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与教育学 (下)-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4 10:20:51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1、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2、教育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一切研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育学探询和教育问题、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应答和解决教育问题。3、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教育现象:教师招聘考试很火。教育问题:教师招聘考试为什么这么火?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探不断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1、孔子:《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最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思而不学则殆 例如 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2、《学 》战国后期,《礼 》中的 《学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教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1) 化民成俗,其必 学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有居学 臧息相辅 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教学;(4) 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 循序渐进(5)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3、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2 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以论辩见长。他创立的问答法至今还是被世界公认为 最聪明的劝诱法 。其原则是:与人论辩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析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 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作法和特点是:开开头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 是 ,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 不 。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恶行。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把俘虏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4 、柏拉图:《理想国》5、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二)创立阶段17 世纪到18 世纪是科学、哲学和文化振兴的世纪。在这一时期,以文化、思想的启蒙为先导,教育上也出现了重视自然、、遵循自然的科学精神。 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这一时期的著作(1)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 (2 )强调用广博而有用的知识教育儿童 3 )注重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4 )提倡根根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实施教育。1、卢梭的 《爱弥儿》2、洛克的 《教育漫话》3、(英国)培根 首次把 教育学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与其他学科并列--《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 年)4 、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对学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三)科学教育学阶段1、 教育学 列入大学课程 《《康德论教育 康德(德)》2、德国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强调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教学过程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和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四)发展多样化阶段1、英国斯宾塞的 《教育论》2、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实验教育学 。而德国拉伊的 《实验教育学》完成了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和和 从做中学 ,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 、苏联凯洛夫的 《教育学》(五)分化与拓展阶段1、美国布卢 的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2、美国布鲁纳的 《教育过程》3、苏联赞可夫的 《教育与发展》4、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四、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性和路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层次性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4:58:1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非统考)(一)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1、教育学的萌芽(1) 涵义: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2) 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3) 特点 第一、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第二、对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 标志:1623 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了出来,从此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2) 代表作品: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等(3) 特点第一、教育学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且这门学科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分化,新的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地出现第二、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局限,在资产阶级教育科学领域内,始终不免存在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缺点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1)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 代表作品:列宁建国初草拟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有关教育的条文和《青年团的任务》、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的《教育学》、李浩吾《新教育大纲》、布鲁纳《教育过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4、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译介日本教育学阶段 据实藤惠秀监修等主编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统计,从 1896 年到 1911 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 76 种。其中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 1901 年载于《教育世界》,由日本立花铣三郎著、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从形式上看,此时介绍过来的教育学,基本上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2)1920 一 1949 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的,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除了美国的译本之外,西方其他各派的教育专著也开始翻译过来,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贤伉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3) 新中国成立后到 文革 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 从 1949 年 11 月开始,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部分章节1950 年,新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部门陆续组织翻译和出版了一些苏联的教育学教材。在这些教育学教材中,以 1950-1951 年出版的凯洛夫著《教育学》(上、下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4) 从 1977 年至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从 1979 年开始,各个类别、各个层次公开出版的教育学教材可谓风起云涌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也注意了译介苏联、西方的教育学教材和属于教材性质的著作。如巴拉诺夫等编的《教育学》、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的《现代教育学基础》、布鲁纳著的《教育过程》(二)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 代表作品:《论语》、《学记》、《大学》,《论演说家的教育》(3) 特点 第一、教育学在它的初期阶段是跟政治、伦理、哲学、文学乃至宗教思想混杂在一起的 第二、教育学上的独立命题和范畴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第三、当时在教育经验的总结上,虽已达到一定的理论程度,但在理论上抽象概括的层次较低,仍然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上,缺乏科学依据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 时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2) 代表作品:《大教学论》、《爱弥尔》、《康德论教育》、《林哈德和葛笃德》、《普通教育学》(3) 特点第一、由于教育实践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教育现象和问题具有更为抽象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教育学的理论化、科学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二、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对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确立了比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教育理论 第三、开始重视教育理论对实践、教师的指导作用第四、对理论的论证方法主要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1) 时间: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2) 代表作品:《教育论》、《实验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凯洛夫《教育学》、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孟宪承《教育概论》、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3) 特点第一、教育学从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内容 第二、教育学也逐步利用和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使教育学的研究走向深入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 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2) 代表作品:《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过程》、《教学与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终身教育引论》、《学会生存》(3) 特点第一、由于科学的高度分化和综合的趋势越来越趋于主导地位,教育学也开始迅速地分化和拓展,除教育学科门类迅速增加,内容更加丰富之外,教育学也日益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逐渐深化 第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建与推广,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 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 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