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关系的特征-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 15:07:10政治关系的特征(一) 历史性。政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性现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为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当然,究竟政治关系从什么时候产生,也就是国家从何时产生,还不是很确定。谈论国家或政治关系的消亡似乎也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二)客观性。政治关系由上层建筑决定的根本特性说明,政治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人们有关政治问题的意识和观点是由人们所处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关系的客观性有三点含义:(1)政治权力可以带来可见或不可见的价值和利益。(2)政治关系的成立是由于人们追求特殊利益造成的。(3)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三)复杂性。政治关系的复杂性是由政治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多元性决定的。(1)政治主体既包括个人,又包括群体。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互有交叉。比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的规范可能又很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而政治群体由于是次生关系,所以就更加复杂。(2)政治主体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它们的利益的复杂性。同一政治主体的利益尚且不一致,不同政治群体的利益关系就更加复杂。(3)政治关系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人们的利益和政治关系的变动性。(四)变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主体的变化、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政治关系的变化。政治关系的变动性要求政治主体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着形势。比如,美国政治学家埃 科班就曾经用硬币来说明政治思想的特殊性, 硬币即使磨成光板,它仍然是有效的货币 ,而 如果要使政治思想保持其价值,就得定期加以重铸 。这充分说明了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的特点。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关系的含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 15:06:56一、政治关系的含义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政治主体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个人指公民、政治官员、政治家等;而社会群体主要有阶级、政党、利益集团、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与一切社会关系一样,政治关系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2)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围绕国家权力 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标志。离开国家权力就谈不上政治,离开国家权力所形成的关系也不是政治关系。(3)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而进行政治活动,从而特定的政治关系。这里的利益主要是指个人或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包括一切其他的衍生利益。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经济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政治关系的界限在哪里?也就是说到哪个地方为止,其他的社会关系就不属于政治关系了?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认为应该这样说,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活动所构成的关系不属于政治关系的范围。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自然人或法人的日常活动所构成的关系。而任何试图超越法律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都应该看作是政治关系。如法律程序之外的争取政权或改变政府重大利益分配的行为(暴动、游行示威、暴力对抗执法、组织黑社会)、以暴力改变利益分配(抢劫财物)和伤害他人身体和人格的行为等。另外,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个规定也不全面,大家可以根据政治的定义充分讨论这个问题。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系统的软件-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30 23:11:39政治系统的软件价值与文化政治系统除了硬件装置,还有须臾不可缺的软件。作为人类价值理念的系统表达,意识形态是政治制度的灵魂。政治制度的安排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体现了一定的价值理念。是故,意识形态是政治系统软件的内核。为此,本编以两章的篇幅讨论意识形态的性质及其在当代的主要类型。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8.1 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在政治领域,几个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解决现代社会的政治问题的各种方案汇聚起来就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内核,而这些理论参与的实践则构成了各种意识形态现象。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思想家们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构成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第一阶段从培根到马克思;第二阶段从马克思到20世纪60年代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迄今8.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8.2.1 什么是 意识形态本书是在下述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的: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马克思: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1)它是一种迷障(恩格斯后来进而认为是虚假意识),它使得一种虚假和错误的世界观固定化、永久化。(2)它和阶级体系相联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对真相的扭曲根源于意识形态只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观点。(3)意识形态和权力相联系。(4)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只是和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暂时现象,当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意识形态就会消失,因为无产阶级并不需要意识形态来掩饰什么,他们是唯一不需要幻象来自欺欺人的阶级。8.2.2 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1.从属欧洲大陆的思想传统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马克思是分水岭,后来者或多或少要么反对马克思,要么赞成马克思,要么调和马克思和他的反对者。在西方左翼思想家的阵营中,列宁、葛兰西、卢卡奇、阿尔都塞、法兰克福学派以及齐泽克对于意识形态现象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列宁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葛兰西 -- 意识形态霸权阿尔都塞 --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齐泽克 -- 意识形态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 。(2)知识社会学路径:曼海姆悖论曼海姆在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做出区分:一种是具体意识形态,一种是整体意识形态。曼海姆悖论:一个人(比如他本人)可以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地分析意识形态吗?这个问题被其批评者称为曼海姆悖论。(3)社会心理学或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路径弗洛伊德 -- 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来自个体与团体无意识的 自欺威廉.赖希 -- 分析精神压抑、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三者相互关系弗洛姆 -- 意识形态是 纯粹的幻想吉尔茨:意识形态理论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发展学说的兴起-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 15:30:52一、政治发展学说的兴起政治发展(political development)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到60年代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热点。1958年,勒纳出版政治发展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60年代,政治发展成为流行的政治学术语,许多政治思想家都开始关注政治发展问题,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萨顿(《官僚与政治发展》1963)、塞缪尔 亨廷顿(《政治发展与政治衰退》1965)、卢西安 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1966)、里格斯(《政治发展理论》1967、《发展冲突的辩证法》1968)等。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批对主流派持强烈批判态度的激进派,他们提出世界体系论,认为离开整体就无法说明局部,世界体系是 中心-外围 型结构,发达国家处于现行体系的中心,第三世界则处于外围,处于依附性的地位,因此,改变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结构才是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政治发展主要还是比较政治研究的范围,同时也产生了公共政策理论、政治平衡理论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进行比较研究,也引入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及系统分析、功能-结构分析等方法。受行为主义的影响,美国政治学家对跨国、跨制度、跨文化的比较政治研究发展较快。政治发展理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二战以来先后独立的民族国家在致力于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首先选择了现成的模式,主要是西方模式,而实践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出现社会的剧烈动荡,直接影响了社会发展的目标。新兴国家的领导人往往受到日本等后来者现代化成功的启发,一开始主要是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目标主要是追赶西方。但是他们在实践中大都受到挫折。如印尼的苏加诺、伊朗的前国王等却被本国的传统势力赶下台。实践中的挫折必然引发思考。于是就出现西方模式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适合东方国家传统的主张。70年代就在流行这种观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往往在传统型的政治中得到发展。80年代以后,由于以亚洲四小龙(南朝鲜、香港、泰国和台湾)为代表新兴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成功,特别是在随后南朝鲜、台湾、泰国等在政治发展和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再次激发了落后国家政治发展和现代化的欲望。最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改革的经济增长后,出现连续的低迷状态,终于也选择了这条道路。或许本来还有其他的模式,但是由于存在着现成的西方模式和模仿者的成功,似乎已经没有其他可选择的道路了。目前,发展中国家试图寻找第二条道路或反对模仿西方模式的国家并不是没有,而且看起来也是成功的。如中国、新加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