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二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有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肺泡回缩力。
生理意义:
1.减小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2. 2.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在呼气时防止肺泡萎陷,吸气时防止肺泡过度膨胀。
3. 3.防止肺水肿。减小肺泡回缩力,减弱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血浆和肺组织间液的“抽吸”作用,阻止液体渗入肺泡,从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早产儿可因肺泡二型细胞没有发育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肺泡极度缩小,发生肺不张,且由于肺泡表面张力过高,吸引肺毛细血管血浆进入肺泡,在肺泡内壁形成一层“透明膜”阻碍气体交换,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总之,在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在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肺通气功能降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