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西军队文职招考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范文:垃圾治理需要制度与意识双管齐下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垃圾数量显著增加,造成垃圾围城的尴尬局面,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还对城市市容市貌带来显著威胁。究其原因在于垃圾治理过程中忽视了制度建设和意识提升,若不加以重视则将危害到整个社会的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垃圾治理制度和意识建设已迫在眉睫。制度为垃圾治理保驾护航。常言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前史上最严法律成为网络热词,它的出现将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填补了环境治理相关范畴的法律空白。但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都将处罚上限定为10万元,这与新环保相违背。之所以产生冲突是因为我们的法制建设在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很多法律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存在交叉或界限不明等问题,在全民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想之下,若不加以纠正完善则将阻碍环境保护的推行。因此要想推进环境治理制度建设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我国相关立法机关着手法律完善工作,公民也可以多多谏言为法律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举全国之力帮助环保法制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意识为垃圾治理凝心聚力。首先意识决定行动,一个人意识的改变肯定会在其行为产生显著地影响。如果一个人有垃圾分类或环保意识,那他必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在环保与破坏之间泾渭分明,从而真正减少随手乱扔垃圾、污染环境等不好行为。而一个人的改变会在社会中产生蝴蝶效应,一个好行为会对身边人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人们相互学习跟随,那一个人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之间带来的将是整个社会垃圾治理难题的解决,从而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因此国家要重视国民环保意识的提升,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的宣传环保理念,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人们喜欢的城市有很多中,但是绝不是垃圾围城的样子。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垃圾治理提上日程,因此需要我们推进制度建设和意识提升,为美丽中国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考试常识积累:古代土地制度
岗位能力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历史、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古代土地制度”的相关常识介绍,备考2020年国家军队文职考试多积累肯定没错!一、西周:井田制1.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2.含义: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的表现。二、春秋:鲁国初税亩和管仲改革1.管仲的“相地而衰证”(1)“均地分力”就是把公田分配给农户耕种,变集体劳作为分散的一家一户的个体独立经营。(2)“与之分货”,就是按土地质量测定粮食产量,把一部分收获物交给国家,其余部分留给生产者自己,实现了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2.鲁国的初税亩(1)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2)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所以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三、新朝:王莽改革1.内容:不允许土地买卖,又把民众禁锢于公田之中。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2.影响: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而告终。四、魏晋:均田制1.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2.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被“两税法”取代。五、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1.租庸调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2.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六、明朝:一条鞭法1.“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2.该制度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七、清朝:摊丁入亩1.摊丁入亩,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2.主要内容:废除人头税,,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刷题巩固1、下列不属于开始于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是:A.刺史制B.察举制C.一条鞭法D.编户齐民A项正确,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C项错误,“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提出,之后由张居正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D项正确,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更多题目,下载通APP在线刷题巩固,27000+道真题,700+份真题卷等你来刷,助你快速提升成绩,实现高分突破!扫一扫图中二维码或直接点击图片下载
2019年考试常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宪法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岗位能力常识判断的热门考点,也是备考时的易混点。今天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考点进行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要点如下: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没有自治乡,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和监察委。6.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必须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者副主任至少有一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7.自治权: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法制定自治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独创制度,该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依法自己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相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56个民族会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而携手并进。01、[多选]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