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23 23:43:14考点36 新中国建立初期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⑤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⑥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37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后,1979年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③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考试38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①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②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亚欧会议 中国 欧盟 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③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 上海合作组织 ,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如何在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 22:48:521 中国如何在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谈的召开、在成员间的斡旋、议题设计、组织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工作。尤其在促进美朝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面,中国也做了周密甚至是煞费苦心的安排,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努力,六方会谈就不会那么顺利地召开,也不会那么多次化险为夷,取得一系列阶段性地有利于缓和的成果。中国的公正、客观的立场,中国在会谈中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既是对朝核问题解决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外交做出了新的实践性尝试,当然,这种尝试目前遇到了困难,这种尝试还需要继续新的探索。但是中国对于六方会谈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将在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历程中留下重重的一笔。也给中国外交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2 建国初期的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军事上获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的军队残留在西南、华南等人民解放军尚未到达的地区进行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逃时遗留下来的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反动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我进行捣乱破坏,他们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妄图卷土重来,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全面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把生产迅速恢复起来,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根,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在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 扶蒋反共 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还竭力阻挠其他国家与中国建交,妄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军事上实行包围。3、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 糖衣炮弹 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 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七届二中全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 ,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4、 如何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力的有效性等等。推进政治现代化,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并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1 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是强化政治意识文明的关键。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实施,而民主政治的实施依赖于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公民的政治意识与政治素质,否则民主政治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与政治素质,是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先导。2.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构建政党行为文明,是建设政治行为文明的核心。政治行为是 政治文明 的外在表现和具体体现。在现代民主社会,政党作为政治活动的主体,理所当然地成为政治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和关键环节,但政治行为并不仅仅体现为政党行为,在现代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亦影响到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此,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构建政党行为文明,是建设政治行为文明的两条基本路径。3.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强化政治制度建设的中心。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建设包含丰富的内容,但其核心和精髓则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法理原则-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0 12:42:34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法理原则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古代中国时期,即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五世纪至公元1840年;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时期,约相当于公元1840年至1949年;3、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即公元1949年以后。一、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内涵(一)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简况。夏朝时期,各个部落联盟之间就时常开展跨越联盟疆界的贸易。商朝时期,商品交换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开始使用原始形态的货币。到了周朝,实行 朝贡贸易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同海外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业,明显的标志是: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之间,中国的丝绸就已开始辗转远销希腊等地。秦朝时中国与印度支那半岛、朝鲜半岛两个半岛广大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是相当密切的。汉朝对外经济交往也日益发达,开拓了 丝绸之路 ,又辟海市。经过隋朝进入唐朝,全国重新统一安定,初步开创了 市舶 制度,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也空前兴旺发达。宋朝时期,政府侧重于在南方发展海上国际贸易。宋初,京师设立 鹤易院 成为最早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中央机构,1080年还颁布市舶条例。元朝建立陆上国际商道畅通无阻,海上贸易也有新的发展。明代初期,多沿袭元朝,且又有重大发展,如郑和下西洋。明代中叶以后,关闭口岸,停止对外贸易,实行 锁国 政策。清朝则变本加厉实行 海禁 ,虽一度解禁开港,但对外来商人一律严加限制。(二)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内涵 。第一,古代中国开展对外经济交往,是国内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第二,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其主要动因植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对外经济交往史上,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落,但总的来说,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是主流。第三,在古代中国长期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基本上体现了自主自愿和平等互利的法理原则。第四,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其规模和意义都难以与近现代的对外经济交往相提并论。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 法理 内涵(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简况。继1840年英国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又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用战争暴力打败中国,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形成了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恶性循环。(二)强加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 法理 。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中国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第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处在非自愿、被强迫的地位,受制于人,听命于人。第二,中国总是遭到不平等的屈辱,忍受不等价的交换。弱肉强食的原则,不仅被列强推崇为 文明 国家的正当行为准则,而且通过国际不平等条约的缔结和签订,取得了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和约束力。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一)独立自主精神的坚持与平等互利原则的贯彻.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乃是新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一贯坚持的最基本的法理原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健康发展的两大基石。它由国家的根本大法正式加以肯定和固定,上升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和基本行为规范。(二)闭关自守意识的终结与对外开放观念的更新. 半殖民地时期中国长期遭受的历史屈辱,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所强加于中国的经济封锁,以及霸权主义背信弃义对中国所造成的经济破坏,都激发了和增强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识。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对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对外经济交往受到重大的消极影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失去了调动国外积极因素的良机,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历史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宪法正式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提出了纲领性的文件,大大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