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常识备考:商品经济
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商品价值与价值量 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个别劳动时间是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内在的矛盾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其它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货币 (1)货币起源。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主要是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尺度。其特点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主要有: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其特点是必须是现实上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⑤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际收支的差额。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商品。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由一转移到另一。 6.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即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019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常识积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概述 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①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目标,满足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目标。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特色的经济体制 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概念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中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2)收入分配 ①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②按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是一种总产品在扣除资本耗费与劳动力耗费后,所有剩余被劳动力要素所有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依照等量投入得等量剩余的原则分别获得的分配方式,其实质是各要素主体按照要素的产权含量参加收入分配。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它旨在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采取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3)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②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它是实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经济控制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对全公有总资产而言,并不要求每一地方和每一产业的公有资产都要占优势。另外,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