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岗位能力试卷整体解读(副省级)
2018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省部级岗位能力共135道题,总体答题时间为2个小时。其中第一模块为常识,常识模块与往年一致题量为20道题,参考时间为15分钟,题目总体难度中等,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时政、法律、历史人文、科技、地理和经济等,每一模块所占比重如下图: 常识总的出题特点是传统与创新并重,考试模块及考试内容基本是遵循传统,比如民族文化、气候特征、古代文化等;但是出题形式又有所创新比如用诗词加地图的形式来考察地理知识。常识考试整体遵循了命题规律。
2018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岗位能力常识判断之如何解决心理学问题?
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在最近两年出现了对于心理学方面常识的考察,心理学这一部分虽然在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了以考察心理学原理的方式来检验考生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在我们的生活和考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学常识。比如: (15年军队文职招聘)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效应的是: A、晕轮效应B、马太效应C、破窗效应D、配位效应 (16年423)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 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 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考试中对心理学方面进行考察时主要是对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原理进行出题,题目的难度不大,不会出现太过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只要考生对于常见的心理学原理简单了解其含义和所带来的启示即可很从容的面对这方面的考题。
2、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3、破窗效应传递的是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 4、从众效应指一个人在面对众多反对声音的时候,容易失去主见,失去自己的立场和原则,随波逐流; 5、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6、门槛效应指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7、青蛙效应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8、森林效应强调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经历竞争、淘汰、相互的比较和相互之间的评价才能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奋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1、蝴蝶效应揭示了细节决定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原理:比如鲶鱼效应、手表定律、木桶原理等,所以只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这些心理学方面的原理简单了解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一定能够迎刃而解,预祝大家在2018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中成公上岸。
2018年山东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常识积累:为什么说2018年“戊戌年”
2018年山东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即将来临,那么对于平日的岗位能力常识积累了多少呢,下面红师教育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个常识积累的问题,为啥2018年被称为戊戌年呢,希望这些关于年份的常识积累,可以帮助到2018年备考山东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的考生们! 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2018年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戌狗年。 那为什么狗年又是戊戌年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我们对年代的另外一种纪年方法。 在我,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即干支纪元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
十天干即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搭配纪年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支纪年法,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具体的方法呢就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顺序使用,例如今年为丁酉年,2018年则顺序后推一个,为戊戌年,共有60个单位,也就是说每60年为一个周期。再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戊戌变法为1898年,距离2018年正好120年,所以2018年也为戊戌年。 这部分内容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做常识稍作了解,而是要重视起来。一方面多了一些知识底蕴,另一方面在我们考试的过程中有些题目会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考查。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的方式是:在天干中和地支中依次各取一字搭配来纪年,例如1920年是庚申年,下一年的天干为辛,地支为酉,故1921年,也就是中共产党成立的这年,是辛酉年。那么,中共产党成立后的下一个辛酉年是公元()年。 年年年年
2018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备考指导之常识
提起常识,不知道读者各位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很头大,因为我是一个没有常识或者说常识极其匮乏的人,如果非要给自己做常识错很多找一个借口的话,我是想说,常识考试涵盖面太广,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诗词歌赋、柴米油盐,都可以能这些但是不局限于这些里面出题。 备考量太大,但是不是说备考没用,认真备考,还是会遇到你备考的知识点的。 另外,常识考试学生很容易限于题中,比如说一道常识题,选择一首诗词里面的一句和诗词的名字、作者、朝代,想匹配,这种题最容易坑考生,因为单独去说这一句诗词,听过;单独去看诗词的名字,熟悉;单独去看作者,认识;单独去看朝代,去过;那么问题来了,串到一起,就呵呵了。 如果你仅是呵呵,随便蒙一个走人,那还好,但是大多数人,因为分开都知道,就在题中纠结,似懂非懂,盯着看半天,犹豫过来犹豫过去,不知道选哪一个,求你了,您老还是别看了,因为你压根就不会,总觉得自己应该会,就把时间浪费掉了。
类似于这样的题,比比皆是,所以常识的备考还是做题,都很不乐观。 在最前面我写了,常识建议5分钟做完,很简单,会的,答案一目了然,直接选,不知道的,别纠结,直接蒙,干净利落,5分钟搞定。(弱弱说句,我试过,25道,认真加纠结做,对5、6个,会的做,不会的蒙,有时候还会上10个。) 常识的备考,只需要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时候,每次半个到一个小时去看看它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是我个人意见,如果你是文科生,学的就是历史、文学等,那这个就是你的得分点了。考生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