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4 23:05:13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一、在华外报网的形成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开始从东南沿深入细致 逐渐扩展到中原腹地。各地出现的第一份报刊大多是在华的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宗教性报刊仍是在华外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香港、上海、广州外,宁波、福州、厦门也相继有外报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和天津两地的报业最为发达。1、广州:《中外新闻七日录》创刊于1865年2月,是广州最早的中文报刊。《广州新报》2、天津:《时报》1886年8月在天津创刊以及英文版《中国时报》3、宁波:1854《中外新闻》4、汉口:1866年《汉口时报》5、《中西闻见录》:1871年外国传教士组织了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 ,1872年该会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创刊,由丁韪良主编。内容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报道各国的近事与商业信息。外国人的办报活动就突破了中国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禁区。6、19世纪60年代天主教在华主办的报纸《香港天主教记录报》后改名为《天主教记录报》是天主教在华的第一份报纸。《益闻录》,《圣心报》1887年创刊,1949年停刊。7、《益闻录》是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办得中文刊物。1879年3月16日创刊,由半月刊转为周刊。李林主编,以时事为主。1898年与《格致新报》合并,改名《格致以文汇报》,1899年简称《汇报》。在政治上支持和公开维护法国殖民利益。二、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鸦战后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评价?)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创办约180种报刊,总体上是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总目标服务。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绝大多数为侵略中国的总目标服务的。在华外报的迅速发展并占据中国报坛的垄断地位,是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文化侵略行为。企图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他们还宣传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企图以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头脑,推行殖民主义道路。为倾销鸦片辩护,鼓吹武装侵略中国,鸦战后,制造舆论。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国家在18世纪以后科技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自我封闭的结果是自己越来越落后。《察世俗》等外国人所办的中文报纸的出版,把自然科学知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现状、西方富强之道、向中国读者做了通俗化的介绍,或以显示西方文化优越,或作为手段引中国人入教,但毕竟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固有文化提高,使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可自由进行采访编辑出版,并雇用中国文人当助手,从而使西方的新闻采访和编辑业务、新闻事业的管理方法和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陆续为中国人所掌握,培养出一批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捷径。报刊的石印和铅印技术也随外国人的办报活动传入我国,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创造有利条件。2、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思想认识层面、实践操作层面、技术设备层面)3、外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点。1)从1815年到1911年,作为近代报刊的外报,同邸报,京报等中国古代报纸,并存了将近一个世纪。4)在内容和版式上,外报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文艺作品(副刊)、广告为基本内容的格局,而邸报、京报始终以宫方文书为基本内容。5)在机构设置与专业分工上,外报的报馆是独立的机构,办报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这种外来的新事物同原有的事物同时存在的状况,是东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背景下出现的。报馆内部的明确的分,从出报到营销能有序的运作。而邸报运作属官广告为,设有专设地办报机构;刊行京报的报房只是出版与销售的商业机构,设有专业的编辑人员。6)在新闻传输和印刷技术上,邸报、京报停留在手抄、木刻活字印刷时,外报已经利用近代科学技术传输稿件和排印报纸。(7)在传播范围和效果上,邸报、京报都较小,而外报而向社会发生,办报者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和市场意,他们努力使报刊满足读者需求,强化传播效果,扩大销售市场。8) 产生以上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时代前进了,物质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提高了。4、评价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传教士在华办报活动,是帝国主义在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实行 攻心 政策的一部分。早期传教士办报传播西学是手段,其目的是传教;后期教会报刊内容多由 教 而 政 ,传教士借报刊直接参与、影响中国政治,目的是为了以外国资本主义那一套为蓝本,加速中国的殖民地化。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 攻心 。但是,在客观上,传教士所办报刊又起到了开化中国人头号脑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文明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02 08:24:18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向导》: 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 二大 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宣传内容上,首次提出了 打倒帝国主义 、 打倒封建军阀 和 国民革命 的口号,并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系统宣传。它积极评说时政,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国内读者赞扬它是 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先驱》:北京团组织于1922年1 月15日在北京创办,半月刊。1922年5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建立,《先驱》改组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该刊着重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和各国青年运动的消息,刊载团中央文件及各地团组织的活动情况。1923年8月15日在上海终刊。3.《中国青年》:1923年8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中国青年》的宗旨是要做青年 忠实的友谊的刊物 。它根据青年的特点,从青年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平易流畅的语言,对青年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宣传教育,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报刊的优良传统。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扎实、形式活泼,能吸引读者;(2)在一段时间里每期都有《本期研究题目》,启发读者思考;(3)同读者建立直接联系,组织读报组,开会讨论。其宣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答:①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②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4.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一是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二是继承和发扬 五四 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领导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三是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依靠群众办报刊;四是在文风上,党的报刊坚持了 五四 时期倡导的白话文的正确方向;五是培养了干部。补:建党初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哪些报纸,有什么特点?建党初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主要报纸有:(1)《向导》: 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 二大 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它积极评说时政,同帝国主义反会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国内读者赞扬它是 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3)《前锋》:《前锋》于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主编,原定为月刊,实际未能按期出版,1924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主张。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这些刊物的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二是继承和发扬 五四 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领导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三是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依靠群众办报刊;四是在文风上,党的报刊坚持了 五四 时期倡导的白话文的正确方向;五是培养了干部。中国共产党报刊的出现,在中国新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为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发展道路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