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 常识判断

军队文职招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解析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军队文职招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军队文职招聘奖励的种类有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形式。其具体的权限为: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票据记载事项-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4 15:20:01票据记载事项票据记载事项,是指依法在票据上记载票据相关内容的行为。票据记载事项一般分为必须记载事项、相对记载事项、任意记载事项和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的记载事项等。1.必须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明文规定必须记载的,如不记载票据即为无效的事项。例如,表明票据种类的事项,必须记明 汇票 、 本票 、 支票 ,否则票据无效。2.相对记载事项。《票据法》规定了相对记载事项。相对记载事项可以记载,也可以不记载。记载的,按照记载的具体事项履行权利和义务;未记载的,适用法律的统一认定。例如,《票据法》规定背书由背书人签章并记载背书日期;背书未记载日期的,视为在票据到期日前背书。这里的 背书日期 就属于相对记载事项;未记载背书日期的,《票据法》视同背书日期为 到期日前 。3.任意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不强制当事人必须记载而允许当事人自行选择,不记载时不影响票据效力,记载时则产生票据效力的事项。例如,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 不得转让 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其中的 不得转让 事项即为任意记载事项。4.不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的记载事项。是指除了必须记载事项、相对记载事项、任意记载事项外,票据上还可以记载其他一些事项,但这些事项不具有票据效力。如《票据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汇票上可以记载本发规定事项以外的其他出票事项,但是该记载事项不具有汇票上的效力 。(八)票据丧失及补救票据丧失,是指票据因灭失、遗失、被盗等原因而使票据权利人脱离其对票据的占有。票据一旦丧失,票据的债权人如不采取措施补救就不能阻止债务人向拾获者履行义务,从而造成正当票据权力人经济上的损失。因此,需要进行票据丧失的补救。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三种形式进行补救。1.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丧失票据的情况通知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由接受通知的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审查后暂停支付的一种方式。只有确定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票据丧失时,才可以进行挂失止付,具体包括已承兑的商业汇票、支票、填明 现金 字样的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四种。挂失止付并不是票据丧失后采取的必经措施,而只是一种暂时的预防措施,最终还要通过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起普通诉讼。2.公示催告。是指在票据丧失后由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以公告方式通知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申报者,则权利失效,而由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申请公示催告的主体必须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的最后持票人。3.普通诉讼。是指以丧失票据的人为原告,以承兑人或出票人为被告,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其向失票人付款的诉讼活动。如果与票据上的权利有利害关系的人是明确的,无须公示催告,可按一般的票据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物权变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0 23:31:211、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物权变动的关键点,不动产就是登记,动产就是交付。确定物的归属就是不动产看登记,动产看占有。不动产不能移动,要靠不动产登记簿标明四至界限,除登记错误需要依法更正的外,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人就是该不动产的权利人。需要说明的是,本条中 依照法律规定 意味着并非所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都适用登记的公示方法,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动产物权变动都适用交付的公示方法。2、公示与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之间的关系而言,存在两种不同的立法例:(1)公示生效主义。即动产未经交付或不动产未经登记,则该法律行为根本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更不能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2)公示对抗主义。即当事人间以变动物权为目的的法律行为,虽未经登记或交付,但在当事人间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只不过此物权变动的效果不得对抗不特定的第三人。这两种立法例在我国物权法中都存在,需要掌握具体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