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解放军文职辅导之公共政策详解(2)-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出发 点和归宿,因而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形地 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第二种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状况、政治文化状 况、法律状况、人口状况、科技状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经济利益、经济体制、政治文化,它们对 公共政委具有更重要、更直接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作用。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基本的政策倾向及其实施 的效率,构成公共政策的基本物质条件和基本经济环境。(3)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环境的大众传媒,如何通过对公共政策系统提出要求来影响政 策输出?第一,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第二,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现实 政策情形的认识,如公共政策应解决什么问题,已具备什么条件,目前环境和条件如何等。同时,大众传 媒也影响受众的思维、判断、选择和行动,从而影响到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迅速了 解政策执行情况与后果,从而及时做出是延续、调整还是终结某项政策的决定。最后,大众传媒可以通 过影响政务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他们通过选举投票、施加压力、游行 示威、直接或间接抵制等途径来支持或反对某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第三种环境,它包括国际格局、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趋势等等。(1)国际格局与政策选择。(2)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与公共政策。综合国力是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基本要素。所谓综合国力是 一国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由人口、经济、军事、政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六大部分所组成的多种实力的 复合体;综合国力也是比较意义上的实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与其 他国家的综合国力相比,具有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国际地位所要反映的就是这种相对意 义上国力大小的综合性指标,它表明一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处的地位,表现该国在国际上的行动分量。(3)国际趋势与公共政策。全球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扩大了公共政策的范围,一些跨国性问题成 为需要公共政策认真考虑的对象;市场使国家公共政策的范围和功能发生了转变;信息化越来越把公共 政策置于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监督之下;国际组织的存在和作用使民族国家在某些政策领域部分地 丧失了决策权:国际性的规章、决议和协议逐渐成为各国一系列政策制定的依据,一些国际组织、跨国公 司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地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五)公共权利与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事务,因而表现出政治的所有属性:作为一种政治产品,公共政策 是由国家公共权力机关直接制定的,其效能和质量取决于其生产者的能力;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公共政 策受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多种政治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为一种政治过程,公共政策是国家权力 机关运用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对社会实施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过程。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 络。这一网络的横向结构包括中央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纵向结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立法 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国家的组织结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结构及效力范围。第一,国家 的纵向组织结构规定公共政策的层次。一般而言,公共政策是由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组成的, 分别由不同规格或级别的国家机构制定、颁布并具体实施。第二,国家的横向组织结构决定公共政策的 效力范围。第三,不同规格的国家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在权威方面是有差别的。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公共政策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服务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公共政策本质上是 的这种 二重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质规定的:国家不仅要履行其 阶级统治职能,还要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政治管理。所谓政治统治,就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及 其政治代表,为了维护、巩固和加强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而对国民采取的支配、控制与统辖。公共政 策就是国家推选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政治统治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维护统治阶级总体的长远的利 益。统治阶级还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意图维护公共政策的权威。所谓政治管理,就是统治阶级为维 持政治统治的需要而对社会政治生活所做的宏观上的协调与控制。公共政策是国家对社会实施政治管 理的重要手段。总之,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二是统 治阶级推行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三是统治阶级对社会进行政治管理的主要方式。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所谓国家权力就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所谓国家 职能,就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六)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1.信息子系统信息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与依据,信息符号是政策内容传输的载体,是连接政策主体与政策客 体、决策者和决策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政策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加工、传 递、流动、转换与利用过程。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取决于高质量的信息。因 此,信息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 神经 系统。信息子系统是 一个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机械设备和一些规程所组成的有组织、有结构、相互协调的复合体,主 要包括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系统数据库、资料部门以及咨询、监督、反馈等部门。信息子 系统存在的形式一般有集中收集、加工处理、储存传递的信息中心和与信息中心相联结的、分布在各个 职能部门管理层次以及相关单位的信息网点,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组织。信息子系统的目标 和任务是根据决策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和检查,对信息的传输加以计划,将原始信息、数据 转化为价值更高、更有效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决策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020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历史学知识:"闭关锁国"的政策-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20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历史学知识: 闭关锁国 的政策发布时间:2020-02-25 18:57:51闭关锁国 的政策1、清朝统治者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原因:(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 闭关锁国 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 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 闭关锁国 的影响(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论述央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论述央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发布时间:2017-08-25 18:11:23再贷款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地位再次上升再贷款,即我国央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我国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再贷款在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2001年之前),再贷款是央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因而央行对金融机构债权构成了央行资产方的主要部分。对金融机构债权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中回购交易形成的 买入返售 、再贷款和再贴现。2001年以前,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成为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重要政策工具,再贴现很少,因此,体现在央行资产中的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基本由再贷款构成:即央行对金融机构无担保的贷款。由于那时再贷款是我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因此,那时央行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增减,反映了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实施货币政策的银根松紧的变化。例如,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内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和通货紧缩,央行为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通过增加再贷款来投放基础货币。第二阶段(2002~2013年),再贷款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日趋式微,再贷款基本被闲置。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由于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资本流入的大量增长,央行持有的国外资产大幅增加,外汇占款成了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在这种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就主要是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央行冲销流动性扩张的基本手段,先是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继而通过大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深度冻结流动性。由于之前央行的再贷款余额较少,难以通过缩减再贷款的方式来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扩张。因此,接下来的几年里,央行再贷款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基本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尽管2005年前后,央行发挥金融稳定的功能而同包括一些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发挥了再贷款,但这并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的范畴。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再贷款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在2008年后,发端于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迫切认识到,全球经济再平衡对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贸易与金融秩序。在这种背景下,尽管中国仍有大量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但由于中国同时实施了 走出去 的战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同时在美国大规模经济刺激下,美国经济企稳、美元升值,也吸引了一些短期资本流入美国。结果,中国人民持有的国外资产不仅没有随贸易顺差而增长,反而还略有下降。这为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创造了非常积极的条件,即2001年后一直被 闲置 的再贷款开始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尤其是,2014年以来,再贷款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作用更加突显,这反映了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央行对金融机构债权大幅增加。2015年5月末,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总量上升到了38697亿元,较2010年初的19697亿元增加了近一倍。这表明,几乎被 闲置 十多年的再贷款,在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地位再次上升。经济新常态下的再贷款操作创新及其功能的扩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操作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新的货币政策环境需要货币政策操作手段、方式、方法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央行就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货币政策新常态,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再贷款调控工具,使得再贷款在货币调控体系中的功能得以不断扩充。央行在再贷款的应用中,首先要不断创设新的再贷款工具。目前,再贷款工具包括:支小再贷款,即是向金融机构发放的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信贷的再贷款,这是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而采取的定向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即央行向一些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发放并由后者用于 三农 的央行早前还创设了支农再贷款,央行创设支小再贷款与支农再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缺陷;常备借贷便利,旨在向符合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作为市场利率上限的作用;中期借贷便利,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可以发挥中期利率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抵押补充贷款,是央行以抵押方式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合格抵押品范围主要是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以金融机构非标准化的信贷资产作为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这一政策工具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中小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资产范围,提高了这些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在创新再贷款工具的同时,央行还大量扩充了再贷款的抵(质)押资产。中央银行在向管辖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通常会有合格抵押品的要求。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时所提交的抵押品,通常是其持有的某种金融资产。至于哪些金融资产可以充当合格抵押品,各国(地区)中央银行则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同一个国家的央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宏观条件下,所要求的合格抵押品资产范围也会有较大不同。例如,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不仅拓宽了贷款对象,也拓宽了合格抵押品资产。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并无合格抵押品的要求。2014年以来,央行就在不断地扩宽合格抵押品资产的范围:(1)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如国债、中央银行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2)商业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抵押补充贷款便是以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的。但央行在2014年开展试点并在2015年推广信贷资产质押贷款中,所要求的合格信贷资产的品质,会远低于抵押补充贷款的要求。(3)将地方债纳入央行SLF、MLF和PSL的抵押品范围内。此外,地方债还被纳入中国国库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抵押品范围。这是在2015年为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而采取的一项举措。随着再贷款工具的丰富和完善、再贷款合格抵(质)押品范围的扩大,再贷款的功能也随之而丰富。但随着央行不断创新再贷款工具,再贷款在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发挥着四项重要新的职能:第一,管理市场流动性。常备借贷便利是向地方法人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它与正(逆)回购操作、SLO一起,构成了中国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管理和调节的工具体系。2013年6月,中国货币市场一度出现 钱荒 ,紧张的货币市场流动性使短币市场利率高到难以承受的水平,给债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乃至随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债券市场利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那次钱荒之后,央行便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以应对市场流动性的意外波动。第二,引导信贷结构调整。再贷款发挥着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三农、小微和棚户区改造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功能。随着新常态下政府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央行也试图利用再贷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贷款利率的结构变化。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和抵押补充贷款,都发挥着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功能。因此,再贷款不仅仅是总量政策工具,更是结构调整的工具。第三,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央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发挥最后贷款的作用,为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援助,阻止少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境恶化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1999年中国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后,央行为了帮助它们从国家银行收购不良贷款就向它们发放了数亿元的再贷款;2005年为了化解证券公司风险,央行就曾向数家提供了大量再贷款;2015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为了稳定资本市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央行又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发放了数千亿元的贷款,并承诺对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救助不受限额的局限。所有这些,都是央行再贷款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重要体现。第四,引导和管理市场利率。央行在《2014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谈到常备借贷便利时指出,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作为市场利率上限的作用;在谈到中期借贷便利时指出, 发挥中期利率政策的作用,促进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 这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中,不仅关注合意贷款规模,事实上也在逐渐关注利率期限结构,期望通过再贷款操作来引导市场短中期市场利率走向。再贷款功能的扩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抵押品范围的扩充会极大地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在货币经济学中,不同的理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货币主义就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调整到最终目标变动之间,就是一个 黑箱 ;主义者则十分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核心作用。货币政策无论是对投资支出、消费支出还是净出口的影响,都要通过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发挥作用。至率变动到最终需求变动之间,则又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理论解释,例如,财富效应、信息不对称及金融加速器机制等等。根据以往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属于总需求调控工具,从总需求到结构变动,则由不同行业、企业借款者,基于资本的边际产出与银行利率之间的比较而完成的。由此,货币政策虽被视为国家干预的工具之一,但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总量均衡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则仍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在充分信息的市场环境中,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总水平,利率的变化不仅能够实现总量均衡,也能够实现结构均衡。然而,数十年的货币政策实践发现,即便政府不断地利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但经济的周期波动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结构失衡也总是伴随着货币政策松紧的变化而发展甚至恶化,完全依靠利率机制,并不能保证资源被引导到政府所期望的行业和领域中去。现在,中国被广为诟病的 货币一放松,资金就流向股市或 、 资金脱实就虚 之说,就证明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明显的 市场失灵 。正因为过去着眼于总量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结构性麻烦,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践中,就不再单纯依靠总量货币政策和传统传导机制,而采取更加灵活的、总量与结构并重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中国再贷款工具的创新、扩充再贷款抵押品,就是着眼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而采取的大胆、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合格抵押品范围的扩大,缩短了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链条,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体地说,央行抵押品范围的扩大,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货币政策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总量调控功能,也使它具有了结构调整的功能,因而缩短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是由央行调整货币总量而影响利率,再经由利率来影响总需求与经济结构的。央行扩大抵押品的范围,依然会影响社会资金总量供给,并进而影响利率总水平。同时,央行通过调整再贷款的抵押品范围,提高了被纳入抵押品范围的资产的流动性。这会降低其利率中的流动性溢价,降低其利息成本,同时也会使其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更多金融资源被配置到被纳入到抵押品的领域中去。比如,央行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再贷款抵押品的范围,就提高了地方政府债券对机构投资者的可接受性;央行将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纳入再贷款抵押品范围,就会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小微贷款的积极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第二,它不仅会改变流动性的总量结构,也会改变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从而影响市场利率结构。被纳入到了央行合格抵押品的金融资产,其流动性会有相应地提高。2014年,中债登将低品质债券调出质押库,结果造成了债券市场较为激烈的反应,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极大地降低了被调出质押品范围的债券的流动性,其流动性风险溢价有所上升。反之,一种资产被纳入到央行再贷款抵押品范围,则提高了其流动性,使其利率中所包含的流动性溢价有所下降。因此,央行调整再贷款抵押品的范围,会对市场利率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央行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再贷款抵押品后,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利息负担。第三,不断细化的再贷款工具和抵押品范围的扩大,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定向调控功能,减少对总量货币调控的依赖。2014年以来,政府就一直不断强调定向调控。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后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强调要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就表明政府认识到了传统货币政策手段及传导机制存在的不足,因此,希望通过 定向调控 的方式,直接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的环节和链条,使货币政策更直接地发挥政府所期望的作用。央行定向调控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定向降准、过去的定向央行票据都属于定向调控的手段。实际上,相对于定向降准和过去的定向央行票据,如今的再贷款在央行的定向调控中更加灵活、针对性也更强。在此,还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再贷款功能的扩展和抵押品范围的调整,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更直接,也可以影响市场利率总水平与结构,但是,无论是流动性管理功能、结构调整还是引导市场利率结构变化,单单有再贷款是不够的。再贷款要更有效地发挥流动性管理功能、引导利率总水平和利率结构,就需要协调再贷款与公开市场的使用。尤其是,货币政策要更好地引导利率走势和利率(期限)结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搭配不同期限的国债甚至金融债券的现券操作,通过改变债券市场需求结构来引导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另外,在全球主要央行日益强调前瞻性指引的时候,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央行再贷款操作的透明度,提升再贷款操作在公众预期管理中的作用;再贷款作为流动性管理,应当更多地是为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以防止市场流动性因个别金融机构的困境而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