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随时间和高度怎么变化的? - 行测知识

气压随时间和高度怎么变化的?减小字体增大字体1.气压

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上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铅直空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单位:mmHghpa

气压日变化:一昼夜有两个最高值(9~10时,21~22时)和两个最低值(3~4时,15~16时)。热带的日变化比温带明显。赤道地区气压年变化不大,高纬地区较大;大陆和海洋也有显著差别,大陆冬季气压高,夏季最低,而海洋相反。

气压的年变化:大陆型、海洋型和高山型。

2.气压的垂直变化

气压大小取决于所在水平面的大气质量,随高度的上升,大气柱质量减少,所以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 行测知识

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变化是什么?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这是全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进入新阶段,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六个重大变化上来判断的。

1)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增长越来越面临明显的增长约束。

2)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农民收入来源趋向于多元化和多样化,由过去主要依靠种植业转向主要依靠非种植业,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产业转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

3)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动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民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农村就业的基调是鼓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式的就地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开始有所松动,从限制农民流动,逐步转向承认流动,接受流动,鼓励流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是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量的比重在70%~80%的水平上,其中转移到大城市的占到了30%以上。过去,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养家糊口,满足于挣小钱,多是权益之计,多是临时外出,多是自发行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过去的一个人进城到现在的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长期居住,由做简单工作到做技术工作,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努力的想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企业的工人,成为工商业的经营者。

4)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过去城乡之间单一的关系,逐步被多种经济联系和要素交流所取代,城乡经济相互作用日趋紧密,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民与市民更加相互依赖、难以分割。

5)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6)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但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相当低;虽然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在稳定提高,但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虽然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作了大量工作,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趋势还未根本扭转。过去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抓产量,保供给,现在既要保供给,更要抓收入,中心任务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目标是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的收入。过去我们要抓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现在开始注重质量和效益,讲求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单纯抓生产、抓经济,现在开始注意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基本上是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现在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2019军队文职岗位能力类比推理加工关系变化考点

在军队文职岗位能力考试之中,类比推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涉及的题量也不少,对于这个部分的题目,因为阅读量小大部分同学比较喜欢做,只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大家的准确率也不会很低,但有时极个别题目考点可能会细一点,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但在大家事后回顾发现其实也不难,这类题目做错就是比较可惜的事情。 加工关系,顾名思义即两组或者三组词当中存着着原材料与成品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常识,同学们都能够判断出来。但难点是,当考官加入物理化学变化时有些同学不一定辨析的出来。我们直接来看一组词,看完大家就会一目了然: 树根:根雕 粮食:酒 把这两组词给大家,稍微有一点常识的同学都能够说出来他们的关系,树根是制作根雕的原材料,粮食是制作酒的原材料。

在辨析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概念,一个是物理变化,一个是化学变化。所谓物理变化是在变化过程中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知道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再来看,树根加工成根雕就没有新物质产生,而粮食加工成酒经过发酵过程有大量的化学新物质产生,这就是两组词的不同之处。接下来,我们看一道真题,让大家体会一下。 例:泥土:煅烧:陶瓷() A.粮食:发酵:白酒 B.玉石:雕刻:饰品 C.学生:学习:人次 D.煤炭:燃烧:热能 解析:此题是一个三项式,泥土经过煅烧加工成陶瓷,过程当中经过高温有化学变化。选项当中A、B都符合加工关系,但仔细辨析,A有化学变化,B无化学变化,所以A选项更加符合题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