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课程目标的概念-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10:301、课程目标的概念(1) 十二校主编《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着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的观点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规定,可以具体化到量的层次和质的层次,如 理解 、 熟悉 、 掌握 、 形成 能力和态度 等2、课程目标的来源(1) 十二校主编《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第一、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第二、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的观点 第一、要考虑人类社会已整理好的知识科目 第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 第三、社会因素也是制约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3、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1)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区别:培养目标不涉及具体的课程领域,而课程目标涉及具体的课程领域 联系: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2)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区别:课程目标涉及的是具体课程领域,而教学目标涉及的则是具体的课堂教学领域 联系: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为前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 理论背景:1956 年,布卢姆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 把教育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技能领域,在《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这本书中他完成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1964 年,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情感领域》对情感领域目标进行了划分(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认知目标: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它们依次是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对具体事务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和框架的回忆。知识具体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抽象概念和普遍原理的知识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指这样一种理解和领悟:个人不必把某种材料和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也不必弄清楚它的最充分含义,便知道正在交流的是什么,并能够运用这种正在交流的材料或观念。具体包括转化、解释、推断 运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景中使用抽象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以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或概括化的方法等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是那些必须记住的和能够运用的专门性原理、观念和理论 分析:指将交流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旨在澄清交流的内容,表明交流内容是怎样组织的,指出设法传递交流内容的效果、根据和排列的方法。分析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 综合: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它是对各种要素、片段和组成部分等进行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用这种方式对它们进行排列和组合以构成一种原先不那么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组合具体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三个方面 评价: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作出判断。对这些材料和方法符合准则的程度做出定量的和定性的判断。使用评估的标准。这些准则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别人为他制定的。具体包括:依据内在证据来判断、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 情感目标:布卢姆把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它们是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的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接受:探讨的是学习者感受到某些现象或刺激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们愿意接受和注意这些现象和刺激。接受分为三个层次,即觉察、愿意接受、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 反应:这一层次探讨的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注意,正确的说法是他在积极的注意。这个术语通常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期望儿童充分参与或致力于他们选择出来的课题、现象或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反应可分为三个层次:默认的反应、愿意的反应和满足的反应 价值评价:归入这一层次的行为完全是一致的和稳定的,以致可以作为信念和态度的特征。在这一层次上,讨论的不是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而是使一套规定的和理想的价值观得以内化 以 价值评价 为特征的行为的一个要素是:这种行为不是受遵从或顺从的愿望所驱使的,而是受个人对指导行为的基本价值的信奉所驱使的。具体包括价值的接受、对某一价值的偏好、信奉这三个层次构成组织:这一类别旨在对描述价值体系形成的初始阶段的各种目标进行适当的分类,包括:把各种价值组成一个体系、确定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占主导地位的和普遍的价值。组织具体包括两个层次:价值的概念化和价值体系的组织 由价值或价值的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在这个层次上,个体始终根据他已经内化了的价值行事,具体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泛化心向,即这种控制泛化到个体的许多行为中,以致于可以用这种普遍的控制倾向来描述个体,并作为个体的特征;第二层次是性格化,即把这些信念、观念和态度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或世界观的过程 技能目标:1972 年,辛普森将技能目标划分为七个层次:即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质量或关系的过程。知觉包括三个层次,用以表示知觉过程中三个不同水平,即感觉刺激、线索的选择和转化 定势:是为某种特定的行动或经验而做的预备性调整或准备状态。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心理定势、生理定势和情绪定势 指导下的反应:这里的重点放在较复杂技能之成分的各种能力上。是个体在教师指导下,或根据自我评价表现出来的外显的行为。具体包括两个类别:模仿和试误 机制:已成为习惯的习得的反应。在这一层次上,学习者对从事某一种活动已经有一定的信心和熟练程度,这一行动是他对刺激和情境要求能够做出种种反应的行为库的一部分,并且是一种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比前一层次的反应更复杂,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也可能包括某种模仿 复杂的外显反应:在这一层次上,技能已被掌握,能进行得既稳定而又有效,即花费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完成这一工作。具体包括两个类别:即消除不确定性和自动化的操作 适应:改变动作活动以符合新的问题情境的要求 创作:根据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行动或操作材料的方式(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特点布卢姆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了便于客观的评价,所以主张陈述目标要具体,要联系外显行为,要可测量布卢姆的分类重视学生行为发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层次,因此就具有连续性和积累性,目标既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又有普遍联系,后一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到的前一目标基础之上,也就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四)课程的范围与结构1、统考的观点(1) 一般的课程结构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 一般课程结构的存在方式 第一、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最典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统一性,如中国、俄罗斯、日本 第二、以多样化为特点的存在方式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主要特点是没有国家制定的统一计划和标准,如英国、美国(3) 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一、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第二、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4) 课程的其他结构 第一、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的基础 第二、建立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的观点(1) 什么是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既包括依据什么目标组织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包括以何种形式组织课程的内容(2) 当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 第一、重视完整性和课程整体功能 第二、稳定基础课和课程综合化 第三、重视统一性和课程多样化(3) 当代课程的基本结构形式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等多种形式(五)课程实施1、什么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2、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1) 除非直接分析和了解课程实施过程,否则就不知道实际发生了什么(2) 研究课程实施过程有助于了解为什么有的课程计划会成功而有的会失败(3) 不考察实施过程,就难以解释学生学习的结果3、课程实施的取向(1) 什么是课程实施取向 课程实行取向是指对课程实行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安排与这些认识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方案与课程实行过程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上(2) 富兰、辛德等人对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 第一、忠实观:忠实观是主流的、也是最早出现的课程实施研究取向。它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线性过程,其理想的成果就是教师按照新课程的原本意图在课堂中落实这些新的教学活动 第二、相互调适:相互调适取向源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伯曼和麦克劳夫林的兰德变革动因研究,他们认为课程实施是变革方案与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第三、课程缔造: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课程计划和教学策略只是提供给这个经验缔造过程所选择的工具而已(3) 豪斯等人对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 第一、技术观:技术观将课程实施视为一种技术,认为实施只是预定计划的线性执行过程,其成效以目标达成程度为衡量标准 第二、政治观:我们所面临的并非一个充满和谐的社会,尽管人们仍然共享一套价值体系,但技术观假定的共同的行动目标并不存在,群体之间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对立派别之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讨价还价、相互妥协,因此课程实施更像一个协商的过程 第三、文化观:文化观将变革的实施视为一种文化再生过程,其目的在于促使学校成员重新思考课程、教学以及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文化观看来,演化一词比实施更能反映变革的核心要义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课程资源介绍及筛选、开发-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57:44一、课程资源介绍及筛选、开发(一) 课程资源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二) 课程资源分类1、 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2、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3、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有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如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人际关系等。(三) 教师怎样开发课程资源1、 将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吸收进课堂。2、 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二、新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一)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是 3-6、7-9 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和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它要求学生以大量时间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对任何主题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 做 、 考察 、 实验 、 探究 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1、 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2、 回归生活世界。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非学术、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必须而且也最可能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3、 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4、 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5、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从内容构成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其本质和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看,更主要的是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是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中的主导性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四)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及开发1、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3) 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4)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理论。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2、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原则(1)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 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 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 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基础 测试题-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17 23:00:28新课程改革基础 测试题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 ____,___ ____,___ 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 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___ ____和___ ____。4.国家制定的是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___ ____,到课程工作者所要确定的是___ ____。5.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___ ____。6.___ 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___ ____。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___ ____。9.课业及进程是指___ ____。10.___ ____最早将课程编制引入课程评价。11.___ ____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模式。12.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___ ____,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1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 _______ ____。14. ___ ____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被成为 过程评价 ,___ ____被称为 结果评价 。15.2001年6月___ ______ 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可分为___ ____、___ ____、___ ____。17.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___ ____,偏重知识的是___ ____。18.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___ ____。19.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___ ____。20.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终要体现科学教育与___ ____相结合。21.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 ____、赫尔巴特、斯宾塞。22.新课改下,小学阶段以___ ____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___ ____课程。二、简答题1.简述泰勒的课程目标设计原理。(泰勒原理)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7.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8.简述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9.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三、辨析题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在古诗中,蜡烛即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因此,在今天看来,以蜡烛喻教师也是完全合理的。2.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而教师不需要发展。3.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综合。四、案例分析题1.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完成。2.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 三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啊。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结合教师主导作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3.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 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 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 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 没门! 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4.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 对号入座 ,如C级组的标准是 语言通顺 ,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 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 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5.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