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影视文学试题-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3 20:11:58影视文学试题一、如何理解文学与影视的互动?答: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性的。影视艺术在从文学中吸取养分,寻求借鉴的同时,也对文学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文学同样可以向影视艺术学习表现技巧,丰富艺术手法,并借助于电影的传播而扩大自身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互映、互动、共生、共读。1、影视与文学的互映:影视与文学创作、文学思潮合流。(1)中国电影在新时期的20年间创作了一批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从 伤痕文学 嫁接 而来的《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由张弦婚姻爱情题材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等,这些足以反映出影视作品的出炉离不开良好的文学创作。(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界涌现出的 寻根 热潮使得韩少功、贾平凹、莫言等 寻根 作家退出对政治、历史的关注反思,把目光投向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地狱文化传统,在现实语境里执着于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对民族文化心理、行为观念的深层探究。就在此时,这股 寻根 热也对我国电影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电影不仅在题材内容、思想蕴含乃至表现方法上都受到了文学 寻根 的启示,而且还凭借其直观具体的表现形式、开放性的影像语言将文学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某些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字信息还原成直观可感的银幕影像,从而更容易引起大众的情感效应和心灵共鸣。由此可看出,影视与文学思潮之间的互映。2、影视与文学的互动:文学对影视传播手段的依凭和青睐。在影像文化迅速发展、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中国当代文学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和轰动效应,乏味枯燥的白纸黑字已很难唤起受众的热情,人们更热衷于影像世界提供的丰富、形象和生动的视听效果。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反倒让文学与影视出现了另一种层面上的互动,即文学借助于电影、电视等新的传播手段重新获得 轰动效应 。比如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被称为 痞子作家 的王朔,可以说他现有的成就,都是受益于电影和电视。1988年,他的四部小说同时被拍成电影,一夜之间王朔红遍了大江南北,《王朔文集》也被搬进了千家万户,由此可以看出影视作品的创作在汲取文学的养料的同时,也对文学广泛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3、影视与文学的共生:小说与影视文学的合流。在当代的小说创作中,小说创作改编了传统的创作模式,当前的小说创作是有目的的,除了小说本身之外,至少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 为影视 艺术服务。因此,小说的双重目的性,使得出现了小说与影视 共生 的现象。如同现在我们在观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我们就可以在书店买到该电影或电视剧的同名小说。由此可见,文学与影视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4、影视与文学的共读:阅读与视听接受方式的同步。所谓 共读 即小说接受与影视接受同步进行,也就是接受者在欣赏影视的同时,也在进行小说的阅读。如许多观众在观看新版《红楼梦》时,必定是按点观看电视,然后晚上睡觉时在手捧《红楼梦》书籍,进行与电视剧的对比和欣赏,这样就在小说形象的间接性和影视形象的直观性 共读 中达到了 互补 。二、谈谈剧本创作中的 影视思维 。答、一个好的剧本尤其是一个好的影视剧本,它应该具有影视剧本的文学性与影视性相互交织的双重特征。这就要求剧本在创作过程中,应有既不同于传统文学创作、又区别于戏剧剧本创作的 影视思维 ,既包括以下几点:1、视觉造型与 外在 形象性。在影视剧本的构思与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 有外向内 的思维方式。即通过人物外在的行动、语言、表情变化,以及外在环境与气氛的渲染,来表现人物的心理,达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影视剧本时,尽量不使用那些概括性、抽象性、夹叙夹议的语言。2、蒙太奇思维的自觉运用。蒙太奇理论的心理基础是:它重现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依次转移视点的内心过程,以及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象出现时,必然会产生的对意义的探求和联想过程。而现代影视蒙太奇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镜头组接的分体处理越来越向剧作结构以及整个影视作品结构的总体把握,蒙太奇正在 上升到剧作高度,上升到影片结构总体的高度 ,这一新动向给影视编剧带来新的挑战就是:必须把蒙太奇思维与剧本的具体构思与写作自觉地在深层次上结合起来。3、声音与声画结合意识。影视剧中的声音元素离不开音响、音乐以及旁白、对话等人声。声音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声音效果的充分展现,离不开与影视画面的结合,因此声画关系始终是影视艺术中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声画的表现手法。4、电视连续剧的特性与创作。电视连续剧的审美特性决定了它在题材的选择、故事情节的展开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诸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要求:(1)电视连续剧在题材选择和内容表现上,要注重现实性、世俗性及时代性。(2)电视连续剧一般应具有生动曲折的故事与错综复杂的情节。(3)电视连续剧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应具有鲜明突出、善恶分明的性格特性。5、导演的影视创作。导演在整个影视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演不仅要负责协调组织各部门人员共同创作,而且要精心构思与设计剧本到剪辑的各个具体环节。所以说,如果影视艺术是通过集体创作达到个人风格的艺术,那么这种个人风格,最突出的就是导演的风格。所以,导演的 影视思维 对于影视作品最终的成 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6、演员的表演创作。演员是体现导演意志的最主要的 手段 之一,影视片的情节、内容、思想、艺术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演员的表演。所以,作为演员必须具备深刻的 影视思维 ,要充分理解人物性格、内心等,尽可能的通过演绎诠释剧本中人物的形象。7、摄影与剪辑。影视作品是通过一系列连续而活动的画面、组成一个个生动而直观的造型形象,摄影师要通过影视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镜头来 写作 。而影视创作各部门的劳动成果、在艺术上的得失成败,最后都要通过画面来进行检验。因此,无论是摄影还是剪辑,在影视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时刻保持 影视思维 ,认真审视每个画面。三、论述影视鉴赏的主体要素。答:我们在观赏影视艺术作品时,需要按照艺术美和影视美的规律进行鉴赏与领悟,由浅入深、情理交融地把握影视艺术作品的内涵,获得丰富的影视艺术美的陶冶,因此,我们在进行影视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1、影视鉴赏的多层次性。影视鉴赏活动是包含审美主体多重复杂情感体验的精神活动,这导致了影视鉴赏的多层次性。因为接受对象的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所以接受对象对影视的鉴赏深度也会产生不同。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在进行影视鉴赏时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应该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艺术创造性。(2)理想的影视鉴赏活动还应该是观众提高与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2、文化艺术素养。影视艺术本身是在各种艺术滋养下地综合性艺术。不同的艺术因素在影视作品中交汇与碰撞产生了新的艺术特质。因此只有具备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更准确地观赏影视作品。(1)影视艺术的一些本质性规律是建立在文学艺术的规律基础之上的,其叙事表现手法、人物的塑造等无不来自文学。于是,拥有浓厚的文化素养对于准确地把握与鉴赏影视作品的艺术形象极为重要。(2)拥有一定的绘画、雕塑、音乐、摄影、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是影视鉴赏所不可或缺的。(3)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与审美传统也有很大差异,这决定了不同民族与文化背景下的影视艺术作品在结构与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会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因此拥有对不同文化特征的了解很有必要。(4)影视艺术毕竟是具有自身特质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因此对影视艺术本身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尤为重要。(5)丰富的文化艺术素养可以帮助我们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影视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也往往是巨大而直接的。3、审美情趣、习惯与心态。良好而健康的审美情趣对于影视作品的欣赏,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物质化、商业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一些影视创作者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心理,让过多的不良内容充斥于影视作品中。如果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不能及时加以理性的鉴别,则很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影视鉴赏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审美情趣、习惯和心态。(1)所谓审美情趣,又可以称之为审美趣味。中国有句俗话说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或者说 口味 是各不同的,它同样与一个人都气质、性格、文化教育、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以及由此长期形成的习惯性鉴赏心理密切相关,当然也与地域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关。(2)习惯性鉴赏心理具体是指影视鉴赏者在鉴赏影视作品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爱好与倾向。观众的习惯性鉴赏心理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产生重大影响:A、它决定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题材、类型以及导演、演员艺术风格具有倾向性的选择与偏好。B、不同的审美情趣也导致对同一部影视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会有很大差异。(3)对于包括影视艺术作品在内的审美欣赏来说,保持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放下生活中的各种包袱去欣赏包括影视在内的艺术作品时,我们才能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心灵。4、鉴赏的一般过程。影视鉴赏的审美过程一般经过审美直感,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审美理解与感悟三个阶段。(1)审美直感阶段,这是影视鉴赏过程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观众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审美直觉能力去观照影视作品的画面、镜头、对白、音乐、音响、结构、节奏等艺术手段所形成的独特魅力。(2)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阶段:这一阶段中,鉴赏者要在感受影视艺术形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等主观因素,通过再现、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机制,与影视艺术形象之间形成强烈的心理共鸣与情感体验。(3)影视鉴赏的最后阶段也即最高阶段是审美理解与感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观众要通过影视艺术的形象外壳,充分把握其深层意蕴。总之,影视鉴赏的过程虽然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令鉴赏者的精神活动步步深入的过程,但在具体鉴赏活动中,以上三个阶段又是互相联系与渗透,甚至是反复交错的整个过程。在这里,对艺术生命的直觉与对艺术情感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外戏剧模拟试题-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3 20:19:33一、单选1.中国戏剧的艺术特征和美学特征:①总体性;②虚拟性;③现场性。2.中国戏剧的表演功法: 四功五法 ; 四功 指:唱做念打; 五法 指:手、眼、身、步、法。3.《大武》是西周最早的戏剧作品,作者是周公旦。(它是一部完满的、对中国后世戏剧具有奠基意义的史诗剧创作。)4.屈原改编创作的《九歌》是我们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也是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宗教剧。《九歌》到屈原手里,这一时期的宗教剧才达到最高水平,取得了最高成就。5.《东海黄公》:1.人物确定;2.化妆确定;3.结局确定。6.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个代表剧目:《大面》《拨头》《踏谣娘》7.参军戏的两个角色: 参军 (被戏弄、嘲笑); 苍鶻 (进行嘲弄)8.《张协状元》被收入《永乐大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个戏剧剧本。他代表了南宋时期永嘉杂剧的最高成就。9.《永乐大典》戏文三首:《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10.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11.元代四大南戏:《拜月亭记》《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12.高则诚的《琵琶记》冠绝诸剧,是南戏后期的一部杰作,它的产生,标志着南戏在剧本创作上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南戏逐渐向明清创奇过渡奠定了基础。13.明清三大传奇: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14.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荆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15.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桃花扇》主旨: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6.元杂剧《四声猿》由《狂鼓吏》,《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短剧组成。17.李渔的曲论著作:《闲情偶记》(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是《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18.清初四大声腔:弦索腔;西秦腔;高腔;昆腔。19. 老生三鼎甲 :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 老生新三鼎甲 :孙菊仙、汪桂芬和谭鑫培。20.最能代表清末明初戏剧改良运动成就的,是评剧《杨三姐告状》。21.海派生行的代表人物是周信芳;海派的武生艺术首推盖叫天。22.四大名旦的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老生中最为突出的要数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武生中则非杨小楼莫属。二、简答及名词解释1.昆山腔的形成:南戏诸腔:以四大声腔为代表昆山腔:南戏流传到江苏昆山后形成的一种唱腔。特点:依腔传字、用土语演唱流行范围不广, 止行与吴中 一带。2. 曲圣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第一,将原来依腔传字的演唱方法,改为用依字定腔的方法来 演唱;第二,对字声加以规范和统一:用一种标准的语音(中州语音) 来纠正方言土音之讹。第三,对演唱节奏加以改革,即放慢演唱速度,与悠长的旋律相配合,徐徐吐出。第四,对伴奏乐器作了改革。3.名词解释 汤沈之争明代万历年间,在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和沈璟之间,曾发生过一次未曾谋面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问题。由于两人都具有极大的曲坛影响力,他们各自的见解又都代表了戏曲审美标准的一个极端方面,因而引起了当时和后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 汤沈之争 。4.汤沈之争的起因:沈璟出于其曲律第一的传奇填词标准,认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文采虽好却不谐音律,是一缺陷,于是对之作了修改。这一举动引起了汤显祖的激烈理论反驳。5.汤沈之争意义:活跃了当时曲学家的理论思维,提醒了传奇作者对于创作方法与出发点的辨证把握,使人人知道了在落笔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因而给后来的传奇创作带来良好的影响。对于后世传奇作者,无疑是有利的。6.花雅之争:昆山腔演唱的传奇语言典雅,旋律婉转高雅 雅部,又称 官腔 。其他地方诸类声腔 花部,又称 杂调 、乱弹。第一次争胜:发生在乾隆初年的扬州。京腔与昆曲之战,七大昆曲班,和春台班一个乱弹班。第二次争胜:继扬州形成花雅之争的局面后,在北京也出现了花雅之争。乾隆四十四年时,四川秦腔艺人魏长生入京,给昆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第三次争胜:四大徽班进京: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意义:花部与雅部之争,作为清代戏剧发展史上发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其根本原因和意义是,是环绕这对于时代精神指向及传达而展开的。这个时代精神,是以戏剧艺术主题风格的确立问题呈现出来的。7.京剧:亦称 皮黄剧 ,其前身是徽调、汉调(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8.徽汉合流:道光年间,湖北的戏班带着西皮腔来到了北京,很快为在京的徽班所兼习,使二黄与西皮这两种唱腔得到了结合,由此产生了一新的唱腔,即皮黄腔,也称京剧。合流带来的三个变化:一、由以往旦角领衔的演剧阵容,改变为由生行为主导的演出格局;二、由诸腔杂陈的舞台景观,转变为由西皮、二黄统领的局面;三、演唱和念白的语言基本完成北京话的转变。9.由优入圣梅兰芳:京剧梅派的创造者。出身梨园,擅演青衣,嗓音甜润,扮相俊美。是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