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经济环境-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19 12:11:39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一)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速度对企业理财有重大影响。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快。企业为了跟上这种发展并在其行业中维持它的地位,至少要有同样的增长速度。企业要相应增加厂房、机器、存货、工人、专业人员等。这种增长,需要大规模地筹集资金,需要财务人员借入巨额款项或增发股票。经济发展的波动,即有时繁荣有时衰退,对企业理财有极大影响。这种波动,最先影响的是企业销售额。销售额下降会阻碍企业现金的流转,例如,成品积压不能变现,需要筹资以维持运营。销售增加会引起企业经营失调,例如,存货枯竭,需筹资以扩大经营规模。尽管政府试图减少不利的经济波动,但事实上经济有时 过热 ,有时需要 调整 。财务人员对这种波动要有所准备,筹措并分配足够的资金,用以调整生产经营。(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仅对消费者不利,给企业理财也带来很大困难。企业对通货膨胀本身无能为力,只有政府才能控制。企业为了实现期望的报酬率,必须调整收入和成本。同时,使用套期保值等办法减少损失,如提前购买设备和存货,买进现货卖出期货等,或者相反。(三)利息率波动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以及与此相关的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波动,既给企业以机会,也是对企业的挑战。在为过剩资金选择投资方案时,利用这种机会可以获得营业以外的额外收益。例如,在购入长期债权后,由于市场利率下降,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债券价格上涨,企业可以出售债券获得较预期更多的现金流入。当然,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企业会蒙受损失。在选择筹资来源时,情况与此类似。在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时,以当前较低的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当然,如果后来事实上利率下降了,企业要承担比市场利率更高的资本成本。(四)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我国政府具有较强的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其制定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政府的行政法规等,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有重大影响。国家对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经济行为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构成了政府政策的主要内容。从反面来看,政府政策也是对另外一些地区、行业和经济行为的限制。企业在财务决策时,要认真研究政府政策,按照政策导向行事,才能趋利除弊。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政府政策会因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企业在财务决策时为这种变化留有余地,甚至预见其变化的趋势,对企业理财大有好处。(五)竞争竞争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企业之间、各产品之间、现有产品和新产品之间的竞争,涉及设备、技术、人才、推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竞争能促使企业用更好的方法来生产更好的产品,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但对企业来说,竞争既是机会,也是威胁。为了改善竞争地位,企业往往需要大规模投资,成功之后企业赢利增加,但若投资失败则竞争地位更为不利。竞争是 商业战争 ,综合体现了企业的全部实力和智慧,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问题以及企业的对策都会在竞争中体现出来。本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 )。A.经营者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B.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C.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D.经营者、股东以及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2.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 )。A.资金的投放与回收 B.资金及其流转C.财务关系及其协调 D.财务活动及其开展3.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 )。A.产值最大化 B.利润最大化C.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D.每股盈余最大化4.财务管理应对风险的一般原则是( )。A.回避原则 B.冒险原则C.集中化原则 D.分散化原则二、判断题1.资金长期循环中的折旧是企业现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保证资金长期循环的顺利进行,这部分现金不应该与短期循环中的现金统筹使用。 ( )2.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不尽一致,因此,两者的关系本质上是无法协调的,企业应定期更换经营者。( ) 3.企业管理的重点或核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 ( )4.企业利润增加,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因此,财务管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 ( )5.企业为了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增加赢利,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考虑它的社会责任。( )6.企业的股利决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筹资能力。因此,企业的股利决策与筹资决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前者甚至可以看作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 )7.投资者冒高风险,必然获得高报酬;低风险,只能得到低报酬。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8.在财务管理方法中,定量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精确,因此,定量分析方法比定性分析方法更优越。 ( )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经济主权原则-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0 12:43:01经济主权原则一、经济主权原则的提出.国家主权涵义相当广泛,既包括政治主权,也包括经济主权、社会主权以及文化主权等等。二战结束后,全球殖民地、半殖民地众多被压迫弱小民族相继挣脱了殖民枷锁,争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享有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权。但是它们在独立之际往往被迫签订条约或协定,同意保留原殖民统治者或宗主国在当地的许多既得权益和特惠待遇,甚至仍然处在从属和附庸的地位。实践证明:如果不紧接着尽快争得经济独立和经济主权,政治独立和政治主权就有名无实,有朝一日,势必得而复失。政治主权是经济主权的前提,经济主权是政治主权的保障。它们坚持要求和促使整个国际社会确认各国享有独立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各国对本国境内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这实质上是全世界弱小民族反殖民主义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二、经济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过程。1974年12月联大第29届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这一纲领性、法典性文化。《宪章》规定: 每一个国家都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可以根据本国人民的意愿,不仅选择本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制度,而且选择本国的经济制度,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压制和威胁。 并且《规定》: 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1952年1月,联大第6届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发展与通商协定的决议》,率先肯定和承认各国人民享有经济上的自决权,具有重要意义。1952年12月,联大第7届会议通过了《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开始把自然资源问题与国家主权问题联系起来,规定: 各国人民自由地利用和开发其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乃是他们的主权所固有的一项内容 。1962年12月,在联大第17届会议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正式确立了各国对本国境内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各国对本国自然资源实行国有化或征收问题上,又设定了若干限制,而且有关的规定含有调和妥协、模棱两可的重大缺陷。1974年5月,联大第6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同年12月联大第29届会议又进一步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再次确认和强调了各国对本国境内的全部自然资源享有完整和永久的主权,而且确认和强调各国对本国境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也享有完整的和永久的主权。同时删除了《永久主权宣言》中关于国有化问题的无理限制规定和含混模棱之处,这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协力奋斗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和明显转折。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30 22:01:03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一.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的涵义1自然经济,既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家庭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3产品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目前还是一种假设。2.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历程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也越来越发展。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劳动交换方式,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三种形式。3人们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大体上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进一步发展到产品交换经济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两个1,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中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将换产品的必要。2, 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条件。这一条件决定了不同生产者各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交换必须是通过对等的原则进行,既根据产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样,产品就表现为商品,从而产生了商品经济。三.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1.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游泳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3.二者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二者又是矛盾的,,第一,二者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作为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所具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第二,二者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而不是其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其价值。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四.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的二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涵义: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是形成价值的实体。3.二者关系: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一方面二者是同意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二者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表现得更充分,更发展,因而是历史范畴。五.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1.商品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2.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活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过去的劳动。2.活劳动与创造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呢功能创造新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新价值,只能将其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不是指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原有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3.总体工人创造价值。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包括生产商品的工人的活劳动,又包括生产商品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也就是由 总体工人 或 结合劳动人员 的活劳动共同创造的价值4.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区别和联系1价值的形成。价值的形成是指商品的价值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一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一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2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不包括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原有价值。3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联系在于,生产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别在于,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既有活劳动,又有物化劳动,而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只有活劳动。六.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4.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因此,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5.价值量的决定还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相关。部门平均老殴打能够生产率提高,一定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增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反之,情况相反。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七.商品价值是商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1.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人们交换商品,实际上是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结成的经济关系。2.价值也体现了商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首先,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价值就将同一是生产部门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平均化,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其次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其具体劳动和劳动复杂程度是不同的。而价值却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因而价值体现了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