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思想政治教育学1-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3 16:52:02《思想政治教育学》讲义政经系 李应建第一章 绪 论引论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些同学听了不以为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非是讲些枯燥无味、空洞的道道,嘴皮子官司,人人都可以讲,毫无科学的道理可言,它也不创造价值,不是生产力,它完全是形式、政治的需要,就象自行车的撑脚架或雨伞,现在好多人也不信这一套。事实上现在社会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中央多次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就社会而言,社会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变化极为巨大的一个世纪,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纵观20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又时时处于危机之中,作为人类社会精神表征的思想道德体系在每次社会变革发展中深处危机的中心。对个人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它。好多问题光靠物质是解决不了的,必须靠精神。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和建设史上曾经凭其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创造了巨大的辉煌。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和发展,人们却感到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在各级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反反复复、声势浩大的宣传面前,人们已很难显现出一如既往的亢奋,有的人逐渐静如止水,有的人开始犹豫观望,还有的人甚至报以冷嘲热讽和强烈的心理逆反。因材,我们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后需要思考的。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首先需要对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对象有初步的了解。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其中虽也有思想观点、法制和道德观念问题,但作为行为对象和品德的性质是不同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四项基本原则 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即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法制教育主要是指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对一个公民进行应具备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使公民具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管理各项工作的素质。道德教育主要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教育。多靠内心的义务感和外在舆论的手段。与此相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发展。不过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它往往包含在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体系里,并没有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进而登上历史舞台,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显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在学校这样的机构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称之为 德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是狭义的教育,也是广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可否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个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如何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做才最有效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要研究的。而要有效地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自身规律。离开了这一规律,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建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内涵应予这样规定:它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人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期早已从理论上作了肯定的回答。恩格斯指出: 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6月第2版,第251页。)而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并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 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页。)这就是说,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如环境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如愿望、身体)人的思想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而人的思想又支配着人的行为。因此,人的行为归根到底也为这两种因素所左右。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要研究各种主客观条件如何影响人们思想的形成,这些条件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它们怎样分别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又如何交互作用从总体上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等;而且要研究人们的思想如何转化为行为,如何使人们的思想转化为改造世界的行为;还要研究如何运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促成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深入研究,我们就能逐步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规律。(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中,有人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加区别地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 (参见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学》,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第1期。)作为一般的提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专门的工作,其中大有学问,可以将其作为科学研究的客体,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它的固有规律性,从而形成一门新学科。但是把它作为一个科学命题,则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一提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它的研究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这就容易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混乱。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也失去了这门科学的意义;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便会带上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区别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这项活动由来已久;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它是直到本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学科体系。由此看来,必须把二者区分来而不能混为一谈。(四)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辨析等几个概念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看,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这几个概念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是被人们当作同一概念使用的。但这些概念之间又确实有差异,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必须把它们区别开来。这里着重对前四个概念作些辨析。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具体地说,象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可见,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因为人们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还有思想方法、心理因素、生活习惯以及认识上的因素,因而不能把所有的思想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非政治性思想问题的解决就主要是思想工作的任务,而主要不是政治工作的任务。(如心理疾病)。同样,也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纪检工作、保卫工作显然只是政治工作而不属于思想工作的范畴。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往往密切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完全等同。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不是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呢?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完全等同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当然应该、事实上也覆盖到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但并不包括它们的全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而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性的政治工作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它的一部分,即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包括政治工作的许多内容,也不包括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这样理解,就可恰当规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既不把政治工作中的许多内容如武装、保卫、纪检、人事等工作拉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也不把非政治性思想工作扯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是什么关系呢?一般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相同,可以通用。但细辨起来,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的含义要宽广一些,例如, 思想政治工作 要组织人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尽管其中也有教育的意义,但终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 思想政治教育 。后者的含义则要狭小一些,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在本书中,我们主要使用 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概念。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以及特殊规律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指出: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领域所特有的矛盾是反映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与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和行为表现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据,发展的内在动力,并统帅着其他矛盾。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是其他学科难以承担的,只能由思想政治教育学来承担。这一特殊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掌握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教育主体与具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特征的教育客体以及包括教育内容、方法、渠道和途径在内的教育媒体相互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的科学。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由各分支学科所构成,其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象 教育客体(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或心理学。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称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或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与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认识论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其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 特定社会主体以及其代表者(国家或政党及其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而以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科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称之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其三是以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比较法包括历时比较法和其时比较法),这一分支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史及其理论学说史。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还局限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或工作史)以及现当代的国别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其四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践中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们如何掌握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这方面的成果较为成熟。其五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环境进行管理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这方面己有一批成果问世。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律是一个由许多具体规律构成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寓于这些具体规律之中并为人们研究这些具体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观、价值观的指导。比较科学的说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既然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材,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分析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人的思想变化影响的因素等,即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去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容是对阶级社会以来各个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理沦概括和总结。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作指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结构和运行机制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首先,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战略地位、作用、过程域规律、具体内容、目的和任务、环境等。其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离散,总结经验教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思想政治教育整个发展历程,并思考如何继承、借鉴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再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预测、节策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以及组织领导、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研究等。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决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理论。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一)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不过,剥削阶级都不愿或不敢承认这一点。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则公开声明它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服务的。它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群众,致力于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二)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很多学科相比,它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直接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从理论形态上看,它不是思辨的产物,也不是推理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从资料的分析中引出结论,提出新见解,或验证已有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为了用它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之科学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一刻也不能脱离实践。(三)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它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 立体人 ,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受着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关系的制约;每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也都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一)文献法从各种文献(包括报纸、刊物、图书、文件、档案、报纸、报表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需要的资料的方法。(二)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除了其他方法之外,对人的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观察也是不可缺少的。(三)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运用这一方法,主要是用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制度、方法的实际效果,探索教育对象某方面思想、行为的变化原因和制约条件。(四)社会调查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要搞好这一学科的研究,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才能充分掌握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占有第一手资料,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打下基础。社会调查是一个总说,它包括社会调查的方式和具体方法两部分。社会调查的方式主要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四种,其中抽样调查因其既经济又科学,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方式。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五)总结经验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将其概括上升为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既要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又要注意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经验;还要把总结历史经验和总结现实经验结合起来。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行;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里有自己特殊的矛盾,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则是因为它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着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包含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这两层意思。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指导,而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气息与现代特征。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就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唯一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武器,当然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例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人的本质的学说、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等。这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也必须看到,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而必须灌输的原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不认真学习和把握上述理论,也难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同时,我们观察思想观念领域里的现象,当然不能停留在精神现象的领域,不应从思想、概念本身就事论事地去分析根源,而应当从物质生活领域中,从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中去分析根源,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还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科学的态度。而不应当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条件下讲的话,不问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到处搬用。比如,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的视野主要在欧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人类历史演进的几个阶段,主要是根据欧洲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概括的,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 五大形态 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没有将 五大形态 作为世界各国民族社会发展的一般道路。要正确和全面地理解为什么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总是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那就必须同时深入学习和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才会懂得我们为什么可能而且必需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 和怎样跨越的问题,从而也才会从中得到理论启迪,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信念。同时,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等待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等待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五大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创造活力。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学风,一直把是否实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作为党是否成熟以及成熟程度的标准来看待。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仍然必须发扬这个优良传统。一方面,要牢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另一方面,又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特别要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我们应当在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密切,应用得最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直接依据的那些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态,总是在既定的现存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卷第695页。 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 ,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当然也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一切以往的社会意识,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社会意识反映着经济基础,又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1卷98页)社会意识被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卷第704页)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它意识形态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它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中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它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下册第839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必须据此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地位作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进步的要求,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 无用论 或 万能论 这两种错误倾向。二、关于人的本质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一)人的本质的理论比较人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看到,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语言和思维,使人和动物界分离,成为自然界中一种独立的、能动的力量,人和人类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创造属人世界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创造自己本质的过程。人的本质,在其类而言是劳动和实践活动。人类的早期劳动和简单交往,产生出人类的语言和意识,使人脑和猿脑最终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语言、意识这些人类独具的特殊属性(一般本质)都只有在人的社会性中才能得到说明。因为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所以,语言、意识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4页。)。即使是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纯粹的本能,而无不打上社会的印记,融入了人的社会性,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和社会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动物则不能。所以,人是 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 。马克思认为,人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力、生命力和欲望等等,都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是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人是社会存在物,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是 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人的这两个属性不是孤立分裂的,而是密切联系的,辨证统一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基础,社会属性支配和控制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的具体化,就都带有社会性。这两种属性统一于社会。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是历史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内容及其表现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原始人类平等、为公的本质,虽然这种社会本质远非自觉、理想、全面的,但是足以证明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论调不符合历史的事实。人的本质都带有阶级性却并非只有阶级性,即使在对立的阶级之间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因此,我们在坚持人的本质有阶级性时,又反对片面地将人的本质只归结为阶级性的简单化倾向。人的本质是由这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而不仅仅是由阶级关系构成的。因此,在分析阶级社会里的人的本质的时候,既要看到他们的阶级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共同的一面。而阶级性的一面是主要的,就是许多共同的东西,也要受阶级性的影响和制约。(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严格说来, 个人全面发展 概念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马克思提出 个人全面发展 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我们不能超越这种历史背景去理解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否则不仅会人为地扼杀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时代性,而且会丧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超越性。马克思提出个人全面发展思想背景有二:一是当时只有一少部分特权阶层有权接受文化教育,而广大的劳苦大众只能参加生产劳动,这种劳动与教育的分离直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二是深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内部,由于受过细分工的制约,每个人都终生地从事一种职业,成为整个机器的一个部件,从而造成人的全部潜能一部分过度畸形发展而另一部分人为闲置荒废的片面发展局面。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在一系列著作中,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 个人全面发展 的学说。个人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它的本来涵义是指每一个人、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统一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们都成为 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70页。)。马克思指出,所谓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 社会中的每个人 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中每个人智力和体力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可见马克思是在 有的人受教育,有的人受不到教育 的背景下,在 社会中每个人 视界内提出个人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的。实际上,马克思所理解的 智力 和 体力 就是我们所说的 教育 与 劳动 或者 脑力劳动 与 体力劳动 ,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者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一般来说,人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人自身所蕴含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方面发展。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品德、美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从心理结构上看,它指人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2)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是指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要致力于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避免分裂与冲突。(3)自由发展。所谓自由发展是在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指导下,个体根据自己的特殊禀赋与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现实社会所能提供的发展条件范围内自我设定自己的发展。(4)充分发展。所谓充分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给定的空间与条件下或者在个体积极创造的社会空间与条件范围内,充分利用外部可能来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5)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一是指现在的发展不要以牺牲个人未来更大发展为代价;二是指个人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个体要持续不断地去追求;三是指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个人发展条件与空间的改善而不断地促进自己的最大发展。三、关于 灌输 的理论(一)列宁关于 灌输 的原理的基本思想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列宁选集》第1卷,1995年6月第3版,第317页。)。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进程中自发产生呢?因为这是由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 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此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 ,他们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包括积极成员)都 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99页。),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更不可能从事精神生产、提出思想体系。列宁指出: 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 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 (《列宁选集》第1卷,1995年6月第3版,第317 318页。)。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从工人同厂主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阶级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列宁强调: 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 (《列宁选集》第1卷,第327页。),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选集》第1卷,第311页。)。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的教育仍是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反之,则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在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的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则是错误和有害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会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同时,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有时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分清,这就更要深刻领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努力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的任务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叫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叫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复强调 两手抓,两支手都要硬 。据此,我们党确立了 两个文明一起抓 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建设而言,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从道德建设而言,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包括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还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第三节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倾向一、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万能论与精神无用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重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反对无限夸大精神的作用,搞精神万能论。要尊严中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争取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空想论与机械论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历史的必然。当前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反对认识和抵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错误思想,包括不切实际的空想和机械的社会主义论。三、坚持人的本质理论,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属性来说明。

2018年考试常识判断考点(1.17)

军队文职考试常识判断题备考贵在平时积累。1月17日更新的2018年军队文职招考常识考点如下:一、历史上的今天1、公元前154年1月17日,西汉“七国之乱”开始。七国之乱反应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王国势力威胁基本清除,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也在一定程度常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2、1897年1月17日,谭嗣同完成重要哲学着作《仁学》,共2卷,5万多字。他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3、1966年1月17日,中国自制的“歼-7”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提醒考生,常识判断题型属于公共基础知识范畴,每天利用碎片时间积累比专门拿出时间死记硬背更有效果。二、每日十条常识1.“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答:布歇2.洛阳牡丹花会创办于:答:1983年3.骆驼有双层眼睫毛。1答:对4.玛雅文明是古代什么文明的代表?答:印第安5.玛瑙上的每一圈花纹与树的年轮一样,都是答:形成于不同时期6.麻婆豆腐是哪一菜系的名菜?答:川菜7.“玛祖卡舞”起源于:答:波兰8.玛瑙上的一圈圈花纹形成于答:不同时期9.码头一般建在河流的:答:凹岸10.马拉松比赛的全程距离是:答:公里根据往年时间预计,可能会在2017年10月中旬。想报考军队文职的同学,可先参加各地2017年省考,点击了解全国各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