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常识历史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 常识判断
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常识历史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常识历史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②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基本特征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②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
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消极)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世界体系-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18:22:24世界体系及其特征一.世界体系及其形成1.概念所谓世界体系,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2.形成世界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始于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其中世界政治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是同步形成的,但以经济为基础和条件。世界体系的形成决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A首先是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B其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C殖民政策的出现是世界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3.构成世界体系主要由:A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B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C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体系D以统治剥削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所组成二.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1.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P65 P67)(1)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战局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国际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规律也越出一国范围成为世界现象。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这个体系把世界区分为帝国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两种不同类型的根本对立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2)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是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A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相互争夺依然存在。B但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对抗,以及它同弱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从宏观来看,这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整个世界也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但战争与革命、强权与民主的对抗贯穿始终。(3)从二战结束到90年代初这是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A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B亚非拉地区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世界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种体系的并存开始演变为三类国家体系的统一体。C虽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际政治的垄断被打破,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在世界体系中,两大社会制度、三类国家体系、多种经济制度内外都在寻求并存、共处,竞争的方式逐渐从军事反面转到了经济与科技方面,他们之间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开放,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倾向。(4)冷战结束后。A冷战结束、苏联接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B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削弱。C冷战结束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齐头并进、相互作用。一球多制、多元共存是当今世界体系的最显著特征。2.世界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1)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2)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影响(3) 第三世界的崛起(4) 资本主义的两重性 既有腐朽性,又有进步性。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国际体系-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18:22:00国际社会及其特征一.国际社会的形成及其基础1.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1)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国际社会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既是国际社会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所谓行为主体,即独立的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所谓行为者,是指那些虽不具有行为主体资格,但却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3)再次是国际行为或国际行为达成一致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包括经济上 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 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2.国际社会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2)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国际社会才在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列强角逐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3)19实际末20实际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国际社会基本形成。这个时期没有完全形成为全球范围内的 主权 民族国家 社会体系,所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全球社会。(4)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范围的主权 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才使得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完整完全的社会。二.国际社会的构成及其特征1.国际社会的构成(1)国际社会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国家。国家是决定国际社会的形成、左右国际社会的发展、支配国际社会中其他非国家因素的轴心。(2)非国家行为主体(3)其他国际社会成员2.国际社会构成要素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国际社会成员的多元性、多样性,就决定了各个成员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3.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1)国际社会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以某种形式和方式将其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主权国家的活动,不论其作用和影响的大小程度如何,都会对国际社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2)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在国际社会,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主权的基本特征,即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决定了国家间各自独立、相互平等,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国际权威或世界政府,所以国际社会不象国内社会那样具有最高的权威或强制中心,任何规则都缺乏有效强制实施的工具。(3)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A人类共同的经济生活将国际社会各个成员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联系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往来,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B国际社会成员尽管处于无政府状态下,其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也要受到时代发展、力量对状况、国际行为准则的制约。(4)国际社会的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A国际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和演变的。B国际社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而时代发展的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就决定了国际社会的相对稳定性。总之,国际社会是一个超越一国范围、由既松散而又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联结起来的大结构,是一个既错综复杂,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的社会系统。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西方同盟体系-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17:46:202、试述西方同盟体系和社会主义同盟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答:(1)西方同盟体系第一,形成阶段。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下,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遏制,竭力从经济、政治到军事方面将西欧置于自己的全面控制之下。鉴于战后西欧经济状况的困难,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实行援助,帮助西欧恢复和发展经济,使西欧国家形成了对美国的严重依赖。政治上美国要求西欧与它采取同样的对外政策,即遏制苏联和对苏联实行封锁。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通过支持西欧的联合运动积极策划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组织。为了促进组织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确定了一项被称为大西洋联盟的政策。1948年7月6日,美国、加拿大、英国、FaGuo、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国在华盛顿就建立大西洋联盟举行会谈。1949年3月18日,会议正式通过了《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了。在美国的拉拢下,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先后进入到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西方同盟体系的形成。第二,发展阶段。北约建立以后,美国积极在太平洋地区活动。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发展,美国利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早提出的订立包括太平洋地区所有愿意参加的国家的太平洋公约的要求,加紧筹建 太平洋集体防务 。美国分别与澳新、菲日等进行谈判,1951年8月30日菲美在旧金山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9月1日,美澳新在旧金山签署《澳新美安全条约》,此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通过这些条约,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获得了牢靠的战略后方,把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拉进了同盟体系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半月形包围。朝鲜战争结束后,1953年8月美国与韩国又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 年9月英、法、澳、泰、巴基斯坦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1954年12月,美国同台湾地区的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中东地区与伊拉克、土耳其签订了《巴格达条约》,1954年9月,FaGuo、西德、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美国等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协定。通过这些条约和协定,美国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同盟体系,加强了与苏联的抗衡力量。(2)社会主义同盟体系。第一,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7年美苏全面冷战开始,1948年北约成立,使苏联感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为了把东欧各国团结在苏联周围,苏联加强了与东欧国家的联系。1947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成立了情报局。1949年1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彼此加强了经济合作。1949年8月,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DAN,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通过在这些组织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与捷克、南斯拉夫和波兰签订的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与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签订双边条约缔结的军事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同盟体系。第二,发展阶段。1949年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了。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且积极派专家和提供贷款帮助中国发展。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中苏结为同盟关系,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1955年《华沙条约》签署,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同盟体系扩大了,巩固和加强了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也标志着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