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潜伏】-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8 08:47:10刘瑾的工作终于有了效果,得到消息的焦芳连夜把内阁制定的计划告诉了 八虎 。人被逼到了绝路上,即使没有办法也会想出办法的。明天一早就会有人来抓了,而逃跑是不可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能跑到哪里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豁出去了!刘瑾明白,现在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挽救他们。于是,他和其余七人连夜进宫,去拜会他们最后的希望 朱厚照。一见到朱厚照,八个人立刻振作提神,气沉丹田,痛哭失声。生死关头,八个人都哭得十分认真敬业,朱厚照被他们搞得莫名其妙,只得让他们先停一停,把话说完。刘瑾这才开口说话,他把矛头指向了王岳,说王岳与文官们勾结一气,要置他们于死地。刘瑾实在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直接指责攻击他们的文官,因为他十分清楚朱厚照的心理,对于这个少年而言,文官从来都不是他的朋友,他最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因而具有深厚根基的王岳才是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只要把王岳归于文官一伙,朱厚照自然就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朱厚照被打动了,他本来就极其讨厌那些文官,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才屈服于他们的胁迫,听了刘瑾的话,他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危险,连王岳也听从文官的指挥,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可我又能怎么办呢?刘瑾看穿了他的心思,加上了关键的一句话: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决,谁敢不从!朱厚照终于醒悟了,原来最终的解释权一直都在他的手中,做皇帝和做太子其实并没有任何不同之处,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他即刻下令,免除王岳等人的司礼监职务,由刘瑾接任,而东厂及宫中军务则由 八虎 中的谷大用和张永统领。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刘瑾完成了逆转,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刘瑾充分领会了时间宝贵的精神,他没有等到第二天,而是连夜逮捕了王岳等人,把他们发往了南京。然后他穿好了司礼监的衣服,静静地等待着清晨的到来。第二天。兴奋的刘健和谢迁兴冲冲地赶来上朝,有了皇帝的首肯和王岳的接应,他们信心百倍,准备听这几个太监的终审结果。可他们最终听到的却是几份出人意料的人事调令,然后就看到了得意洋洋的司礼监刘大人。强打精神回到家中的刘健再也支撑不住了,他立刻向朱厚照提出了辞职申请,与他一同提出辞呈的还有李东阳和谢迁。很快,刘健和谢迁的辞职要求得到了批准,而李东阳却被挽留了下来。那天晚上,焦芳将会议时的一切都告诉了刘瑾,包括刘健、谢迁的决断和李东阳的犹豫不决。刘瑾根据这一点做出了判断,在他看来,犹豫的李东阳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就这样,弘治年间的三人内阁终于走到了终点, 断 和 侃 离开了, 谋 留了下来。离别的日子到了,李东阳在京城郊外为他的两个老搭档设宴送行,在这最后的宴会上,李东阳悲从心起,不禁痛哭起来。可是另两个人却没有他这样的感触。刘健终于忍不住了,他站了起来,严肃地对李东阳说:你为什么哭!不要哭!如果当时你态度坚决,今天就可以和我们一起走了!李东阳无言以对。谢迁也站起身,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李东阳,然后和刘健一同离席而去,不再看他一眼。沉默的李东阳看着两人的背影,举起了杯中的残酒,洒之于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基金-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08 20:59:18基金小刘和大多数人一样,拿不准自己炒股还是交由基金打理,于是做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决定,一半资金交由基金打理,一半用来自己投资,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收益高。多年的实践,最终证明半个基民远胜半个股民。2001年9月,股市见顶2245点,随后步入漫漫熊途。不巧,小刘就是在这么一个最高点兴冲冲地入了市。当时基金通乾通过网上申购,上市首日最高价1。05元,最低0。99元,小刘在当天花了2万元,买了两万份,接下来就是痛苦的等待和煎熬。到了2005年9月,基金通乾拦腰截断,跌至0。46元。小刘的基金面值跌得一万都没有了,但他咬咬牙坚持住了,没有卖掉。再后来慢慢开始反弹,小刘在0。5元的价位上又买入了4万份,总共持有6万份,本金4万元左右。之后股市一路走牛,在2006年12月、2007年4月和9月给予了三次分红,每份各分得0。14元、0,16元和0。3元,共得红利3。6万元。此外按照2007年12月1日,每份2。2元计算,市值13。2万元,加上红利,除去本金,净得12。8万元,翻了两倍多。而小刘炒股的业绩相比之下,逊色很多,几经浮沉,虽然最终没有亏钱,但是也没有赚到,而且劳神费力。但是能像小刘这样一持有就是六年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人都受不了市场的涨涨跌跌,过早出局了。其实投资基金,心态很重要,要以储蓄的理念,不计较短期的波动,才会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灾难-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6 23:46:59灾难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客观的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处?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都不满意。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刘德干净利落的拒绝了他,原因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 ,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