虚、气血虚弱、血瘀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五、妊娠小便淋痛
概念;病因病机;心火偏亢、湿热下注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六、妊娠咳嗽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外感、痰饮、痰火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第五章 产后病
一、概述
概念;产后“三病、三冲、三急”;病因病机;产后诊断“三审”、治疗原则、用药“三禁”,调护。
二、产后血晕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瘀阻气闭证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三、产后发热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急症处理;外感证、血瘀证、血虚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四、产后腹痛
概念;病因与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血瘀、热结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五、产后恶露不绝
概念;病机;气虚、血瘀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六、产后身痛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血虚、肾虚、外感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七、产后自汗盗汗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阴虚、气虚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八、缺乳
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九、产后情志异常
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治则;气血不足、肝气郁结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第六章 妇科杂病
一、不孕症
概念;病因与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肾虚、肝气郁结、痰湿内阻、瘀滞胞宫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临证要点。
二、盆腔炎性疾病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瘀结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三、癥瘕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则;痰湿瘀结、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第六篇 中医儿科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儿科疾病的辨治原则,常见病证、多发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与辨证要点、治则与方药、预防调护及其相关的西医学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在中医儿科临床辨治诊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思维实践能力。
第一章 总论
一、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
小儿年龄分七期的意义;新生儿、婴儿、幼儿期的特点;小儿体格、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与价值。
二、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生理与病理特点;病因特点及其与疾病谱、证候变化和预后的意义。
三、诊法、辨证、治法概要
望神色、审苗窍、辨斑疹;病理性啼哭、呼吸声与咳嗽声辨别;指纹诊法及其临床意义;基本脉象及其临床意义;辨证特点;内治法、用药原则、药量调节;外治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
第二章 新生儿疾病
胎黄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湿热郁蒸、寒湿阻滞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第三章 肺系病证
一、感冒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风寒、风热、时行感冒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夹痰、夹滞、夹惊兼证治法与用药。
二、咳嗽
病因与关键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风寒、风热、痰热、痰湿咳嗽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三、肺炎喘嗽
病因、病位、病机与变证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风热、风寒、毒热、痰热、闭肺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变证的中西医结合救治。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药物外治与捏脊疗法。
第四章 脾胃系病证
一、鹅口疮
辨证思路与治则;心脾积热、虚火上浮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西医治疗。
二、呕吐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乳食积滞、胃热气逆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疗法。
三、泄泻
病因病机、变证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伤食、风寒、湿热、脾虚泻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变证治法与方药;药物外治、推拿疗法;西医补液原则。
四、便秘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食积、燥热、气滞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疗法。
五、厌食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脾失健运证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疗法。
六、积滞
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思路与治则;食积化热、乳食内积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疗法、药物外治法,饮食调护。
第五章 心肝系病证
一、汗证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表虚不固、营卫不和、脾胃积热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外治法。
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心肝火旺、痰火内扰、心脾两虚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针灸疗法、心理及行为疗法。
三、抽动障碍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外风引动、肝亢内动、痰火扰神、阴虚风动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针灸疗法,心理疗法。
四、惊风
概念与分类;急惊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外感风热、温热疫毒、湿热疫毒、暑热疫毒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西医抗惊厥治疗。
第六章 肾系病证
一、遗尿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下元虚寒、肺脾气虚、肝经湿热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推拿针灸疗法、西医治疗。
二、性早熟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肝郁化火、阴虚火旺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针灸疗法、西医治疗。
第七章 传染病
一、麻疹
病因、顺证与逆证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顺证与逆证辨证思路与治则;顺证分期的主症、治法与方药;逆证的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
二、风疹
病机特点;邪犯肺卫、邪炽气营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三、流行性腮腺炎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温毒外袭、热毒蕴结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变证的救治措施。
第八章 其他病证
一、过敏性紫癜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风热伤络、血热妄行、湿热痹阻、阴虚火旺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西医支持与对症治疗。
二、湿疹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思路与治则;湿热俱盛、脾虚湿蕴证分型的主症、治法与方药;药物外治。
注以上摘自《中医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原文标题:《中医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原文链接:http://81rc.81.cn/sy/xzzq_210288/16244568.html
以上,就是2024军队文职新大纲-中医学的内容。如果对军队文职还有其它疑问的同学们可以联系红师教育小编!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红师教育官网,方便了解更多关于2024军队文职的咨询,祝大家早日穿上心仪的孔雀蓝!
军队文职公告 | 军队文职岗位表 | 军队文职报考指南 |
军队文职岗位筛选小程序 | 军队文职岗位专业分类 | 军队文职历年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