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7 12:35:31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一、信息+宣传+赢利型的新闻媒介政企合一的新闻媒介,机关报,信息的主渠道和宣传的主要阵地。二、信息+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不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政治倾向性隐蔽,提供人们思考和决策作用。(1)提供全面的信息。(2)提供某类信息为主,如经济、股市、天气、消费市场等信息。三、消闲+服务+赢利型的新闻媒介以晚报和都市报等大众化通俗报纸及电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为代表。四、知识+赢利型的新闻媒介这类媒介数量极少,如科技报,五、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所有对外广播电台。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中国对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是最薄弱的,美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一、传播效果概念含义1、双重含义第一,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是指传播活动经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对传受者和社会所产生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和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2、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1)传播主体:信誉度和权威性(2)传播内容:主题、观点、价值取向(3)讯息载体:语言、文字、图像、音声、影像等(4)传播技巧:引起受众注目和反应的方式,提示法、说理法等(5)传播对象:个人、社会、心理属性(性格、兴趣、关心、人际网络、群体归属)二、西方对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强效果理论(1940年以前)第二阶段:中期的弱效果理论(40 60年代)第三阶段:适度效果理论(从70年代开始)三、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1、 魔弹论 受心理学 刺激 反应 论影响,认为媒介发出的信息一经 命中目标 就会产生传播者预期的效果。2、选择性理论 受众心理倾向性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有选择地接触,习惯接触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选择性理解,依据自己的观念和思维对信息作个人的解释;选择性记忆,记住赞同的内容。3、使用与满足模式 以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监视环境。四、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1、二级传播理论 由 大众传媒 舆论领袖 受众 构成的传播过程。关键是舆论领袖2、含义论 大众传媒对现实的描绘在含义的确定、延伸、替换和稳定中发挥了主导作3、模式示范论 媒介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五、从社会心理学提出的理论1、议题设置理论(1)理论概念:议程设置,一般指大众传媒根据相关的利益确定报道与传播重点,然后通过新闻手段把自己设定的议题告诉受众,让公众了解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新闻议题,最终受众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形成对媒介议题趋同的看法或思想。(2)理论意义:传媒的议程设置作用能够为相关方针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麦克姆斯在对传播学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中发现,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传媒作为 大事 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 大事 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强调得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媒体通过对公共议题的收集、整理与选择,对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进行报道,积极引导公众将视线更多地转移到公共事件的报道上。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斯大林及前苏联新闻体制-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10 18:48:10斯大林(1879 1953),原名约瑟夫 维萨里昂诺维奇 朱加施维里,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州哥里城,15岁参加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当选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曾领导创办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参与组织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全面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与党内 反对派 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同时带领苏联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开展了 大清洗 运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就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全国军民英勇奋战,最终与同盟国一起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胜利,1945年被授予 苏联大元帅 军衔。战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并着手巩固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十月革命后,初生的苏维埃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闻体系。在战前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苏联报刊作为党的舆论机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错误路线干扰下,也曾产生负面影响。二战中,苏联报刊全力以赴,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号召后方人民为前线支援,揭露法西斯的侵略本质,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发挥了不容低估的作用。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报刊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激发劳动热情的经济报道和消除政治异己的意识形态报道。赫鲁晓夫时期,打破意识形态僵局,允许有限度地开放新闻自由。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报刊数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作风又回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那种掩盖问题、粉饰太平的老路上,严重脱离了人民。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新闻媒体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各报刊、广播电视台,竞相拓展报道范围,扩大信息量,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公开揭露和大胆抨击,大量触及历史 敏感问题 ,意识形态领域陷入混乱状态。随着宣传内容的变化,苏联的新闻体制也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各种反对派报刊获得了合法地位,长期居于核心地位的苏共报刊江河日下。至此,十月革命后形成的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已经化为乌有。1、论述:从苏联解体看新闻的政治功能(清华大学,2006)2、试述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改造和发展报刊业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2001)3、简述1950年代初,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利弊得失。(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4、简述当前俄罗斯新闻体制的特点。(南京大学,2002年)马克思报刊思想;列宁的报刊活动;火星报;《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50年代的新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