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历史知识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23 22:46:14考点135 改革的背景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具体表现有:①在农奴制下俄国的农民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不断发动起义,阶级矛盾尖锐;②俄国的工业发展艰难,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③俄国国内新思潮出现;④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得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激化了国内的矛盾。考点136 1861年改革(1)改革的酝酿①公开讨论;②秘密讨论;③公开方案。(2)主要内容①废除人身的控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通过赎买的形式得到一块份地;③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规定加强对村社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的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3)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在沙皇领导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的专制独裁统治,挽救统治危机。(4)改革的影响①改革使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②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孝文帝改革-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5 10:10:3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际主要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冯太后是魏文帝(孝文帝之祖父)的皇后。她从公元466年(献文帝天安元年)开始掌权,有较丰富的政治经验,很有作为。孝文帝即位时(公元471年),只有五风,开始改革那年(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也才十八岁。从孝文帝即位,到490年(太和十四年),冯太后死,在这二十年中,冯太后一直临朝称制。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进改革。终于迁都在内,共有六点:1、整吏治理北魏前期,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制。其长官为刺史,郡为太守,县为令长(亦称县宰)。但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治绩好坏,任期都是门年。这时没有俸禄制度,官吏到任以后,任意搜刮人民。这次改革,首先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2俸禄制度。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就是在户调之外,每户增收帛三匹,杰二石九头;官罕定期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为了杜绝贪赃枉法,与 班百官之禄 的同时,又制定了惩治贪污的办法。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就在这年秋天,派人到各地巡察,检举犯法的守宰,有四十多人因贪赃被处死。经过这样的整顿,吏治改善,贪赃枉法之事大大减少。2、均田制中原地区经过长期战乱,人口大量的流动,许多土地荒鞠,还有大量的土地为豪富之家强占,不少农民脱离户籍,成为豪富之家的私有人口,遭受豪富之家的残酷剥削和奴役。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则有很大困难。这一情况到教文帝即位时,仍极严重。公元485年(太和九年),孝文帝下均田令。主要内容有发下四点:一是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田为世业,不还官。桑田按照规定,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蚕桑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二是土地不准买卖。露田不得买卖,桑田亦不得买卖。但 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 (魏书 食货志)。三是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壮牛一头,受田三十亩;每户限受四牛之数,不再给桑田。四是地方官吏各随左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为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此 公田 后名 职公田 ,亦名 职分田 。〈通典 食货志〉(一)注: 职分田起于此。 )均田制名为均田,实际是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土地占不有均的状况不变。因为大族地主除了继续用隐瞒土地的手段以对付官府之外,他们又拥有众多的奴婢,还有耕牛,按均田制的规定,应分到许多土地。这样,足以保住他们的产业。但均田制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并不准买卖,这些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国家公开授田,要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家控制下的依附农民,有助于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自耕农增多,户田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3、三长制继实行增田制之后,于486年,又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组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宗主督护制是自东汉以来,世族门阀地主发展和农民的农奴化的产物,北魏前期采用这一制度,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一旦政权巩固,就必然要设法废除,代之以符合中央集权帛要求的新的制度。三长要挑选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提任,其职责是掌握乡里人家的田地、户口数量,征收租调,征发徭役,维持治安。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三长制,是对于世家大族地主的一次沉重打击。所以有不少守旧派反对。冯太后的态度是坚决的。4、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即一夫一妇的家庭,纳户调帛一匹、杰二石。民年十五岁以上未聚妻的,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能从事耕织的壮年奴婢,八人出一夫一妇之调。耕牛二十头,出一夫一妇之调。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同。这一新的户调制度的实行,改变了过支租调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减轻了很多;对于大地主来说,由于户调征收到奴婢和耕牛,虽然比率较低,毕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5、迁都洛阳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控制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羁绊和干扰,有利于继续进行改革。迁都本身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孝文帝改革的总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6、改易习俗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开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是易鲜卑服装为汉服 公元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先极堂会见群臣时, 班赐赋限 ,这是易鲜卑官服为汉官服饰的具体执行。二是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称鲜卑语为 北语 ,称汉语为 正音 。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北史 魏咸阳王禧传》)三十岁以上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要立即改说汉语。如有故意说鲜卑语的,要降爵罢官。三是迁洛阳的鲜卑人,即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四是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改革鲜卑贵族原有的姓氏为汉姓。所改汉姓,以取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拓跋氏为首姓,取义改姓元氏,为最高门第。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姓于氏,匕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这八姓贵族的社会地位,与汉族北方的最高门第崔、卢、李、闻四姓相当。其他稍低一些的贵族姓氏亦改汉姓,其等第与汉族的一般士族相当。孝文帝还设法使皇族和鲜卑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以此为光荣。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历史学: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4-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历史学: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4发布时间:2019-05-27 22:55:37(1)上述材料出自 1978年底 中共中央在 北京 召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公报 彻底纠正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2)主要内容:①彻底否定 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材料: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 站起来 富起来 开创未来 《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1) 春天的故事 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指的是什么?与党的哪一次会议相联系?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2)这个老人是谁?邓小平(3)老人在 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个 圈 指什么? 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4)1992年这位老人写下 诗篇 指什么历史事件? 1992年南巡讲话(5)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有哪些?举例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刘邓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指挥淮海战役。社会主义建设: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路线;一国两制的构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6)带领我们 站起来 富起来 开创未来 的分别是谁?都是谁? 能够带领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②中国共产党;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历史学: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3-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历史学: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3发布时间:2019-05-27 22:55:28(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4)内容:完成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措施:对个体农业的改造 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引导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资本家)的改造 1954年,逐步发展公私合营,后在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时间:1978年;(2)最早出现的地区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3)建立的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内容(具体做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5)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6)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5. 确立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会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五.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历程:(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①土地改革(1950 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②农业合作化(1953 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材料: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