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历史知识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历史知识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发布时间:2019-05-23 23:42:14①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②《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国家与社会的划分与社会治理-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 16:29:41国家与社会的划分与社会治理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哈贝马斯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哈贝马斯把全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领域、公共舆论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私人领域由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社会劳动领域以及不再具有生产功能的家庭领域所组成,在该领域,私人生活和个人爱好空间构成了私人自律的基础。公共舆论领域由非政府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基础上组成,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独立的传媒、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以及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团体。该领域又被划分为政治公共领域和文学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具有非政治性质,它以咖啡馆、俱乐部、沙龙等文化场所为载体;政治公共领域以舆论为媒介,调节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国家权力作为公共部门,通过公共舆论领域而获得其合法性,而民众则通过公共舆论领域挑战国家的合法性,并提出权力要求。政治学研究将社会政治生活区分为国家与社会两大不同领域,目的在于探索和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模式。下图综合政治学研究成果,集中显示了一个合理的社会治理模式的不同层面及其基本原则。自治社会发展的意义研究表明,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各有其不同的社会起源。极权政治把社会原子化(atomized)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以便使 国家 权威直接地、最大限度地施加于作为个体的每个社会成员之上。因此,一种组织化、制度化极低的、由单个的和孤立的个人所组成的 大众社会 (mass society)是独裁政治的社会形式或基础。相反,一个结构多元化并制度化了的由多重政党和社团组织所组成的 市民社会 则是孕育民主政治的良好土壤。从广义而言,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 国家 和 个人 之间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团体、工会、商会、学会、学校团体、社区和村社组织、各种娱乐组织和俱乐部、各种联合会和互助协会等等。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 独立性 (independence)和 制度化 (institutionalization)为特点;它按照不同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将单个的个人组织在不同的 次级社会共同体中 ,使人们成为有组织的 市民 ,而不是随意聚集一处的 群众 。因而,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市民社会是社会现代化的结果。在西方,它是伴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衰落、 自治城市 的兴起、社会角色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而逐步孕育生成的。市民社会作为单个人组成社会的一种最基本方式,也是社会化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它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 多元民主 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种 多元民主 (pluralist democracy),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征。而一个多元的市民社会按照不同的职业、利益要求、生活志趣、宗教信仰、性别和年龄、生活地域等特点将社会成员纳入不同的职业团体、利益集团、娱乐组织、宗教团体、同性或同辈集团、社区组织等多种多样的组织之中,并使这些组织纵横交错,形成一种广泛而密集的社会网络,处于这个网络之上的每一个社会组织由于具有利益聚集和表达的功能,正好成为民主政治多中心、多层级的社会载体。(2)一个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专制极权政治构建于 一袋马铃薯 式的社会基础之上,在这种社会中,社会成员往往作为个体而不是作为一个组织化的社会来直面国家的权威。在强大的国家权威面前,孤立的个体总是显得卑微、渺小和无力抗争,这一方面使国家的权威可以无所顾忌和不受限制地无限膨胀,从而逾越它应有的界限,侵夺人们的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当人们对国家的权威的扩张忍耐到最大限度时,便很容易借助某一突发事件, 振臂一呼 而采取革命化的举动。市民社会作为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间结构,在二者之间隔开了一条广阔的缓冲地带。一方面,它把人们组织在各种纵横交错的社会结构中,使社会成员摆脱了 孤立无援 的境地,避免了作为个体来直面国家权威的压力,从而为抵抗强权政治、保护个人自由筑起了一道屏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途径,它在将社会成员对国家权力的诉求合理化的同时,为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凝聚和表达疏通了渠道,避免了将任何冲突都归宗于政治冲突的可能性,从而约简了社会矛盾,缓和了国家层面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 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自发而自立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是产生和传播新思想新知识、孕育新的价值观念、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规则的基本途径,它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将社会成员规制于民主的价值和信念之下,而且还可以培养和训练能够承担正式的民主政治之角色的新的政治领袖。所以,由自发而自立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的市民社会,适合于成为首先是 小范围的民主 (small-scale democracy)而后为 大范围的民主 (large-scale democracy)的实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民主的健康发展总是在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利益阶层之间不断协调和妥协的过程中展开的。任何一种占绝对优势的社会力量和利益集团都有可能将民主引入一条无所限制的发展企图。多元的市民社会作为多重社会利益和社会力量的组织形式,通过自动而有组织的分化与整合,可以为民主的健康发展提供自动平衡的砝码。近几十年民主发展的历史表明,尽管不是任何一种市民社会的组织和团体都是以民主为价值取向的(有的可能还正好相反),但是,社会多元化对于民主的渐进而平稳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7 22:02:0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一、历史观的基本命题社会历史现象的两个基本方面,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是人的生命机体构成中的本质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人的活动中的本质关系;与此相适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则是社会及其历史发展中的本质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两个基本派别 ----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或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们的物质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的主体----人口,但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方式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内在结构,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构成方式,它体现了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物质生产活动包括两种物质关系:一是人对自然的交换关系,二是人们之间的活动的交换关系.社会意识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指全部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社会意识是社会总体的意识,它有别于个体意识.通常意义上的个体意识是个人所处的特殊存在条件及个体活动的反映,而作为社会总体意识的社会意识则是在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人意识使人的意识显示出特殊性,而社会意识则使人的活动显示出统一性.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良种对立的历史观.凡认为社会存在归根到底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凡认为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决定社会存在的,则是历史的唯心主义.马哲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建立在物质力量发展的基础上,从而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思想史上,还存在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对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是在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主观和客观这两个基本关系问题上划分的两个派别.历史决定论坚持历史发展的确定性,必然性,把历史发展看作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而非决定论否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把历史看承纯粹偶然事件的堆积.历史决定论同非决定论的对立并不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机械决定论在历史观上表现为宿命论.否认偶然性和人的主观目的和意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在这点上,它其实与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具有某中共同性,就是历史宿命论.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中一般表现为唯意志论.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把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人的主观意志.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决定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同时也指出个人的主观意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阶级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必然会占统治地位.社会意识不是与社会存在无关的独立实体,它不过是以观念体系形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存在.同时,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自身独立的性质.其相对独立性,是由它自身所具有的内在本性决定的.从社会意识的特殊存在形式中还导引出了它的特殊的发生发展规律.首先,在社会意识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系统的特殊历史继承性联系.社会意识是从两种来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继承历史上先辈们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其次,社会意识的形成还受到同一时代不同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独立性.由此说明,社会存在并不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唯一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不同步表现为:一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正确认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前提.其反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先进 促进;落后 阻碍)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必要性根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社会存在得以发展的必要的精神条件.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可能性是由它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由此构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社会历史的运动就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四、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历史的发展就呈现出与自然过程具有相互一致又在本质上不同的性质和面貌:它是 自然历史 的过程和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即具有合规律性的特点,又具有 合目的性 的特点.从根本性质来说,所谓社会规律或历史规律,不过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即贯穿于人的活动之中并制约着人的活动的那种客观必然性的关系.社会规律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活动,这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活动与客观必然联系两个方面的统一.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是由生产实践的限定性和他律性所决定的.这种限定性和他旅行就是人们活动中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由此决定了历史的进化发展表现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社会历史的规律性还表现在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是 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