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热点:引导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

|背景链接*当政务新媒体日益成为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如何引导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已是必须回答好的一道现实课题。2019年5月,《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发布,各项指标直指当前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的病症。比如,针对内容不更新、互动回应差等现象,设置单项否决。|公考角度中公解读*[提出观点]政务上网是为了更好地问政于民、服务群众,提升治理效能,丰富传播形式、增强互动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办事服务的整体水平,政务新媒体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综合分析]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务新媒体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大家熟悉的两微一端,到短视频平台、知识分享平台、音频平台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政务新媒体,丰富了政务公开的途径,也成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体现着政府部门积极适应媒介生态、创新传播手段的努力,也彰显着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与以往线下及传统线上服务形式相比,政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因而更加考验运营者的媒介素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当前,部分政务新媒体在运维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不足,让政务为民的效果打了折扣。政务新媒体运营不专业、不用心,反映出一些职能部门在互联网思维与为民服务意识上还存在欠缺。政务上网是为了更好地问政于民、服务群众,提升治理效能。但在政务新媒体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贪多求全,运营多个平台,耗费运营者大量精力;有的一味追求阅读量、粉丝量。诸如此类现象,表面上看着热热闹闹,实际上却陷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违背了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初衷,也加重了基层负担。[对策措施]提升政务新媒体的反应速度。面对突发事件能否快速反应、对网友诉求是否及时回应、为群众办事是否便捷高效。避免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在轻内在等形式主义倾向,聚焦为民服务、办好实事。通过扣分明确规范,通过加分鼓励创新。丰富传播形式、增强互动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办事服务的整体水平,政务新媒体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资料来源:人民网:引导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

2017贵州军队文职招考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念和基本规范

如有任何报考疑问,欢迎加入,和广大考生一起交流进步。公共基础知识在辅警考试、法检考试、高速公路招聘考试等笔试中时有涉及,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念和基本规范,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比较基本、比较起码、比较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比较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3)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4)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5)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2020黑龙江军队文职招考考试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热点:整治不规范地名 稳妥为上

|背景链接*2019年6月,各地推进落实六部委《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引发网民关注,舆论不断发酵。当前,各地正按照六部门部署,积极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但个别地方也存在政策标准把握不够准确、组织实施不够稳妥等情况。总体来讲,网民对这项工作开展是非常支持的,讨论的焦点并不是该不该改,而是怎么改。|公考角度中公解读*[提出观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的重要举措,能够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在执行过程中,要规范工作原则,细化工作流程,严格工作纪律。公示不走形式,调研不走过场,将顶层设计、社情民意与当地实际结合。[综合分析]地名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许多地名都能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民俗、历史、哲学等文化因素,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认知水平、生活态度及精神状况。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来,各地按照要求清理了一大批不规范地名,但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也屡屡受到社会公众诟病。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六部委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洋气霸气怪异的地名,不仅会让人体验在中国周游世界尴尬,还是文化不自信的具体表现。纵容地名乱象的后果,轻则误导民众,损害一个地方的形象;重则破坏传统,影响居民的文化认同乃至城市文脉的保护与传承。说到底,清理整治的是地名乱象,涵养的是民族文化自信。[参考对策]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一要准,即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也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审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单,严格按程序推进实施。二要细,避免工作简单化。对地名更改可能伴随出现的问题,如更改户籍、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证照信息等,个别地方没有清晰的方案,或者有了方案但没有提前向社会广泛告知和说明,就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引发公众情绪焦虑。为此,要将改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降到可控范围,将认知分歧降到最低程度,并取得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三要注意从源头寻求解决办法,及时发现地名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甚至制度设计问题,不断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避免大、洋、怪、重或其他形式的不规范地名再度抬头。光明网:整治不规范地名,稳妥为上光明网评论员人民网评:如何让不规范地名整治叫好又叫座?子川新华时评:真正把整治大洋怪重地名办成为民服务的好事新记者罗争光、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