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黑龙江军队文职招考面试备考: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注意四个方面
在国考面试当中,虽然大多数部门都是结构化面试,但也有部分部门,例如国家税务总局等,会以无领导的面试形式进行考察,相比较一般的结构化面试而言,无领导小组讨论无论是从形式上、内容上,还是整个的熟悉程度上,都是不为大家所熟悉的。到底怎样能够赢得无领导小组讨论呢?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注意与练习呢?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重点说几个方面:军队文职招考面试备考攻略|||一、注重内容在很多人眼里,无领导小组讨论胜败在于话语说的多和少,在于是否自己能够及时发言,可以说这是对的,但又不全对。抢着发言,说的多这固然是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但这不能代表发言的有效性。实际上考官对于学生的考察更多的层面在于内容的有效性上,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对于问题的深刻剖析,从而才能对于问题有所掌握。而且在题目的最后要求上已经注明充分讨论,这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说有用的。二、注重礼貌在无领导讨论中,往往由于大家的观点不同。反驳现象十分普遍,或者说考试的初中就是让大家相互理论反驳。但是由于某些同学的情绪控制差,在讨论中就会意气用事。在对于问题的认同上要么极力的打压对方,要么恶语相向。甚至出现了口出脏话,手指对方的错误行为。在这些提醒广大考生,无论什么面试都是一个表演的过程。我们最终的结果是让考官满意。而其中能够礼貌待人,体现绅士风度尤为关键。这是未来作为工作场所人际交流所必备的能力,当然也是考官着重考察的一项。三、做好补充在以往的考试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注重讨论的推进的工作。但就目前的考试形式来看,由于很多地方都开始进行反培训的考试工作,他们会对目前市场上基本的培训机构进行调查,查到一些机构的基本培训方式从而进行甄别。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的基本上的推进工作进行的同时,还要适时的进行相应补充。当然发言的次数上、推进的速度上、总结的把握上,我们都要适可而止。从而在反培训中脱颖而出。四、应对质疑在讨论中由于很多原因,我们的同学可能都会受到对方的打压。其中质疑与反驳最为的常见。很多时候学生会感到有压力,甚至有些问题确实自己失,学生会认为考官已经在扣分。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作为讨论本身就是会有说的不对的,说的不全面的地方,因此要知道考官不会因此就随便考分的,除非确实说的内容错的太离谱。另外在受到对方的打压或者说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失去自信,而是要从容应对。一笑而过,甚至大胆承认,或者都不予理睬,继续组织讨论。因为讨论本身就是一个博弈,一个打太极的过程,刚柔并济才是最终的王道。最后祝各位同学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脱颖而出!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评论型综合分析的解题之道
综合分析题在申论中考察频率极高,可以说是公考中的必考题型,是每位同学都要学习的重点。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综合分析可以分为解释型综合分析、评论型综合分析、启示性综合分析。从往年考试情况来看,解释型综合分析考察频率较高,评论型和启示型综合分析虽然考察频率稍低,但三种题型在往年考试中均出现过,都需要复习到位。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谈一谈评论型综合分析。1、什么是评论型综合分析启示型综合分析题型很容易识别,当题干让我们谈谈对(现象/事件)的看法/评价时,就是典型的评论型综合分析。这种问法的本质是从材料中找出作者的态度,再围绕观点进行分析。对现象或事件的看法要依托于材料,找出作者的态度。例: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2、评论型综合分析的答题思路评论型综合分析答案应该呈现出总分总的答题逻辑,即:第一步先表明观点(作者的观点);第二步围绕着观点进行分析(多数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及不合理性,进行辩证分析);第三步提出对策或得出结论。寻找要点时围绕着分析对象、主题寻找即可。3、实战练习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这是某大学社会学系G教授关心的问题。她比较关注社会当中的普通人怎样生活,怎样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新技术是不是促成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2014年某研讨会上,G称自己一直比较关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当时她和她的团队曾经对此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按照常识,如果大家是在同一个社会时空中生存,拥有同样的硬件条件或者数据终端,按道理来说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各种各样的机会。从理论上说,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她说。但经过实际研究,她发现,现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新技术的使用中,城乡之间显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常常被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比如普通人和彻底掌控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但从现在看来,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不过,G还是认可了信息技术为农民工带来的一些改变,G大体上从三个方面观察农民工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包括新媒体和自媒体。首先,从他们日常生活的使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确实给他们的生活、交往,特别是给他们就业求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作用非常大。超过2.6亿的农民工流散在全国各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失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基本生活内容,是靠信息勾连起的孤独个体。他们通过手机、互联网等,获得娱乐、消费甚至精神的寄托和心理抚慰。这些人背井离乡,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是分散的,甚至一年见不上一面,基本上是靠通信来维系家庭和亲属关系。更不用说在他们求职、经营自己的小买卖等工作机会方面,信息技术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对他们生活有很大帮助和改变。第二个方面,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农民工群体平时没什么表达渠道,在原来的状态下,他们的声音基本上是不会被外界听到的,但是有了新媒体技术以后,他们不仅拓展了视野,转变了意识,而且有了表达的渠道,G把这种方式视作一种主体性的表达。第三个方面更为重要,从信息技术和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的集体行动角度来看,你会发现信息技术真的非常了不起,比如他们可以即时调用各种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以及各种经验。他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用QQ群建立维权组织;同时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更容易获取外界的声援和帮助。有的农民工说,如果没有自媒体技术,他们自身的权益就不可能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G认为,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和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农民工在互联网上虚拟的团结需要和他们已有的传统人际网络、社会关系产生联系,需要和他们所在工厂、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直接关联。更重要的是,当农民工从互联网这类新技术中获益的同时,那些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的人们却有能力从新技术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的收益差距实际上拉大了。而后者所增益的部分,大概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从农民工身上获得的。参考答案:新技术目前无法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带来一些积极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意识,拥有表达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维权。所以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消除城乡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正。但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实际上拉大了两者之间的收益差距。因此,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申论考试向来在考试中有这样的说法得申论者得天下、失军队文职招聘者失公考,可见申论考试是军队文职招考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突破该类题型,不止需要对技巧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对日常知识的积累,最后祝各位考生能在军队文职招考考试中圆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