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热点:重视农村孩子的“精神正餐”
|背景链接*近年来,先后考察过百余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欣慰地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得到较好解决,采购、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对严格的制度,有力保障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与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公考角度中公解读*[提出观点]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农村孩子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午餐,心灵的成长需要精神正餐,要对精神和身体同样重视,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综合分析]首先,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品质较低。不少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或者是由各种渠道的捐赠而来,或者是通过图书招标的补充而来,不符合中小学生阅读要求的图书不少,真正的经典著作却比较少。其次,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低,管理水平较差。我们去过的中小学,大多都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左右。规模大一点的学校,往往要按照年级轮流借阅,每个学生大概每周能轮到一次借阅图书。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再次,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县城重点学校拥有大量的图书,却没有编目,成包成包的图书躺在库房睡觉;有的乡村学校因为学校翻建教学楼,把所有的图书打包送到食堂的仓库。调查中,学生在被问到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有的人无言以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离不开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为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给农村孩子提供精神正餐,夯实农村教育的基础。[对策措施]第一,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可以邀请专家参考已有成熟书目,如专业的阅读研究机构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进一步研制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遏制目前的低价招标过程的腐败现象,确保最好的图书能够进入农村学校。第二,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对全国各地中小学图书馆进行一次全面自查,明确中小学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剔除出学校图书馆。在学校自查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赴全国各地进行随机抽查。第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专业化建设。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设置专兼职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岗位,积极推进相关培训,发挥师生进行图书借阅的自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对于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阅读指导,深入推进中小学的学科阅读。第四,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支持农村中小学的阅读工程建设。在捐赠优秀图书、培训阅读推广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等方面给予帮助。鼓励阅读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资料来源:人民网:重视农村孩子的精神正餐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农政全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511:35:43科学技术明代科学技术较以前没有大的进步,而科技著作却明显增多。1、《本草纲目》,李明珍著,全书五十二卷。著名的医学著作,按动物、植物及水、火、土、石等分为十六部,每部下面又列出该部的药物名称、生长特点、用途,纠正了历代相传的误差,至今仍有很大的使用价值。2、《农政全书》,徐光启著,农业科技书。六十卷,记载农学和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包括农业技术、制度,工具等等,范围广而全,并引用科学的民间谚语,加进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近人胡道静著有研究徐光启农学的论文,载历史研究)。3、《天工开物》,宋应星著。包括农业,手工业诸方面的技术,共三卷十八篇,从农物的种植、管理、收割到加工制作工艺,以及盐酒砖瓦瓷器,金属器具的铸造等等,并记有各种农业手工业的简单机械,并附图说明。4、《徐霞客游记》,徐宏祖著,号霞客,历史地理著作,游记体。是他遍历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亲自考察的结果,三十年考察的结果,特别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貌、岩溶等记述尤详,并有很多有价值的见解。特别是他把金沙江流域作为长江的源头,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壮况等等。5、建筑,主要是皇宫,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前开始建造的,形成了现在故宫的基本形状,布局合理,科学,美观,设计技术高超,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封建等级观念的图画]。四、史学1、《元史》、明初编,已见前章书目介绍;2、宋元通鉴,毕沅著,已见前章书目介绍;3、《永乐大典》,永乐年间编,我国最大的类书,共22937卷,1109册。虽为类书,也把古籍整部,整篇、整段抄录,使很多古书由此得以保存。譬如旧唐书,旧五代史,明以前不少正史已散失,后从永乐大典中整理出来,乾隆时列入,共为二十四史。原书编成后有正,副本各一套;正本早已丢失,副本存北京皇史宬,但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被毁坏,并被抢走一部分。至今共有三百册,国内占三分之二。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近现代出版物-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112:34:39近现代出版物一、报纸的出版1.报纸的大量发行,是中国近代出版一大特点。最早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外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1872上海)、《闽报》(1897福州)《全闽新报》等。2.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右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1949停刊。二、期刊的出版1.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在马六甲创办,木版雕印;国内最早创办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1857年在上海的《六合丛谈》;也有学者认为是苏州唐大烈于1792年纂辑的《吴医汇讲》已是期刊。2.1868,教会《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3.1872,《瀛寰琐记》,国人创办的第一种文艺刊物;4.1896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是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5.1900杜亚泉《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6.1904,《图书月报》,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三、图书的出版(一)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1.近现代教育发展开辟市场,商、中等大型出版机构崛起,带动其他教育类图书销售;2.抗战前,教科书部编制1942年,教科书编辑委员会成立国立编译馆的教科书用书组;1943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商务印书馆等7家联合供应处,简称七联处。(二)编译作品出版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员翻译西书的人,如《四洲志》,嘱魏源编《海国图志》。2.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入住后,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晚清严复和林纾都在此馆出版大量作品;3.至光绪末年,译自日文的有321种,译自英文的有87种,法文15种,德文25种。翻译小说400多种;民国时期翻译出版外文图书有4万多种,约占图书总数的1/3。(三)古籍出版:近3万种。商:《四部丛刊》《本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十通》等;藏书家刘承干辑刻《嘉业堂丛书》。中:《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四)工具书出版两汉到明清:597种。民国期间出版工具书1400余种,包括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年鉴、书目、索引等。《辞源》《辞海》《辞通》《中华大字典》受学术界、文化界充分肯定。专科词典有《中国植物学大辞典》等,年鉴索引也有相当大成绩;书目:平心编写、生活书店1935年出版的《(生活)全国总书目》等,广为世人称道。(五)丛书出版: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民国出版约6400种。商:《四部丛刊》《本衲本二十四史》;中:《四部备要》《新文化从书》;《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从书,第一集1929,第二集1935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