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试常识积累之常考哲学考点

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总结了常考哲学考点,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带来帮助。哲学概述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源,比如五行学说。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如原子论。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官方哲学。(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2.客观唯心主义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三)哲学发展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2.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的观点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多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1.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①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之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普遍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事物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辩证法之三大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2.内因和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两点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②重点论: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打铁先得本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好酒不怕巷子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名师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将手下无弱兵。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和度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2.量变、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3.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坚持适度原则,注意事物的数量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②适度原则:欲速则不达,把握分寸,把握火候。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趋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2.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②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好事多磨;自古雄才多磨难。——END——看完以上知识点,下面来几道题巩固一下吧。刷题巩固1、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张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主要是因为()A.量变能引起质变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长征精神”这一意识,属于唯物观的内容;“量变引起质变”属于辩证法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长征精神”这一意识,属于唯物观的内容;“内外因”属于辩证法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长征精神”这一意识,属于唯物观的内容;“联系”属于辩证法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2、“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古希腊第一部哲学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 - 常识判断

古希腊第一部哲学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古希腊第一部哲学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

阿那克西曼德(约前610~前546)

Anaximandros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而是无限定,即无固定限界、形状和性质,它不生不灭,无穷无尽。从无限定中分离出汽和热、干和湿等对立物,因其运动而产生天体万物。他还提出,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生物是从湿元素中产生的,最原始的动物是从海里的泥变化而成,人是由鱼变化发展而来的。著有古希腊第一部哲学著作《论自然》。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什么是哲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3 22:06:17西方哲学史第一讲 什么是哲学学哲学重要的两点:深入而广泛的阅读;思考一、哲学古希腊文:英文:philosophy拉丁文:philosophia爱神:富有之神 热情、持久性贫穷少女 wisdomWisdom: Thales 泰勒斯 Hegel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哲学家 仰望星空者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居我心中。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1、其他人的哲学观罗素:哲学是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马克思:哲学是无用之学Hegel:哲学 反思,即对思想的思考冯友兰、胡适:哲学是对人生的反思《说文解字》:哲者,智也;智者,明也2、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形而上学》哲学的产生:求知的本性,好奇的冲动,闲暇西方文明 两希文明,希腊和希伯来3、哲学研究对象不以实用为目的,而以其本身为目的4、哲学精神(1)求真理:去蔽,记忆遮蔽,遗忘勒塞河,遗忘,灵魂喝勒塞河的水会遗忘柏拉图 灵魂回忆说哲学是自杀,让灵魂脱离身体的干扰(2)重批判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陈宣恪称王国维 独立之思考,自由之批判(3)重思辨是思想回到它自身,并以自身为思想的对象自由思想即幸福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思辨的幸福外在的幸福 有所依赖,有待内在的幸福 自由无所依赖,无待第二讲 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之父一、古希腊哲学史国家:国土政权民族1、希腊与东方希腊:雅典,斯巴达东方:波斯,埃及大陆国家 土 固定 耕农 天 自然,保守,稳海洋国家 水 流动 商业 变 数字 抽象思维,计算推理希腊精神:政治制度;商业 抽象思维;小孩埃及的目光投向死后世界 金字塔 老人:以不变应万变,回忆希腊:孩子,好奇、追问、展望战争(希腊与东方):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历史》中记载,希腊波斯之战,雅典斯巴达 兄弟御辱于外,而隙于墙伯里克利 希腊统帅 战前演说2、希腊自身的资源奥德修斯 木马计谋柏拉图 四主德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阿基流斯的故事(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2)赫里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整理、系统表述、追根思源的思想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青铜时代 黑铁时代(3)希腊悲剧主题:命运,冲突,生命短暂的悲伤《安提戈涅》,家庭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冲突命运 中国古代, 天 、 天命希腊悲剧的必然性 彰显人类的崇高性(4)希腊宗教 奥菲斯宗教重生不重死 《荷马史诗》埃及:重死后孔子:重死 未知生,焉知死奥菲斯宗教 重生不重死 阴暗、歌颂死亡、非理性希腊 靠海 经商 文化交流、游历 奥菲斯宗教传入《荷马史诗》 宙斯太阳神 光明、理性尼采《悲剧的诞生》:日神 理性酒神(狄奥尼左斯) 非理性柏拉图 逆狂说 酒神精神李小龙 武术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二、泰勒斯1、其人出生:于米利都大商人之家,自己也精通于经商经历:研究政治学、天文学(日蚀)日蚀的解释从神话、迷信转化为独立科学的思考,推测日蚀日期,消除人们的恐惧泰勒斯:哲学家不是书呆子的哲学家,精通政治、天文、经商。在橄榄欠收时,低价收购榨油机,因其预测明年会丰收2、其学说(1)水本原说理由:种子的例子(种子生长必须靠水),水于万物生长的重要性水是万物本原,万物皆由水而生。中国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水是物质,所以这一学说为唯物主义 强词夺理泰勒斯这一学说中的水指希腊神话中的神河之水,是精神性的东西,富含文化意义(2)万物有灵论万物皆有生命呼吸 生命人的一生的进化过程=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万物有灵论是对磁石吸引铁块的猜想提出燃素论概念 研究 发现氧气水本原说和万物有灵论中,水和灵都具有弥漫性、渗透性泰勒斯在解释某个现象物质时,没有使用宗教或神话等,没有把原因归结为某种超越的东西,摆脱了神学。第三讲 苏格拉底(469-399B.C.)一、其人1、父 雕刻家,母 接生婆2、苏格拉底与其妻桑西彼桑西彼:泼,泼洗脚水;柔,苏格拉底临死前去探望他尼采 苏格拉底起码找到了一个他需要的人,是桑西彼让他在哲学研究上越走越远 。苏格拉底常去菜市场上与人攀谈,回家后被妻子倒洗脚水,苏: 我老婆是这样的人,要风就是风,要雨就是雨,现在就下雨了 。3、苏格拉底的勇敢热爱体育、健身、参战4、苏格拉底的发呆去菜市场找人攀谈5、和平时期的苏格拉底(1)目的:督促人们去反思人生,认识自己,砥砺德性,关心灵魂德尔菲神庙上: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苏格拉底说自己是一只牛虻,把希腊比做老黄牛,他要做牛虻,搔一下这只牛,让他苏醒。(2)过程和方法 反诘先夸人 不断提问 使人哑口无言 从而打消人们的骄傲,让人们知道我自知我无知。攀谈对象:诗人、将军、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6、苏格拉底得罪人7、伟大的乖僻之人(尼采)为求真理不怕得罪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8、苏格拉底所关心的问题 人生问题色诺芬(将军、历史学家) 《回忆苏格拉底》德性 人的德性 知识 回到 认识你自己万物皆有德性,而万物的德性与其本性匹配。人的本性是理性,理性在于求知、认知,因此,德性即知识。9、苏格拉底的风格魅力及其内容柏拉图《会饮》 歌颂爱神人的定义:人是两脚,无毛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10、苏格拉底何以赢得弟子们的尊敬和爱戴苏格拉底弟子 年轻子弟,贵族少年(1)洞察到当时的时代危机 民主制的没落没有回避问题,勇敢面对,用担忧和真诚打动学生王朝在其最强盛时往往隐含着衰落(2)公开承认自己的无知, 我自知我无知当时,智者不承认自己的无知智者:求胜不求真 是非不分,善恶颠倒致用不致知自称为11、苏格拉底式的无知,与人交流的心理德尔菲神庙 太阳神阿波罗神谕, 苏格拉底式全雅典、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在菜市场与人交流,以证明此神谕12、为何要处死苏格拉底当时,人们愤恨智者,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智者(1)苏格拉底的说话方式,让大众误认为其是智者(2)苏格拉底所说的话是真,而非假(3)诗人们对大众误导,让大众误认为苏格拉底是智者(4)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抗辩申辩中,苏格拉底说话方式和所说的话,激怒法官(5)苏格拉底的罪名:腐蚀青年,亵渎神灵,引进新神13、苏格拉底何以不逃跑逃跑是不正义的,违反法律 破坏法律的权威性 维护国家基础,无条件的选择正义尼采 苏格拉底成就了世界历史的旋风14、苏格拉底心目中的神神明、精灵、机灵、良心每个人内心的精灵是属于个人的,苏格拉底常说 我内在的神明告诉我应该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助产术问答法:反讥法 揭露对方的无知归纳法 否定对方具体而片面的例子,归纳出普遍的定义诱导法 通过启发,比喻帮助对方说出他早已知道的东西,实现助产助产法与智者的方法完全不同第四讲 柏拉图1、柏拉图式的爱:精神上相恋,人格上相互倾慕2、柏拉图的婚姻、爱情、女人(公有,优生式),对女人的贬低,《理想国》 共产共妻背景:公民的民主(公民不包括小孩、奴隶、女人)另一种爱情,老男人与小男孩的爱情3、希腊社会的另一种爱情 老男人与小男孩4、从苏格拉底的弟子看哲学之爱热情、超越性爱哲学之爱 理性、精神、人格、持久、稳固不变性爱 局限于肉身、短暂、感观、多变5、《会饮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对爱神的看法(1)借欧蒂提玛之口追求生理、精神 两种结合,柏拉图式的爱儒家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圣人 标准人 模范人(2)爱的过程先钟爱一个漂亮之躯 钟爱多个漂亮之躯的美 寻找多个美丽之躯共有美的东西 热爱灵魂之美 道德法律之美 美的海洋(美的语言、美的思想) 众美之美(所有事物共同的美本身)柏拉图灵魂二元论 基督教宗教哲学是自杀之学,是训练死亡的。灵魂高于身体(3)柏拉图的分有学说不因被分而分美本身就是美的事物的定义美本身 美的理念和相身 现象,灵魂 本质 理念6、总结柏拉图式的爱 追求事物的理念7、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切入点 正义论苏格拉底之死 研究正义柏拉图放弃政治目标,投身哲学研究8、柏拉图论正义(1)人生来就知何为正义每个人的灵魂中皆有正义之理念,上帝分配正义给人(3)作为理想与绝对标准正义正义理念度量现实政治的尺度桌子存在 时空中的存在理念存在 永恒存在,超越时空哲学从反思常识开始9、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扩充(1)灵魂中原本就有一切理论主张人=灵魂+身体灵魂的两个生命:在某个身体中的生命,来到肉身之前的永恒的生命(2)万物皆追求理念,以获得其存在(3)区别:理念 永恒、不变、不灭万物 暂时、变化、有死联系:万物追求分有、摹仿理念两个世界的划分:可知世界、可感世界10、柏拉图对如何认识理念的论述知识(理念的东西)不可通过感官认识肉体的双眼与灵魂之眼灵魂回忆说:前提 灵魂不灭;灵魂的两个生命,肉身中,来到肉身前;灵魂在肉身的生命中将导致遗忘,灵魂来肉身之前生命有一切理念。11、人对灵魂的先在的生命的回忆及其渴望飞鸟之欲 忽略大地(日常生活)灵魂的回归之旅12、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真正回忆起理念这种极少数的天才回忆起理念时将处于非常状态(激情、发疯、如痴如醉)哲学思辨的激情上帝赋予人最好的礼物13、激情,哲学之爱的最高境界哲学之为激情 癫狂理性属于人,激情癫狂属于神14、总结柏拉图式的爱对事物的本质(理念)的爱与追求:事物本质,理念,永恒的东西怀特海 柏拉图之后2000多年的哲学都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释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一、其人1、(1)相对于雅典的异乡人(2)家资殷实,其父为马其顿王国皇家御医(3)柏拉图 数学、文学 抽象论色彩亚里士多德 医学、生物学 浓厚的经验论色彩罗素 数学家 数如何得出 经验论的解释,数是数出来的2、其志向 学哲学 到雅典神谕 这孩子天生就该到雅典去学哲学3、生活 舒适安逸4、哲学:亚里士多德时代 广泛 崇高现时代 专门5、亚里士多德追随柏拉图17岁开始,追随了20年。刻苦,被柏拉图戏称为 学园里的书虫 ,亚里士多德称柏拉图为 神 (师生之情)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答 母马 小马驹出生时踢母马斯彪西波 成为学园掌门人亚里士多德缺乏数学、身份柏拉图的学校:学园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学校:吕克昂,漫步学派6、两亚:亚里士多德 哲学 为亚历山大之师 受雅典马其顿攻击亚历山大 政治、军事7、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学派 漫步学派原意:来来回回,走来走去的一群人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体系的科研小组8、再次受到控告亚历山大32岁时,逝世 雅典摆脱马其顿王朝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被指控买敌通国,亵渎神灵 逃跑, 我不能够让雅典对哲学犯下第二次不可饶恕的错误《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亚里士多德思想及其生活一生颠沛流离,备受迫害和歧视,仍坚持研究哲学,勤奋、全身心投入研究,很少关注自己,领域广泛亚里士多德 动物、天体、国家、法律、诗学、修辞学、伦理学、逻辑学、灵魂学(心理学)、家政学(经济学)、形而上学、物理学研究的重点 人,人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应该如何思考、应该如何行动热衷于研究万物之本质 万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归于何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命运 伟大而多舛 其著作400多卷,是西方科学的奠基人2、亚里士多德对自然哲学的研究(1)过时,充满许多错误 并不可因此否定科学精神 精确,细致入微的经验性的观察纯粹的经验性观察是不存在的(2)自然观有机体:有生命,有内在关联(整体性,内部有序性),整体先于局部3、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生命物,而且扩展到整个宇宙试图把握万物的内在本质 决定了整个科学日后研究的方向科学研究精神 《中庸》 尊德性,以导问学科学研究的对象 有机体,每个有机体都是一个特别的整体,有其内在目的,追求自我实现4、自然 内部具有使其成为自身的内在力量的东西一切存在者皆追求自我实现 赋予整个宇宙生命力 目的论一切东西都在追求本身之实现完全实现、现实实现 潜能形式 质料砖(形式) 房(砖的实现)5、人之自我实现人应该如何生活 自我实现 追求善和幸福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人之本能在于追求善和幸福,求知是最大的幸福6、人道主义的开创者人道主义的根本原则:成为你自己,人本为善,人的使命在于心里的本原之善实现出来西方 人本为善 ,中国 性善论7、何为人的本质人有精神、有理性8、亚里士多德何以被称为西方逻辑学之父逻辑学、分析哲学的意义 澄清语言 思想包含规则性逻辑 人的本质:言语 道理、理论、原理逻辑不再是工具,而是关乎人的本质9、什么是逻辑希腊人对世界及其人生的看法来看逻辑逻辑是认识,表达,解释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在于求知,认得本性在于逻辑求知 为知识之本身而求知,若为其它目的,好处而求知,知识不可成体系人的首要任务是认识世界10、人类最高级的生活方式:认识、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此的执著追求 科学精神11、在实践行为领域,认识是先行的希腊民族 彪悍、豪情、尚武精神,产生民族之子亚里士多德 崇尚静思、静观强调反思的能力 出发点对雅典人自身历史的反思12、现象世界的根源现象世界 普遍性特征:运动(运动者、推动者)寻找致动的原因 推动者13、第一推动者 第一动者推 物理意义上的接触第一动者 非时空性、永恒性的东西,完全实现、现实 不是质料不带质料,不带肉体总结第一推动者:现实 不带任何潜能纯形式 不带任何质料14、神 归结为纯思想神若有活动,其唯一活动为思想思想对象:异于思想外在的东西 受对象束缚,受缚思想思想之自身 自由思想结论:神的活动 思想思想思想人的幸福 思想15、亚里士多德最后的话第六讲 奥古斯丁(354 430)一、其人1、生平:父异教徒,母基督徒2、年少放荡(1)偷桃子 为偷而偷 为罪恶本身而犯下罪忏悔:反悔、反省、反思错误向神忏悔目的:复活(2)狐朋狗友、打家劫舍(3)寻花问柳3、花园奇迹 从此新生《保罗书信》 勿淫荡4、非洲进修5、西波的大主教著书立书、传教、关心人的灵魂、管理财富6、总结奥古斯丁生平及其思想的关系哲学史上:老实、生活平静的人浪荡子、浪子回头人性的复杂性、人性的变化可塑性早年放荡经历及对此的回忆和反思 哲学经历+反省 人性奥古斯丁经历了几乎所有人的人生的可能性,不断超越自我二、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几个大前提1、存在大链条的思想(生物链)越是原初的东西越高级2、痕迹说(与理念的分有和摹仿相似)(1)较低级的东西里有最原初的东西的痕迹,越低级的东西其所含痕迹越少(2)较低级的东西里都有最原初的东西的痕迹,可以通过其来研究最原初的东西3、根本出发点 论证上帝的绝对性和至上性4、其思想的进路:对自我、对于自己灵魂以及对于自我和灵魂中的真理的研究以达到上帝;通过一种不安的情结,追求最大的安宁5、其哲学的主题 god and man讨论:(1)真理问题真理从何处来:大于真理的东西(2)恶的问题恶:物理意义上的恶;身体意义上的恶;心灵意义上的恶不再破坏神的绝对完满性的基础上如何解释恶(3)时间问题:物理时间和心灵时间(4)自由意志和原罪(5)历史哲学问题历史的进程是否是人们向往美好目的前进的进程?(6)上帝的创造三、奥古斯丁的神哲学思想1、奥古斯丁是第一个深入的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1)《忏悔录》 对我来说,我自己成了一个谜(2)奥古斯丁所说的我,古希腊哲学中所说的 我 :小宇宙, 我 之外大宇宙奥古斯丁的自我学说:着重探讨人在自我经历中所体现的人的本质人的本质 人总是生活在错误中荒谬+迷茫+渴求超越=不安2、奥古斯丁对于人性的看法(1)接受保罗的原罪学说亚当、夏娃 人类的原罪,基督教中的原罪多指骄傲、好奇、试探《圣经》 骄傲是一切罪恶之源(2)意识到原罪和自由的矛盾出生不可选择,人生可以创造(3)对于矛盾的解决方案:早期,突出人的自由;后来,为确立上帝的绝对权威,反对赋予人自由上帝预先安排好一切,随心所欲 人被安排者(服从)孔子 三畏 :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3、(1)上帝是人无法理解的、不可见的人的灵魂无法认知上帝,人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不能说上帝是什么(2)如何认识上帝:理性思考(不认同)信仰中得到的天启(较认同)到底该如何认识:以痕迹说和自我理论间接认识4、证明上帝:证明上帝是不可能的,证明是以理性的方式真理来源大于真理的东西 god,真理是存在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思研究求得真理5、追究上帝(1)上帝把我带入存在,并赋予我们追求上帝的能力(2)因上帝的绝对性和至上性,上帝是做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所以上帝是值得追求的(3)如何追求上帝 在一种不安的情结中追求上帝6、认识god 类比法 同类相知(1)三位一体:圣父 耶和华圣子 耶稣圣灵 logos(2)人的本质结构:记忆力 过去(回忆) 爱意志力 未来(希望) 望观察力 现在(相信) 信时间学说:《忏悔录》第十一卷问:上帝在创世之前做什么?答:我们要为问这个问题的人准备火坑和地狱异教徒的问题 上帝是时间的存在 亵渎神灵的问题物理时间 公共认可计时心理时间 在心灵中度量时间(在心灵的知觉中度量时间),惟一能度量的只能是现在过去 是关于过去事情的现在 回忆现在 关于现在事情的存在 当下的注意、观察、直观未来 关于未来事物的现在 展望、期望、期待、希望把时间归结为心灵的自身的延伸,时间是我的思想的延伸,度量时间即度量心中的印象7、上帝与人、上帝与世界、上帝的创造希腊哲学 关于创造性问题 不能无中生有(质料)奥古斯丁:上帝,无中生有的创造,上帝的创造不是在时间中完成的。8、上帝与历史 《city of god》表达其历史哲学思想奥古斯丁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历史神哲学家《city of god》的写作背景:人们把罗马看做是上帝之城在人间的显现,罗马被攻破,人们信仰动摇。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历史阶段:丑恶天使降临(人类犯下原罪)基督的到来(为人类洗清罪恶)末日审判(前提:灵魂不朽)决定这三个阶段来自于上帝的意志:city of god 上帝之城 基督教徒组成city of human 人类之城 非基督教徒组成9、总结思想围绕city of god和city of human展开从人出发解释理解关于god神圣的问题窥探上帝的秘密 深入研究,认识人的秘密 他本身人性的饱满丰富第七讲 托马斯 阿奎那一、其人1、体型:可怕(身材伟岸、大腹便便)2、外表笨拙、为人木讷、谦虚,被称为 沉默的公牛、哑牛3、托马斯之发呆:与法国皇帝进餐时发呆4、对事业的忘我及其献身精神(神学事业)其为皇亲贵族出生,父母望其做修道院院长信仰的时代托马斯加入丐僧行列,苦行、苦修5、哥哥反对,半路拦截,以美女诱惑,未成功6、坚贞不渝的献身于神学,不求闻达,不求富贵 内心自由重新奠定了基督教的神哲学基础7、时势与英雄(1)之前,柏拉图、奥古斯丁占神学主导地位公元12世纪,大学教育兴起要求融合亚里士多德与基督教 理性,经过宗教洗礼的理性(2)英雄造时势 奠定神哲学发展方向(3)双重真理说关于神圣的事情找god关于人间的事情找Aristotle对god独一无二的神圣性的动摇(中世纪辩论之风盛行)二、其思想1、理性和信仰(1)二者各有其独立领域,必须分开Reason 哲学 belief 神学(2)理性也能有限的认识上帝(3)二者皆来自上帝,二者不是也不能相互矛盾(4)信仰的真理高于理性的真理信仰必须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奴婢总结:通过分开理性和信仰,突出理性的独立地位 为理性与希腊哲学的研究留出了底盘;不志强调信仰的更高地位2、 世俗性 (思想的世俗性)物:质料 材料形式 本质3. 托马斯 质行说( 形式 质料学说) 超越Aristotle 质形说(1)形式作为理念B是存在在上帝的精神中物的形式 God s mindSpirit哲学形式研究:追寻上帝之旅(2)人何以呢别该认识God人与上帝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奥古斯丁 同类相知为什么与上帝有相似之处?《圣经》照自己创造了人4. 存在等级说无生命物(无灵魂) 植物(营养灵魂) 动物(感觉灵魂) 人(推理) 天使 上帝理由:以灵魂的饱满程度来排列无生命物 无灵魂植物 营养能力动物 +感觉能力 能力随身体死亡而死亡,但必须依赖身体人 +推理能力 认得灵魂不朽天使 灵魂不朽,不依赖肉体上帝 无肉身(2)逆升运动,活动(3)通过借用,Aristotle 质料和形式学说实现相对性 不断升性整个世界不断由潜能转化为实现,不断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5. 托马斯与泛神论泛神论 神即万物,万物即神(1)其思想中有滑向泛神论的倾向认为万物皆朝向上帝 接近 变成与基督教信仰相对立当时教皇认为托马斯为神学权威( 2 ) 其避免泛神论危险倾向区分 creation 上帝 神人Be created 万物 两者存在鸿沟西方哲学关键词6. 其证明上帝存在上帝不可证明 用人类语言、思维(不适用于上帝)只能 上帝不是.... 不能说 上帝是 ..寻找第一原因的证明法证明方式 假设因果性无限倒退不可能原则C B A.....上帝7. 认识上帝( 1 ) 人何以能认识上帝---相似(2)界限 人不能完全认识上帝(3)认识上帝的清晰程度Natural reason 天性、天赋/自然的理性不如信仰 Belief 认识上帝清晰只有在彼岸 才能更清晰(最完美、最清晰)早期现代(近代)哲学第八讲 笛卡尔 Discartes (1596-1650)------近代哲学开创者、带面具的思想家一、其人1. 17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近代哲学的奠基人 告别神2. 不可琢磨的人抗议别人不解其思想3.生平(1)1596年、差点夭折(保姆救活)一生孱弱 习惯 睡懒觉 meditation 烤火炉 上学:教会学校(2)第一面具 对新兴的哲学的喜爱,对教育的厌恶(3) 放弃哲学,投身于对自己 、世界的观察阅读世界 广泛社交4. 第二块面具从社交舞台上消失,隐遁,潜心研究数学和哲学5. 服兵役 观察世界,战地旅行不关心战争的正义,而关心战争时的人们、风俗6. 冬营大发现战地休息时,做了一场梦,发现了一个道理 找到了研究哲学的真谛观察到世界已一定程度 由世界 自己到一个安静的环境 荷兰。 在斯宾若莎时代,刚刚兴起,思想上的控制相对宽松,战乱频繁,政治混乱 思想文化发展7. 开始写作受到攻击(来自宗教、大学的教授) 指责其发表无神论中世纪神哲学家 证明上帝 是为宗教信仰近代哲学家 证明上帝 为寻找知识的确定性的根基笛卡尔 小心 谨慎 懦弱8. 离开荷兰去瑞典瑞典女王邀请笛卡尔去讲哲学,每天很早就请笛卡尔讲学笛卡尔 54岁 逝世9. 总结其一生都是为隐避自己而做斗争(因其思想激进)其很多书都是死后出版其著作具有多义性,勇敢与神学决裂,开创哲学新开端又止于深渊,延续了旧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开辟了新道路,又为旧所束缚其为哲学史上密一样的哲学家二、 其思想1. 科学(人类知识)的分类( 1 ) 形而上学 哲学的首要部分上帝的属性(首要)最重要的是探讨知识原: 灵魂的非物质性人类的概念(清楚明白)哲学最重要特征 清楚明白( 2 )物理学(自然学)physics研究万物之原理 上升为 研究世界整体之构造 上升为 地球本质和地球上最普遍东西(水、气及其矿物) 植物、动物、人 对人有用的其他科学 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科学的训练 science西方大学 哲学人文科学的训练 humanityA根 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3) 哲学之树 B干 物理学 physics1,形而上学 研究物理学研究对象之外、之后的东西。即:使得物成其五的东西2.形而上学 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气 《周易.系辞》C 枝 对人类有用的其它科学 ethics ( 医药学,力学,伦理学)2、关于知识的方法和标准( 1 ) 笛卡尔哲学的目的 为了发现一些确定而自明的真理只要是有一些常识的,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需要 阐释百姓日用而不觉在经院哲学,其它科学中找不到错误 荒谬 怀疑 扫除 意见、经验 奠定新基础(2)如何达到清晰明确的知识通过数学方法哲学对其它科学的膜拜。崇拜必然得出 必然退出 数学的坚定(4)哲学为何要效仿数学数学方法 1从公理或自明原理推导出其它命题2 抽象性 抽象的推导、计算(4)怀疑方法真理 经院权威未经清晰明确认识到的东西偏见感觉身体及其行动恶魔数学不惜怀疑一切(5)根基不牢,一切皆摇一种东西是确实无可疑的 我在怀疑,即怀疑之本身我思(包括感觉、怀疑、相信、思考、意欲、意愿)(6)我思,故我在 I think, I am这不是一个推论,原因:根基性的东西不可能是推论出来的I am 里包括I think直觉的东西 推论的东西笛卡尔由此确立近代哲学开端I 我 I think 扭转哲学关键词I think, I am思维之我 思想者之我思维之我 突出思维的重要性改变哲学研究方向 物 思维形而上学 认识论我思 成为后来哲学根本思考方向,由外部回到自我(7)论证上帝存在论证的必要性:如果上帝是个骗子,那么一切都是虚幻证明的前提:观念及其来源的问题,一切外部观念皆是幻觉,人心中关于上帝的观念前提:无中不能生有,凡存在者皆有其原因原因必须至少与结果等大小(实在性饱满程度上因大于等于果)我自己不可能是我心中上帝的观念的原因结论:这一观念必定是高于我的存在者放在我心中的,而这个存在者是无限的、是上帝。第九讲 卢梭一、其人1、把自己的思考与人生相连的人卢梭《忏悔录》对上帝和世界的思考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哲学史上最爱研究自己的哲学家建立关于人关于人性的学说 通过研究自己而达到2、《忏悔录》其死后才发表,因为思想尖锐,对自己的剖析太深坦坦荡荡,细致入微地解剖自己对自己人生中的重大事件,细枝末节也不放过(1)《忏悔录》开端的话 坦诚(2)其中所糅合的复杂的东西,可以说是天才式的狂妄、自负3、卢梭生平(1)1712年生于日内瓦,1788年逝于巴黎一生都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对朋友,猜疑、猜忌对敌人,唇枪舌战、毫不示弱生活非常无规律(2)一生中所从事过的事业抄写员、手译家、教父仆从、音乐教员、老师、流浪的音乐家、地籍局管理员、誉抄乐谱、法国外交使团秘书、乐团指挥、作曲家、戏剧作家(3)动荡不安、居无定所 游荡于日内瓦、意大利、瑞士、法国乡间及巴黎,每隔一段时间就搬家(4)性生活家庭女教师经常打板子惩罚他,造成他对其的复杂感情终生手淫,露阴癖 遭毒打威尼斯妓女,好朋友,保持紧密联系,感情游荡不定。结识旅馆招待员,耐心教导她识字,同居13年后结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孤儿院德瓦伦斯 美丽、贵妇人、放荡(大卢梭12岁),扮演母亲和情人双重角色背景:巴黎 多情,多贵妇贵妇人举办沙龙(讨论会) 讨论文学、诗歌、科学、哲学4、跳跃式的生活 吻合跳跃式的思想 典型的听从灵感的人 《一个孤独者的漫步者的遐想》5、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思考法国里昂科学院 出题,悬赏求解题目: 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也为道德的进步做出贡献卢梭的论证此题目启蒙精神角度(启蒙主义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希望获得肯定答案卡希尔 《启蒙哲学》 《人性》卢梭彻底否定这一进化论思想卢梭的论证:科学艺术的进步=人性的没落揭示了启蒙运动时代的空虚对远古无知、无欲、无求、无忧生活的自然主义向往自然 人工(文化文明)人性本善:《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6、上述思想代表卢梭思想的核心,来自于灵感7、卢梭思想的升华(1)《论科学与艺术》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根源》试图从人的起源这一入手根本点来解释人的本性,并以此反过来批评人类历史,特别是人类文明史某甲相信P P为命题有真假,可该句非命题无真假Logic 起点:God 上帝造人Time:money 时间进化,物种进化(2)《爱弥儿》教育 《社会契约论》(3)上述著作共同主旨人的天性问题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角色及其作用问题教育问题(自然主义教育,回归人性)8、卢梭著作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带来荣誉、物质,但其生活依旧动荡9、其身上的矛盾性格不懈追求真理 勇气、真诚恐惧不安 来自于其想象二、其哲学思想1、在哲学史上的意义 动摇启蒙运动的基础卢梭认为启蒙运动(强调社会习惯、礼仪、尊严、群体,这都是对个性的束缚)毁了人自由而独立的东西2、社会与自然卢梭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虚假关系的组合,泯灭人性中自然地原始的东西3、卢梭对人的天性发掘和展示卢梭将真正成其为人的东西发掘展示出来人都不敢真正地表达自己,而是将自己隐藏于文明外衣之下让人受压制的思想火花展示出来《忏悔录》政治哲学4、卢梭哲学之核心 最高原则:把人的天性还给人(1)思想最高原则:启蒙运动 理性卢梭 情感、感觉(人的原始的东西)理性 推敲、逻辑、计算、推理(2)真理之源:思想、理性 启蒙运动卢梭感觉、直接感知、心灵对人的内在真实情感直接把握卢梭所说的感觉 直接性、真实性(原始、本初)日常生活 凡事寻找平衡(3)卢梭强调感觉先于理性卢梭《新爱洛伊斯》5、人性本善的假定孟子 人性本善 荀子 人性本恶人性应该回到原始状态 人在何时才是善良的单纯听从心灵的呼唤之时,即单纯依赖直觉时 自然人受到坏的影响:人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6、卢梭的伦理学行动的准则应来自于人本能的感觉我觉得 我 是自然状态的我感觉、情感卢梭思想并非混乱、散乱,也是有束缚、约束的7、上述引文之争论我觉得好的就是善,坏的就是恶,我应该做什么问问我自己就好了(1)不是说人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服从自己的意识冲动,也不意味着我总是正确的(2)争议:人的心中有一个最高机关,它天生就知某个感觉之善良与否,并最终评价一切感觉和行动;此一机关并不具有理性特征,而是一种本来的本源的感觉,即良心天赋的东西不具有时间性8、另一个限制性的思想(1)人性回归本善,咋一看似乎是草率轻性、盲目的乐观主义(2)限制 上帝和人为地冲突来自于万物创造者之手都是善的,通过人之手一切都堕落了人是矛盾的,不是统一体我看到善良,知道善良,但我却在做着恶事(3)何为人性本善卢梭强调人有向善的可能,不等于善的实现,同时人也有丑恶的一面,善良与丑恶并存于人之中9、人的原始状态 纯粹善良的状态原始并非时间上的原始,而是自然、天性、假设人的本善 假设、公设,把原始状态做为批判现实善恶的标准,任何时间性(有限的)东西不能做为永恒标准10、恶的来源:自私自利是所有恶行之源(1)自私自利:与人本善的天性相矛盾(2) 是社会生活的本质(3)批评人类社会、现代文明(4)恶并非上帝所知 恶不来自于上帝恶并不能成为反对上帝的理由(5)恶是属于人的,是又人类社会导致的,社会应该对恶负责11、卢梭的教育理论(1)前提与其人性理论相关,与其自然、人为相对立思想相联(2)其教育理论教育应该引导促进人性中本有的向善良天性的可能性防止教育过程中来自社会的有害影响(道德说教都要非常小心)强调使儿童天性自由发展,而不是为了要培养某一种人第十讲 大卫 休谟一、其人怀疑论者(皮浪 笛卡尔 休谟)1711 1776皮浪 不做判断以获得心灵的安静笛卡尔:怀疑作为方法皮浪:怀疑作为伦理学的基础1、其貌 对于面相学的极大讽刺2、早慧从哲 16岁决心做哲学家 法学 哲学西塞罗(学园怀疑派的代表人物) 休谟读了许多作品3、不务正业,中途辍学报复 开拓哲学新领域4、大病一场,得抑郁症休谟通过哲学思辨来治病(幻想症)带来:铁一般的自我约束,心灵的平静5、谋生的道路 糖店的学徒(大量采用华丽词藻来记录账目被解雇)休谟 历史学,文采引人注目之后一心一意专研哲学28岁写《人性论》 当时遭人反对 受打击写作伦理学、政治学、散论、时评 找回自信想作大教授,遭受抵制(当时大学教授代表官方思想)《自然宗教对话录》批判宗教神学当秘书、法官、军人《人性论》拆为两部:《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爱丁堡大学当教授,之前当爱丁堡大学图书馆长,写《大不列颠史》一举成名做使馆秘书,以大使身份出使巴黎逃离巴黎(认为其为声色世界)回到爱丁堡潜心研究哲学亚当 斯密《道德情操论》 《国富论》亚当 斯密(休谟之友) 休谟是在一种完全的安静中逝世的二、其思想1、反对形而上学(1)什么是形而上学其研究对象 超验的东西、人的感官知觉无法达到的东西休谟认为哲学只能研究感官知觉的东西,能经验到的东西(2)形而上学产生的原因人的虚荣心、迷信 理性应用到理性所达不到的地方(3)收回形而上学的著作休谟认为人类知识分为两类:关于诸观念间关系的知识(最确定的),关于经验事实的知识2、抨击形而上学的后果(1)休谟认为哲学并不因此而灭亡,哲学因此而取得新领域,将哲学从空虚的黑暗中拯救出来(2)现在哲学的新地盘 人类认识能力及界限重新研究人类认识能力之本身超感官、超经验范围之内将认识能力运用于经验之内研究经验、限制想象、拉回日常现实3、彻底的经验主义者若无经验之助,理性不可能前进半步4、唯理论者 rationalists 休谟反对(1)唯理论者:理性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和标准;坚持天赋观念(人出生就有内在观念),如:对存在的观念、关于自我的观念、关于上帝的观念。(2)休谟反对:若单从理性出发,就把喔不到真理;摒弃了理性,我们就只有感官印象人的能力:理性推论能力;感官印象能力 人对对象进行视听触摸的生动活跃,印象可对感官形成一种压迫(3)休谟认为把感官印象做为一切知识的源泉和标准?感觉之后并无客体、对象,感觉的唯一感觉印象5、单单感觉印象还不够,应加入想象想象:回忆式的 对以前经历过的东西的回忆 还原为某印象渴望式的 对于自己尚未拥有的东西的渴望知识的两条原则 想象、印象哲学的中心任务 将所有的想象还原为印象6、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摧毁传统的自我学说、因果学说因果性并非真理原因:认为真理只存在于感官印象中,因果性并不存在于感官印象中太阳晒 石头热S R H感官印象S H 不可知RR来自于判断,不是感觉任何事情可以由我们的感官发现其特征,但此特征并不是暴露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的关系因果性做为一种假设,我们习惯于假设事物、现象之间有一种因果联系,并以此假设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否则没有这一假设,我们日常行动不可能。因果性之为一种习惯:既然因果性之为一种假设,所以它不准确、也不可靠,并且不能完全被证实,只是一种纯粹主观的设想科学 假设 不可靠 可错性(科学历程)先S后 H,相联发生,多次重复 预测推测S H,R因果关系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因果性之为一种信仰:我们一再发现A事件、状态、现象,总是紧随B,这使我们相信AB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以至于我们创造因果性信念 如此坚固 信仰这是一种有益无害的东西卢梭的自由理论1、卢梭思想的非历史性认为其思想没有必要要效忠于历史理论:关于自然状态的假设,关于人性本善的假设2、关于自由与奴役(1)以人性本善的假设出发 人们生活本该幸福、自由,从人的生活的实际状态角度来说 生活在锁链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2)什么导致奴役状态?私有财产 国家不平等制度的根源(3)悖论之解决人都得主动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自由权利,以此才能解决自由与奴役的悖论,其认为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而社会生活又是随着一部分自由权利的放弃而开始社会生活不是个人意愿的完全表达 与人交流 限制自己(4)人的天赋自由与人在国家及社会中的生活状态之矛盾及其解决矛盾:天赋状态 自然、自由状态国家中的生活 奴役状态国家建立并不意味着对于个人自由的完全损害如何达到国家以及个人自由生活的统一(和谐状态)?国家建立 根植于自由之中,基础是所有自由成员的自由联合卢梭 国家主权论代言人自由人之间通过契约建立国家:大家同意放弃自己一部分自由权利,国家才能保障人们自由何为自由?自由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无所欲为、胡作非为,而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的一个统一体卢梭总有价值的 自由理论,提出新的自由概念,自由不是肆意妄为,让自己和法相联康德 自由是,自己服从自己制定的法第十一讲 康德一、其人17:00准时出去散步生活在哥尼斯堡康德 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大器晚成 迟到而持久的欢迎与尊敬康德生活:平静、典型德国式、典型学园式康德 可超,不可越为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局我心中二、其思想1、形而上学的范围及其任务的界定(1)人生中没有一种超越的东西 灵魂不朽(2)现实存在者处在一个必然环境中必然性=有死性(3)是否有一种东西构成世界人及万物一切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总结:上帝存在 灵魂不朽 意志自由2、对旧形而上学的批评以及为此开辟的新领域(1)批评是把理性浪费在理性不能及的方面试图对此三者做出知识性论证人在内心中有普遍的渴望 形而上学的渴望此三者不可从知识性论证此三者有意义知识转到道德伦理(2)《纯粹理性批判的否定性结论》康德认为认识必须严格限制在经验范围之内,原因:人的理性能力不能让人达到经验范围之内;人的本性所决定(人有限理性存在者)《纯粹理性批判者》认识、知识范围内 三者超出经验范围之外,三者不存在,否定性答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者》 认识论 知《实践理性批判》 伦理学 意《判断力批判》 美学 情理论理性的形而上学道路是行不通的人除理论理性,还有行动及实践能力。不仅思考思想能力,还行动着实践 行为角度,从而为形而上学找到新转机3、实践范围内绝对的无条件者(1)如果人真心想找到人应该如何行动,那么他就会看到自己心中有一个无条件的要求,此即绝对的无上命令它有两方内容:阻止人仅仅按冲动行动,按主观意志行动;它超越人的理性思维,在其中我们自然会觉得我们必须如此行动。(2)康德认为在有条件的存在者中存在着无条件的绝对的东西,这绝对东西告诉我们 你必须如何如何4、进入此意无条件领域后,康德开始重新着手思考三者(1)无上命令 听到无上命令时,人进入被迫做选择与决定的情境中 但在自由前提下,人才能做选择和决定,这反向证明了人应该自由。但人听到无上命令时,人能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2)上述推论的巨大影响听到无上命令时,生活在有限的人们(有限理性存在者)能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 在自己内心深处能感到自己同时又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有限理性存在者,尘世世界 听到无上命令、自由有限超感观世界而人能作为另一个世界公民,这就是人特有的尊严之所在人同时是两个世界公民灵魂不朽,上帝存在就是人的尊严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为自由提供前提总结:在《纯粹理性批判》否定三者存在,在道德学、实践学、伦理学领域论证三者存在黑格尔绝对精神辨证发展三阶段:正反合1、绝对精神 神明还未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此时绝对精神处于梦幻之中,这是一种混沌未开的状态2、神明开始寻找自己 自我异化的过程,上帝开始观察自己,把自己分化(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做为陌生而外在化的东西 我们的世界外在化过程即上帝世界化过程外在化东西 眼前世界、现象世界3、我们所见的物质和自然是上帝之本身,我们看到的是外在化东西,其实是上帝外在化之本身(黑格尔自然辩证法)人的精神认识自然,其实是上帝认识上帝自身。在上帝自我认识过程中,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统一,精神和自然统一,此时,达到绝对精神。反思是指以直接的东西开始,进展到这一直接的东西的本质;反思,即是对思维的再思维先天综合判断:判断分为:先天、后天、分析、综合一个判断作为知识符合知识条件要求:必然性(先天命题、分析命题)、增加新知识(后天、综合命题)同时具备这两条件 先天综合命题康德认为后天分析命题不存在(作为一个矛盾体)后天(经验) 不具必然性 分析康德把先天综合判断看做《纯粹理性批判》主要问题苏格拉底 我自知我无知 与智者区别谈话揭露人无知 哲学精神组产术 哲学方法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唯实论:断言共相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

山东军队文职招聘网必记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 常识判断

山东军队文职招聘网必记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山东军队文职招聘网必记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流派,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只强调理性凶素,认为哲学必须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由于科学主义哲学只强调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哲学主要包括:结构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波普)等。人本主义哲学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由于人本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2)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区分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注意到它们中的某些合理的有启发性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观点)(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恩格斯唯物辩证法)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