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17:01在分别了解了上面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以及同这两对矛盾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的两条规律后,我们现在可以把两对矛盾综合起来加以理解,看看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作用 的机制及其具体表现。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都是它内部的根本矛盾,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它内部的根本矛盾或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内部的根本矛盾,因而,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众多的社会矛盾中这两对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其根据是:1.从含盖范围看,这两对矛盾含盖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能够反映社会的整体结构。2.从存在时间看,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同人类社会共存亡。3.从地位和作用看,这两对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全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方向。4 .从同其他矛盾关系看,这两对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5.从它与社会规律的关系看,这两对矛盾构成了贯穿于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从这五个方面来看,这两对矛盾有根据、有资格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这里我们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归宿和机制的了解,来看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是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即人改造自然满足自己需要的活动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相互作用和活动,其他活动都建立在这种活动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初始动因是生产力的变化,特别是其中劳动 工具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变化再引起上层建筑变化,这样推动着整个社会变化。如果不从生产力为起点来改造社会,而是从其他方面为起点来改造社会 ,往往是会失败的。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归宿是生产力。生产力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归宿。说生产力是基本矛盾运动的归宿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变化、上层建筑的变化、最终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是为了把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解放出来,因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归宿仍然是生产力。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机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机制是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统一,即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再到上层建筑是一个层层决定的过程,从上层建筑到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再到生产力是一个层层反作用的过程。社会基本矛盾就是在这种从物质的东西到思想的东西层层决定,反过来又层层反作用的过程。以生产力为起点和归宿的这种层 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社会运动过程所体现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从理论上看属于科学的历史观。也就是说这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历史的。有的人会说,社会发展的起点不是生产力,而是人的需要欲求,但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人的生产活动,创造和使用工具引起的,并说由工具及使用制定工具所引起的需要是 第一个历史活动 。也就是说工具和制造使用工具的活动在需要之前,需要在后。古代的人们就没有看电视、坐飞机的需要,只是有了电视、飞机后,看电视、坐飞机才成为社会的普遍需要。从此意义上看,生产力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和原因。这是从科学的、历史的角度和层面看问题。如果换个角度,从价值的、人的角度看历史,那么,我们说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价值的实现,因而社会运动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图示:价值(价值观、求善)人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人科学(历史观、求真)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科学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真和差是统一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4 20:36:36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一、 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的概要及特点麦库姆斯和肖的观点P2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三个特点P214-215二、对 议程设置功能 的研究三种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P216韦弗的三类公众议题(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P216不同媒体 议程设置 的特点P217三、 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的意义与问题意义:为传播效果研究摆脱 有限论 起重要作用、使人们注意大众传播过程的背后控制问题P217-218问题:只强调 形成 而不涉及 反映 、不能绝对化P218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一、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概要构成假说的三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与 沉默 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 意见环境 来影响和制约环境P220-221 三个要点:P221二、 沉默的螺旋 理论特点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舆论观:不同学科对舆论的理解(政治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行为科学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P221-222;诺依曼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内容P222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效果观P222三、对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研究与批判沉默的螺旋 的四个不足; 对社会孤立的恐惧 不应是绝对的常量,而是个加条件限制的变量; 多数意见 的压力及对它的抵制力依问题类型与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多数意见 社会压力受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忽略舆论变化过程与 少数派 的作用P223-224沉默的螺旋 的两个重要意义P224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8:12人是由古猿变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使和决定人和社会产生的劳动是指 动物式的本能劳动形式 。这种劳动形式是介于动物本能活动和人的 典型劳动之间的一种劳动形式。(一)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劳动是促进了人的 手 的形成,从而使人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恩格斯说: 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2.劳动促使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古希腊人说: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 。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3.劳动促使意识的产生。劳动使古猿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使心理发展为意识。人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有了语言、意识,就意味着人的产生,同时意味着社会的产生。制造和使用工具就是社会活动。(二)劳动是人类生命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人和社会的产生离不开劳动,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劳动,因而劳动是理解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奥秘的一把钥匙。1.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因素是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了人这一独特的类。人的生命存在依赖于劳动,人的本质是由劳动规定的。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2.劳动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劳动一方面生产出人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也生产出社会关系。在劳动中要发生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劳动时会遇到劳动资料 归谁占有,产品怎样分配、管理和被管理等社会关系。在这些基本社会关系基础上又会产生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3.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离开来(主客二分),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不 断地在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使社会能够不间断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劳动必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缺乏-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8 12:51:02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缺乏事实上,传播学的学科中的众多理论都与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如早期社会学中关于对大众社会的理论便为传媒的强力效果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有限效果传播阶段偏重实证和微观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抛弃了社会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抛弃了社会学本身所具备的批判的精神和更为宏观的视角,尤其是在国内的传媒影响的实证性的研究中,社会学理论并非是融入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中的,社会学的视角并没有很好地运用于传媒的研究之中,过多地关注与实证研究,使得陷入了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的精巧,实证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受众本身,这种研究在积极为行政与市场的权利机制提供合理化阐释中而陷入了统计技术的泥淖,研究旨趣与社会脉络脱节,缺少了社会批判与弱势关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等提出的媒介场域(media field)概念为中心的新闻社会学研究新范式引领了媒介社会学的典范研究。这大大有别于美国主流传播研究中增进社会控制的行政导向(administration orientation)研究和扩大从媒介影响消费效果的市场导向(marketing orientation)研究。传媒的本土化研究也应该由更广阔的,交织着国家、阶级、社会性别、城乡、区域、公民、性等存在范畴的权利等级关系的分析的研究路径来建构中国媒介制度、媒介产业与媒介技术领域的社会学研究理论。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传媒影响力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大局的意识。、影响力指标体系建构的缺憾、量化研究被弱化由于上述的第四点,完成的媒体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还尚未形成共识,没有统一可借鉴的指标体系,而结合这些量化的指标对某一传播媒体进行实证研究的则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量化的研究被弱化,也就是传媒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没有通过实证的研究加以检验得出结论。在已有的针对某个特定媒体的影响力的研究中,如对《浙江卫视》、《申报》、《东方卫视》等特定媒体的研究中,要么针对是站在有感而发的初级角度提出对策性的研究,缺乏实证的定量研究的眼光,要么是运用已有的较为陈旧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二手的分析研究,缺乏一手的新鲜资料,使得传媒影响力的量化研究十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