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科学的复苏-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2 19:26:37科学的复苏1100年左右,新的思潮开始影响西欧的学术界.在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欧洲各地开始出现新兴的城市.市俗文化在城市得到发展,教会的说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特别是新兴的市民阶级对科学文化的新需求.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和对航海的兴趣,使欧洲人通过贸易和旅游同地中海地区和近东的阿拉伯人,以及东罗马的拜占庭人发生了接触.当希腊科学衰微之后,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的努力,希腊科学的经典才得以保存下来.同时,阿拉伯人也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此外,拜占庭在保存希腊学术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拜占庭帝国一直维持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皇宫里也存有不少希腊学术著作.当欧洲人从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那里发现了先进的科学时,大为震惊.他们设法大量搜集希腊著作的抄本、阿拉伯文译本和阿拉伯人自己写的著作.许多学者冲破教会的枷索,纷纷到北非、西班牙、法国南部、拜占庭帝国、西西里以及阿拉伯文化中心去求学.他们把从那里得到的书籍带回欧洲,然后将它们译成拉丁文.12世纪是欧洲数学的大翻译时期,也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播时期.主要的传播地点是西班牙的托莱多和西西里岛.托莱多曾是穆斯林的学术中心,1085年被西班牙人征服,仍是欧洲的文化重地.在这里云集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学者和教师.西班牙人在托莱多建立了一个翻译局,主要从事阿拉伯文典籍的翻译.托莱多成为欧洲人学习希腊和阿拉伯文化的聚点.西西里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历史使这个岛成为东西方文化天然的会合地,因此它也充当了传播古代和中世纪学术的媒介.当时涌现出成批的翻译家,贡献最大的是著名的 四大翻译家 .巴斯的阿德拉德(Adelard of Bath,约1090 约1150)是最早从事阿拉伯文献翻译的人之一.他是一位英国学者,据传青年时代曾踏遍古老文化之乡 希腊、小亚细亚、意大利和北非等,回到家乡后担任英国王储的家庭教师.当他了解到阿拉伯人手中有大量的希腊著作之后,就十分热衷于获取这些知识.为了能自由地活动于阿拉伯人控制的地区,他乔装成伊斯兰教信徒.他从阿拉伯文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质量较高,发行也较早,在欧洲一直流行到16世纪.他还翻译了花拉子米的著作,使用了印度 阿拉伯数码.他还写了一本《自然的问题》,介绍他所了解的阿拉伯科学.意大利学者杰拉德(Gerard of Cremona,约1114 1187)是12世纪最重要的翻译家.他一生中有很长时间在托菜多度过,在那里他把90多部阿拉伯著作译成拉丁文.包括数学、天文学、哲学、练金术和医学等方面.例如托勒密的《天文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花拉子米的《代数学》、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 370)等人的医学著作等.另两位著名的翻译家是英国的罗伯特(Robert of Ohe-ster)和西班牙的希斯帕伦西斯(J.Hispalensis).前者以翻译花拉子米的《代数学》而闻名.他还是最早把《古兰经》译成拉丁文的人.后者曾是基督教的传教士,翻译了许多数学和天文学著作,还利用阿拉伯原始资料写成《花拉子米实用算术书》(Liber Alghorismi de Practica Arismetrice),为传播印度 阿拉伯记数法作出贡献.应该指出,12世纪所翻译的科学著作总的说来质量并不高,但也足以使欧洲人得以了解希腊和阿拉伯的数学,正是这些文献成为后来欧洲数学发展的基础.另外,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使原有的教会学校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12世纪以后,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学.最早成立的有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萨莱诺大学(意大利)、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那不勒斯大学等.这些大学仍然控制在教会手里,用拉丁语授课,主要讲授 七艺 .大学的出现,使从穆斯林世界得到的新的学术思想迂回曲折地扩散出去.12世纪在数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纪,学者们为发现和传播古代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其历史影响是巨大的.历时千年的黑暗时代总算出现了黎明前的曙光.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莎士比亚创作的意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19 19:49:25莎士比亚创作的意义莎士比亚艺术对于欧洲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启蒙文学家公开打起莎士比亚的旗帜,提倡新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把莎剧视为典范,当做他们美学理论的依据。莎士比亚创作无比丰富和自然,对于现实的无情揭露,富有诗意的热情,给他们很大启发。20 3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打着莎士比亚的旗帜与古典主义进行斗争,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把莎士比亚当做近代艺术的代表,并学习莎剧,写了《欧那尼》,在舞台上一举击败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写《拉辛和莎士比亚》,作为他的文学宣言,提出要学习莎士比亚,创作新文学。现代派作家学习他对异化的描写,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残局》重复了《李尔王》的残局。莎士比亚在中国根据已经发现的史料看,莎士比亚的名字最早是由外国教会人士介绍到中国来的。清咸丰6年(1856),上海墨海书院刻印了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译的《大英国志》,里面提到 舌克斯毕 ,即今天通称的莎士比亚。光绪8年(1882)北通州公理会又刻印了美国牧师谢卫楼所著的《万国通鉴》,其中也提到 英国骚客沙斯皮耳者,善作戏文 。 我国晚清思想界的严复和梁启超最早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严复译为 狭斯丕尔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1902)中译为 莎士比亚 ,这就是我们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亚译名的来历。莎士比亚剧本演出和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在五四运动后才开始介绍到中国。田汉、曹禺等都翻译过莎氏的个别悲剧,莎氏的一些主要戏剧如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和《第12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瑟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都曾在我国舞台上演过。 莎士比亚戏剧的中文译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陆续出版,主要译者有朱生豪、曹未风和梁实秋。朱生豪(1911-1943)从24岁起开始业余翻译莎剧,32岁病逝时共完成翻译莎剧31个,对莎剧的翻译出版作出了贡献。解放后补译了尚缺的6个历史剧和全部诗歌,在1978年出版了较完备的《莎士比亚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