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集纳-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10 18:55:06新闻集纳是一种短新闻的发布形式,又称 新闻集锦 。一般把若干则简讯分类编排,并冠以栏目或题目刊出或播出。这种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稿件,扩大版面或节目的信息容量,但一次集纳的条数不宜太多,表达也要力求简明。2、名词解释:新闻集纳(中国传媒大学,2005)3、名词解释:专版、专栏(中国传媒大学,2006)4、名词解释:新闻集纳(四川大学,2004)专栏、专版;新闻体裁、报道形式;系列报道;新闻编辑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必须真实-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本节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新闻为什么要真实;二、坚持新闻真实是记者的首要职责。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新闻必须真实。1.5.1 新闻必须真实新闻的生命是真实。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④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1.5.2 真实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坚持新闻真实是媒体的首要职责,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是缺了存在的价值,最终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淘汰和唾弃。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新闻理论教程》-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7 19:58:17《新闻理论教程》导 论第一节 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一、新闻学学科介绍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新闻学术界一般认为,新闻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构成部分。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和揭示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历史新闻学,也叫新闻事业史。主要研究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它要探寻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是怎样从低级向高级形式演进的?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应用新闻学,也叫新闻业务。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它探讨的是新闻采、写、编、摄、录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狭义的新闻学,指的是理论新闻学、即新闻理论、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学原理等。理论新闻学 是新闻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性质是为了探讨和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启发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自觉意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三、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研究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新闻活动指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第二节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综合性的宏观研究从新闻事业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入手,西方新闻学者对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了集权主义新闻理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社会责任新闻理论。集权主义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下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指出,在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环境中,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包括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绝对不能批评政府。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18、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 密尔顿首先提出来的,由18世纪美国政治家托马斯 杰弗逊以及19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约翰 米尔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真理通过与谬误的较量,最后必然会战胜各种错误意见并得到传扬;政府不得对报刊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1946年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一份题为《一个自由和负责任的报刊》的总报告及六份分报告,并于1947年陆续出版问世。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对待西方新闻理论,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加以具体分析,既不应全盘照搬,盲目崇拜,也不应一概排斥,全盘否定。二、新闻观念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一译 新吉纳主义 , 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洋溢着浓郁的小说化气息和主观性色彩,甚至走着由事实转向虚构的道路。 新新闻主义其实为新闻特写与通讯体裁的写作提供了全新的借鉴范式,甚至可以说提供了变异的可能性。 (李良荣)精确新闻学:在60年代美国出现的,精确新闻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公共新闻学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简称PJ.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要求新闻报导必须在报导事件的同时传递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努力让所有受一个社会公共议题影响的人都能在报导中表达自己的声音,并且鼓励记者和公民之间建立一种有来有往的对话,也尽力让所有受同一个问题影响的人都能在报导中表达自己的声音.第一章 新闻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新闻起源,是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信息传播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历史唯心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好奇心和新闻欲,是人的一种本能。新闻欲:指人的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的三种心理状态。唯心主义新闻起源观脱离物质生产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新闻本源,即新闻的客观来源,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一.事实和新闻事实1、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2.生活中的事实与新闻传播中的事实有本质区别生活事实:客观存在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发现它而传播于他人,便成新闻。新闻事实:既含有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播者的主观信息,这是因为事实本身不是新闻,把事实传播开去才是新闻。客观事实没有价值特征,无论人们对它持何种看法,事实总是事实,但是对事实的报道常带有对它的评价,新闻总是反映着报道者的价值评价的差别。3.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映和报道。二、信息与新闻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这种存在方式与运动过程的陈述。新闻信息:含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新闻传播活动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授活动,新闻信息才是新闻传播的本质规定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它们对受众而言都具有未知性和针对性,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内涵不同。两者虽然都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最新状态,而信息来源于客观事物发展的一切状态;(2)外延不同。新闻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新闻这种信息通过新闻媒介传向整个社会,能够调整和影响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思想,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新闻传媒进行传播,都能公开面向社会。三、新闻和宣传的关系宣传是指宣传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像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期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支持的社会行动。1 新闻和宣传二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的内容是事实,宣传的内容是观念。2 二者的出发点不同,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的需要,宣传的出发点是宣传者自身的需要。 3 二者的归宿(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盈利,或满足受众的消费需要,宣传的目的是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4 二者的传播方式不同,新闻重在报道事实,宣传重在以理服人。四、新闻和文学的关系1 二者的本质不同,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文学的本质是艺术。2 二者的功能不同,新闻的功能是让人知道,文学的功能是让人欣赏。3 二者的内容不同,新闻主要表现事件,文学主要表现人物。4 二者的表现手法不同,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不能带有感情色彩,文学则可以运用虚构、夸张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第四节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一、新闻的含义(一)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传闻,情报,新知识,新鲜事。(二)新闻在近现代新闻事业中的含义新闻纸 、 新闻业 ;新闻机构每天发布的消息;新闻报道体裁等。二、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可能更完整地揭示新闻定义的含义。三、新闻信息的特性:新闻信息区别于非新闻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同时具备。(一)真实性指新闻信息以客观事实基础,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二)新鲜性指新闻信息反映具有新意的新鲜事实。(三)及时性指新闻信息以最快速度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最新动态。(四)公开性指新闻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第五节新闻的倾向性一、定义: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是新闻传播中客观存在的。二、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一)新闻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能动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闻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某种主观倾向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明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从报道者个人来说,新闻是事实通过报道者的头脑所作出的反映。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包含着报道者主体意识的社会生活,是经过报道者认识和评价过的社会生活,而现实生活中的报道者,都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倾向,并总是依据这种思想倾向去采写新闻并加以报道。由此可见,新闻必然包含着倾向性。从新闻事业来说,在现实社会中,新闻事业隶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党或一定的社会集团,是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并为他们的特定利益服务。因此,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制约,使得新闻事业报道的新闻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二)新闻的倾向性是要受新闻的客观性制约的。新闻客观性的两层含义: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服人,其生命力也必然是短暂的;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没有事实的变动或变动不足以引起受众关注就不会有新闻,而对于足以引起受众关注的重大变动的事实来说,任何掩盖、封锁都是徒劳的。(三)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如果故意回避或者背离事实,主观随意地在新闻中表现倾向性,结果必定会受到事实的惩罚,使新闻报道者丧失信誉。第六节 新闻价值一、 新闻价值的提出新闻价值 这一概念,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西方报业的 大众报刊时期 。产生原因:新闻事业一经产生,新闻工作者就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无限事实与有限传播渠道的矛盾,不可能 有闻必登,有闻必报 ;二是新闻工作者的选择标准与广大受众需要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新闻工作者从具体的实践抽象概括出新闻的取舍标准,即 引起大众的共同兴趣 和 普遍关注 的共同素质二、新闻价值的含义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事实含有的客观要素: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最主要的价值是新闻价值①宣传价值宣传事实中具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性,逻辑性,情感性要素等②审美价值指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审美享受的价值。三、新闻价值要素1、时新性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求知度(无感知人数与总人数比)越大,价值越大2、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事实越重要,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大。由求近(利益接近)心理决定3、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地理:利害关系决定,地距同新闻价值成反比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所致,心理距离通新闻价值成反比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四、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综合性首先,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是客观的,不因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这里所说的客观,一是指事实本身确实包含有这些素质,二是指它能否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所以,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新闻价值要通过传播才能得以证实。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和实践对新闻的检验。但是,从时间上看,总是新闻刊登在前,社会效果发生在后,因而判断新闻价值的有无与大小,又只能凭新闻工作者的水平和经验,能不能正确地衡量新闻价值,决定于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否真正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第三、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 指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来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的。这就要求把握新闻价值的具体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具体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五、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新闻价值客观存在于新闻事实中,但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能被报道和传播,即使报道和传播出去后也不一定都能受到广泛社会关注,这就是说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不一定都能实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一般来讲主要包括新闻控制者、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媒介、新闻接受者等四个方面。第二,新闻传播者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对新闻事实的采访、写作、编辑和播报的质量。如果报道内容失实,形式生硬,影响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第三,新闻传播媒介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关系着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得到及时快速的传播,群众不会选择 旧闻 ,所以新闻传播媒介能否确保新闻时效性,也影响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第四,新闻接受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他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六、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第二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地位与身份。角色学习(角色社会化过程)的特征2、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3、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表现①社会上人们对同一个人的期待不一致②旧角色 新角色③身兼几个角色④角色人格同扮演者真实人格不一致二.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1、新闻传播者是 信息流通的动力 。信息流动的推动力,信息流动量和流向的控制者2、新闻传播者是 意见交流的桥梁 。上下 喉舌,下上 耳目3、新闻传播者是 监督权力的镜鉴 。社会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门人4、新闻传播者是 社会民众的教师 。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三.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点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点是:同实际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同政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同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报道者,又是社会活动家。第二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一. 角色行为、角色规定、角色规范1、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2、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3、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二.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两方面构成: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一)素质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1.政治素质 基本素质指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具体表现:1)是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积极实践者,自觉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2)对人民有极大热忱,敢于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不为个人利益动摇政治信念3)有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无论什么情况,敢于讲真话、讲真理,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4)深入群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不做生活旁观者2.业务素质 重要素质(1) 较强社会活动能力(2) 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观察、分析、判断、写作(3) 较强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指新闻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判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新闻传播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综合表现。(4) 出色文字表达能力(5) 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二)修养新闻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1.理论修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功底.2.知识修养专业知识实践中运用的方法和技能:基础知识与工作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3.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它在新闻传播者与事实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新闻传播者之间的关系上表现突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规范,表现为:① 社会责任②真实全面③客观公正④遵纪守法⑤坚持真理⑥廉洁奉公⑦增进友好⑧团结合作第三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一. 责任和社会责任1、责任:分内应做的事2、社会责任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构成角色关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及社会义务。3、社会角色没能按角色规定完成社会责任,受到的一定制裁:①强制性法律制裁 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②非强制性道德责任 道义责任,是角色接受社会的道德评价、实行道德上的自我批判及社会舆论的道德批判二.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一)新闻采编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收取与角色期待协调的信息1.尽可能多且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3.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二)信息制作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正确把关良好政治素质,做到有法可依/三满意很强的业务能力(三)信息反馈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全面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的过程负反馈:系统趋向稳定的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三. 新闻传播者的法律责任第四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一. 权利、职权和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1、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2、职业权利 职权:职业范围以内的权力,即某一角色行使角色责任时所应享有的权利3、新闻传播者的权利:一般权利于普通公民同样依法享有的权利角色权利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①知察权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不受阻碍,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②编辑权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③传播权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 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的自由取消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 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的前提④监督批评权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⑤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⑥ 著作权⑦人身安全权二. 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他律和自律的统一1、新闻他律:指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等,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2、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在道德上进行的自我约束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以新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目的在于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民众负责在新闻活动中,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一种自我行为控制3、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新闻他律为的是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新闻自律也是为了充分运用职业权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扰,尽心完成职业使命;外界强制性法律监控不可少,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也重要;只有强化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才能更自觉彻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三. 新闻终身教育和新闻社会教育1、新闻终身教育:新闻继续教育,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3、新闻社会教育: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更好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是另一意义上的新闻终身教育,在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新闻学知识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新闻教育过程不局限于在校学习阶段,以成人教育为重要环节。从新闻启蒙到进行完整的新闻业务培训,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新闻终身教育体系。第三章新闻传播过程第一节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一.新闻传播过程的静态考察一次性单项传播最为关键的环节:事实、新闻传播者、受传者(一) 事实新闻的本源、起源、根据: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只要它为人们所关注,它就会被人们千方百计地报道和传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最终要受到事实的惩罚。(二)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的主体、中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带有主观评价,不仅是新闻价值,还是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中介;事实求是,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全面深刻地解释事实本质(三)新闻受传者一次性单项传播的终端,第二行为主体,传播过程终结的决定性环节:鉴别选择新闻,评价判断传播者,反馈看法意见,创造双向传播过程;既是新闻的受传者,又是舆论的主体,人民的信任是新闻业生存的基础。二.新闻传播过程的动态考察制约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因素1、主管部门或老板的调控,政府、企业主对传播方针的影响2、传播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穷的传播过程3、受传者常常同时使用多种媒介收受新闻信息。4、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传播活动的双向流动,传播作用的多方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可以互换运作)三.新闻信息通道和新闻信息流量1、信息通道:即信道,指信息经过加工后以信号方式传输所经过的道路2、新闻信息通道:新闻信息经过加工后以文字、图像、电子信号等方式传输给受众终端所经过的道路。包括一切传播媒介的信息承载物。3、新闻传播通道的畅通,是传播过程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物质保证,是传播致效的前提和基础基本要求:通道通过能力强,频道宽,信号功率大;通道无障碍,干扰小;通道使用寿命长衡量通道质量的客观标准:信息保真度高,噪音干扰少,信宿信息和信源信息尽可能吻合4、噪音:非传播者本意,而加之于发送信息的附加物和阻塞有效信息通过的干扰5、新闻信息流量:单位新闻通道中新闻信息的传输量,根据传播致效原则,合计流通的信息量,一般指有效信息,不计入无效信息与虚假信息6、新闻信息流通量:即新闻信息量,指消除不确定性,剔除了无用信息、虚假信息以后对受传者有用的信息的量。它是新闻的信息功能的度量,小于新闻传播通道的容量①计算公式:I=log2 N(比特)N 事件可能性的数量I 信息量②静态度量:新闻作品信息量=单元新闻信息数/ 信息符号之和③动态损耗=主信息+次信息*等级比+微信息(信息附加值)*等级比 冗余信息*噪音干扰度第二节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一.单向传递A 到B 的直线传播命令等三个基本要素: 信息的传播者(信息源)、信息的受传者(接受源)、所传递信息的内容。二、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特点:1、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2、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3、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4、直线式传递,传播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5、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6、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难以实现真正沟通,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三. 双向传递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传递过程中,角色互置,互为传受方,即:传播者 信息 受传者受传者 反馈 传播者特点1、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2、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3、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双方的行为4、增加了反馈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5、心理障碍减少,使得新一轮传播效果得以改进6、受传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有参与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与感情,调动受传者兴趣7、传播者心理压力大,能增强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三.反馈1、反馈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有效反馈:受传者发出,并为传播者感知,从而产生相应的反馈。有效反馈促使传播者强化或修正原有的传播行为。无效反馈:不为传播者接受从而也无助于改变其传播行为的反馈。2、反馈:传播者发送出去的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的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的再输出3、就反馈的真实性而言,可分为真性反馈与假性反馈。真性反馈:受传者对接受到的给定信息的真实反映,公开表示反对或赞成。它是民主社会和言论自由的产物,传播者可感知受传者的真实态度、愿望和要求。假性反馈:受传者经过伪装、掩盖了的真相的心理假象。这种反馈信息会把传播者导向歧途,使今后传播内容方式的调节产生偏差,偏离目标,造成传播活动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损失。4、就传播空间而言,反馈还可分为外反馈和内反馈。外反馈:外部力量产生的反应,即受传者对所受到的传播者输出的讯息的理解与反应。它是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成为传播者调节传播的目的性行为的主要根据。内反馈:传播者在输出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自身的心理反应,又称自我反馈。内反馈包括宾我对主我的信息反应,也包括传媒组织内部被动人员对主动人员的信息反应。这种反馈一般产生于外反馈之前,第四章新闻传播要求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一.新闻传播必须真实1、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某种符号向受传者发布的物化产物,这种认识外化物(认识主体的产物)必须同报道对象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2、新闻传播必须真实,是传播效果的要求,传播必须致效,这是一切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为使传播致效,必须做到并确保:传播的事实有根有据,传播的过程事实求是,传播的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3、新闻传播必须真实的原因:①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②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的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③如实报道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也是对传播工作者的要求;二.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1、要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其中包括:1)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即5 个w 要确凿可靠;2)要素的细节描绘要有根有据;3)引用的一切资料要求可靠,事实真实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也称细节真实。2、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3、本质真实,即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三.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一)不真实新闻的成因1.新闻提供者品质不良2.新闻采制者采访不深入;思想片面;知识贫乏;没受过专业训练;追名逐利。3.新闻把关人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二)新闻失实的防治:1、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严重性,重视并克服新闻失实2、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3、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剔除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4、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5、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四.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准确把握真善美、假恶丑两大类事实的报道比例(二)新闻传播中正反两方面的准确把握:对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有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上有适当反映,做到总体真实(三)新闻传播流量的科学调控:新闻传播的流量,应反映和维持社会各方面质与量的平衡(四)新闻传播事实的道德考量:及时报道,同时不对民众产生更大伤害(五)新闻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有时也制约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第二节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一.新闻传播必须客观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 客观 :新闻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 客观 :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采用客观陈述的方法。二、新闻传播必须客观的原因1、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事实都是客观实在物,都是人们感知的,因而报道者必须使自己的报道做到完全客观,使之同事实完全一致;2、只有客观传播的新闻,才有力量。虚假新闻使受传者失去兴趣,并怀疑传播媒体;3、客观报道显示的新闻倾向性,受传者易于并乐于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的功利目的;4、这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的标志之一;三.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内容: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形式: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第三节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一.新闻传播必须公正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二、新闻传播必须公正的原因:1、传播者与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向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人们评价的客观情况;2、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所以传播者应向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以同样的报酬条件取得传媒的使用权,包括通过收受媒介获得同样数量的资讯,在媒介上自由发表负责任的意见,对政府和官员实行监督与批评,对传媒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批评。三.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1、新闻传播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报道事实与提供自己赞成的一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意见;2、新闻传播不以自己的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3、新闻传播不以一己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和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 社会公器 蜕变为 个人私器 ;如果换一种正面的叙述,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主要包括:传播者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媒介使用权利与机会,传播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和以其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三.不公正报道之举证(一) 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二) 强扭事实,片面报道(三) 主观武断,强加于人(四) 不给更正,难以申辩(五) 作者有权,读者无权四.公正与倾向公正: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第四节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一.新闻传播必须力求全面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新闻确保全面,是社会和民众对新闻传播的共同要求。新闻传播力求全面,是新闻媒介和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追求二、新闻传播必须力求全面的原因:1、只有向受众全面地提供事实与情况,尤其是意见与看法对立的事实与情况,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宏观真实与客观公正。2、全面报道事实,全面提供各方面情况与意见,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3、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是对传播行为的要求和职业规范;三.新闻传播全面性的科学含义新闻传播全面性的最基本内涵:要求向公众提供全面的不是片面的,整体的不是零星的,正确的不是歪曲的事实、情况和意见。1、对一件新闻事实(事件)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具体细致的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作出交代或说明;2、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提供纵横全方位材料,分析不偏颇,使公众独立得出自己的印象和结论。3、对有争议问题的报道,应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和看法,不强加自己的看法。三.新闻传播不全面之揭露与防治(一) 报道事实,只顾一面忽略另一面(二) 评论事实,只讲一面无视另一面(三) 分析报道社会现象,只注意一种倾向而掩盖另一种倾向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反对单纯的不顾传播规律的主观主义,是确保全面性的必要条件四.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一(了解)1、选择在全面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选择,是与提供较多的较全面的报道并性的2、不因全面性损害选择性而模糊新闻的倾向与立场;也不因选择性损害全面性而影响声誉形象3、抓典型是传统工作方法之一,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特色,是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的关系4、典型报道对于重点贯彻党和国家的宣传意图、鼓舞与激励民众的进取精神有重要意义5、典型报道与全面把握整体情况,反复细致地比较分析各方面事实不可分开6、重视典型与综合报道都不可或缺第五节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一.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新闻传播越有价值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含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及时传播时新闻致效的根本保证。二.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的原因:1、新闻报道的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不及时的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2、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的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天职3、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4、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抢新闻与报道时机抢新闻:指传播工作者要尽快地发现新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变动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时机得当,引起读者兴趣与重视,反之可能使读者兴趣减弱,甚至产生错觉,误解和反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与政治上的损失。选择时机应注意发表环境与背景,读者兴趣和注意的变化,实际生活和重大政策要求:①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从政治上把握事实②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会即快该压即压。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第一节:新闻事业的性质一、新闻事业性质的表述综合上面分析,不难得出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认识,即: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作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新闻事业在阶级社会中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新闻传播事业 指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二、 新闻事业的特点(-)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按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力层次,也不处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一种物质力量,被称为武器的批判;思想上层建筑是一种精神力量,被称为批判的武器。新闻事业属于批判的武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向社会提供的只能是一般性的社会信息,不是国家机构向公众发布的行政命令,对接受者没有指令性和强制性。把新闻机构视为国家机构是一种误解,混淆了思想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界限。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部门,有其职业范围的职权。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通过新闻报道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跨越这个职权界限任意夸大新闻事业的职能,必将走向权力的越位和滥用。新闻事业能够表达舆论和引导舆论,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但新闻传播不能直接介入政府的决策程序,新闻机构不能代替行政部门直接处理社会问题。即便是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新闻传媒和传播者也要以平等的态度,采用劝服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受众的态度,而不能居高临下,用命令和教训的口吻对公众说话。(二)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面最广,最迅速,影响最大;哲学用逻辑手段,艺术用形象塑造,历史、情报和新闻既非逻辑推理,也非形象塑造,而是对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忠实记录。历史、情报和新闻虽然同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录,但历史记录的主要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史态,新闻和情报记录的则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现态和趋态。新闻和情报虽然都是对现态和趋态的记录,但新闻是及时公开面向整个社会传播的信息,情报虽及时但不一定公开,它是传向特定接受对象的信息。哲学用理论说服人,艺术用形象感染人,新闻用新近事实说话去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事业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上层建筑的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反映手段各不相同。(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新闻事业的政治性之所以很强,主要是因为新闻事业及时公开地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能够迅速造成全社会的舆论影响,事关全局的稳定与发展。正因为如此,新闻传媒历来都是政治家们驾驭形势、统筹全局的得力工具。简言之,新闻事业离政治近和政治性强,就因为它能牵动大局,有全局作用。(四)新闻通过特有的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一、新闻事业阶级性的表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二、新闻事业阶级性的决定因素第一,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都以其鲜明的阶级倾向性,成为该阶级该国家的思想阵地和舆论中心。它们对于敌对阶级的思想体系和敌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都会在新闻传播中旗帜鲜明地公开批判。第二,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比如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行政管理,都有为维持统治阶级的权益而对新闻传播行为施加带有阶级倾向性的控制。第三,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仍然存在的社会里,新闻事业的从业者都是有阶级立场的人,他们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同时受众划也分属不同的阶级,他们的新闻需求会带上不同的阶级倾向,具有阶级倾向性的新闻市场和受众群,会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趣味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功能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类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作为内在动力的。满足这种需求是新闻事业的首要职能。也是新闻事业发挥其它社会职能的基础和前提。人们接触新闻事业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最新的新闻信息。新闻事业是新闻信息的载体。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一切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二、反映舆情,引导舆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同的看法。所谓引导舆论,指新闻机构通过有目的地报道事实,发表评论,促使社会舆论朝着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新闻事业引导舆论的功能的方法:1.通过反映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的舆论来实现(1)舆论的复杂性(2)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双重性。2.通过扩大和强化国家舆论的影响来实现(1)舆论的三种类型:国家舆论、阶级舆论、公众舆论;(2)对负向舆论的控制(3)设置议题,影响舆论;3通过报道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1)用事实说话(2)驳斥错误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新闻事业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是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中设置专门知识性、教育性栏目和讲座实现的。但新闻事业的这一功能还大量地体现在日常的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中包含有十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受众可以通过这些新闻报道获取大量的有关的知识。新闻事业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优势:传播范围广,多层次性传播,知识新选择性强,形式灵活。新闻事业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要求:真实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四、提供服务,文化娱乐新闻媒介的服务主要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新闻事业的这种服务功能将日益重要。另外,新闻事业还具有提供文化娱乐的重要功能。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广播电视频道多样化、专门化,就是针对不同受众需要不同服务的特点而出现的发展趋势。五、刊播广告,服务经济刊播广告是新闻事业重要的经济功能之一。新闻媒体是广告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广告信息传达到极大的人群范围。在上述五大功能中,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与 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一直发挥,被称为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第六章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第一节 新闻自由一、 新闻自由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也叫出版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二、新闻自由的本质新闻自由是通过传播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最一般意义上参与新闻活动时的自主性和不受限制性。三、当代新闻自由理念新闻从业人员在行使新闻自由权利时,要对社会负责,努力成为公众交换意见的论坛;要对法律负责,不能借口新闻自由侵犯公众的合法权益。新闻自由权力是全体公民的权力,而非媒介的特殊权利。政府必须积极促进新闻自由的健康发展,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政府应该适度干预。政府、媒体、公众要平等交流,达到和谐相处。三、 媒介帝国主义在当今世界新闻传播秩序不平衡的情况下,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自由流通建立在不发达国家新闻流通不自由的基础之上。西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庞大的新闻信息流通网络。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发展中国家传输大量的新闻稿件和节目,在新闻流通中处于支配地位。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流通是以不发达国家被动地接收,甚至连拒绝接收的自由也没有为条件的。 这一现象被发展中国家新闻学者称为 媒介帝国主义 。第二节 新闻控制一、新闻控制的实质新闻自由在实质上是公民的一项民主政治权利,是政治自由的组成部分。就跟一切民主权利都是相对的,受限制的一样,新闻自由也是相对的,受限制的。这就是说,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会受到一定的控制,这就是新闻控制。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这种支配作用, 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安排,形成人们的注意中心;二是通过选择和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三是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设置话题,引导舆论,监督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新闻自由的滥用,也就是新闻媒介权力的滥用。二、新闻控制的目标是:1、给予新闻传播一定的自由度;2、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3、不违背施加控制的人的利益和主张。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新闻报道有意或无意地背离事实真相,或触犯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2)新闻机构超越职权范围,替代国家权力部门直接处理社会问题,或者非法干预决策过程和司法程序;(3)误用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工作上的方便,为媒体或他人谋取不应得到的权益。新闻审判和舆论监督的区别:新闻审判指新闻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它影响了司法的独立,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发表批评和建议,这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表现,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形式。三、新闻媒介的宏观控制主要有以下方面:新闻控制的手段,包括经济控制、法规控制、政策控制、行政控制和伦理控制等。1、经济控制。经济控制也叫经济命脉控制,新闻资产所有者通过经济控制来掌握新闻传媒的生存权、发展铁和经营权。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出资创办、参股控股、广告发布等途径,可以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方针和规模,能够操纵新闻传播的政治方向。2、法规控制。法规控制就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新闻法规是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约等法律条文的统称。新闻法规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新闻专门法规,如新闻出版法、新闻检查法、报刊条例等。二是非专门法规,也称新闻的相关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安全法等法律中有关新闻传播的条文。新闻法规一方面为新闻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从法律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媒介权力的滥用。3、政策控制。政策控制就是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新闻政策是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事业制定的指导方针、行为准则和活动规范的统称。比如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规定,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这就是我党的新闻政策。4、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是国家对新闻事业进行的行政管理。对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为了行使管理权力,大多制定行政管理条例,强制新闻单位照章行事;(2)政府设立新闻管理机构,负责对新闻传媒和传播行为进行行政管理;(3)利用新闻发布会形式,控制新闻信息来源;(4)负责出版刊播权和广告经营权的审批;(5)对媒体经济进行税务管理。5、伦理控制。伦理控制就是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对新闻媒介施加的控制。新闻职业道德制定后向社会公布,一方面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即自我控制的守则,同时也成为社会舆论对媒介行为施加监督的标准。伦理控制不仅是传播主体的自律,同时也是社会对传播主体的他律,是自我规范和强制规范的统一四、新闻媒介的微观管理新闻媒介的微观管理渗透于媒介行为的方方面面,比较突出的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新闻媒介的组织管理:确定新闻媒介的基本目标,明确组织内部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编辑方针和必要的规章制度。(二)新闻媒介的编务管理:指对新闻采编业务、报道生产活动实施计划、组织和协调的过程方法。(三)新闻媒介的人事管理:指新闻机构对人力资源实施计划、组织、开发、调配的控制过程与方法。(四)新闻媒介的财务管理。(五)新闻媒介的物资设备与技术管理。(六)新闻媒介的生产管理:对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实施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一节 群众性原则一、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其根本原因是:其一、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新闻事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二、人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人,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服务对象。贯彻这一基本方针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2.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体现在:代表人民利益,集中人民的智慧,体现人民的监督,引导人民前进。3.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要求: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正确处理好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与其他其群众的关系。(二)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吸引群众参加新闻工作的有效方法主要有:(1)建立起以通讯员为主的群众性新闻工作网络。(2)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3)收集和研究来自群众的反馈信息。(4)联络各行各业的专家和有代表性的人物,组织他们发表真知灼见。(5)群众内容,群众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 在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6)举办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第二节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一、党性原则的提出和发展(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勾画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原型和轮廓阶段:1、办报要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要同一切非共产主义倾向作斗争2、报纸要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当好人民的耳目喉舌3、党的机关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真正具有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人手中,党报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二)列宁明确、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思想1、党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办报方针,同各种错误的办报倾向作斗争。2、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党的精神,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一切决议,决不允许打着党的招牌,散布与党的纲领、宗旨、主张不一致的观点。党的中央机关报应当成为全党的思想中心。3、党报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列宁关于党性原则的上述观点,分别阐述了党报的指导思想、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理论的基础,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所接受和遵循。(三)毛泽东同志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1、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坚持积极的思想斗争2、无条件地服从和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3、政治家办报二、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表现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宣传的指针(思想上)1、密切结合实际,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明白晓畅。2、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正确地分析、解释、报道和评论,使人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3、坚持真理,敢于并且善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想行为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高度的政治坚定性和鲜明的战斗风格,在原则问题上明确是非, 对于那些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谬论,要进行有充分论据、确实能够说服群众的批判。(二)正确、全面、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政治上)(三)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组织上)1、全党服从中央。2、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3、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4、坚持向党政机关反映情况的制度。(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人民利益的一致三、在贯彻党性原则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四、主旋律和多样化首先,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舆论,同时保障人民内部的舆论不一律。其次,新闻舆论的主旋律于多样化还表现在多种新闻媒介分工协作,各展其长,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办出各自的特色和风格。第三节指导性原则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真实反映实际的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正确指导实际的关键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真实地反映实际,正确地指导实际需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二、新闻真实性的具体内涵(一)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描写事实,做到事实的完全真实。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概括的事实必须真实,(二)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三)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地报道事实。三、正确把握新闻宣传的度舆论强势:指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新闻媒介围绕某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着力引导社会所形成的强大的舆论态势。舆论强势是指导实际必不可少的,它体现了新闻媒介在新闻宣传中的指导作用和所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但是,任何舆论强势都必须适度。所谓适度,指新闻宣传要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情况,符合社会舆情,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根据新闻实践经验,适度的新闻宣传要求:(一)一切宣传报道要服从大局,以大局为重。(二)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第四节战斗性原则一、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实、国家公务员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舆论监督所体现的是一种公众意志,所以它所实施的社会监督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一)社会监视功能: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二)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整功能: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进行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三)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从社会控制类型看,舆论监督是一种积极性控制,主要是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四)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在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上。(五)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其一,舆论监督对社会事件的介入是积极主动,随时随地的。其二,舆论监督是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够做到在否定自己的基础上求得正确的监督。其三,舆论监督的公正性来自操作中的平衡手段。二、舆论监督的具体内涵:(一)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纸刊物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二)要教育党员特别是干部认识到:在报纸刊物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障党和国家的民主化、加速社会进步的必要方法。(三)报纸是党用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最锐利的武器。(四)在报纸上公开揭露错误,进行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想完全不被敌人利用是不可能的。(五)各级党委应使报纸的批评收到确实效果,经常教育党员特别是被批评者对报纸上的批评采取正确态度。三、舆论监督在新的历史时期独特作用(一)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 舆论监督是提高和深化人民群众的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舆论监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反映了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与发展。(二)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传达意见的渠道和参政议政的制度。(三)舆论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民主观念的普及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舆论民主和舆论监督的前提。(四)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舆论是社会决策的自然反馈系统和监督系统。(五)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利武器。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强化执法力度,加强行政管理,监督干部尽职守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四、新闻批评的舆论监督特点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它所显示的是一种社会批判功能,这种社会批判功能是舆论监督存在的社会价值之一。在新闻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批评承担了舆论监督最重要的社会批评任务。(一)新闻批评是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二)新闻媒介所处的特殊地位,赋予新闻批评以极大的权威性,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批评的舆论监督力度和巨大影响力。(三)新闻媒介的中介功能和 把关人 作用,使新闻批评这种舆论形式在整体上具有可控性,便于良性运作。一旦发现失偏差,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四)新闻批评主要针对工作中的失误、社会的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以报道事实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形成了这种舆论监督形式的最大优势。(五)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公众可以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这是其他监督形式难以做到的。(六)新闻批评主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这与其他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监督截然不同。新闻批评更多的是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呼声、要求和意见,主要反映现实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为社会公众深恶痛绝的、具体的社会问题。所以,这种监督更实际、更尖锐,更能收到普遍公认的社会效果。(七)我国新闻事业的新闻批评,不是为了 扬名 、 求利 ,也不仅仅是为了揭丑。开展新闻批评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使我们的事业健康地发展。五、新闻批评的原则的现实定位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关系十分密切,新闻批评也存在舆论导向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应有的大局意识,追求监督的实际效果,是新闻批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批评原则的现实定位:(一)开展新闻批评,进行舆论监督,首先要有大局意识。(二)开展新闻批评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负责,要有一种使命感。(三)开展新闻批评,要着眼于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为批评而批评。(四)开展新闻批评,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五)开展新闻批评,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六)开展新闻批评,必须注重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禁止有偿新闻,自觉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新闻批评的客观公正,首先来自于批评者自己的严格自律。六、新闻批评原则的基本要求事实确凿 。新闻批评的威力和效果,首先在于对事实作真实、准确的报道。观点正确 。用事实说话依然是新闻批评表达立场、观点的最重要方式。公正平衡 。这里强调的公正平衡,是指新闻批评要注意立场的公正无私和操作的平衡适度。批评者要尊重事实、尊重实际、尊重批评的权力,尊重被批评者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 。新闻批评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新闻批评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意识 。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事业史-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1 22:14:42△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 苏报案 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 客里空 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A、汉 B、唐C、宋 D、明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 )A、《中国丛报》B、《广州周报》C、《广州记录报》D、《蜜蜂华报》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 )A、《上海新报》B、《字林西报》C、《申报》 D、《新闻报》4、《申报》创刊于( )A、1882年4月B、1893年2月C、1868年9月D、1872年4月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 《时务报》创刊人是( )A、黄遵宪 B、梁启超C、康有为 D、唐才常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C、王韬 D、严复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 )A、 开民智 、 造新民B、 主持清议,开发民智C、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A、《中国女报》B、《中国日报》C、《神州日报》D、《大江报》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A、《大公报》 B、《时报》C、《大江报》 D、《民报》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 )A、《报章应守法规》B、《报馆暂行条规》C、《大清报律》D、《大清印刷物专律》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C、刘少少 D、徐凌霄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 )A、胡适 B、陈独秀C、李大钊 D、蔡元培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 )这一革命学生报刊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B、《新湖南》C、《湘江评论》D、《少年中国》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 )A、《劳动界》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 )A、《觉悟》 B、《学灯》C、《晨报》副刊D、《京报》副刊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 )A、1919 4 B、1918 10C、1920 12 D、1919 12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 )A、《东方杂志》B、《北京大学月刊》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周刊》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 )创刊的A、北京 B、广州C、上海 D、浙江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 )A、《劳动周刊》B、《工人周刊》C、《真报》D、《中国青年》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 )A、《政治周报》B、《热血月报》C、《中国军人》D、《真报》21、1926 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 )任总编辑A、吴鼎昌 B、胡政之C、张友鸾 D、张季鸾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 )A、1920 B、1922C、1923 D、1924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 )开始播音A、北京 B、上海C、南京 D、浙江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 )A、红色中华社B、红色中华通讯社C、中央通讯社D、国闻通讯社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 )A、《红色中华》B、《红星报》 C、《斗争》D、《青年实话》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 ),大力宣传全面抗战A、《生活日报》B、《生活》周刊C、《抗战》三日刊D、《全民抗战》27《新华日报》创刊于( )A、1939 B、1941C、1937 D、1938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 )A、邹韬奋 B、史量才C、成舍我 D、严宝礼29、1947 6( )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 客里空 的部分情节,并借用 客里空 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A、《文萃》 B、《新民报》C、《晋绥日报》D、《译报》30、1948年4月2日( )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A、陈毅 B、周恩来C、毛泽东 D、刘少奇二、多项选择题(10%)1、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 )A、《大清印刷物专律》B、《报章应守规则》C、《大清报律》D、《大清律例》E、《报纸条例》2、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报纸有( )A、《世界晚报》B、《立报》C、《民生报》D、《世界日报》E、《世界画报》3、下列属于传教士办的报刊有( )A、《遐迩贯珍》B、《六合丛谈》C、《中外杂志》D、《字林西报》E、《子子刺报》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限制新闻出版,而挑起的一系列事件有( )A、羊枣事件 B、较场口事件C、下关事件 D、新生事件E、 诚言 事件5、鼓吹 第三条道路 的主要报刊有( )A、《观察》 B、《新路》C、《大公报》 D、《文萃》E、《大学评论》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2、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创刊于1815年的 。3、1895年11月中,强学会成立后,将《万国公报》改名为 。4、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报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在《新民丛报》和之间展开。5、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 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 坚三民 。6、 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7、《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 担任首任主编。8、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办人是 。9、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是 。10、上海三报于 年停刊,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瓦解。四、名词解释(15%)1、苏报案 2、癸丑报灾3、邵飘萍 4、四大副刊5、时务文体五、简答题(15%)1、《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业务有哪些新发展?3、简述《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六、论述题(20%)1、试论近代在华外报对我国的影响?2、反 客里空 运动及其现实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4、D 5、B 6、C7、A 8、B 9、A10、D 11、B 12、B13、C 14、C 15、C16、B 17、D 18、C19、A 20、B 21、D22、B 23、C 24、B25、C 26、C 27、D28、D 29、C 30、C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E3、ABC 4、ABC5、ABCE三、填空题1、小报2、《察世俗每月统计考》3、《中外纪闻》 4、《民报》5、于佑任 6、黄远生7、毛泽东8、E G 奥斯邦9、《新华日报》 10、1947年四、名词解释1、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后邹容被迫害致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2、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国民党系统报刊连续报道真相,声讨袁世凯。袁世凯乘机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摧残。到1913年,辛亥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500多种报刊,只剩130种。这一年是癸丑年,故称 癸丑报灾 。3、笔名阿平,素昧平生,浙江金华人。作为《申报》特派员,先后撰写了200多篇 北京特别通信 ,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个全才。著有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4、到五四时期,报纸副刊改变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 四大副刊 :北京《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重视报纸副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特点。五四时期 四大副刊 的重大改革,为办好新式副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五、简答题1、1革命还是改良2建立民国还是实现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2、1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得到广泛运用2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3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4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3、《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内容十分丰富,有社论、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战绩、捷报和国内外时事。并设有17个专栏,图文并茂、通俗生动。被称为 战士的良友 。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六、论述题1、1在政治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为殖民主义政策作辩护。2在经济上,行情、船期、广告是其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3在文化思想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启蒙作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对封建守旧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4在新闻观念与报刊业务方面有更直接的影响。A、报刊观念方面B、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的设置方面。C、物质技术方面2、1 客里空 是《前线》中的一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 6 15《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 客里空 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 客里空 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 客里空 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2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3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