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范文:互联互通 促进共同发展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虽短,却完美的阐述了互联互通的真谛。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让路上丝绸之路有了新的发展;还是隋唐以来,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演变至今的中国大运河,亦或是当前我国部署和推动实施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它们都是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为发展指引了方向。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让发展迎来新局面,迎来新契机,互联互通是根本。以互联互通之火,点亮文化交融之光。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物种有其多样性,那么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互联互通,能够让文化交融。于中国而言,北方文化,雄浑如触砥柱而下的黄河;南方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而正是通过活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得到了平衡,让文化的冲突得以弱化,最终形成大一统的局面。于世界而言,互联网的发展,让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西文化也在互联网的联通中,碰撞交融,让世界文化兼容并包,融合发展。因此,唯有燃起互联互通的火把,才能为各地文化搭建起交融的桥梁,让文化交融之光更加闪亮。以互联互通之水,孕育经济发展之花。古往今来,中国一直都在开拓一条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商路。回首过去,陆上丝绸之路,驼铃阵阵,海上丝绸之路,船队不绝,将瓷器、茶叶、香料等商品远销海外;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带动了沿岸地区的经济繁荣;放眼当下,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经贸合作水平显著提升,贸易累计额不断增加,贸易合作区不断建议,创造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多个地区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将继续开拓这条互联互通的商路,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继续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的原则,让经济之花灿烂绽放。以互联互通之土,厚植政治稳定之根。曾经的大运河,连接着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政治中心。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亦是如此。经济全球化,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有许多问题冲击的时代。无论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还是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等问题,都不利于全球化的深层推进。今天的中国,不能孤立于世界,而是要以包容的姿态,站立于世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帮助沿线国家修建基础设施,对接产能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最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彰显大国的风范。实践证明,唯有中国担起国际责任,加强互联互通,才能让政治稳定,得到国际的认可。文化交融、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这些深远意义背后所体现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追求,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而这些美好的愿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是纸上谈兵那般容易,而是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夯实基础。我们要相信,只有在互联互通的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才能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范文:构建美丽乡村 促进农村新发展
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乃是当今农村新面貌的标配。但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生态环境屡遭破坏,产业发展结构单一模式粗放的现象,倘若不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将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布局,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对此,构建美丽乡村需要走以保护生态位依托,以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战略着眼点的新型路子,才能实现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当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活品质和生存环境。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乱扔等污染环境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生态平衡,有违中央绿色发展的思路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国家方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存在管理和治理的双重漏洞;社会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缺乏有力的支持;个人方面,基层农村绿色发展理念宣传不力,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此可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在保护中求突破,在治理中谋发展,在和谐中敢创新,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强化精准意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村面貌已焕然一新,环境美、生态美已成为农村形象的底色,从而引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在此千载难逢之际,农村产业发展应当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新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何打造乡村旅游新路子?一方面,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文旅相结合突出产业新颖,初步建立风景养眼、文化养心、美食养身、生活养情等多样化产业格局,满足旅客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通乡村交通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的硬件措施,营造农村世外桃源新面貌,博得旅客眼球。美丽乡村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突出产业创新为发展支撑点,才能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这其中固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能有半点放弃的念头。就如鲁迅所说:愈艰难,就愈要去做。改革,向来没有一方风顺的。建设美丽乡村不也同样如此吗?
2020選調生公共基礎知識:物质与意识相关知识梳理
一、物质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人脑机能。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社会交往;其次,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脑这个意识的物质器官的生成;再次,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而语言是意识的表达手段;最后,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因为:意识体身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物质世界,人脑不会离开物质世界而自发产生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歪曲错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依赖物质,但物质并不依赖意识。 四、方法论意义 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故人们在物质世界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改造世界。 例题1:(判断)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本题答案为错误。
故本题说法错误。 例题2:(判断)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因此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解析:本题答案为错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人脑)才能存在,但物质不依赖意识。故本题说法错误。 例题3:(多选)下列正确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解析:本题答案为BC。A项错误,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陷入了主观唯心。B项正确,正确反映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不能决定物质。C项正确,意思是:身体和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精神(灵魂)从属于身体,身体活着存在就有精神(灵魂),身体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
故本题答案为BC。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范文:弘扬先人智慧 发展中华文化
文化是远古先人的智慧结晶,既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更是中华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然而在物欲横流的风气熏陶下,在西方文化的肆意冲击下,中华文化正如蒙上一层厚厚灰尘的宝石,失去原本的光彩。现在正是拭去尘埃,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的时机。构建保护民族文化的完善机制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前提。犹记强大的希腊在追求物质发展时忽视精神文化的传承而灭亡。如今各国已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的优势可以达到暴力、金钱都无法征服的目的,纷纷采取文化保护措施,以法国尤盛。由于差点失去母语的悲惨历史,法国在文化上格外重视,将其作为艺术遗产,大规模投入支出,甚至立法将其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正是因为这样,法国文化在世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我国要完成文化强国的建设,完善的机制必不可少,对于网络作为公民文化传播的平台,更应有完善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文化立法,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才能让汉语乃至中华文化的生态环境得以净化。学会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特质菁华是发展中华文化的有效举措。中国自古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优良传统,对于自身文化的不足,闭关锁国只会使中华文化固步自封。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道理对于文化发展同样适用。清醒地认识缺陷并善于借鉴他国长处,才能让文化源远流长。北魏拓跋氏深知本族文化的偏涩难懂,于是鼓励民众学习汉语,这才使得北魏文化盛极一时。现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行其道,我国不妨向法国一样,积极汲取他国文化的优秀做法,洋为中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保护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向西方优势项目如好莱坞电影发起冲击。如果满足于自身文化发展而忽视外来文化的变化趋势,就会居于落后的尴尬境地。积极推介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发展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文化是多样的,应由各国交流改进。然而近些年霸权国家单方面向全球进行大规模文化输出,更别提我国文化被刻意否定和掠夺,加剧了本土文化的空间受到的挤压。我国为扭转文化受制于人的局面应积极主动的推进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如在各国建立孔子学院,宣传正统儒家思想,将我国的精神和底蕴展示出来;在各国建立文化中心以防止文化趋向单一化。同时,通过媒体和文学著作的推广可以扭转外国对我国文化的不良印象。否则,本土文化只会日渐萎缩,更遑论让世界了解,为之震撼。李克强总理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保护文化有利于汇集凝聚力;吸收文化有利于构建文化强国;推介文化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提升综合国力。因此,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