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云南军队文职招考考试面试如何决胜“观点题”
在面试学习的过程中,观点题可谓是考生较为头疼的题型,一看到有人认为A,有人认为B,这种形式的题大家都有畏难情绪,普遍的感觉为不知从何谈起,或者没有话可说,既使答题结束,也会听起来很混乱,问题百出,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大家重新学习一下观点题,列举几个在观点题答题的过程中大家的常见问题。1,自己的观点如何确定大家知道,观点题属于综合分析题,刚开始时要简明扼要的表态,也就是提出自己的观点,这里大家常犯的错误为不敢有自己鲜明的观点,都是模棱两可的说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两种说法都对,并不冲突等等。不可否认,确实有些题应该辩证看,但不代表全部,考官还是希望能听到考生自己鲜明的看法,因此,我们要因题而异,要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观点如何确定,如果题干中有A,B两种观点,那么自己观点的确定可以分一下几种情况:①如果你认为A正确,B错误,那么你的观点就是A。②如果你认为A错误,B正确,那么你的观点就是B。③如果你认为观点A和观点B都对,那么你的观点就是A+B。(例如,有人说创业需要资金,有人说创业需要人脉,你怎么看?这题中你的观点就是我认为创业既需要人脉也需要资金)④如果你认为观点A和观点B都不对,那么你的观点就是C,也就是根据题干话题自己创造一个观点。(例如,有人说,做人要做圆形,有人说做人要做方形,你怎么看?这道题中,圆形代表灵活,方形代表原则,那么做人应该内方外圆,内心有原则底线,处事方式灵活多变。)2,题干两个观点都要论述,避免只论述其一在观点题中,还有一个常见错误在于只论述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另一个观点避而不谈,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相当于答题只答了一半,另一半没答,你认为其中一个观点对,对在哪你得分析一下,而另一个观点错在哪你也得分析给考官听,例如:有人认为做事应该注重细节,有人认为做事要抓大放小,不必在乎细节,你怎么看?这题中很明显第二种说法有些问题,但考生往往在这道题中只谈论细节的重要性,另一种观点没有论述,其实第二种观点只是部分错误,抓大放小没有错误,抓大放小是让我们抓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地去工作,但不必在乎细节是错误的,我们放的所谓的小是指细枝末节,而不是细节。因此,两种观点都要兼顾到。3,观点题和其他观点的混合。当观点题和其他题型混合时,有很多人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题型,到底该选用什么答题思路,会很纠结。其实,往往并不冲突,选择哪种思路答题都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例如,某学校出台禁鞋令,禁止学生穿进口鞋进校园,有人认为,这能遏制学校的攀比之风,也有人认为,学校管得太宽,对此,你怎么看?那么可以发现,这是一道观点题和政策理解题的结合,关于此题,你可以按照政策理解题的思路,先分析禁鞋令的积极意义,再分析这个政策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给对策。也可以按照观点题思路,分别分析为什么认为能遏制攀比之风,为什么认为学校管得太宽,最后给对策。你会发现,这两种思路其实并不冲突,能遏制攀比之风本来就是此项政策具有的积极意义,管得太宽也是这个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再遇见这种情况不必过分纠结,按照哪种思路答题都可以,反而观点题和其他混合时更简单,因为观点题能指引你谈论的方向。以上就是面试观点题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技巧,专家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遇见观点题时能够迎刃而解。
2019云南军队文职招考面试反驳题应对技巧:做个考官喜欢的“杠精”
反驳题是近年来面试当中出现的新题型,在2018国考海事局等部门面试当中首次出现,在随后的江苏军队文职招聘以及其他一些省市的公考面试当中也跟着出现了。由此可见,反驳题这一类题型正在逐渐受到各地考官的青睐。反驳题考察我们的思辨能力,难度相对较大。不少同学面对这一题目经常会发出感慨:这也要反驳?这也能反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从容应对反驳题,做到杠得有理,杠得让人心服口服呢?专家在此为大家指点。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开始说起。假如你是一名高三学生,高考完准备填志愿选大学,这时候一个阿姨过来和你说:考大学有什么用,毕业了也赚不了多少钱!从我们平常的认知的角度,读大学肯定是有用的,这位阿姨的观点显然有点过激了,我们也不可能因为这位阿姨的一句话就放弃填报志愿。想必你听完一定很生气,一定想要怼回去。不过先克制住,我们先好好分析一下这句话,这位阿姨的言下之意其实是:之所以考大学没用,是因为大学毕业后赚不了钱。如果我们要有理有据地去反驳她,该怎么说呢?首先,大学毕业真的赚不了钱吗?这可不一定,君不见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起薪就是五位数,而且一份好的大学文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未来升职加薪的潜力所在。所以,前提条件不成立,我们反驳成功。当然,不可否认,确实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工资不高,但是这就能否认读大学的价值吗?读大学的意义,在于看见更大的世界、发现更好的自己、给未来的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不是简简单单通过钱就能衡量的。这一次的反驳,我们没有直接否定阿姨给出的前提,而是削弱了钱和大学没用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反驳常见的方法,直接否定前提,或者否定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面对反驳题时,我们要找到题干中的前提和结论,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寻找切入口就可以了。例题分析下面我们结合一道例题进行具体分析:例题:13岁少年弑母的发生让人惊诧而又痛心,有人认为,我国应该尽快修改法律,把青少年刑事犯罪年龄修改为12岁,并给出了如下理由:1.近期媒体曝光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越来越多,可见刑事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速度越来越快,十二三岁的孩子已经完全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3.给予问题少年犯足够的惩罚,才能更好地抚慰受害者及其家属。你如何反驳这一观点?题目解析:读完题干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题干的结构,出题人首先给了我们一个观点:降低青少年刑事犯罪年龄,这是我们需要反驳的结论。接下来出题人又给了三个理由,也就是这个结论的前提,因此我们反驳的时候可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即这几个理由本身有没有道理,第二,如果理由本身没有漏洞,那么理由和最终结论之间有没有联系。先看理由一,其内容主要讲的是根据媒体曝光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多的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刑事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我们先思考一下这句话本身对吗?其实细细想想,这句话是有漏洞的,媒体报道其实是不能完全代表当前社会的现状的,只能反映出当前这个话题受关注度比较高。因此这个理由不能成立,我们反驳成功。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本身也是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只不过前提不能直接推出结论。因此,我们在分析理由的时候,也可以将其拆分为前提和结论,然后分析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再看理由二,前半句话有其合理性,但是后半句话,十二三岁已经完全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个说法是否有失偏颇了。有一定热点储备的同学应该会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城乡之间、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发达地区的孩子生活水平高,身心各方面发育得可能会比较早,但是在一些西部地区可能未必如此。因此,如果我们一把尺子量到底,其实这并不公平。到这我们发现,这个理由二本身也不成立,反驳成功。最后看理由三,足够的惩罚才能更好地抚慰受害者及其家属,这句话确实听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再看看,就算这个理由是对的,就能充分支持我们的观点吗?大家想想,法律条文的修改,仅仅考虑受害人的利益就可以了吗?显然不行,法律条文的修改牵涉到的东西太多了,应该更多从整个社会去考量,而不仅仅是单一个体。再者,足够的惩罚未必一定要是刑事处罚,收容教养、社区矫正也是一种的处罚方式。因此,理由三虽然看似挺有道理,但是不能支持最终的观点,反驳成功。分析完之后,我们发现反驳题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难,这种题型本身也是综合分析题型的一种改编,我们想要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扎实学好综合分析题型的基本思路;其次在平常加强思考,学会理解和运用反驳观点的常用方式,也可以练习一些逻辑题目锻炼思维;最后增加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这样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宽广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