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诸子百家思想
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思想之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儒、道、法。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寡民、无为而治。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代表作品:《墨子》墨家是战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代表作品:《韩非子》法家是战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代表作品:《公孙龙子》名家是战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策》纵横家是中战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农家是战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十、小说家,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2:24:45度这个范畴非常重要,有人认为度具有本体特征(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它对于理解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的关键问题,如正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什么是度。人长得再高也有限度。老鼠长得再大也不能长得和牛一样大,山再高也有个极限高度。万物都有一定的度,否则宇宙间就没有秩序,没有正义了。所谓度,就是事物保 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限界。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简要地说,度是 保质的量 。水在0℃~100℃之间这个量保证着水液态的质,超过100℃ 液态质就保不住了,就变成汽态的质了。评三好学生要求平均成绩80分以上,80分以上这个 量就保证着 三好学生 这个质。所以度是 保质的量 。作为度的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幅度、范围。区间的两端叫关节点。0℃是关节点,100℃也是关节点。度是两个关节点以内的量。2.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 保质的量 这个定义本身就蕴含着度是质和量的统一。(1 ) 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依存。一方面,量中有质,度中的量不是单纯的量,是具有一 定质的量;另一方面质中有量,度中的质也不是单纯的质,而是具有一定量的质。(2)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一方面,量规定着质。例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这个量规定着小康社会这个质。800号这个量规定着水泥相应的质,平均成绩80分以上规定着三好学生这个质。另一方面,质也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老鼠自身的质规定着它的体积的范围,它不可能长得和牛一样大,人的质也规定了人的各种量的活动范围,人的身高不可能跟大树一样高。山的最高高度不能超过3万米,超过了山脚下的岩层就会下陷,使它降下来。可见质也规定着量。3.度的原理的意义。(1)度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在于为量变引起质变原理提供了基础。既然在度中量规定着质,那么当量的变化超过了度时,质必然会发生变化。质中有量,因而新质 又会引起新的量的变化。(2)度的原理要求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反对 过 和 不及 。过犹不及。为了保持事物的质就要把量维持在度以内,为了破坏事物的质就要促使量超出度的范围。(3)度的原理是法学、政治学上强调的 正义 价值的哲学基础。正义是说个人的活动应当有界限,有范围,有克制,不应超出自己的利益范围,活动界限,否则就会侵犯他人的利益,这样社会生活才会有秩序,才能和谐。这一正义价值的哲学基础是度的原理。度的原理认为万物皆有其度,皆有其界限,这是万物和谐有序的前提,度体现现在社会中就是社会正义。在希腊神话中司正义复仇的女神纳美西斯就是度的象征。希伯来颂诗的基调就是认为上帝赋予一切事物以度。因此,度的原理应引起法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的重视。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南朝:晉室南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5 16:17:05南朝:晉室南度,形成了三個集團:a、 流民兵團 ,如祖逖等。b、江南土著,朱張顧陸。c、過江僑姓,王謝袁蕭,乃至有 王與馬,共天下 之說(可看田余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這些集團各有根據地,所以東晉有 北府 、 西府 之說。其北者,鎮守江北(僑置豫州、徐州)一帶;其西者,即長江中游如荊州之鎮守者(如王敦、桓溫等)。總之,政治上南不如北。(2)經濟上。北朝由於連年戰亂,有大量空地,得以推行 均田制 ,計口授田,使小農能佔有一些土地,發展生産,增加國家財力。南方沒有這些條件,反而由於經濟發展而擴大土地兼併,到梁、陳之際,甚至寒人地主也割據自保。(3)軍事上。北方,鮮卑統治者本爲遊牧民族,善於騎馬打仗,後來雖然氏族組織被強行離散,但仍維持軍事地域定居,以後便演成府兵制。這種類似部落的軍隊組織以及精湛的騎射技術,是北方軍隊戰鬥力強於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關研究請參考陳寅恪先生《論唐代之蕃將與府兵》,收入《金明館叢稿初編》,264頁以下。如陳寅恪先生所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 。就文化狀況及府兵制度而言,隋、唐其實是同一的。南方卻沒有這種條件。東晉末年,門閥制度高度發展,以至於出身第一流高門,以清辯過人著稱的太原王恭竟然說: 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至南齊,明帝也曾說: 學士(指沈約、王融等士族名士)不堪治國,唯大讀書耳。 (《南齊書》卷56)實際上,士族子弟中連有志讀書的都很少,一片衰頹之氣。(4)統一趨勢。中國自形成統一國家之後,儘管有長期分裂,全國仍然存在統一趨向,南北仍有往來。雖然最後是北方南下,但南方北伐也有多次。南北朝後期,雙方關係更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南北朝使節往還日益頻繁,充任使節的人往往是特別遴選出來的南北聞名的高門名士。詳見趙翼《廿二史劄記》卷14, 南北朝通好以使命爲重 條。可見雙方的文化是同一的,有共性。(二)南北互市交易越來越多,沿淮、漢邊境有 大市 、 小市 ,要求打破關禁的要求日益迫切。三、南北交往趨於正常,北人不再因民族壓迫而南流;雙方雖有政治對立,但無民族歧視。】這個問題不細講了。總之,通過前一段的學習可以知道,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哪方面看,南朝的國力均不如北朝;南朝所謂的發達文化並不是科學技術,不過是些詞章和文藝愛好,徒然增其腐朽。以前講到隋代政治統一得以實現的原因時,還特別從雙方經濟、文化的聯繫發展上強調統一條件的成熟。其實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並非是平行直線性的,恐怕倒更像我們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標誌即DNA(脫氧核糖核酸)模型那樣,呈雙曲螺旋形。據說自然科學界已經以之取代了原子模型作爲科學的標誌,這當然是新世紀的新認識了。不過,我以爲社會的發展恐怕還要複雜,至少不只是雙曲而應該是多曲。政治統一未必是經濟、文化聯繫發展的結局,政治統一也未必表明社會經濟、文化統一的完成。下面我們講隋末動亂時還要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關於統一趨勢,請參看教材305-6頁。這裏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中國之所以經歷長期的政治分裂和戰亂至隋能夠複歸統一,除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隋朝統治者的努力之外,中華文明獨特的統一意識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和作用。例如, 正統論 是中國傳統的政治學說之一,其實質是爲政權或政治統治的建立和存在提供合法的歷史依據。儘管不同時代不同人物對 正統 的銓釋不盡相同,但最終仍須以 居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 爲指歸。這應當是中國歷史上力足問鼎的勢力總要逐鹿中原,而入主中原的統治者又總要追求統一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司馬光說: 竊以爲苟不能使九州合爲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 或以爲 南北朝分裂時期發展起來的文化差別和語言的不同 曾有礙統一,其實,南北習俗好尚乃至方音的差別仍是同一中國文化的不同側面,並不構成政治統一的重大障礙。誠如《隋書 文學傳》序所言: 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義,理深者便於時用,文華者宜於詠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若能掇彼清音,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斌斌,盡善盡美矣。 只不過,社會的文化統一恐怕是一個需要更長時間的歷史過程。3、最後有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實現統一的王朝 秦和隋,都是二世而亡(隋恭帝、孺子嬰都不能算是一代)。加上元朝算是三個(元朝情況比較特殊,世祖、順帝一頭一尾各35年,中間8個皇帝一共38年,這主要是蒙古人自身社會還處在帝位繼承制尚不完善的階段)。爲什麽統一成功的王朝都很短促呢?這問題我還沒有看到有很好的研究,因爲過去重視農民戰爭的歷史作用,不象這樣來提出問題。也許這個現象純屬於偶然,並沒有什麽規律。當然兩朝都有一些急政,如秦築長城,隋開運河,但急政與統一並沒有什麽必然聯繫,因爲他們實現了統一都想傳之萬世而無窮,並不急於滅亡。不過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就是歷史上的統一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是發展的,其地域還沒有今天這樣大,其影響也不象今天這樣深,這樣牢固。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態是自給自足的 自然經濟 ,統一戰爭有點象麻袋裝土豆,先裝到一起,結果後來有些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這些問題的暴露和解決實際上是統一過程的繼續和深化,問題解決了,實現統一的王朝也與之同歸於盡,成了獻給統一的犧牲。從這個角度看,所謂 急政 的本質很可能就是超越了社會發展階段。所以,代之而起的漢、唐王朝的統一局面就相當持久和鞏固了。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值得研究。〖說值得研究並非虛僞的遁詞,因爲漢初、唐初還有一個退回到政治文化初級階段的問題(如:漢初封同姓諸王,唐初修《氏族志》有樹立新門閥的意圖, 太宗以不世出之英傑,猶不免牽制于傳統之範圍 ),這種情況過去從階級鬥爭的觀點解釋爲 讓步政策 。之後,再來解決社會、文化問題,反而能促進政治統一的鞏固和發展,如漢代的武帝、唐代的武後時期所爲〗總之,文化的統一,社會生活的統一,這都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一場征服戰爭就能解決的。
2014政治常识习题精解(4)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既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4、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采取“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5、“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却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哲学思想的观点国家军队文职考试网()解析题目或解析有误,。1.B。马克思在《1857一l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依据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景况,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2.A。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事物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直接同一的。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质一样,也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故选A。3.D。和而不同指的是在和的基础上承认差异,承认矛盾的存在。4.B。考试大系统解析: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事物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也就是说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一刀切”忽视和抹杀个性,不利于事物的发展,所以选B。5.C。本题材是马克思的一段话,说的是不同的主体,由于主体的特点的不同,感觉所指向的方面也不同,所以本题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