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本末有无之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8 11:10:25本末有无之辨在魏晋玄学这里,本末有无之辨虽然所讨论的内容属于抽象的哲学本体论问题,但其实有和无的概念在当时有着非常具体的含义。有既指有形有名的事物,也指有为和名教;无既指无形无名的本体,也指自然无为。因此,有无之辨是名教和自然之辨的抽象化和理论延伸。代表观点有:王弼的贵无论;裴頠的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一)王弼:贵无论王弼的世界的基本看法是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首先,他根据具体事物的有限性排除了 有 作为天地万物根本的问题。 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 , 可道之盛未足以官天地,有形之极未足以府万物 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 其次,他从一多、众寡的角度来论证。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 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 最后,他从动静、常变关系来论证。 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二)裴頠:崇有论1、反对 无能生有 的观点,无不能生有,有是自生的;2、有是 理 的本体。 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 3、 济有者皆有也 。(三)郭象:独化论1、万物自生而没有造物主。 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 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耳。 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 2、事物独立生灭而不互相联系。 物各有性,性各有极 。 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 即表面上看来 有所分 或 偏无自足 的具体事物,其实都是自足的、圆满的、绝对的,寂然如此,那么它们之间就没有生灭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事物可以独立的生存和变化, 物各自造而无所待也。 3、每个事物都是独立的实体,既不依赖前因,也不产生后果, 彼我相因,形景俱生,虽复玄合,而非待也。 事物的产生或出现是 突然而自得 , 初未有而有 。4、 天地之生有何不并,万物之得又何不一哉? 各个事物看上去虽然千差万别,其实它们都是独立自足的实体,圆满无缺,绝对无待,就这一点来说,万物是齐一的。(四)僧肇:不真空论生于公元384年,卒于公元414年,东晋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的佛教哲学家,般若学的重要代表。其论文和书信被后人编辑为《肇论》一书。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1、事物不能自异;2、事物自虚;3、名实互不相当;4、缘起而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