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军队文职招考必看:关于“供给侧改革”考点清单

1.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需求侧”: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原因:.供需不匹配;消化过剩产能提速;.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4.“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5.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工业和制造业是主战场。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工业强国建设的有效机制,加快实现工业增长新旧动力转换,再造工业发展的新生态系统。来源:Tobe军队文职

2021年考试常识积累:新中国以来土地制度改革

军队文职考试中,对于近代史的考察也会有所涉及,部分近代史知识内容较多,学习起来容易混淆知识点,导致知识记忆发生错误。针对这样的情况,学习时采用专题的方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做到对知识的梳理以及记忆,可以找到事件发生的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本次,将以“新中国以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专题,为大家带来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考点讲解。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重农抑商的思想也一直伴随着封建时期。农民,作为封建社会人口最多的群体,他们往往更加关注土地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提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首要问题又是土地问题。可见,土地制度改革是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土改运动。土改运动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在当时的中国解放区开始实施了,让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不仅满足了人民的需求,还激发了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热情。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封建地主的土地变成了农民的土地,1952年底,土改运动基本结束,存在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所有制被废除。二、三大改造之农业合作化。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为了转向社会主义。我国从1953年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农业的改造就是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土地也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之后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农业的建设,我国开启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这个运动严重背离的农业发展的科学规律。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内的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探索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但农民有了承包权和经营权。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符合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刷题练习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年,小岗村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农民D.我国曾在土地制度改革中艰难探索A.凤阳B.定远C.怀远D.阜阳下载通APP在线刷题巩固,27000+道真题,700+份真题卷等你来刷,助你快速提升成绩,实现高分突破!扫一扫图中二维码或直接点击图片下载

2018年考试常识积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岗位能力常识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希望考生备考常识判断有帮助。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较多,较著名的有商鞅变法、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翻阅史书,查看了历史上几次变法,发现治世从来没有一个划一的办法,变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树立广泛的社会基础,更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当然,重中之重还是要具备适应变法的社会环境。考生要对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改革和变法要熟记于心,这样也就围绕一条线,掌握了有关的内容。一、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二、管仲变法管仲变法指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的改革。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其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三、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一方面是三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是“三冗”危机严重。三大矛盾分别为: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而“三冗”危机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费。王安石变法从五个方面去着手的:一是机构改革;二是税赋改革;三是兴修水利;四是军队改革;五是科举改革。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改革最终失败,其原因主要有: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四、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具体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然而期后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仅经历103日就告终。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秦穆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B.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C.管仲主张通过改革实现齐国的富国强兵D.王安石变法意在消除冗兵、冗官、冗费的危机提示1:可能在2017年10月中旬,全国各省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报名正在进行中,点此了解提示2:除了军队文职考试之外,不妨试试事业编考试,点此进入()查看近期事业单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