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能力指导: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从历年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的考试分析来看,数学运算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不定方程、抽屉问题、倒推法问题、方阵问题和倍差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牛吃草问题、浓度问题、平均数、数的拆分、数的整除性、速算与巧算,提取公因式法、统筹问题、尾数计算法、植树问题、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问题等等。每一类问题的题型都有相应的解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解法,才能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下面国家军队文职考试网专家就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做专项的讲解。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考生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恩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相遇问题:知识要点: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分钟。A.30B.40C.50D.60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例2、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A.3千米/时B.4千米/时C.5千米/时D.6千米/时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例3、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3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倍。A.5B.6C.7D.8方法2、由于,车15分钟所走路程=劳模75分钟所走路程,根据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车速:劳模速度=75:15=5:1二次相遇问题:知识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方法2、乙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是第一次的二倍,则有54×2-42+54=120.总之,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岗位能力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
岗位能力数量关系基础运算问题二:数列与平均数问题
岗位能力中的基础运算问题专指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或应用问题。它是数学运算的主要考查题型之一,目前作为单独考点的可能性虽然较低,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常见题型有:纯计算题、数列与平均数、约数与倍数、周期问题等。本次给大家具体介绍的是数列与平均数问题。第一,一些常见的公式要牢记第二,数列问题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的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当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当天是几号()A.20B.21C.27D.28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得等差中项(第四项)为168÷7=24,则第八项为24+4×1=28,即当天是28号。因此D项当选。第三,平均数问题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正好构成等差数列,9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分。A.602B.623C.627D.631由9名工人的得分构成等差数列且平均得分是86分可得,第5名工人的得分是86分。由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可得,第3名得分为460÷5=92(分)。第5名得分是第3名和第7名得分的平均数,则第7名得分为86×2-92=80(分)。第6名得分是第5名得分和第7名得分的平均数,即为(86+80)÷2=83(分)。则前7名的总得分为460+80+83=623(分)。因此B项当选。
岗位能力指导:数量关系时钟问题
近几年,无论在地方或国家军队文职考试、考试、或者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题型,考察内容通常是关于“时钟上分针和时针的重合、垂直、成一直线、成多少度角及钟表快慢等”问题,在此称之为“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但是很多考生朋友在解此类问题的时候觉得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毫无疑问,是因为没有抓住时钟问题的实质。希望通过下面的学习能对大家解决此类问题有小小帮助。题型一:钟面追及问题此类问题通常是研究时针、分针之间的位置的问题,如“分针和时针的重合、垂直、成一直线、成多少度角”等。时针、分针朝同一方向运动,但速度不同,类似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1、确定时针、分针的速度(或速度差)①分格方法: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一圈,即60分格,而时针每小时只走5分格,因此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速度差为11/12分格。②度数方法: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360/60度,即分针速度为6°/min,时针每小时转360/12=30度,所以每分钟的速度为30°/60,即0.5°/min。分针与时针的速度差为5.5°/min。2、确定时针、分针的初始位置通常以整点,比如3点、4点等这样的时间作为初始位置。3、确定时针与分针的路程差(或目标位置)例1、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每两次重合之间相隔多少分钟?()A、62.5B、64.5C、64(6/11)D、65(5/11)答案:D解析:分针速度6°/min,时针速度0.5°/min,速度差为°。到下一次重合,分针比时针多走了一圈,即路程差为360°,所以两次重合间隔时间为360/(5/11)题型二:快慢表问题解答快慢表问题的关键是分清楚每块表分针各自对应的速度与路程。例2、有一只钟,每小时慢3分钟,早晨4点30分的时候,把钟对准了标准时间,则钟走到当天上午10点50分的时候,标准时间是()A、11点整B、11点5分C、11点10分D、11点15分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快慢表问题,这里面涉及两块表,一块好表,一块坏表(慢表)。好表分针速度为60分格/小时,而我们的坏表每小时比好表慢3分钟,也就是说坏表的分针每小时只走57分格,即坏表分针速度为57分格/小时。根据题意,坏表从早晨4点30分走到上午10点50分,实际上分针走了380分格,即坏表分针的路程为380分格。不管好表还是坏表,他们所经历的标准时间是相同的,所以根据时间相等可以列出以下方程,设好表分针的路程为X,则X/60=380/57,解得X=400,也就是说好表的分针比坏表多走(400-380)分格,也就是说标准时间应该比坏表所显示的时间快20分钟,所以标准时间应该是11点10分。本题有很多考生容易得到错误答案(11点09分),这主要就是由于没有分清楚每块表分针各自对应的速度与路程。以上就是时钟问题经常考的两种题型,大家只要掌握时钟问题的本质,将其作为行程问题来解,相信可以较快得到正确答案。岗位能力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