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心绞痛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心绞痛持续发作不能及时缓解则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故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缓解心绞痛。
抗心绞痛药物主要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以减少心肌需氧,和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以增加心肌供氧来改善心肌的缺血和供血失衡。用药后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得以消除,如症状持续存在需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并进一步施治。由于抗心绞痛药物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制和适应证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注意选择和合理用药。
目前,常用于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需氧和增加心肌供氧。
(1)硝酸酯类:可反射性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和肌力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2)硝苯地平:可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硝苯地平与硝酸酯类联用应慎重。
(3)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
(4)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均可明显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联用应特别警惕!
(5)β受体阻滞剂:不要突然停药,否则可导致心绞痛加剧或诱发心肌梗死。
(6)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均可引起血压下降,血压下降过多,可致冠状动脉流量减少,对心绞痛不利,故一般选择口服给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