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识:言语理解正确率达到多少才占优势

言语理解题是岗位能力中的必考题目,题量多、占分大,题目说难不难,说简单,正确率却总是忽高忽低。马上就要笔试了,你知道言语理解正确率达到多少才占优势?老师告诉你。

2016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备考:常犯的两种错误

2016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岗位能力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言语理解中的语句排序题更是不容小觑,红师教育为您整理2016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备考语句排序题常犯的两种错误的相关信息,希望对考生们的岗位能力备考复习有所帮助,详情如下。 在岗位能力言语理解中语句排序题是必考题型,出题方式是给出几个句子,要求考生对其进行排序。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做题时经常犯的两种错误,一定要注意了!。 错误方法1:自己排序 分析历年的岗位能力真题可以发现,逻辑排序类的题目,每句话一般来说比较长,而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特别明显,如果自己排序,很浪费时间,同时很容易出现自己排出的顺序是选项当中没有的情况。 错误方法2:顺读选项 有些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压根不用任何方法,直接按照ABCD四个选项的顺序读一遍,最后感觉哪个通顺选哪个。

排除了错误的做题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语句排序正确的做题方法。对于语句排序类的题目,建议考生在解答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进行排除是有效的方法。 一、看逻辑起点 所谓看逻辑起点,即观察选项的首句,如果某个选项的首句不能放在文段开头,那么这个选项直接排除。 二、看标志词语 一般情况下,通过第一种方法,只能排除几个选项,不能确定最终的答案,需要结合看标志词语的方法选答案。所谓看标志词语,即通过一些标志性词语确定给出的话语中,哪几句话是一定要排列在一起的,如果选项当中这些话没有排列在一起,则排除此选项。

2019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常识: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岗位能力常识判断部分的备考。历史是岗位能力常识题高频考点之一,因此考生们要着重备考历史相关知识点,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有关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三代,是对中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该词一直到战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在周朝初期还有统称夏、商为二代的现象。 夏朝自公元前22世纪末到公元前17世纪初,共有17代。 商朝自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共有30代。商朝自盘庚迁都于殷后,商朝也称为殷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到公元前256年结束。

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共有25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