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 行测知识
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减小字体增大字体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答:审美经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这两种感觉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异:①首先,它们的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②其次,它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感觉与知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8 20:32:141、感觉(名解):感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超感知觉(名解):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也称 第六感觉 ,简称ESP。3、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视觉和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饥、渴、胃痛等)。4、感觉产生的过程: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忠,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第四步是感觉产生。5、感受性(名解):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6、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7、感觉阈限(名解):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8、绝对感觉阈限(名解):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9、差别感觉阈限(名解):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别的觉察能力。(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差别感觉阈限越低。)10、最小可觉差(名解):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11、视觉刺激:即可见光,其波长在400-750毫微米之间。12、感觉适应(名解):是指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是指嗅觉适应降低。)13、基本的视觉现象有视觉适应和色觉两种。视觉适应最常见的有明适应(也称光适应,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从暗处到明处)和暗适应(对光的感受性提高的变化现象,从明处到暗处)。14、色觉是由不同波长引起的,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指各种颜色,如红色、绿色等,其中黑、白、灰系列的颜色称无色彩或中和色,一般认为它们不具色调)、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和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白色亮度最大)。15、视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最主要的感光细胞是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棒体细胞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对微弱光线敏感,不能分辨颜色;锥体细胞可专门反应颜色(光的波长),但对光的强度反应差,弱光下看不清颜色。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锥体细胞集中于网膜的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棒体细胞在边上,假若在昏暗条件下要看一个细小的物体,余视比正视效果好。16、(简单了解,知道两个原理的名字就够了)色觉理论:a、三原色说,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也称杨-黑理论,他们提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产生,这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色。b、拮抗原理,由黑林提出,人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黄、绿、蓝四色(也称四色说),拮抗原理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17、听觉刺激即声波。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18、声音具有三个属性:音强、音高、音色。音强即声音的大小,即多少分贝就是指音强。0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的声音大小。音高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如男声、女声。19、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快。听觉疲劳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只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叫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重就会完全失聪。20、(选择)两个声音的频率、振幅不同,混合的结果也不同。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打,频率也很接近,会听到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21、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内耳名叫蜗牛壳,是听觉的主要器官。22、知觉(名解):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应。)23、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原则:a、接近性;b、相似性;c、连续性;d、封闭性;e、良好图形。②知觉的选择性,如 万绿丛中一点红 。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24、简述知觉产生的过程: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得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所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以感觉为基础,要产生知觉,首先要在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获取事物各种属性的信息,进而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与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使其获得意义。知觉过程是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一种融合和解释的过程,具有能动性。2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了解):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借助于已有经验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感觉与知觉又有密切联系。首先,二者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其次,通过感觉所获得的内外环境的信息是知觉产生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知觉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像,并借助于已有经验对它做出解释,使它获得意义,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26、简述深度知觉是如何产生的。深度知觉也称距离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以认识事物的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①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大小、视野中的高度、线形透视、遮挡、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等。②来自视觉线索器官本身的深度线索。这方面的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曲度调节、视轴幅合、双眼视差等。27、运动知觉有哪些线索?①来自网膜的信息。首先,相邻网膜点受到连续的刺激是过去知觉的信息来源。当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移过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刺激,从而提供过去的信息。其次,运动物体的其他一些特性对视网膜的作用,也是产生运动知觉的线索,如当物体的运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时,物体在网膜上的视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这对运动知觉的产生也有重要的意义。②来自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当人眼追随运动着的物体时,物体投射在网膜上的映像是相对静止的,这时中枢发出的眼睛、头部和身体的动作指令以及大脑对这些运动的反映就成为运动知觉的线索。28、时间知觉的四种形式:a、对时间的分辨,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如起床后先刷牙洗脸再吃饭;b、对时间的确认,知道今天是4月4日,早上9点;c、对持续时间的估量:知道这雨已经下了半个月;d、对时间的预测:知道三天后高考,三个月后要上大学。29、时间知觉的线索:a、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升落、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b、有机体各种节律的活动,如饿了要吃饭,就知道到吃饭的时间了。c、辅助计时工具,如日历、钟表等。30、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①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最差。②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③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计;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计。31、社会知觉(名解):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②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③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2、社会知觉的独特性:①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对象是人;②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③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33、社会知觉的形成: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在社会情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他人的言谈举止、表情、声调,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群体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群体气氛等。社会信息的搜集与选择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的物理强度,刺激的差异,刺激的重复出现和运动特征,认知者的需要、兴趣、动机、认知风格,以及刺激的情境等。认知者搜集到许多信息后,还要对其进行选择。这一过程往往也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2)信息的整合过程:完成了信息的搜集、选择后,人们将就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方式因其独特性,又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等。首因效应(名解)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名解)是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名解)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好 的,他就会被 好 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坏 的,他就会被 坏 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社会刻板效应(名解)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这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作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 先入为主 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34、社会刻板效应形成的原因:①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论;②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③接触机会的限制;④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⑤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等。不过社会刻板印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一个人对社会刻板印象的性质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2017年解放军文职招聘体育运动生理学--感觉与神经机能-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6-06-21 13:51:40第一节 感觉器官一、概述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同构成的器官。(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 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2. 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可将其所接受的各种形成的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故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3. 编码作用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变成电位变化,同时将刺激的环境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排列组合之中。把这一作用称为编码作用。4. 适应现象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称此现象为适应。感受器不同而适应的速度也不同。(二)感觉信息的传导 1. 特异性传入系统 2. 非特异传入系统(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1. 体表感觉 2. 运动感觉区 3. 视觉感觉区 4. 听觉和前庭觉 5. 内脏感觉二、视觉器官:眼 (一)眼的折光与成像1. 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 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3. 视调节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够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增强,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这一调节过程称为视调节。意义:成像在中央凹(黄斑)处,形成清晰视觉。(二)眼的感光机能1. 视网膜的感光机能 2. 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3. 色觉(三)空间视觉及眼肌平衡与运动1. 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2. 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讲,鼻侧视野小于颞侧。不同颜色的视野也不一样,白色 黄色 红色 绿色,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视野不同,足球运动员绿色视野较大。3. 立体视觉:立体视觉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球类运动员立体视觉不完善会降低时空感,而使击球、传球、投球、接球等技术动作不准确。特别是在场地范围小、球速快的条件下不能准确地判断对方动作及接传方向。4. 眼肌平衡眼球的运动是靠运动眼球的六条眼肌,即上、下直肌,内、外直肌和上、下斜肌控制的。眼肌平衡决定于这些肌肉的紧张和松弛是否协调。三、听觉与位觉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一)听觉听阈:人能听到的最低声强。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一声频的最大声强。听域:从可听阈到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包括的面积。(二)位觉:即前庭器官(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引起前庭感觉。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作用与直线的加减速度,及旋转运动的加减速度。1.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①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②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均有膨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嵴,壶腹嵴也含有感受性毛细胞。适宜刺激:旋转正负加速度2. 前庭反射与前庭机能稳定性前庭反射: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晕、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水、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所以,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四、本体感觉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本体感受器(肌梭与腱梭),它们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这种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感觉,称为本体感觉。(一)本体感受器结构与功能1. 肌梭 肌梭呈梭型,位于肌纤维之间并与肌纤维平行排列, 是一种长度感受器。2. 腱梭腱梭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纤维串联,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当肌肉收缩张力增加时,腱梭因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人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舒张。(二)运动对本体感受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