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启蒙戏剧与《阴谋与爱情》、《费加罗的婚礼》-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启蒙戏剧与《阴谋与爱情》、《费加罗的婚礼》发布时间:2017-12-19 19:39:075、启蒙戏剧与《阴谋与爱情》、《费加罗的婚礼》法国,启蒙戏剧是在与古典主义的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启蒙运动的主将狄德罗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戏剧的纲领。并亲自参加创作实践。著名剧作家博马舍则为这种新兴戏剧提供了实践的范例。德国,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戏剧创作方面,莱辛成为德国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到70年代,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推出了伟大的剧作家歌德与席勒。英国启蒙戏剧道德的批判和宣传使大量剧作带有说教色彩。喜剧作家菲尔丁、哥尔德斯密斯、谢立丹可以作为代表。在意人利,长期流行的即兴喜剧的传统,造就出著名的启蒙剧作家哥尔多尼,他的喜剧作品非常丰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博马舍最杰出的剧作是他的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德国戏剧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市民悲剧,它把与贵族阶级对立的市民人物搬上了舞台,包含了重大的政治内容和进步意义。思格斯说: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6、易卜生、萧伯纳与社会问题剧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又一代戏剧大师,被人称为 现代戏剧之父 。为他赢得这一殊荣的主要是他的社会问题剧,如《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萧伯纳自认为是易卜生在英国的门徒。他曾反复谴责浪漫戏剧的陈腐思想和佳构剧的技巧,认为伟大的戏剧必须教育人。他一生写了五十多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坦》、《人与超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屿》、《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7、契诃夫的现实主义戏剧俄国戏剧家契诃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使俄罗斯的戏剧走向世界前列。他创作的剧本数目不多.然而几乎每滞都是精品.《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成为戏剧史上璀璨的明珠。8、梅特林克与象征主义戏剧9、凯泽、奥尼尔与表现主义戏剧10、布莱希特与史诗剧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戏剧理论与 戏剧小品编导》讲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3 20:41:31《戏剧理论与戏剧小品编导》讲义第一章:戏剧小品的定义戏剧小品是约15分钟长度,约2000字篇幅,采用西方悲剧、喜剧、正剧、哲理剧体裁多维揭橥深刻意涵;又将其高雅清峻的朗诵,转换成中国传统戏曲的灵动的 一桌二椅 、通俗的 滑稽戏弄 、劲爆的 插科打诨 ;是新时期以来,中西戏剧美学原理珠连璧合,深受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兴微型剧种。第二章 戏剧的分类1,世界戏剧可分为两大类在现今世界上仍存活在舞台、影视中的戏剧,可分为两大类:(1)西方写实戏剧。(2)东方写意戏剧。2,世界戏剧以生发时间先后为序,共可分为七种:(1)舞台剧。(2)木偶剧。(3)皮影戏。(4)电影。(5)动漫。(6)广播剧。(7)电视剧。3,舞台剧以生发时间先后为序,可分为六科:(1)话剧。(2)戏曲。(3)芭蕾舞剧。(4)歌剧。(5)音乐剧。(6)戏剧小品。第三章 戏剧小品的功能戏剧小品有六种功能:1,娱乐功能。2,审美功能。3,教育功能。4,认识功能。5,交际功能。6,预测功能。第四章戏剧小品的美学特征1,是代言体,非叙述体。2,是由演员扮演的代言体戏剧,非阅读的代言体诗文。3,具有戏剧行动的三要素:任务、目的、适应。4,时尚的短平快。5,精炼的二三人。6、两句或4句一搞笑。7,是集体多次连续性生产的综合艺术。第五章 西方戏剧体裁分类西方戏剧体裁可分为若干类,主要的只有四类,最根本的只有悲剧和喜剧两类。1,悲剧体裁。2,喜剧体裁。3,正剧体裁。4,哲理剧体裁。第六章 悲剧小品体裁创造1,悲剧的起源:古希腊农村纪念戴欧尼塞斯 复活 的 酒神颂 。2,悲剧创史人:古希腊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史称 悲剧之父 。3,悲剧代表作: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4,悲剧的定义:严肃的事件悲悯的结局。5,悲剧的精神:自省。6,悲剧悲悯的源泉:(1)死亡的恐惧;(2)乱伦的可怕;(3)毁灭的悲痛;(4)失误的憾恨;(5)无奈的悲哀。7,悲剧的结构:发现突转。8,悲剧的语言:(1)有韵诗;(2)无韵诗;(3)有诗意的散文;9,悲剧小品的类型:(1) 英雄悲剧小品:赵丽蓉《打工奇遇》、《如此包装》,尹北琛《军嫂上岛》。(2)家庭悲剧小品:蔡明、郭达《追星族》、《父亲》、《家有毕业生》。(3)性格悲剧小品:严顺开《张三其人》,郭冬临《有事你说话》。10,习作:创作一个英雄悲剧小品。第七章 喜剧小品体裁创造1,喜剧的起源:古希腊农村 酒神节 的滑稽嘻戏。2,喜剧的创史人: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8?--前380),史称 喜剧之父 。3,喜剧代表作: 文艺复兴 时法国莫里哀(1622 1673)的《伪君子》。4,喜剧的定义:滑稽的事件笑闹的收场。5,喜剧的精神:批判。6,喜剧可笑的源泉:(1)表里不一;(2)语言幽默;(3)形体滑稽;(4)腔调做作。7,喜剧的结构:三剥伪装。8,喜剧的语言:(1)土语;(2)雅言;(3)粗话;9,喜剧小品的类型:(1)浪漫喜剧小品:赵本山、黄晓娟《相亲》,宋丹丹、黄宏《手拉手》;(2)讽刺喜剧小品:陈佩斯、朱时茂《烤羊肉串》,赵本山、范伟《心病》,赵本山、宋丹丹《小崔说事》,赵本山、小沈阳的《不差钱》;(3)风俗喜剧小品:宋丹丹、黄宏《超生游击队》,牛莉、郭冬临的《一句话的事》;(4)闹剧小品:黄宏、巩汉林《装修》,金玉婷、黄宏的《美丽的尴尬》。10,习作:创作一个讽刺喜剧小品。第八章 正剧小品体裁创造1,正剧的起源: 文艺复兴 的西班牙。2,正剧创史人:西班牙剧作家维加(1562 1635)。3,正剧代表作:维加的《羊泉村》。4,正剧的定义:悲喜交集,正义的事件最终胜利。5,正剧的精神:赞美。6,正剧感人的源泉:(1)胜利;(2)理想;(3)满足。7,正剧的结构: 三推浪头 或 误会巧合 。8,正剧的语言:诗化的生活语言。9,正剧小品的类型:(1)战胜敌人正剧小品:(缺)(2)事业成功正剧小品:(缺)(3)消除误会正剧小品:赵本山《三鞭子》、《小九找乐》,蔡明、郭达《哈罗,黄土坡》、赵本山、吴小利《捐助》。10,习作:创作一个消除误会的正剧小品。第九章 哲理剧小品体裁的美学创造1,哲理剧的起源:十八世纪哲学发达的德国。2,哲理剧创史人:德国诗人歌德(1749--1832)。3,哲理剧代表作: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应为 剧诗 )。4,哲理剧的定义:全面观照,单一的事件辩证的思考。5,哲理剧的精神:思辩。6,哲理剧乐趣的源泉:(1)追求真理;(2)明辩是非;(3)得出结论。7,哲理剧的结构:辩证思考。8,哲理剧的语言:诗化的生活语言。9,哲理剧小品的类型:(1)生活哲理剧小品:陈佩斯、朱时茂《主角与配角》,郭冬临、小叮当《我和爸爸换角色》,郭达、杨蕾《大米与红高粱》。(2)人生哲理剧小品:陈佩斯、朱时茂《姐夫与小舅子》。(3)人性哲理剧小品:陈佩斯、朱时茂《警察与小偷》。10,习作:创作一年哲理剧小品。第十章 中国戏曲的美学原理1,蕴涵阴阳八卦三条爻线抽象空灵的 一桌二椅 。2,老子的 正言若反 (正话反说)。3、庄子的 寓庄于谐 。4、司马迁 滑稽戏弄 。5,李渔的 插科打诨 。 科 ,滑稽搞笑的舞蹈; 诨 ,讲笑话。戏剧小品 诨 的技法创新有:迁强附会、自相矛盾、自我吹嘘、自我否定、张冠李戴、谐音双关、歪曲解释、转移话题、对比反差、狗尾读貂、节外生枝、贯口包袱、贯口叠加、攀龙附风、超前夸张、慌腔走板、刻意婆蒜、故意读错、上线上纲、露底穿帮等。第十一章 歌厅音乐短剧创造1,歌厅音乐短剧的起源:1880初英国 幕间 流行歌舞、杂要、恶搞娱乐的 狂闹剧 ;1890年,英国乔治爱德华正式在伦敦创办 欢乐剧场 ;中国近5年才在歌厅勃兴音乐短剧。2,歌厅音乐短剧创史人:英国唐尼巴斯德(1837 1908)成动改编《黑骗子》。3,歌厅音乐短剧代表作;《黑骗子》。4,歌厅音乐短剧的定义:音乐短篇狂闹剧。5,歌厅音乐短剧的精神:批判。6,音乐短剧飘红的源泉:(1)以流行金曲为名魂:《烛光中的妈妈》、《不能失去你》、《流浪》、《香水有毒》、《其实不想走》等。(2)内容紧扣社会热点: 父不义母不慈 , 兄不友矛不恭 , 子不孝媳不贤 , 情不专婚离散 等人伦纲常问题。(3)经典旧瓶装新酒:《刘三姐》的 对歌 、《白毛女》的 讨债 等。(4)模仿走红明星秀:洛桑模仿赵本山;小沈阳模仿刀郎,刘欢,阿宝;丫蛋模仿韩红。。(5)手拿话筒的表演:音量震撼煽情。(6)容易做效果雷人。7,歌厅音乐短剧的结构:摹仿流行(既熟悉又新鲜)。8,歌厅音乐短剧的语言:(1)最流行的社会语言:如 超生游击队 、 忽悠 、 不差钱 、 美眉 、 三小 、 二奶 、 绯闻 等。(2)最土气的地方语言:如武汉的 尖板眼 、 铆到笑 、 掉得大 等。(3)最时尚的网股语言:如离婚叫 崩盘 、再婚叫 重启 、相亲叫 视频 等。9,音乐短剧的类型:(1)以流行金曲为剧名和灵魂:如《香水有毒》、《烛光中的妈妈》、《流浪》、《不想失去你》等。(2)以流行音乐结构改写新词:如《刘三姐》、《白毛女》等。(3)以几首金曲虚构一个故事:如《卖狗》、《糊涂县官》等。10,习作:编演一个歌厅音乐短剧。制定人:陈斌善2010年6月15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莎士比亚与英国戏剧-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3 15:49:58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两部长诗、一部十四行诗集、37部剧作。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590 1600):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十四行诗集》 , 九部历史剧 《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 代表作)、《亨利五世》、《约翰王》, 喜剧代表作是《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夏洛克 , 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中期(1601 1607):七部悲剧、四部喜剧 。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1601 代表作)、《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4)、《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也很著名。后期(1608 1612):传奇剧 :《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代表作)特点: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点铁成金: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经他加工之后,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哈姆莱特在他手里从一个通常的仇者变成一个胸襟广阔、思想深刻的人文主义者,这个变化是至今都令人惊叹不已的。懂戏:剧本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写得比较放松,自由,剧中的情节总是有足够的理由在后面的,在情节的安排上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善于创造人物: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善于窃取观众的心,使同情他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在描写性格方面不简单化:高利贷者夏洛克有其残忍、凶恶的主要一面,也有其作为犹太人受侮辱受迫害的次要一面。不是一下子就将人物的性格全盘端出,而是让他们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泄露他们自己,丰满他们的形象。这种接触和往来就是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他总是力图在这种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于是观众看见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同一整个险诈的朝廷对立,一个正直、勇敢、诚挚的英雄同一群马基雅维里型的冒险家对立,一个代表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出口商人同一个体现中世纪剥削制度的高利贷者对立------这一系列的对立就是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冲突,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瑟罗》,《泰特斯 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 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拉辛和戏剧让 拉辛,法国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他的成就归功于两件事:一是巴黎王家码头修道院冉森派教士的培养,教他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古代西方文化有精深的理解;二是莫里哀剧团排演了他的最初的剧本《德巴依特》(1664)、《亚历山大》(1665),使他掌握舞台剧的创作经验。拉辛的作品主要发表在1667年到1677年的十年间,如《昂朵马格》(1667)、《讼棍》(1668)、《布里塔尼居斯》(1669)、《蓓蕾尼丝》(1670)、《巴雅泽》(1672)、《米特里达特》(1673)、《伊菲莱涅亚》(1675)和《费德尔》(1667)。三一律在拉辛手中运用自如。拉辛不但会写悲剧,也会写喜剧,如《讼棍》。此外,拉辛还擅于写抒情诗,《心灵雅歌》(1694)使他成为如龙沙、雨果、波德莱尔一样伟大的诗人。拉辛的最后一部杰作《费德尔》;受到保守贵族的攻击,以 有伤风化 而停演。1689年应德 曼特依夫人要求,创作《爱斯苔尔》、《阿达莉》,又受到莫里哀在二三十年前讽刺过的伪君子和假道学的贬斥,直至1699年病故以前,没有再为他心爱的舞台创作过一个剧本。拉辛的戏剧创作以悲剧为主,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作。主要作品《昂朵马格》(1667) ,《费德尔》(1677) ,《阿达莉》(1691)莫里哀及其戏剧莫里哀是一位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很有影响力,影响了喜剧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 法兰西精神 。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他是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主要作品《可笑的女才子》,(1659) 《伪君子》,(1664) 《唐璜》,(1665) 《愤世嫉俗》,(1666) 《吝啬鬼》(1668)(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浦尔叟雅克先生》,(1669) 《贵人迷》,(1670) 《无病呻吟》,(1673)伏尔泰及其悲剧伏尔泰,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发表过《哲学书简》他的主要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他的历史观点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把历史发展看作理性对谬误、特别是对宗教狂热的斗争,并且过分夸大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作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的第一部悲剧《奥狄浦斯王》。他的《布鲁图斯》(1730)取材于古罗马共和派与贵族派的斗争,宣扬为反对专制政体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他还有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互相宽容的悲剧《扎伊尔》(1732)和《穆罕默德》(1741)等。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老实人或乐观主义》(1759)是伏尔泰最出色的哲理小说。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根据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的法译本,他写了一部悲剧《中国孤儿》 (1755)。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狄德罗的戏剧艺术及戏剧表演思想:狄德罗将道德教化作为戏剧的主要功能,而要产生道德教化的效果,就必须把戏剧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摹仿得逼真完美,从而打动观众的情感。他认为戏剧能 引起人们对道德的爱和对恶行的恨 。 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戏剧有让大家认识事情真相、人物善恶的功能,是教育而不是娱乐,是认识而不是感受,所以他要求演员表演出角色的真实情境而不是真实情感。狄德罗作为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体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介于喜剧和悲剧之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严肃剧,也就是 市民剧 ;同时他也反对古典主义戏剧的等级区分和清规戒律,但仍认为三一律存在的必要性。 三一律是不易遵循的,但却是合理的。 也就是说他变革内容的同时却还保留着某些形式。以上可见他在戏剧的功能、戏剧的规范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摆脱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博马舍及其政治喜剧.博马舍(1732-1799)法国喜剧作家。曾在王宫任职。受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影响很深。1767年发表第一个剧本《欧仁妮》,1773年起先后发表四部《备忘录》戳穿封建法庭的黑暗内幕。代表作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优秀作品。这两出喜剧后来分别由罗西尼和莫扎特改编成著名的歌剧。因过于富有,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被短暂监禁,据说这次事件时常激发他写剧本的灵感。晚期的作品有写费加罗的第三部剧本《有罪的母亲》,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如前两部。博马舍最为出色的戏剧作品是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这三部剧都以同一主人公费加罗在不同时期的故事为内容,合称为 费加罗三部曲 。第三部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如前两部。贡献:作为一个喜剧作家,博马舍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他的 费加罗三部曲 ,尤其是前两部,不仅表达了先进的启蒙思想,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运用古典主义喜剧形式来表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并使这两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同时又兼具莎士比亚戏剧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喜剧中含有笑剧的成分,不时穿插一些民间小调的歌曲和节日的舞蹈,生活气息浓郁。剧中的人物形象都个性鲜明,即克服了古典主义戏剧中人物性格类型化的弱点,又克服了启蒙文学作品中将人物仅仅当作传达作者思想的单纯传声筒的弊病。剧情合乎逻辑,矛盾鲜明突出而结构十分严谨,在喜剧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博马舍的喜剧标志着古典主义戏剧向近代戏剧的转变,对以后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莱辛对德国民族戏剧的贡献启蒙后期,德国民族文学开始走向一个光辉的时代,它的奠基人是莱辛。莱辛毕生从事戏剧活动。他主张德国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戏剧,作为争取德国民族统一的有力工具。他认为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的最高形式。早在《关于当代文学的通信》(1759-1765)中,莱辛已经谈到他对民族文学的主张,尖锐地批判了高特舍特,提出要以莎士比亚为榜样。1767年,汉堡建立民族剧院,莱辛为剧院的历次演出撰写评论。但这个剧院开办一年便倒闭了,莱辛把他的评论辑录出版,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各五十二篇,命名《汉堡剧评》(1767-1769)。这是德国资产阶级戏剧理论方面的一部重要文献。 《汉堡剧评》涉及的问题很广。莱辛针对当时戏剧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一情况,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主张剧院应当成为改进道德的学校)。主张:认为德国应当有自己的民族戏剧,反对许多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模仿和崇拜,他讽刺这些人 比法国人更法国化 。他要求戏剧反映十八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现实,提倡写市民悲剧,因为市民阶层的普通人也可以不平凡的命运,更容易引起周围人们的同情(第14篇)。莱辛也批判了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混乱的 历史大戏 。他号召向莎士比亚学习,因为莎士比亚的剧作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情感和愿望,忠实地再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莱辛探讨了 模仿自然 的问题,要求文学反映客观现实。他说,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必须合乎 内在可能性 ,合乎自然,也就是要有逻辑性和真实性。他反对戏剧中的三一律,说它们妨碍了 模仿自然 的原则。莱辛又提出作家在描绘客观现实时,必须善于区分主次,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质的事物上。关于历史剧,他说剧作家不是历史学家,剧作家采用历史故事,只是为了创作上的需要,不必追究历史细节。但是人物性格不应脱离历史环境,必须刻画出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应有的性格,即性格和环境要有内在联系。 莱辛的戏剧创作是他的戏剧理论的实践。他以简洁鲜明的语言反映时代的关键性问题,发挥了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思想。莱辛的戏剧代表作:《萨拉 萨姆逊小姐》(1755)可以说是德国市民悲剧的真正开端。著名剧作是喜剧《明娜 冯 巴尔赫姆》、悲剧《爱米丽雅 迦洛蒂》和诗体剧《智者纳旦》。歌德与《浮士德》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 迈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写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亨有世界声音。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 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两部,内容写主人公走出家门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肯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定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以专业技能力社会造福。《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写成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理想人物;把他的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副业等五大发展阶段,都写成以封建政体腐败、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灭和 理性王国 蓝图之虚妄为主体内容的悲剧阶段;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 狂飙突进 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 理性王国 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席勒及其戏剧席勒,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剧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她所呼喊的 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就是人! 可以说是时代的心声。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是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雨果与法国浪漫主义戏剧雨果(l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欧那尼〉是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浪漫主义戏剧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条基本特征:①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一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是作为一种公然反叛的力量而崛起的;②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无视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生活真实的局限;③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用强烈的对比和夸张,使舞台上色彩斑斓,自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在历史上,浪漫主义戏剧在各国先后经历的时间都不长,然而,给它以影响及受它影响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却是源远流长,情况十分复杂。现代戏剧之父 易卜生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 社会问题剧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易卜生创造了一系列剧作,内容涉及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和家庭事件,笔锋犀利,冲满了现实批判精神,以尖锐地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而得名。作品有《玩偶之家》《 群鬼 》《人民公敌》《社会支柱》。契诃夫的戏剧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 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 多余的人 。 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 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 魔鬼 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 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 的厌恶 。《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 小事 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 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 ,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 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 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夫戏剧创作特点: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海鸥 和 樱桃园 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丹钦科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 , 决定创建新型的剧院 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艺术剧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 伊凡维奇》宣告成立。一个月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海鸥》之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又和丹钦科共同执导了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同时 ,把高尔基最初的两部剧作《小市民》、《底层》推上了舞台。在这个时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仅担任导演而且也在自己导演的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 。 《 三姊妹 》中的韦尔希宁 ,《底层》中的沙金,《樱桃园》中的戛耶夫都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造的舞台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成功塑造的形象还有斯多克资医生(《人民公敌》)、法穆索夫(《智慧的痛苦》)、克鲁季茨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十月革命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艺术风格有了新的变化。在导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炽热的心》和伊凡诺夫的《铁甲列车14-69》时,给舞台演出充实了新的时代精神。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19世纪末出现于德国、瑞典,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极盛于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后。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流派。他们受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这派剧作家不满于对外在事物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表相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言行的模写而表现其 深藏在内部的灵魂 ,要求丢弃人的个性而表现其原始性的 永恒的品质 。在表现派剧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各种人物的潜意识的开掘,并把它 戏剧化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派剧作家借用了象征主义戏剧的各种象征手法,同时往往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的具象化等主观表现方式。特点:表演上,表现主义戏剧长于用灯光变幻造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梦幻效果,并喜用各种歪曲变形、抽象的舞台美术手段,以造成强烈的震撼观众心灵的舞台效果。中国在20年代有些剧作家,也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郭沫若就曾赞扬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并创作出一些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剧本。表现主义戏剧的主要剧作家及代表作品:瑞典.斯特林堡及其《去大马士革》(1898)、《鬼魂奏鸣曲》(1907);德国.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1916);.托勒尔的《群众与人》(1921);捷克斯洛伐克 ,恰佩克的《万能机器人》(1920);美国.奥尼尔的《毛猿》(1921)、《琼斯皇帝》(1920)等。另外,德国 .布莱希特、沃尔夫等人的早期剧作也曾深受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表现主义戏剧对其后的超现实主义戏剧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它的非理性化倾向,后来被超现实主义戏剧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已经衰落了。但是,它对人的灵魂的深入开掘,以及为表现人的灵魂而运用的各种主观表现方式,都为当代戏剧家所吸收、借鉴,推动了当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斯特林堡,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1870年写出第一部剧作《在罗马》并搬上皇家剧院的舞台,大大地激发了创作热情,又写了《被放逐者》。后经一番创作和生活的转折,1889年在哥本哈根成立了一座实验剧院,揭幕之日上演了他的名剧《朱丽小姐》。1907年,他和法尔克合作,成立了对他的剧作进行实验演出的剧院,再一次发挥了他天才的创造力,两年内写下了10部剧本。他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仅剧作就有60多部。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奥洛夫老师》(1872)、《父亲》(1887)、《借方与贷方》(1892)、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1898)、《古斯塔夫 瓦萨》(1899)、《厄里克十四》(1899)、《一出梦的戏剧》(1902)、《鬼魂奏鸣曲》(1900)等。斯氏是位具有独创性的戏剧家,对现代欧美戏剧有广泛的影响。他的主要剧本已有中译本,并被搬上中国舞台。主要作品:《在罗马》、《被放逐者》、《奥洛夫老师》、《父亲》、《借方与贷方》、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古斯塔夫 瓦萨》、《厄里克十四》、《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梅特林克与象征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流派,它首先兴起于诗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莫雷亚斯于1886年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 文学宣言 ,将这派诗人称之为 象征主义者 。后来一般都以此作为象征主义诞生的标志。很快,这个流派从诗歌扩展到戏剧,并成为一个波及欧洲数国的戏剧流派。比利时诗人M.梅特林克于1886年去巴黎参加象征主义运动,并于1889年发表剧本《玛兰纳公主》,被公认为是第一个象征主义剧作家。主要剧作家和作品:梅特林克的《不速之客》(1890)、《青鸟》(1908),爱尔兰剧作家J.M.辛格的《骑马下海人》(1903),德国剧作家G.豪普特曼的《沉钟》(1896),俄国剧作家Л.Н.安德列耶夫的《人的一生》(1906)等。观点:象征主义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的精神之间存有某种互相契合的 对应 关系,主张将宇宙万物作为各种人类精神或社会观念的象征来加以表现。象征主义戏剧也基本体现了这种精神。它们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追求所谓内心的 最高的真实 。一般认为,象征主义戏剧的上述特点,是由于该派剧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深感厌恶、绝望,遂将笔触从现实的 此岸世界 转向 彼岸世界 ,并认为这种 彼岸世界 只有用剧作家的直觉和想象才能感知,而不能凭借理性去认识。因此,这派剧本又大都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象征主义戏剧的另一特点是:多采用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不同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这类表现手法,后来被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大量借用,甚至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戏剧所吸收,从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莫里斯 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去巴黎参加过象征派文学运动。1889年发表诗集《温室》和第一个剧本《玛莱娜公主》,后者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受到法国评论界的重视。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这一时期的主要剧作有《不速之客》(1890)、《盲人》(1890)、《佩莱阿斯和梅丽桑德》(1892)、《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丁达奇尔之死》(1895)和《室内》(1895)等。 1896年,梅特林克离开比利时,移居巴黎等地。同年发表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开始摆脱悲观主义,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剧本《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1896)、《蜜蜂的生活》(1900)、《大秘密》(1904)、《花的智慧》(1907)等,以唯灵论的观点解释万特,颇具神秘主义色彩。主要剧作有《莫娜 凡娜》(1902)、《乔赛儿》(1903)和《青鸟》(1909)。这些剧作都力图解答道德和人生观问题,表现了他的哲学观点。其中《青鸟》是一部梦幻剧,被公认为他的戏剧生涯珠峰颠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梅特林克又出版了散文集《白蚁的生活》(1927)、《蚂蚁的一生》(1930)和《圣安东的显灵》(1919)等,批判资产阶段的道德习俗。1932年比利时国王封梅特林克为伯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流亡美国。。梅特林克一生写过20多个剧本,在本世纪初即已成为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1911年,由于 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同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梅特林克获诺贝尔文学奖。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戏剧克利王尔德。29岁时,王尔德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深受罗斯金的美术观点及配特唯美主义的影响,成为美学运动的领导人物。他对美的主张不论何时都是奉行不悖。在衣着上,他极度夸张地注重打扮,有人甚至形容他是奇装异服;在文学上,他运用丰美的词不达意藻,华丽的修辞,富于音乐性的辞句,绝妙的想像,为他的作品装饰珠玉。王尔德出版过童话集(包括《快乐王子》、《夜莺》等)、短篇小说包括《坎特维尔城堡的鬼》、《人面狮身的女子》等)、诗集、小说《格雷的画像》,和若干评论。而他还有另一项传大的成就:戏剧。他的名剧如《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等,都是改变传统戏剧观念的社会讽刺喜剧。奥尼尔的剧作尤金 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他在1936年凭借代表作《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 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尔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优秀剧作有:《东航卡迪夫》(1914)、《加勒比斯之月》(1917)、《天边外》(1918)、《安娜 克利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榆树下的欲望》(1924)、《奇异的插曲》(1927)、《啊、荒野》(1923)、《无穷的岁月》(1933)、《送冰人来了》(1939)等。奥尼尔生前三次获普利策奖。作家自认为并得到公认的最好作品是《长夜漫漫路迢迢》。这部带有自传性的剧作,按作家生前声明,在他死后的1956年首次在瑞典上演,并又一次获得普利策奖。奥尼尔是美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并使之赶上世界水平。奥尼尔的戏剧师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艺术风格,把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的表现主义技巧结合起来,开掘人类心灵的底层。作者一生最关注的主题,是人在外在压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过程。作为现代悲剧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剧既烙下了现代各种心理分析学(尤其是弗洛伊德主义)的印记,又沉重地渗透着古希腊的悲剧意识。1936年, 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作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 ,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天边外》被认为是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这部剧作保持着悲剧情节的一致性。它分为三幕,每幕两场:一在室外,一眼看到天边;一在室内,看不到天边。这两种场景交替出现,表明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遥远。它继承了古代的悲剧创作传统,为作者首次赢得普利策奖。《琼斯皇帝》是一部表现主义的剧作。在此以后,奥尼尔又完成了一部著名的长剧《哀悼》(1931)。这是套用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三部曲《奥瑞斯忒亚》的格式写的一个三部曲。奥尼尔严肃地对待戏剧事业,他一贯反对美国商业性质的戏剧,对于美国的戏剧改革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作品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海上生活和美国新英格兰的生活;他又深入研究了美国社会问题的病根,对它们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因此他的创作内容具有普遍意义。但他看不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途径,愈来愈感到烦恼、痛苦和失望,因而给一些作品涂上了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希腊悲剧对它们的影响很深。古希腊悲剧表现人同命运的搏斗,奥尼尔则表现人同生活环境的斗争。他企图用生活环境解释古代希腊人的命运观念。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布莱希特,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写出第一部短《巴尔》,攻击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城市丛林》,并撰写剧评。1922年被慕尼黑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应著名导演莱因哈特邀请赴柏林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1926年,布莱希特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见解,初步提出史诗(叙事)戏剧理论与实践的主张。创作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1927)、《三分钱歌剧》(1928)、《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1930)和《巴登的教育剧》、《措施》、《例外与常规》等教育剧。1931年,将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为舞台剧。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带着妻子儿女逃离德国,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1948年10月返回柏林(东)定居。1949年与汉伦娜一起创建和领导柏林剧团,并亲任导演,全面实践他的史诗戏剧演剧方法。主要剧作有:《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卡拉尔大娘的枪》、《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四川好人》、《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以及改变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的注释形式,阐述史诗戏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论实验戏剧》、《买黄铜》、《表演艺术新技巧》等。1948年后,剧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理论与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等剧的导演分析。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布莱希特史诗戏剧理论是在20~30年代与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作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 三一律 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把戏剧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戏剧体裁所界定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戏剧式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一类是违反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史诗式戏剧或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 间离方法 ,又称 陌生化方法 ,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 间离方法 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给予很高评价。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持肯定态度,曾多次谈论这个体系对现实主义表演艺术所做的贡献。萨特、加缪与存在主义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40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戏剧的思想哲学基础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学说。主张:这一学说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但又并不具备理性的基础;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孤独而没有意义。存在主义哲学迎合了战后西方人悲观厌世、抑郁苦闷的精神状态,而存在主义戏剧正是传播这种哲学的有力手段。存在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萨特的剧作有《群蝇》(1943)、《密室》(1944)、《死无葬身之地》(1946)、《肮脏的手》(1948)和《恭顺的妓女》(1947)等。他笔下的人物都面对多种选择,不得不重新估价其人生观,创造新的生活准则。萨特力图使人们看到对自己的行为的责任,将个人的道德观念置于对社会和政治的忠诚之上。加缪在存在主义戏剧家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的剧本有《误会》(1944)、《卡利古拉》(1945)、《戒严》(1948)和《正义者》(1949)等。加缪强调世界的荒诞性,提倡人的 反抗 。他对戏剧的特殊贡献来自他的论文《西叙福斯的神话》,文中对 荒诞 一词的定义,为以后的荒诞派戏剧张本。加缪拒绝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但他的结论和萨特是一致的。尽管萨特和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但他们的戏剧保持了传统的形式,具有比较完整的人物、情节,结构是用理性的手法来表现非理性的内容,这为以后的荒诞派戏剧所不取,但是存在主义戏剧在哲学思想上为荒诞派戏剧作了准备。存在主义戏剧从60年代起减弱了势头,但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戏剧作品还有相当广泛的观众。加缪,法国作家。加缪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剧本有《误会》(1944)、《卡利古拉》(1945)、《戒严》(1948)和《正义》(1949)等。除了剧本,加缪还写了许多著名的小说。中篇小说《局外人》不仅是他的成名作,也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该作与同年发表的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在欧美产生巨大影响。长篇小说《鼠疫》(1947)曾获法国批评奖,它进一步确立了作家在西方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 ,1957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的创作特色是用白描手法,极其客观地表现人物的一言一行。文笔简洁、明快、朴实,保持传统的优雅笔调和纯正风格。他的 小说从严都是形象的哲学 ,蕴含着哲学家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和艺术家的强烈激情。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他赢得了远远超过前辈的荣誉。他的哲学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期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影响很大。评论家认为加缪的作品体现了适应工业时代要求的新人道主义精神。萨特说他在一个把现实主义当作金牛膜拜的时代里,肯定了精神世界的存在。作品:《误会》、《卡利古拉》、《戒严》、《正义》、《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鼠疫》等。让 保罗 萨特。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专家。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萨特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他的中篇《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创作成就高于小说,一生创作9个剧本,其中《苍蝇》、《间隔》等,在法国当代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恭顺的妓女》是一部政治剧,揭露美国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迫害,并对反种族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深切的期待。此剧体现了他主张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想。小说《恶心》和剧本《苍蝇》、《问隔》、《恭顺的妓女》、《存在主主是一种人道主义》等已有中文译本。.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荒诞派戏剧借助于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去表现存在的荒诞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把人类的惶惑不安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揭示人生现实的不合理性,机械可笑的动作,幻象的显现,灯光和音响的作用都发挥到最大程度。尤其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夸大物体的地位,让大量的物体占领舞台空间,用来说明反理性的世界倒过来压迫人的理性世界,反映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与人的精神空虚的矛盾。荒诞派戏剧在 50 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来风行于法国、英国、美国, 60 年代统治了西方戏剧领域,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重要的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全面反对传统戏剧的创作程式,这一派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创作上吸取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加以融会,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法上独辟蹊径,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创新,创作出了一批离奇怪诞、泅异于传统戏剧的作品,因此被戏剧评论家们称为 先锋派 、 反戏剧派 。 60 年代初,英国戏剧家埃斯林将其定名为 荒诞派戏剧 ,这个名称很快被文学戏剧界认可。古印度的梵剧 迦梨陀娑和《沙恭达罗》印度古典戏剧 梵剧,从题材上看,一是取材于史诗和传说故事,这类题材是印度古典戏剧的主要部分,如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中心的《摩罗维迦》,在传说故事中溶入新意的《沙恭达罗》。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刻画都市世态人情为主,如《小泥车》等。此外还有一些以宗教宣传为宗旨的作品,如《马鸣戏剧残卷》。对梵剧的艺术形式,人们了解还不太多。从《马鸣戏剧残卷》看,当时角色的出现方式至少有三种:一是为角色拟定了名字的;二是仅标明角色身份的,如 妓女 主角 等,并出现有鲜明特点的丑角;三是以抽象概念为角色命名,如 智慧 名誉 等。在剧本样式上,开场有引子,结尾有尾诗,引子一般与剧情无直接关联,尾诗有的由剧中人唱出或念出,有的是外加的.剧本正文,由说明、唱词和动作提示三因素组成,说白中除了对白,还有独白与旁白。唱词归于角色,溶汇于剧情,不同于希腊悲剧的演唱,接近中国古典戏曲的唱词。动作提示多样而细致。剧本语言雅俗相间,主角和上流人物对话时多用雅语,而妇女和下层人物多用俗语。从艺术之外看《沙恭达罗》,〈沙恭达罗》描述的是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感人而热烈,幸福美好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尽管这样一个故事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已经是再平淡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当迦梨陀娑用戏剧的语言把它变成舞台艺术的时候,故事立刻变成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成为古印度梵文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和世界古代文学最高的成就之一,并且千百年来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虽然全剧 没有喧嚣,没有浮荡,没有杀伐,没有骚动,而是一股清泉,一声黄鹂,一片花荫,一派仙境 ,但是诗人行云流水的结构安排,雍容流畅的语言,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扣人心弦,人物鲜明生动、栩栩如生、风韵饱满,思想感情缠绵悱恻,细腻真实,感人心肺。诗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和独具特色艺术风格使得我们领略到了戏剧超凡脱俗的魅力和清新隽永的美感。的确,戏剧热情的赞扬了自由、真挚、浪漫的爱情,给了我们许多美的艺术享受。尽管如此,爱情和艺术并不是艺术的全部,戏剧在向我们描述故事的时候也或暗或明地向我们展示了其他许多非艺术但却有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轻视甚至完全不考虑这些潜在的或次要的内容,纯粹考察二人的爱情,那么这个戏剧将变得和其他爱情故事毫无二致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东西才是的戏剧及戏剧中的人物显示出它们的美,才使得戏剧本身具有它高度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下面我就试图抛开戏剧本身的艺术特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看戏剧。迦梨陀娑,印度古典梵语诗人 ,剧作家。。现存公认属于他的作品有7部 :抒情短诗集《时令之环》,抒情长诗《云使》,叙事诗《鸠摩罗出世》和《罗怙世系》,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剧作以宫廷生活为背景 ,以国王为男主角 ,以爱情为主题。《摩罗维迦与火友王》写历史人物火友王与在战乱中沦为宫女的摩罗维迦公主的爱情故事,它与跋娑的《惊梦记》共同开创了描写帝王艳史的先例;《优哩婆湿》描写天国歌伎优哩婆湿和人间国王补卢罗婆娑相爱的故事 ,富于浪漫色彩,诗情洋溢,风格爽健明朗;《沙恭达罗》共7幕,写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婚姻故事。豆扇陀行猎中遇见沙恭达罗,由相爱而结婚。不久,豆扇陀留下戒指当信物,只身返回京城。沙恭达罗怀着身孕,去京城寻夫,由于受仙人诅咒,丢了戒指,豆扇陀拒不接纳。直到他重新得到戒指,魔力解除,二人才重归于好。剧中的沙恭达罗形象丰满,性格完整,是一位代表古典美的印度女性形象。全剧诗意盎然,情节波澜起伏,语言朴素而优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曾先后两次将该剧搬上舞台。其代表作《沙恭达罗》。作品语言优美,风格爽朗,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它是梵文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日本的能与狂言能的曲种又称 能乐 。日本古典剧种之一。能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 猿乐 (类似中国唐代的散曲)中分出,著名能奠基人观阿弥(1333-1384)和世阿弥(1363-1443)父子,尤其是后者在总结并吸收前人各种艺术的长处,使能发展成为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为主的悲剧型歌舞剧。后于室町时代,得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保护、支持,能这一剧种才日益繁荣,确立了自己地位。谣曲(又称谣)指能的词章,其题材多取于《古事记》、《伊势物语》、《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等古典名著,文字优美华丽,讲究韵律,其间并缀以古典作品的名句、名歌,格调庄重典雅,故有 剧诗 之称。著名谣曲作者除世阿弥父子外,尚有观世之雅、金春禅竹等。从内容上可分为五类:一、 祭神戏 ,是表示祝颂的剧目。二、 武士还魂戏 ,多描写历史上的武将故事和雄壮的战争场面。三、 假发戏 ,以女性为主角,表现母子、夫妇间悲欢离合的举目。四、 杂戏 ,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如《隅田川》等;五、 鬼怪戏 ,这种戏剧的登场人物不多,有主角一人,配角一人,副主角和副配角若干人。主角第一次作为乡人出现,引出故事原委,退场后作为故事中死去的武将或美女的幽灵再次出现,载歌载舞地表现起故事的中心内容。谣曲的结构分 序、破、急 三段。 序 段为故事的开端, 破 段展开故事情节, 急 段形成故事的高潮,随之全剧结束。能的演员由于各有师承,至今还保留着观世、宝生、金春、金刚、喜多等五个流派。据统计,现保存剧目约240余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熊野》、《松风》、《高砂》、《忠度》、《井筒》和《隅田川》等。狂言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剧目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是猿乐能与田乐能的派生物。狂言与能一样,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因为它也可以算是能剧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能剧放在一起合称 能乐 。狂言属于喜剧型科白剧,相对于典型的悲剧型歌舞剧----能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取材的人物或事件用幽默的方式给武士和其他贵族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并且因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以当时的口语演出,所以比起能剧更能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平民艺术形式。狂言与能同出于农村祭神的猿乐(类似中国唐代的散乐)。能发展成为歌舞剧,演员均戴面具演出,而狂言则以科白(表演和对话)为主,原则上不戴面具,也有些剧目穿插着简短的歌谣和舞蹈,由大鼓和小鼓伴奏。能剧题材多取自古典文学,台词典雅,多以著名人物为主人公;而狂言则取材于普通人物的身边琐事,以当时的口语演出。因此,狂言被称为庶民的戏剧。 狂言是小型喜剧,情节简单。上场的主角称为仕手,配角称为胁。具有代表性的演出程式,一般是先由仕手或胁上场报名,然后主配角一问一答,逐渐展开情节,酿成矛盾,当局面激化,对立达到顶点无法解决时,便由对立的一方逃走了事。 狂言剧目按其主角的类型分为侯爷(地方豪绅,称为大名)戏、新娘新郎戏、僧尼戏、盲人戏、鬼怪戏、神佛戏等。 狂言在兴起的初期并无固定台本,靠师徒之间口传,后来有了备忘的剧情纪要,由演员在台上即兴发挥。到江户时代才形成固定的台本,所有台本都是由狂言演员(狂言师)创作,经过多年演出逐渐定型的。现在保留的剧目共有260个,大多定型于江户时代。 大藏流一派的保留剧目有180个,和泉流一派有254个,其中有174个是两家相同的。江户时代另有鹭流一派,到明治时代逐渐失传。狂言的戏剧内容,除祈福祝颂的神佛戏外,基本上都是笑谑幽默的喜剧。它以当时的社会习俗为背景,针对世事人情中的纰缪,痛加讥刺和嘲讽,因此可以把狂言看作是中世纪时期日本社会的风俗画。狂言作者对剧中的嘲讽对象并非一律给以辛辣的讽刺,对于社会下层人物,如管家、僧尼、盲人,甚至小偷、无赖等,往往是在嘲讽之中含有宽容的微笑,寓有劝善戒恶的意思。但在不少狂言剧目里却也夹杂着封建糟粕,例如对封建统治者的屈从、阿谀,对生死轮回和宿命的迷信,把人世间的贫富等级视为天经地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