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7 22:58:22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换的产物。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适应的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主导因素是劳动者;生产力系统中的生产工具是划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生产关系类型的客观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方面: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历史上彻底否定了以 道教说理 作为批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得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 社会进步得最高标准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得制度,组织和设施。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主要是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来划分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一般说来,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其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是对抗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的方向;其次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6 22:11:1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一、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我国的新闻学理论最初也是由外国传教士传入的,1834年的《新闻纸略论》简要地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等问题,介绍了西方报刊的状况。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新时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在物质条件极其艰难和敌我斗争及其残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建国初期,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和其他学科一样,积极学习苏联的经验。1956年为了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中央新闻单位展开新闻改革,新闻研究开始日趋活跃。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这方面的改革和探讨很快就中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 左 的错误方针,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始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二、无产阶级新闻理论1、 人民报刊 思想马克思在创办《新莱茵报》时提出。包括四个内容:在内容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情,集中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性质上应该成为人民的喉舌;在社会使命上是统治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在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上通过对事实的报道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赖。2、 党报思想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列宁发展和完善。包括内容:党报应成为党的思想中心;党报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党报应具有鲜明的党性。3、 全党办报 思想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内容:党报是整个集体的党组织的喉舌;党报工作者不仅要忠于党的总路线,且要与党领导机关的意志呼吸相通;党的领导机关要利用党报,给党报以宣传方针,每个党员都要向党报提供消息,推广发行;党委要动手写作修改重要的社论。4、 群众办报 思想群众办报和专家办报相结合才是无产阶级正确的办报路线。应该注意群众来信、通讯员来稿、稳定作者队伍。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8:12人是由古猿变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使和决定人和社会产生的劳动是指 动物式的本能劳动形式 。这种劳动形式是介于动物本能活动和人的 典型劳动之间的一种劳动形式。(一)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劳动是促进了人的 手 的形成,从而使人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恩格斯说: 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2.劳动促使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古希腊人说: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 。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3.劳动促使意识的产生。劳动使古猿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使心理发展为意识。人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有了语言、意识,就意味着人的产生,同时意味着社会的产生。制造和使用工具就是社会活动。(二)劳动是人类生命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人和社会的产生离不开劳动,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劳动,因而劳动是理解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奥秘的一把钥匙。1.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因素是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了人这一独特的类。人的生命存在依赖于劳动,人的本质是由劳动规定的。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2.劳动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劳动一方面生产出人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也生产出社会关系。在劳动中要发生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劳动时会遇到劳动资料 归谁占有,产品怎样分配、管理和被管理等社会关系。在这些基本社会关系基础上又会产生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3.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离开来(主客二分),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不 断地在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使社会能够不间断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劳动必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媒体并非“社会公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6 22:41:31新闻媒体并非 社会公器新闻媒体 是社会公器 的论点,近年来多次出现,广为传播。比如,2003年2月27日,某报在长篇座谈摘要中谈到 媒体的社会功用究竟应如何看 ,一位教授认为: 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 , 是公共信息平台 。 媒体的首要功能是进行社会监测,并把观测到的东西告诉公众。 还说, 当务之急的是应该发挥媒体社会公器的职能,抵制各种利益集团对它的侵蚀。上述论点来源之一是西方传播学。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 施拉姆在同威廉 波特合著的《传播学概论》》一书中,关于 传播的社会功能 问题,首先提到的是 环境监视 ,也称 社会雷达 ,承担为社会公众 寻求和传知信息 的责任。该书还把传播者比喻为 看守人、宣讲人 。主战反战,针锋相对对于 战事同一报道迥异 现象,《华尔街日报》的上述报道是这样描述的: 美国一些随军记者显然脱不开与本国军队的关系,在报道部队进展时使用了 我们 这个代词,而非美国的随军记者在报道时则显得比较超然。在政府坚决反对战争的法国,全国上下似乎都在质疑美国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官方说词。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最大的私营电视网长时间转播了半岛电视台播放的美军战俘画面。美国政府禁止美国电视网播放这些画面,意大利访谈节目的观众拨打电话,批评这是一种新闻审查行为。在德国,媒体对美国的新闻机构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国媒体已经进入了 一体化 状态。4月2日,《今日美国报》刊登一篇题为:《全世界媒体同情伊拉克而对美国的报道持谨慎态度》的报道。认为,全球媒体这些天铺天盖地的伊拉克战争报道的语调,可能会让美国人感到惊讶。 无论从英国广播公司(BBC)到德国第二电视台(ZDF)的电视节目,还是从西班牙到曼谷的报纸,人们都能感受到报道明显反对战争,偏向被围困的伊拉克人民。这些报道往往用情真意切的第一人称写成,内容多为记者对医院或被炸毁房屋的所见所闻,还配有伤亡者的照片,而这一切决不会在美国的媒体出现。上面两家美国报纸,对于世界上多数国家新闻媒体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同美国 迥然相异 的状况,作了相当准确的概述。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何在?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报道也就不同日本《每日新闻》》4月3日刊登记者的报道,谈在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指挥部采访的感受。报道说,在各国记者云集的新闻中心, 我切身感受到了战争报道的艰难和各国媒体报道立场的不同。 美国和伊拉克都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媒体。 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伊拉克,愿意提供给媒体的只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参考消息》4月12日)上文提到的《今日美国报》的报道也认为,对待伊拉克战争报道问题, 似乎很难说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媒体站在美国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