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8:12人是由古猿变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使和决定人和社会产生的劳动是指 动物式的本能劳动形式 。这种劳动形式是介于动物本能活动和人的 典型劳动之间的一种劳动形式。(一)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劳动是促进了人的 手 的形成,从而使人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恩格斯说: 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2.劳动促使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古希腊人说: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 。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3.劳动促使意识的产生。劳动使古猿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使心理发展为意识。人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有了语言、意识,就意味着人的产生,同时意味着社会的产生。制造和使用工具就是社会活动。(二)劳动是人类生命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人和社会的产生离不开劳动,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劳动,因而劳动是理解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奥秘的一把钥匙。1.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因素是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了人这一独特的类。人的生命存在依赖于劳动,人的本质是由劳动规定的。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2.劳动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劳动一方面生产出人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也生产出社会关系。在劳动中要发生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劳动时会遇到劳动资料 归谁占有,产品怎样分配、管理和被管理等社会关系。在这些基本社会关系基础上又会产生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3.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离开来(主客二分),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不 断地在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使社会能够不间断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劳动必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含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20:40:09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1、政治社会化含义的不同理解关于政治社会化,具有不同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学习和获得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有学者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上政治传统习惯、政治角色以及与此相关的行为和知识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中负责教育的机构有 目的地进行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的灌输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的上一代向下一代人传递其政治文化和知识的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的这些理解,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于政治社会化含义的解释。而作为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识和政治文化形成过程的解释,则缺乏对其动力和基础的论述。2、政治社会化含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内容,结合其它政治学者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的观点出发研究政治社会化,可以将政治社会化的含义确定 为: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条件下,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媒介和工具,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政治心理和 政治思想即政治文化的能动过程。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实践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人们是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政 治实践获得政治知识,也可以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和教育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而总结的政治经验和知识。但是,就其本源来讲,无论以何种方 式进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其基础都是人们的政治实践。(2)人们的政治文化是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的。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其政治心理和认识的唯一标准和最强大的动力。(3)人们的政治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人们的政治实践在不断的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获得对于政治的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2、政治社会化的是社会成员与环境之间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在既有的特定社会政治关系中进行的。对于个体来说,既定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过程,作为传统的政治风俗、习惯,已成为社会意识 形态的政治思想,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会对他的主观心理和思维产生作用。因此,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环境下的政治社会化,必然具有不同的客观前提、条件和内 容。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是社会成员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3、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单个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的过程。在家庭、学校、政治组织,特别是大众媒介的影响和作用下, 个体开始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关系有所了解,并形成初步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以及某些政治观念。个体会利用这些心理与观念进行 逻辑推理,并依据政治实践和周围的政治人、政治组织的评价来验证。政治社会化完成后,个体即成为政治人。此后,个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在遇到重大的政治事件时,还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政治再社会化的过程。4、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现实政治生活中两个密不可分的因素。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但是,政治文 化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又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就是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政治文化的传习、延续和变革的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 化的重要内容,政治社会化则是政治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外在形式。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8 21:20:54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同经济基础相对应,政治结构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结构是集中反映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它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并为经济结构服务。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48.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国家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表面上是全社会的代表,是独立于各阶级之上的社会力量,而本质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工具。国家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种基本职能。49.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是具有确定规范的意识形态的联结方式。与经济基础、政治的上层建筑相对应,观念结构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依据反映社会生活的侧重面和方式的不同,观念结构分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等不同的形式。50.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具有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创新等作用。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进步的对抗性-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27:56有的思想家之所以否认社会是进步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社会历史中的残酷剥削、压迫、奴役、血与火,如奴隶社会把人不当人,资本主义血腥的原始积累等。历史唯物主义当 然 也是承认历史的这种残酷性、非人性的一面。但它并未因此走向社会退步论,而是认为这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辩证法所在,就是说社会进步不是在田园牧歌声中进行的,而是在对抗中、 苦难中进行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对抗、苦难怎么能见进步!1.社会在对抗中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明确地指出: 当文明一开始的 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 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至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马恩全集》第4卷 ,第104页)因为进步是在劳动基础上实现的,而劳动是人的体力、智力的支出,是要流汗流 血的,是有苦难的,陕北人把劳动的人叫 受苦人 。而劳动的结果则给人以报偿,使社会 财富积累,社会进步。另外,劳动和社会形式常常使劳动者和所有者在分离状态下进行,义务与权利分离,所有者剥削劳动者,这也使社会进步在对抗中实现。马克思认为,社会在对 抗中进步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规律,不遵循此规律就要受惩罚。中国在49年以后不想搞市场经济,就是怕血与火,怕痛苦,结果违背文明进步规律。中国百年来人们头脑中有 避 苦情结 ,老想避免市场、剥消、私有制等血与火,结果违背了规律。直到78年才回到社会文明进步规律的轨道。虽然出现了下岗、失业、国资流失等社会不公等对抗形式,但社会在20年来总体趋势是进步的。2.对抗与进步的辩证统一。对抗和进步是对立中的统一。一方面,对抗中有进步。在剥削、压迫、失业、下岗、流血流汗、罢工、示威、阶级斗争等形式多样复杂的社会对抗中存 在着社会的进步、上升,存在着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大家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但长城底下不知有多少民工的尸骨和孤儿寡妇的血泪。有研究房地产的学者说,现代城市中每 一座高楼大厦下都埋着血汗和尸骨(《读书》2003年第6期,第97页,李昌平文)经济学家何清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中揭示的公有资产流失现象也是社会对抗的表现。但对抗中有生产 力的发展,有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进步中有对抗。在劳动者和所有者分离、劳动和生产资料分离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有矛盾性质:一方面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推动了 社会进步,同时他们自己不仅不能充分享用这些财富,而且这些财富会反过来成为奴役自己的手段。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异化 。就劳动者创造了社会财富看,是社会进步,就劳动 者受自己产品的奴役来说是对抗,所以进步中有对抗。人总想着社会只有进步,没有对抗、没有血与火,没有残酷的优胜劣汰,但这只是人的主观意志,而所谓社会规律就是不依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因此,对抗血与火总是在人类生活中难以避免,基督教把这看作是人的欠缺性或罪性,并认为人的欠缺或罪是人的本质,而马克思则把它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辩证法 。3.社会进步规律的意义。社会在对抗中进步的规律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的进步都具有深刻地指导和启发意义。一个社会如果老想逃避对抗,回避市场、私有、剥削、竞争、优胜劣 汰那社会就不会进步。党的十四大肯定市场经济,十五大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十六大肯定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符合社会在对抗中进步的规律的,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是求真 的表现,有真就会有美,因为合规律性和合的性是统一的。对个人来说,要进步也要有对抗。儒家讲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动心忍性,然后方能担当大任,基督讲苦难与恩典的统 一,流行歌曲中唱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些都是对在对抗中进步规律的不同形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