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古诗词中的典故

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的常识判断是很多考生头痛之处,特别是历年来考过的一些古诗词中典故,若自身无深厚积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今天红师教育就为各位考生带来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十四个典故。希望以下典故,能为备战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的考生们提供知识储备!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5.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7.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8.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2015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考试岗位能力逻辑判断:加强题型

在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岗位能力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模块,红师教育网为大家讲解的是逻辑判断中的加强型题目,这种题型的题干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以得出该结论,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能够加强或支持题干的选项。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以下哪项最能加强上述反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观点?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给上述断言以最大的支持? 一、强化论点或论据 (一)题干的特点: 1.一般是通过一段背景材料后提出论点或者论点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 2.论点通常描述了某种手段或通过某个办法去达到一个目的。 (二)做题关键: 1.

2.说明这个措施是可行的。

2015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文职考试岗位能力答题技巧:速解词句理解题

词句理解题目作为言语理解和表达专项中的小题型,在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文职考试中并不是每年都考察。但是很多考生在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够理解,特别是遇到划线词句看不懂的情况。下面红师网将结合例题为大家介绍解题技巧,希望考生能认真掌握,多多练习。 例题:黄庭坚是苏门四弟子之一,后人对他的诗评价不一,但有一点值得说一说的,这便是作为一个诗人,他应该在言语上苦苦追求魅力,苦苦创造特色,一定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努力摒弃陈词滥调。当我们看到某些诗篇中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时,就会想起黄庭坚。话虽如此,但实践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另一种倾向,即奇拗艰涩,蚌病成珠,优点和缺点常常如影随形。如同议论化是宋诗的短处,但它的长处是说理细密,黄诗所以引起后人评价分析,原因就在这里。

某些诗篇中有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是受了黄庭坚创作理论影响的结果 B.某些诗篇中有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不是受了黄庭坚创作实践影响的结果 C.赞扬黄庭坚在言语上下苦工夫,力避陈言的主张和实践 D.赞扬黄庭坚的诗作语言有味,面目可爱,与一般人的诗篇迥然有别

2015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备考指导:常识冲刺策略

常识的准备是岗位能力考试中最难以抓住头绪的一项,因为它需要准备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面广,因此考生在常识方面往往带有厌烦、抱怨、甚至放弃的态度。显然这样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备考。那么,抓主要内容,系统地复习就十分必要了。对于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红师在总结以往的考生复习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的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 梳理近一年的热点新闻。常识考试的命题,在2009年之前一直以法律为主,这对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讲,有专业上的弱势,因此在10年后开始弱化常识中的法律比重,而增添了很多时事热点中的一些信息。比如2010年的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就涉及了我自主研发的歼十战斗机,而这是在2009年庆阅兵前后的一个热点新闻之一。

这类新闻将包括一些重要的会议及领导人讲话,新的科技成果,政策的调整以及相关的一些信息。 第二阶段: 初步总结自己的薄弱环节。这一天做两套10年的真题,找出自己的弱项。这里说的弱项,是指常识的某一个模块,而不是一个知识点。因此,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接下来的复习阶段要重点复习。 第三阶段: 按模块梳理常识内容。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异,所以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偏重。 首先是法律。虽然法律所占的比例在缩减,但是毕竟体系庞大,解构严谨,不系统梳理,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的。但是毕竟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不是司法考试,对于法律知识的考察不如专业考试那么严格,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钻研过甚,而只需要将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和定义严格区分清楚即可。

其次是我的基本情,包括人口、宗教、地理、节日、资源分布。 第三是政治常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 第四是经济常识,尤其是宏观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是行政管理。 第六是人文历史。人文历史的梳理因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主。但是对于近代史,尤其是鸦片战争(1940年)以后至民(1912年)之前这段时间的历史事件,要求稍微深入。 第七是公文写作和科技常识。科技常识方面应该重点放在基本的科学原理的掌握上。 第四阶段: 查漏补缺。这4天的时间,主要任务是多做真题,找出自己的一些盲点,尤其是近年真题。常识类题目几乎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而只有知不知道的问题(科学常识类稍有例外)。

第五阶段: 这段时间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近年的命题趋势,有针对性地总体梳理。对于自己记忆不熟的知识点,尤其需要加强梳理和记忆。 第六阶段: 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的必要用品。 每个考生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所以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参考以上的复习计划,因地制宜,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按部就班地备考。这样一定会再考试中取得好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