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物流学院 《财政学》讲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4 10:14:15物流学院《财政学》讲义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年级 2009级专业层次 会计学本科授课班级 4、5、6、7班授课人数 79人授课教师 赵 起教师职称 讲 师2012年2月11日《财政学》讲义编写人:物流学院赵起课程描述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学》(Public Finance)的课程编号是:x1200034 (赵起)。本课程总计32学时,2学分。《财政学》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经济理论学科,不仅有系统的学科理论框架,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设置财政学课程的目的任务,在于使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健全合理,使学生通过对财政学知识的掌握,拓宽其知识的视野,提高其分析认识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将微观与宏观社会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认识理解,能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理解社会经济问题。本课程的前导理论课为《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后续课程为《西方财政学》、《税法》、《中国税制》等。2.内容简介现行财政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以陈共教授编写的《财政学》(第五版),主要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财政基础理论 (导论和第一章),主要介绍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第二单元为财政支出,包括:财政支出基本理论、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等内容。第三单元为财政收入,包括: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税收。第四单元为国债,包括国债原理、国债规模和国债市场内容。第五单元为财政管理,包括:政府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体制等内容。第六单元为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包括: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等内容。(三)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为培养合格的经济学专门人材创造重要的基础性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财政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在充分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态势,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3.在学习中要政府联系实际,能运用财政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现象和财政政策。(四)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含主持人、主讲教师)赵起,《财政学》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男,沂水县人,1970年出生,现为临沂大学物流学院讲师。毕业于烟台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讲授财政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财政学,先后在多种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二、教学方式方法(一)本课程的教学特点:1.以公共财政理论的一般规范和我国体制过渡期财政的特殊性作为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2.基本按照我国传统的财政学逻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即采取 基础理论 支出 收入 管理 平衡(财政政策) 的内容体系,其特点是清晰、简明、思路顺畅。3.各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均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规范以及我国的改革方向、中外财政理论观点与实践的比较等几个内容要素。4.讲授与讨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合理分工。讨论主要以辨析性和争议较大的问题为主,校外实践教学以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为主。(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从学会到会学。采用从 渗透式 逐步推广到 体会式 的教学法,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快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沿,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全程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督促学生自学,以个别化学习为主,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讨论分析、社会调查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1.合理采用实证案例本课程通过模拟现实的经济环境,预设财政理论问题,通过案例教学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知识总量的扩展和知识深度的挖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规范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对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的介绍和归纳,逐步构建具有逻辑体系、反映财政学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并能指导实践的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价值判断框架。从财政现象到财政本质、从具体财政活动、财政行为到抽象的财政分析;再由财政本质到对财政现象的判断、从抽象的财政理论到对到具体财政活动、财政行为的指导,需构建一个价值判断体系。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去伪存真、深入浅出地构建价值判断体系。3.课堂讲授多样化教学互动,提高效率。根据教案事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提问或与学生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效率;课堂讨论,培养能力。4.科学使用多媒体通过利用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知识覆盖面。5.讲练结合在教学中实施结构比例原则,即课堂讲授占1/3、课外研究占1/3、个别辅导和讨论占1/3。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和专题讲授,能够让学生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主要脉络,突出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点;课后针对国内外现实经济问题和财政政策、理论进行广泛的比较分析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和研究内容,通过专题小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形式形成书面成果;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解决问题,并且提高学习研究的热情。(三)参考书目及网站[1] 张馨,《财政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 陈永良、沈肇章,《财政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 张馨、杨志勇、郝联峰、袁东,《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6]哈维 S 罗森,《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邓子基,《财政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8]於鼎丞,《中国税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9]中国知网:www.edu.cnki.net[10]维普信息资源系统:211.64.241.14/[11]财政部:www.mof.gov.cn[12]国家税务总局:www.chinatax.gov.cn[13]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cn[14]财政部科研所:www.crifs.org.cn[15]临沂市统计局:www.stats-ly.gov.cn[16]国家统计局:www.stats.gov.cn[17]美国国内收入局:www.irs.gov[1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导论0.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0.2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0.3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0.3.1马克斯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0.3.2 借鉴西方财政学0.3.3 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一些财政现象:为了改善某高校的科研条件,某省政府为其提供一笔款项若干万元;为了缓解本身医疗机构不足,某省财政厅拨出一笔款项,用于某医院的扩建;非典 突发,各级政府采取各种紧急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安排庞大的财力支出;某地一条高速公路竣工交付使用,其资金来源中包括了数亿元地政府直接拨款;某海岛城市建成一条由树、草、花环绕与点缀而成的环岛路,其美不胜收为游人所啧啧称赞,但该市政府也为此直接拨款以亿元计;为了提高中国高校的教育水准,几年内政府向若干所著名高校重点投入数十亿元,其中中央政府、相关省、市各出资若干,等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增加支出1000亿元,主要用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每年中央政府预算安排并拨付用于国防建设的支出数额以百亿元计;为了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各级政府每年都安排巨额拨款;每年各级政府,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都要安排和拨付大笔钱款用于公检法部门,以维护社会治安; 财政一方面直接表现为各级政府安排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向政府缴纳各种税收和费用,以便为政府的各项支出提供所需的经费。譬如:某企业到当地的国税局或地税局缴纳一笔税款;某单位发放工资时,依据个人所得税有关规定代扣若干数额的钱款,用于缴纳个人所得税,转交当地税务局;某人申办身份证,支付了若干费用;近年来,中国一直进行 费改税 ;中央政府每年发行数以亿计的国债,用以弥补当年的财政赤字;为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增发1000亿元国债。全国:2010年统计公报: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4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增长18.3%。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2570.52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8322.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0.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增长4.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支出总量为50570.52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支出73602.49亿元,增长20.6%,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74959.43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15895.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4.2%。国内消费税6071.54亿元,完成预算的115.8%,增长27.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46亿元,完成预算的130%,增长35.7%;关税2027.45亿元,完成预算的128.3%,增长36.6%。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7327.31亿元(账务上作冲减收入处理),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3%。企业所得税7794.25亿元,完成预算的96.7%,增长2.3%。个人所得税2902.85亿元,完成预算的114.2%,增长22.6%。证券交易印花税527.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3%,增长6.6%。车辆购置税1792.03亿元,完成预算的133.9%,增长54%。非税收入1968.01亿元,完成预算的94.8%,下降22.9%。临沂:2009年统计公报: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增长26.2%,其中税收收入8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分部门组织收入看:国税组织收入22.2亿元,增长23.2%;地税组织收入55.4亿元,增长27.1%;财政组织收入37.9亿元,增长26.7%。财政支出236.5亿元,增长26.2%。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分别增长42.8%、23%、33.8%、33.6%和29%。国、地税收入合计190.1亿元,增长29.8%,其中国税收入118.4亿元,增长31.2%;地税收入71.8亿元,增长27.6%。全市纳税百强企业(集团)纳税85.1亿元,占国、地税收入的44.7%,其中有23家企业(集团)纳税额过亿元。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专题一: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社会资源配置体系:市场和政府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构成市场效率:亚当 斯密、马克思、帕累托(13页)(二)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应,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就是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例:诸如森林,它除了能够提供木材等产品外,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分等功能,对社会全体成员都提供着巨大的利益。然而,其中只有木材之类的产品才是森林的正产品,这是个人消费性质的产品,森林的所有者能够拥有它并索取市场价格而获得个人收益。而调节气候等作用对于森林所有者来说,则是派生的,是外溢给社会的副产品,森林的所有者是难以拥有的,也就不能通过索取市场价格以获得个人收益。负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环境污染问题。工厂的生产在获得正产品的同时,也排放了废水、废料和废气等派生物。其污染由社会承担了成本,没有在市场价格体系中反映出来。(张馨,P38)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政府广泛地执行政治、社会和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2、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政府的干预程度是和政府规模相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政府规模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阶段相对稳定。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国家高于分权化国家。我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其特有的变化轨迹,至于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度财政规模,还需要通过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探索。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 :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注意:私人物品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并不一定意味着也由公共部门生产。在有些社区,地方政府雇佣私人企业来购买垃圾车,雇佣工人,安排日程,提供环保服务。在美国,约37%的消防服务,23%的图书馆,48%的公交服务由私人企业承包。(哈维 S 罗森,P55)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 越位 和 缺位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排他性和竞争性)混合物品:同时具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二)公共需要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公共需要指的是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私人需要: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22页)(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2)是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有的需要(3)社会成员享有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专题二: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一) 财政 一词的来源(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三)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二、财政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三、关于财政与 公共财政 (陈共 财政学 28页)专题三:财政职能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3、从政府、企业、家庭和对外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是研究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新思路二、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和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32-34)三、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代替,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责。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环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主要机制和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 瓶颈 ,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作业:1. 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的经济作用。2.探讨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关系。3.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财政学的关系?4.怎样认识学习财政学的意义?(关注身边的财政问题)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专题一: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因此公共物品需求曲线是通过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求得,如图所示:(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提供系统有两个:市场和政府,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1.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市场不适合提供公共物品:①非竞争性②非排他性2.府的运行机制与市场不同:①政府的社会职能②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但每个人的纳税额与他对公共物品的享用量是不对称的(三)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混合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因而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混合提供方式1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例如桥梁,①征税弥补,免费使用②收费弥补①还是②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与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2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用品:取决于外部效应的大小,外部效应大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多数公共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政府授经营权、政府参股等。例:广州洛溪大桥收费站收费17年来,洛溪大桥累计收入14.585321亿元,累计支出6.952859亿元,还贷基数7.603206亿元,贷款全部还清后尚余292.56万元。还贷基数7.603206亿元,路桥收费14.38286亿元,利息收入92.43万元,其他收入6.99万元,退税收入1925.19万元。累计支出中,核定累计管理费支出1.036353亿元,占路桥收费的7.2%;累计专项支出4590.64万元,包括公路桥梁大、中修及小修保养费支出等;累计水利基金1102.21万元,由财政部门从车辆通行费收费专户上直接扣缴;累计上缴各项税费3747.66万元;审计核定累计应付银行利息4.972455亿元。例:2005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称中国过去10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基本不成功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卫生体制失灵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缺乏公平与公正性、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医院、药品和医疗设备分销商、生产厂商联手向消费者抬高药品价格,城乡居民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最终促使中国政府决心发起新一轮改革,以保障所有中国公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 2000年,WHO进行成员国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四(188位)。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人数为5000万人。之所以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一、国家政策导向发生偏转,在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上,过多强调效率优先;二、在实践操作层面,过分强调经济体制的市场原则,过分放大市场化效应,弱化社会公益的职能;三、在技术性操作层面,医疗卫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础性内容,但我国对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农村的合作医疗等,在一段时期内不够重视。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政府投入不足,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至5%之间。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而欧共体为80%至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四)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E点对应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图2-1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例: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 建设-经营-转让 。这种译法直截了当,但不能反映BOT的实质。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科斯定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P427)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陈共,财政学学习指导书,P22)如果湖泊有一个所有者,这个人就可以对钓鱼者、船夫、游客等从中获得收益的人收取费用。在英国,私人拥有水体相当普遍。在那里,湖泊拥有者相当注意保持水质。(陈共,财政学学习指导书,P22)在非洲赞比亚、马拉维、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大象数量在增长,因为这些国家都允许商业性捕猎大象。自1979年以来,赞比亚的大象数量从3万头增长到7万头,博茨瓦纳从2万增长到6.8万。而在禁止捕猎大象的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大象则在消失,如肯尼亚从禁令颁布时的14万下降到现在的1.6万。二、公共生产(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工商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两者可以形成相互交错的组合:1公共提供,公共生产;2公共提供,私人生产;3公共生产,混合提供;4私人生产,混合提供;(二)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采取国有国营模式(三)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四)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司制改造(五)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三、公共定价(一)什么是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二)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公共定价涉及两个方面: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定价水平:是指提供每一单位的物品和服务的定价是多少定价体系:是指把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考虑进来的各种定价组合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方法总价格=基本费+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三)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法专题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一、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一)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1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以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为标志。高效率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分配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公平: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概念,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产成果的分配,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前提。二者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效率是前提,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同时效率原则要求使那些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个人和生产单位能够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公平的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在二者的实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社会福利水平是公平与效率和函数,由此产生了评价一切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一是公平准则,一是效率准则,财政职能的实现必须同时考虑公平和效率,因而,公平和效率是财政理论分析的基本价值判断标准。(二)效率与公平的协调1.效率与公平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2.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二、财政支出的效率(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包括两个方面: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衡量标准:社会净效益=社会所得-社会所需这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财政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1.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的立法约束2.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3.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4.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5.居民有财政支出和状况和公共物品提供状况的知情权,不仅政府经定期公告,而且公民有权随时查询。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二)理论探讨:财政支出配置效率的边际效用理论公共物品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把社会成员在消费公共物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与这些人向政府纳税的边际负效用联系在一起,从而从理论上说明如何提高财政配置效率的一种经济学研究方法。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理配置,必然要求:用于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用=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的边际效用,即:MSU=MPU或MU=MD(三)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是指,如果把政府部门看作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它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将直接决定着财政支出的效率。政府的精兵简政、反腐败、国库集中支付、公共采购、多种形式办学等等。政府部门的潜在效率又称为X-效率(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体现财政决策中的公平或效率的考虑是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把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确定与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联系在一起考虑,是在宏观的范围内考察效率与公平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更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困难性:一是效益或成本缺乏共性;二是效益或成本存在隐性;三是效益或成本具有长期性;四是产生效益的期限不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应用于公共支出决策中。这一方法的要求是:必须将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全部量化,然后再比较其效果。2.成本-效用分析法3. 因素分析评分法4.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专题三:财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将经济学运用到政治科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张馨,财政学,P63)公共选择是研究政治的经济学,采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一般认为,它是在坚持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政治交易过程的分析。(二) 公共选择 的基本内容公共选择: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的三个阶段:立宪阶段、立法阶段、行政司法阶段(高鸿业,西方经济学,P435)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政府官员制度是指那种由通过选举所产生的、被任命的以及经过考试而录用的政府官员来管理政府事务的制度。总的来说这种制度是效率低下的,原因如下:(1)缺乏竞争。(2)机构庞大。政府官员主要追求的是规模(即官员机构)最大化,因为规模越大,地位就越高,权力就越大。(3)成本昂贵。他们倾向于增加自己薪金、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其服务成本,导致浪费的极大化。公共选择认为,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办法是引入竞争:(1)公共部门权力分散化。(2)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3)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间展开竞争。(三)政府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借鉴意义:对合理解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对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对实现公共决策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实践意义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 经济人 特征具有借鉴意义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一)我国财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序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居民买卖来做出决定,而必须通过政治程序做出决策即所为政治投票,财政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2.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及其所占比例3.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即税种、税率、纳税人和合法收费等4.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审核国家决算。例: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预算成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话题。昨日(2、12)广州团第三组的代表们就预算问题向省财政厅提出询问:对部门预算中列出机关幼儿园作为拨款单位提出了质疑。杨建优代表说,代表们连续几年提出机关幼儿园应社会化,不应作为拨款单位,而今年部门预算中依然列出几个机关幼儿园,其中有两家拨款约2000万元。其中一所的年度预算为1471.2万;另一所为979.2万元。另外还有三个省级部门的机关幼儿园,对它们的财政拨款分别为685万、357.41万和155万,这5个数字总计3647.81万元。财政的钱应该用于公众, 不应只是公务员的儿子才能享受 ,要将这些幼儿园推向社会。张招兴代表:财政的钱,公务员要养,连他们的儿子、孙子也要养,这不公平!幼儿园还只是一个方面,单位食堂、美容健身场所 都是这个问题。例:审计署昨天发布2006年第5号审计公告,国家体育总局擅用彩票资金2787万炒股。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集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预算中,安排 全民健身 项目2.25亿元。截至2005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实际拨付1.97亿元,尚有2814万元预算未批复下拨。所属体育基金管理中心的主要问题。1.截至2005年底,该中心将应计入收入的转让所属某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所得1.38亿元,计入应付账款账户。2.未经批准动用彩票专项资金2787.4万元用于股票投资。2000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用2787.4万元彩票公益金在该中心建立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专项基金,基金的使用权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当年,该中心未经批准,将上述资金用于股票投资,截至2005年底尚未收回。3.投资证券业务开设资金账户。1999年至2006年2月,该中心用本单位5名工作人员的名字,在4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立了13个账户,进行股票交易,截至2005年底,尚有两个个人账户仍在使用。(二)我国财政的法制化1.财政立法(4点)2.财政执法(合法、适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3.财政行政复议(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三、财政监督(一)财政监督的内涵及其作用(二)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三)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四)我国财政监督的实践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1.财政监督主体2.财政监督范围(1)预算监督(2)税务监督(3)国有资产监督(4)财务会计监督(5)预算外资金监督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1.财政监督流程2.财政监督的方式日常监督检查(2)专项监督检查(3)个案检查作业:1.财政支出的效率应如何评价?2.简述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专题一:财政支出分类一、按财政功能分类又称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二、按支出用途分类社会总产品的运动:1.从静态价值构成上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2.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可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张馨,财政学,P87)在中国,这类支出大体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等。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张馨,财政学,P88)转移性支出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在中国,这类支出大体包括用于社会保障的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助支出、捐赠支出等。这类支出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源总量,而只是在结构上调整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可支配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通常以税收方式补偿。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通常的补偿方式有两种:税收和国债五、国际分类方法:一类是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一类是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分类 陈共 财政学 77页专题二: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前者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理由有三:78页(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一)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 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张馨,财政学,P87:时间形态模型)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急过去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后来经济学家的论述(阅读 陈共 财政学82页)瓦格纳法则的解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美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张馨,财政学,P99)中国财政支出的演变趋势,似乎与其它各国的财政支出相对比重一直上升,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有: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的改革,本身就意味着政府从市场的退出过程,这一趋势的出现是政府支出内在减少趋势的反映。②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根据收支平衡政策,财政支出相应下降。③政府支出秩序方面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财政支出不仅包括预算内支出,还包括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④有的学者认为,中国GDP统计存在水分,财政支出与GDP的比重并没有所列的那么低。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一)简略的回归分析模型(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及城镇化等。(三)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公共物品的需求、成本、价格、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四)完善政治决策程序专题三: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政府职能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而财政支出形成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或经济建设支出和公共支出,我国的具体情况见书 陈共 财政学90页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种支出在财政支出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财政在不同的时期的经济作用和不同和财政职能的变化。陈共 财政学92页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1.内生增长理论:2.政策和措施:(1)保证适度的预算内投资规模(2)增大科研教育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3)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投入。(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三)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干预基地建设作业: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的原因有哪些?2.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应如何进行调整和优化?3.瓦格纳法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专题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支出(非生产的消耗支出,不形成任何资产,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首先保证这一项目的支出是财政工作的基本职责)和投资性支出,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专题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是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两类费用越少越好。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这两类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会财富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这两类费用可以增加消费并促进生产,有时还具有通货膨胀的效应 张馨 财政学 75页(张馨,财政学,P110)行政支出是财政支出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物质保障,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两类费用纯属社会财富的 虚耗 ,因为,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是非生产型劳动,从而与生产劳动相对立。就此而言,这两类支出越少越好。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国防保护了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安全,行政活动维持了生产与生活的秩序,因而用于这两类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 虚耗 社会财富。3、从社会经济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时产品的创造,消费则是产品的实现。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馨,财政学,P111)特点:公共性:政府机关的社会管理活动是面向全社会的,行政经费来源一般通过税收形式取得,并直接用于社会成员身上,为其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消耗性:行政支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也不产生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尽管行政支出通常只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但我们仍将其归结为一种消耗性支出。稳定性:政府职责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决定了政府机关设置的稳定性。由于行政支出同政府履行职责、维护国家政权息息相关,因此,在保持合理增长趋势的条件下,行政支出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应大起大落。二、行政管理费(一)行政管理费的构成: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中国统计年鉴2009)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党派团体补助支出,外交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支出,法院支出,检察院支出和公检法办案费用补助。按支出部门: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支出对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目前,人员经费占中国行政支出的绝大部分,公用经费数量相对不足。按支出用途的不同: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它费用等。(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不断增长,但其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和现状1、 一五 至 四五 期间,比重持续下降2、改革开放后,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近年才有所下降。(张馨,财政学,P111)中国行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行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张。(2)行政支出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支出增长速度。(3)行政支出占GDP比重稳中有升。(4)行政支出的实际增长率平稳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外)。(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影响因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及管理费本身1.我国在较长时间内政府机构和人员过分膨胀,改变政府职能、削减政府机构力度不够。2.我国的公用经费缺乏明确的界定预算约束软弱行政管理费的控制办法:一是对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之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二是财政部门本身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结构表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张馨,财政学,P113)(1)政府机构膨胀。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完善国内外法律法规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随之递增,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这就将带来经济职能的扩张。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政府部门活动的加强,从而导致行政机构的膨胀,人员配置的增加,再加上国家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工作人员正常升级、升职等,都会使工资、补贴和各项福利支出明显增加。因此,行政支出迅速增加是不可避免的。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精简 膨胀 再精简 更大的膨胀 怪圈。国务院机构数从1982年改革前的100个(其中部委数52个),减少到目前的52个(其中部委数28个)。纵观20多年来的政府机构改革,真正精简了的只是国务院的机构和人员,人大,政协,党的机构和人员一直在增加。省及省以下政府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实际上已经完全失控。1982年中央政府精简机构时,各地正在根据宪法恢复乡镇政府。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省里正忙于推广 市管县 的经验。1993年国务院带头减编20%,地方只有省一级政府响应了中央减编的号召;省以下的机构和人员仍以 县改市 的名义在继续膨胀。1998年国务院强行减编50%,从3.2万人减到1.6万人;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纷纷表态坚决压缩人员编制,实际上只减少了100多万人,根本没有达到中央减编20%的要求。1982年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有关乡镇一级政府的规定。其初衷是为了取代人民公社,以巩固包产到户的成果,但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真正吃政府饭的干部很少。变成乡镇政府后,由于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比照县政府,一下子多出上千万吃财政饭的人员来。这是农民负担重的真正根源。现在要精简乡镇政府机构,首先需要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否则精简了还会膨胀回来。另一个膨胀因素是所谓 市管县 的改革试点,实际上将300多个地区行署变成了一级政府。既增加了政府的机构和人员,又降低了行政效率。曾从几年前的传媒上,多次看到过 吃皇粮 人数之比的数据。一说,唐朝最盛时期平均每3000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人;清末为平均900人;解放后,1978年为50人;现在为30人。吃皇粮的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1978年占2.1%,1996年为3%(约3670万人)。以一个人每年一万元费用计,国家每年支出3670亿元,加上办公、住房、医疗和养老等因素,每人则以2万元左右,每年财政支出7000多亿元。相当于可兴建10个长江三峡工程,国家财政总收入被花掉一半。二说,官民之比:汉代1/2000、唐代1/1000、明代1/500、清代1/300、解放初1/600、1978年1/50、如今1/36。国家每年支出3620亿元,办公等数字基本同上。三说:西汉为7945:1、隋朝3658:1、唐朝3927:1、元朝2613:1、明代洪武年间2299:1、清康熙年间911:1、现在是28:1(全国平均)。隋朝时有人针砭时政:\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2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科学、理性解读 官民比 问题近年来,对中国政府官员规模,即 官民比 问题的议论纷纷扬扬。 膨胀论 ,即认为中国 官 多, 官民比 偏高的议论,诸如1:26,1:34等,一直主导着社会舆论。最近,有专家又提出了1:198的新数字,并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如何科学、理性看待 官民比 ?中国的官员是以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主体,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其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包括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专职工作人员。即公务员、党派和人民团体中的专职干部,按老百姓的说法,应当是 党政 干部这一块,当前约为1000万人。全国总人口13亿,照此计算,约占总人口数的0.8%。根据同一时期的数据,在可比口径上, 官民比 美国为3.25%;英国为2.78%;德国为2.86%;俄罗斯为2.31%;日本为1.69%;韩国为1.6%;新加坡为3.3%;索马里0.75%;中国约为0.8%。现代政府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比如,唐代可能就没有食品卫生部门,证监会过去也没有,还有刚成立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所以, 官民比 不能简单地和过去相比。主要包括:一是概念不清,是导致百姓印象中 官多 的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严格区分 财政供养人员 、 干部 、 官员 、 国家公务员 四大相关概念,而是笼统地说政府官员的规模庞大。把分析政府官员规模问题的焦点过度集中于官员的数量,甚至强调 越少越好 ,是一种 数量屏障 和简单化的态度。各级领导和理论工作者都应当从这种思维定势下解脱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2)财政秩序紊乱。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规范,追加预算的情况频频发生。行政支出预算编制改革过程中,由于采用基数法,具有一定的刚性。预算外收支、制度外收支、帐外帐、小金库普遍存在。(3)预算约束软化。支出使用过程中存在软预算约束,缺乏竞争和降低成本的动力。中国行政支出是财政直接拨付给使用单位,各单位又可以对行政支出进行灵活处理,甚至经常挤占挪用。支出的不透明滋生了大量腐败行为。(4)政府部门运作效率低下。1997年,中国近100万税务人员,当年征收了8000亿人民币税收;美国10万税务人员收了1.7万亿美元;日本国税局5万人,相当于中国的1/20,人均征税额是中国的8倍。(注:2009年59515亿元)三、国防费(中国统计年鉴2009)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一)我国国防政策: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维护社会和平,反对侵略扩张。(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及其变化和构成: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我国国防支出的增长总趋势是缓慢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趋减,后期又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一般是滞后于财政支出和GDP的增幅。(三)国际比较:目前我国国防费的规模,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是偏低的。国防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近年我国国防费构成(张馨,财政学,P119)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国防支出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及政治程序。(1)经济发展水平高低。(2)国家管辖范围的大小。如:新加坡(snut,647平方公里,兰山区650)。(3)国际政治形势的状况。如:冷战时期。(4)军事现代化程度。(5)兵役制度。中国:义务兵、志愿兵相结合。国防支出的正面经济效应(1)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如GPS。(2)促进民用领域技术水平提高。如悍马,波音、麦道飞机。(3)拉动一国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如北京吉普公司的军用汽车产品。专题三:教育支出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但需强调三点:1、将其归入非生产性范畴,只有某种静态的相对的意义(这种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生产做出直接的贡献)2、从动态的、绝对意义上说,文教科卫事业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对物质生产贡献将越来越大。3、将其作为非生产性一类,是为了要求社会在安排国民收入用途时应全面考虑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使其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并随着GDP的增长合理增长。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我国文科卫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份额具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二、教育支出(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教育服务是一种混合物品:义务教育和义务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不能由国家完全免费提供,可以向受教育者收费也可以由私人举办。为什么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1、科技进步来源于教育。2、避免因收入差距造成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例: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仅北京大学在1999年至2002年的3年中就从教育部得到了18个亿。多见锦上添花,少见雪中送炭。截至1999年底,全国 希望工程 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8.42亿元,资助失学儿童229.65万名,援建 希望小学 7812所。而同样的18亿,一个只是建成了一所高校,而另一个18亿却让2296500 名失学儿童沐浴在书香中。例:《2005中国教育督导报告》:2004年,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东部地区平均为1874元,西部地区为1017元,东、西部地区之比为1.8: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平均为304元,西部地区为121元,东、西部地区之比2.5:1。与2000年相比,初中生均拨款东、西部地区之比均有所扩大。小学情况也与之类似。2004年,中部地区小学、初中生均拨款均低于西部地区,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约低20%,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则更大。全国尚有113个县(区)的小学、142个县(区)的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其中85%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我国目前不仅教育经费规模偏低,而且分布结构也不合理。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和效益,因而我国的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收益率。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情况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 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张馨 财政学 89页专题四:科学研究费支出一、科学技术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1、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经济主体来承担。2、我国科研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逐年有所提高,而且还通过科技三项费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多种渠道,鼓励和带动民间科技的投入。三、国际比较:我国的科研投入虽有较快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2%-3%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某些科技进步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差距。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2000年部分国家R D投入比较1987-1998年间部分国家科技人员人均R D比较专题五:卫生支出一、政府提供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理论依据1、市场提供存在着广泛的缺陷:公共卫生2、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生产要素的贡献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个理由:一是减少贫困;二是许多与医疗有关的服务是公供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三是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张馨,财政学,P126)中国的卫生支出包括:(1)卫生事业费,包括卫生部和卫生地方部门的事业费;(2)公费医疗经费,包括中央级公费医疗经费和地方公费医疗经费;(3)计划生育事业费;(4)中医事业费,包括国家中医管理费和地方管理部门经费;等等。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提供情况及国际比较卫生费用: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所消耗的费用。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以及政府投入规模都是偏低的,投入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是中央财政支出在卫生事业费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的支出逐年上升。二是国家投入的卫生事业费中。用于公共卫生的比例明显偏低且呈下降趋势。三是在卫生事业费的投资主体构成中,政府与社会投入比重趋于下降,居民投入比重呈上升势头。四是公共卫生支出的地区结构同样不尽合理。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我国公共支出与世界水平的静态比较三、SARS危机凸显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体系的缺陷在现代化建设中,只着眼于GDP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的良性发展,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方针。因此,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特别是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当前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张馨 财政学 92页四、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作业:1.我国行政管理费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对策研究?(社会调查)2.公共卫生必须由政府提供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专题一:政府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社会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部分组成,投资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2、投资可以带动生产资料和设备生产的增长。3、投资中的一部分(40%左右)将转化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所以增加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高鸿业,西方经济学,505)投资的乘数效应: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752)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增加。通过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往返,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大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便不再增长,从而销售量也不再增长。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量下降为零。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因之而减少。又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的减少使得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这样,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收入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假定政府支出为一固定的量,则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身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的阶段正是乘数于加速数交互作用形成的: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效应),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收缩局面。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对经济干预,就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例如,采取适当政策刺激投资,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鼓励消费等措施,就可以克服和缓和经济萧条。刘易斯(Lewis, 1954)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迅速的资本积累,或者说如何把储蓄率和投资率从4%~5%或更低的水平,提高到12%~15%甚至更高的水平。罗斯托(2001)也把储蓄率和投资率从5%上升到10%或以上作为经济起飞阶段的条件。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投资增加从而工业部门扩大就是经济发展的代名词(Lewis, 1954)。由于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资本积累并不能无限地保持经济增长,终究要遇到第二个转折点,即把经济增长源泉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第一种是实现了这个转变,生产率提高成为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例如,从TFP提高对增长的贡献来看,美国在1948~1973年间高达52.5%,在1948~1996年间为35.3%(Hulten,2000)。第二种是没有实现这个转变,如由于劳动力短缺造成资本报酬递减,从而未能保持其高速经济增长的前苏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三种是一些人口转变完成较快,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创造了充足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这样的经济增长条件,使得资本报酬递减过程后延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一旦劳动年龄人口不再增长,老龄化过程加速并加深,经济增长可资利用的人口红利便消失,增长源泉必须转移到依靠生产率的提高上。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先例表明,单纯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扩张,生产率没有实质性增长的国家,尽管在一定时期也可能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最终都被证明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在此期间实现的年平均9.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物质资本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8%,劳动力数量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4%,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份额为24%,劳动力部门转移,即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农业)向生产率高的部门(非农产业)流动过程对增长的贡献率为21%,余下的未解释部分,可以看作是其他体制改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蔡昉等,1999)。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社会总投资包括:1、政府投资(财政投资):预算内投资,又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2、非政府投资:(二)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政府投资的特点(与非政府投资相比较):1、投资目的不同,非政府投资的目的就是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政府投资是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评价投资效果,可以微利甚至是不盈利。2、投资规模和范围不同:非政府投资主要从事见效快的短期投资,政府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投资结构不同:非政府投资只注重经济效益,不利于优化社会投资结构,而政府投资注重的是社会效益,投资于 外部效应 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避免经济结构、投资结构失调。各国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是经济体制不同;二是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大,实行计划经济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民占比重大;发达国家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大,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比重大。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是符合一般发展趋势的。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3、就业创造标准。专题二:基础设施投资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基础设施: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马克思把生产条件分为:共同生产条件和特殊生产条件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 共同生产条件 ,他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与不可分性。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要量大,周期长,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很难由个别企业提供。(张馨,财政学,P130)基础工业主要包括能源、建材、钢材、石化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工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工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加上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原因,私人部门通常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介入,因此,需要财政提供资金参与投资。否则异国经济就容易在加工业发展之后产生瓶颈效应,使发展进程受到延缓。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除具有一般弥补 市场失灵 的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感应系数:反映当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值量。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感应系数较高,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反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其关系如下图所示:产出模型图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一)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基础设施属于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发展中国家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采取恰当的提供方式。(二)我国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是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三是反垄断的需要。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 (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专题三: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一、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张馨 财政学 100页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3、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1、农业部门的特殊性: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稳定,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2、财政投资的必要性:(1)农业也是财政的基础,农业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源泉(2)支持和保证农业的发展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农业部门和农户成为成为农业投资主体的条件尚不具备,金融机构的信用资金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年度198919972004200520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516094221049317175农民人均纯收入6022090293632555153城镇是农民倍数2.282.473.213.223.33我国城市化进程表年度19891997200420052009城市居民比例26.2%31.9%41.8%43.0%46.59%农村居民比例73.8%68.1%58.2%57.0%53.41%城市人口2954039449542835621262186农村人口8316484176757057454471288二、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 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例:美国农民占本国人口不到2%,不仅养活了本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企业资产有9000亿美元,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比中国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农业商人杰克:种稻、养牛、开公司,家有5万亩土地和大群家畜,同时还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从印刷精美的公司介绍画册上可以看到,封面是从空中拍摄的种植水稻的良田,前言部分印着他妻子的照片,以及公司对消费者的承诺: 保证向你们提供最优良的水稻品种。 他说:美国几乎每个农户都有几千亩土地。我们是怎么经营的呢?那就是高投入、大产出。我的农机设备是从银行贷款购买的,一台拖拉机至少要花十几万美元。我平时只雇佣几个劳动力,再加上老婆、女儿也跟着干活,基本就能做下来。今天下午我们全家上阵收水稻,我那个84岁的老父亲也会开收割机的。现代棉农肯尼:57岁的肯尼是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棉农,也是美国棉花协会的副主席。与许多美国农户一样,肯尼家也是祖辈农民,他介绍起自己的家史是很自豪的: 我家世代是农民。我种植了38种棉花,现在与两个兄弟一起经营6万亩棉花田地和18万亩大豆,我们有12台大型棉花收割机,可以12个垅同时收割,还有两个棉花轧花厂。平时长期雇佣15个工人,农忙时再另加15个,30个人手完全够用了。 肯尼告诉我,他还喜欢做期货,他说: 每天看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市场信息变化行情,按过去年的平均匀进行估算,看一年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扣掉成全本看盈亏。今年我是以每磅76美分的价格来做期货,无论什么样的自然灾害对我的棉花收入影响都不会很大。三、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一)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制定出台《烟叶税暂行条例》,这标志着国家与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有利于农民减负增收和休养生息,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安排转移支付782亿元和250亿元。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农场农工负担也进一步减轻。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2、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投资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例:2009年,农林水事务支出3501.2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增加792.93亿元,增长29.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18.69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3182.55亿元。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国全覆盖,大豆良种补贴在东北地区全面实施,启动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部农牧业县,上述补贴共1123.5亿元。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范围扩大到所有农业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出6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65亿元,支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660万亩,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27.3万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9.7亿元,累计参保农户达到1.27亿户次。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并提高扶贫标准,补助资金197.3亿元,覆盖扶贫对象4007万人。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168.7亿元,大力支持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397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持的国家级公益林扩大到10.49亿亩。1、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1)总额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呈徘徊甚至下降趋势(2)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地区分布不平衡(3)科技三项费用占农业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不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4)有限的投入中有部分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不能到位,挪用挤占现象严重,对支农资金的使用缺少监督保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转变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上重视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财政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解决 三农 问题予以支持,从思想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逐步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二是加大加大农村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3、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大幅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各级政府在安排和计划资金投入上应优先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2)在农业投资农业投资方向上深化改革(3)深化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方式(4)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支农资金及时全额到位,完善农业投资法律体系,加强国对农业财政投资的法律约束。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专题四:财政投融资制度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一)财政投融资概念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又称为 政策性金融(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财政投融资的主要特点是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三)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一) 三大 政策性银行概况(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三、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作业:1.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分析。2.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3.试论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4.试论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专题一: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 陈永良 财政学 123页(张馨,财政学,P134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水平,以及由于其他原因而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与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以保障社会成员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活动。(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项目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组织机构政府企业举办目的社会效益盈利进入的形式强制进入自愿进入资金的来源保费及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保费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非完全对等完全对等再分配的功能有无(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三)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如下几种类型(1)社会保险型(2)社会救济型(3)普遍津贴型(4)节俭基金型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二、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张馨,财政学,P138)所谓社会保险,是指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一)养老保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1)覆盖范围:包括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帮工。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保险费用筹集。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赤字。个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不超过缴费工资的20%。(3)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个人账户:缴费工资的8%,由个人缴费构成。(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社会统筹:企业缴费、财政补贴等。特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既体现了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4)待遇。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5)养老基金管理。进一步加强省级基金预算管理,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要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基金监管制度的顺利实施。要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二)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1、覆盖范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费用筹集: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2、待遇: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三)医疗保险1、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2、保险费用筹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3、运行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帐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例:临沂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单位按8%的比例缴纳,个人按2%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额计入个人账户。单位为参保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不同比例计入个人账户:参保职工以本人缴费基数作为计算基数,45岁以下(含45岁)的按1.5%计入,45岁以上的按2%计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按4.5%计入。一、二、三级医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400元、600元、800元,第二次住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200元、300元、400元,同年度内第3次住院(第一次、第二次住院的起付标准付完后)不再设起付标准。统筹基金支付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0元。住院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按分段累进制报销。5000元以内(含5000元),个人负担比例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15%、20%、25%;5000元以上不足10000元(含10000元),个人负担比例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10%、15%、20%;10000元以上至20000元(含20000元),个人负担15%;20000元至50000元,个人负担10%,其余部分由统筹基金负担。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超过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部分至20万元,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个人负担10%,大额医疗救助金负担90%;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个人负担5%,大额医疗救助金负担95%。三、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一)工伤保险(二)生育保险(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工伤保险1.工伤保险覆盖范围2.费用筹集3.基金管理4.工伤保险待遇生育保险1.保险覆盖范围2.费用筹集3.保险待遇例:200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770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79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061万人,增加823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6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100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335万人,增加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2715万人,增加31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4861万人,增加1074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5580万人,增加6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0860万人,增加1606万人。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646亿元,累积受益4.9亿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35万人。2009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3.9万个,床位275.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08.8万人。其中,农村养老服务机构3.0万个,床位188.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1.1万人。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区服务设施14.0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726个,社区服务站2.5万个。全年234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12.9万人;4759.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453.8万人;554.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增加5.7万人。全年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417.2万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688.4万人次;资助1047.8万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资助3689.8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56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1亿元。我国社保基金规模变化图19901995200020052009收入186.810062644.56968.616116支出151.9877.12385.6540112303结余117.3516.81327.56066.12009年各社会保险支出数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支出88942979367156882009年社会保险各保险支出比例图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数额8894297936715688比例71.2%23.9%2.9%1.2%0.7%社保基金支出/财政支出19901995200020052009数额151.9877.12385.6540112303当年财政支出3083.596823.7215886.533930.2875873.64比例4.9%12.9%15.0%15.9%16.22%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和有待完善的问题(一)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二)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工作,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基金筹集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三)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镇)、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相应提高缴费标准。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不低于人均10元。从2007年开始,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合计达到每人每年20元,东部地区的人均筹资水平应不低于中西部地区的筹资水平。(2)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既保证这项制度持续有效运行,又使农民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专题二: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二)财政补贴的分类我国财政补贴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一)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改变需求结构2.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二)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 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四、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陈永良 财政学 125页)(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2.长期的补贴是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加剧不公平竞争3.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二)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支出效益1.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2.改革补贴的方式,重新规范补贴的重点和范围3.改革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专题三: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二)税收支出分类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 8. 退税例:税收豁免: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教育储蓄利息免税。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扣除:加计扣除: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税收抵免: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盈亏相抵: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加速折旧: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作业:1.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3.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4.控制税收支出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专题一:财政收入分类一、财政收入分类(陈共 财政学 187页)(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二)财政收入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分类采用三种不同标准: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各种收入形式的关系是:政府收入=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财政收入按资金管理方式分类示意图二、收费和预算外资金(一)收费1.收费的性质2.收费的特殊作用(二)预算外资金收入1.预算外资金收支的含义2.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和现状3.预算外资金的管理4.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三)我国收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占政府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析1996年以来预算外收入变化情况世界各类国家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比例的比较全部政府收入和财政收入中收费所占比重的计算专题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增长变化趋势分析(一)总体评估(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三) 九五 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的特点:1.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3.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4.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财政支出增长的来源财政收支良性循环图二、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一)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水平(二)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规模水平(三)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的边际倾向三者的关系以公式: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需适当增大国家财力,健全国家财政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6.兼顾 以收定支 和 以支定收 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992年各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GDP平减价格指数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实际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GDP平减价格指数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专题三: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陈共 财政学 187-205页)财政收入是预算内收入,与政府收入具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具体包括:1、各项税收2、专项收入3、其他收入4、国有企业盈亏补贴政府收入=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制度外收入例: 2009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18335.0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16118.79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507.67亿元,完成预算的108.8%,增加0.82亿元,超预算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彩票公益金等收入超收较多。其中: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195.98亿元,铁路建设基金收入544.11亿元,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收入114.99亿元,港口建设费收入105.5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4.94亿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158.82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01.17亿元等。加上2008年结转收入574.58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3082.25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2426.54亿元,完成预算的84.2%,下降3.2%,主要是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结转下年使用。其中:三峡工程建设支出199.23亿元,铁路建设支出544.11亿元,民航机场管理建设支出110.14亿元,港口建设支出102.2亿元,新增建设用地相关支出198.11亿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支出151.14亿元,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福利、体育、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支出207.9亿元等。中央政府性基金结转下年支出655.71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15827.3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3964.76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11.7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36.60亿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78.44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4291.55亿元。其中: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2327.1亿元,包括征地拆迁补偿以及补助征地农民支出5180.58亿元、土地开发支出1429.71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33.1亿元、城市建设支出3340.99亿元、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支出477.56亿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86.89亿元、廉租住房以及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土地收入用于职工安置等支出1378.27亿元。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福利、体育、教育等。中央政府性基金主要包括电力建设基金、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市话初装费基金、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水利建设基金、外贸发展基金、碘盐基金、旅游发展基金、茧丝绸发展基金、供配电贴费、文化事业建设费、土地有偿基金、煤代油基金、邮政专项资金、适航基金、育林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资金、库区维护建设基金、烟草商业税后利润、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等。二、税收与收费(一)收费的性质政府收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税收与收费的区别:1、与公共物品的关系和具体用途不同2、税收是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收费往往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的筹资手段。3、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管理,而收费不同。4、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较差。(二)收费的特殊作用1、收费在弥补市场失灵和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的作用。2、收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注意:当某一项收入即可采取收费也可以采取税收时,应根据政策目标和效率原则进行抉择:例:公路使用费(三)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析三、预算外资金分析(一)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含义和现状1、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改选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率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范围:2、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和现状四个特点:增长过快、超过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金严重分散、结构发生变化、管理不严,各种不良现象滋长。(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三)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税费改革:作业:1.试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2.合理调整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3.试述收费不同于税收的特殊作用。第八章 税收原理专题一: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含义和特征(一)税收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也是政府保证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2.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3.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于托马斯 霍布斯(T.Hobbes) 的 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在市场经济下,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定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私人产品。由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性所决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也只能主要依赖于税收。因此,税收是人们享受公共产品所支付的价格,进而形成了税收概念中的 公共产品价格论 。社会契约说:一种宣称国家和法起源於社会契约的政治学说。随著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不平等,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而展开竞争与倾轧。人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就缔结契约,制定法律,把自己的一切交给集体,换取对个人权利的保障。这样就产生了国家,出现了集中权力的君主和平等享有权益的臣民,规定了君主和臣民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社会由此就走向了文明。(二)两个简略的税收定义税收是人们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事业服务而付出的代价。(张馨,财政学,P158)税收是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纳而取得的收入(张馨,财政学,P158)。二、税收的 三性(一)税收的强制性:国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二)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三)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例:刑法第二百零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刑法第二百零五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税收原则(一)公平类税收原则1.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2.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二)效率类的原则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税收费用的最小化,是指在征税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降到最低限度。确实简化原则,确实,指税制对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以及征管方式和纳税手续等要素,都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做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3.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专题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陈共 财政学 215)一、税收术语(一)纳税人(张馨,财政学,P160)纳税人、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是不同的概念。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纳税人广义上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国民,理由是所有国民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纳税人,全体国民都享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为他们的权利提供的保障的权利。持该观点的国家, 纳税人 一词往往等同于国民、公民、人民等词,许多西方国家即持该观点。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不一定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例: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二)课税对象(张馨,财政学,P160)如房产税,其征收对象是纳税人拥有的房产数量或价值,而税源是房产带来的收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张馨,财政学,P160)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征税对象,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成果和其他所得,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或劳务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张馨,财政学,P160)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宽度。多数税种的征税对象比较复杂,需要通过税目具体地界定(三)课税标准(张馨,财政学,P160)所谓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1)计税金额。这是采用从价计征方法时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如收入额、利润额、财产额和资金额等。(2)计税数量。这是采用从量计征方法时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如原油的资源税是按原油的实际产量以顿定额计税的。(四)税率税率的划分: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营业税税目税率表税目征收范围税率交通运输业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3%建筑业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3%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5%邮电通信业邮政、电信3%文化体育业文化业:表演、播映、其他文化业、经营游览场所。体育业:举办各种比赛和为体育比赛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的业务3%娱乐业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包括夜总会、练歌房)、音乐茶座(包括酒吧)、网吧、高尔夫球、游艺(如射击、狩猎、跑马、游戏机、蹦极、卡丁车、热气球、动力伞、射箭、飞镖)20%保龄球、台球5%服务业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务及其他服务业5%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5%销售不动产销售建筑物及其他土地附着物5%(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六)起征点与免征额(七)课税基础二、税收分类(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张馨,财政学,P162)以管理权限为分类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等。属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税种称为中央税。属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称为地方税。属中央与地方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称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张馨,财政学,P163)中国的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用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西方国家的消费税大都采用价外税方式。(五)中央税与地方税我国的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2、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增值税(75:25)、企业所得税(50:50)、个人所得税(50:50)、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3)。3、地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耕地占用税。专题三: 税收原则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税收原则的提出(张馨,财政学,P171)亚当斯密:平等原则,政府应按照个人的能力来课税,即以个人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益为依据来缴纳税收;确实原则,个人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确定,不可含混不清,征税者不可以任意左右;便利原则,各种税收的课征,都应该站在纳税人的立场,斟酌适当的缴纳时期,采用简便的缴纳方法,奚以便利纳税人为出发点;节约原则,课税应使税收尽可能地归入国库,向国民征收的数额应尽可能地使其减少。(张馨,财政学,P171)德国瓦格纳: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可谁技术原则。财政政策:税收要以供给财政支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经费需要为主要目的。国民经济:国家征税不应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不能危及税源。社会正义:通过国家征税矫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两级分化的流弊,从而缓和阶级矛盾,达到用税收政策实现社会改革的目的。税务行政:税收法令确实明确、纳税手续便利、征收管理费用节省。最优税制原则:公平、效率、稳定、增长、管理。(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一)公平类税收原则1.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2.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二)效率类的原则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税收费用的最小化,是指在征税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降到最低限度。确实简化原则,确实,指税制对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以及征管方式和纳税手续等要素,都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做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1.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2.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例:(张馨,财政学,P174)例如,政府决定对汽油课税,纳税人的福利水平会降低:首先,他们购买汽油时必须缴税;其次,税收会使油价上涨,从而使消费者减少汽油消费。这说明税收除了筹集收入外,还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组合,使其偏离无税收情况下的最优消费组合。消费的变化使得消费者产生额外负担,因为消费者不得不接受较不合意的消费组合,其效用相应降低专题四:税负转嫁及归宿一、税负转嫁概述(陈共 财政学 229-237页)(一)税负转嫁的含义: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购价的方式,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二)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方式 :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2.后转方式: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3.其他转嫁方式:混转或散转,即前转与后转并用。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税收资本化: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例:某服装销售商,原来每件衣服售价100元、进货价为60元、经营成本20元,利润为20元/件。后政府向销售商征税10元/件。前转:销售商将售价提至110元,利润为20元/件。后转:销售商将进货价压低至50元,售价维持100元不变,利润为20元/件。混转:销售商将进货价压低至55元,售价提高至105元,利润为20元/件。消转:销售商进货价及售价均与税前相同,将经营成本降低为10元/件,利润为20元/件。例: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例:一农场主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十亩土地,租用期限为十年,每年每亩地要缴纳税款200元。农场主在租用之际就向土地所有者索要其租用期内所租土地的全部税款。这样便获得2000元的由土地所有者十年累积应纳十亩地的全部税额,而该农场主每年所支付的税额只有200元,余下的1800元就成了他的创业资本。二、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例:各种市场的税负转嫁(1)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价格,因而不能把市场价格提高若干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才能在短期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长期供应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形成一股力量,则税负可能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2)不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差异性是不完全竞争的重要前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单个厂商虽很多,但各个厂家可利用其产品差异性对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借以把税负部分地向前转嫁给消费者。(3)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企业供应市场某种商品的大部分,各家都占市场供应量的一定比重。它们的产品是一致的,或稍有差别。寡头垄断的价格波动不像一般竞争工业那样大。他们总是互相勾结,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对价格升降采取一致行动。因此,如果对某产品征收一种新税或提高某种税的税率,各寡头厂商就会按早已达成的协议或默契并在各家成本同时增加的情况下,自动按某一公式各自提高价格,而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负担 。(4)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某种商品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主的市场结构,并且没有代用品。垄断厂商可以采取独占或联合形式控制市场价格和销售量,以达到最大利润或超额利润的目的。如果某垄断产品为绝对必需品,且需求无弹性又无其他竞争性的代用品,则垄断者可以随意提价,不会影响销售量,税负就可以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三、我国的税负转嫁1.我国目前具备了税负转嫁的条件:2.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一)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二)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三)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四)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五)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六)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作业:1.简述税收的 三性 。2.试分析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专题一: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一、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一)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二)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代替征税或重税商品。专题二: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实现的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2.税收的替代效应: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主要是激励作用,促使人们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3.我国的实际情况2010年前适龄劳动人口年均增长0.6%至0.7%,每年新增1000万人,就业压力很大。未来50年,我国劳动人口仍将处于过剩状态。我国今年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8.21亿。据测算,如果我国仍然保持目前的 独生子女政策 ,到205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仍将有8.3亿,高于我们现在的状态。这表明,我国劳动人口会长期供过于求。(二)税收地居民储蓄的影响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个人收入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均是成正比的影响,也就是: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对个人所得征税后,个人的实际收入下降,会按他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消费2.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在对利息征收所得税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使未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了,降低了人们的储蓄意愿,从而引起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蓄。3.所提税与储蓄之间的关系:陈共:P242我国: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明显,人们对储蓄的态度还取决于税收以外的诸多因素,如居民未来消费的预期,其他投资渠道、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等。例: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民间借贷、收入分配不公。(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储蓄主要由家庭完成,投资由企业完成。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替代效应:征收所得税,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因此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收入效应: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这是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专题三:税收与经济发展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1. 古典经济学的观点2. 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3. 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二、供给学派的观点(一)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二)拉弗曲线(陈共 财政学 239)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三、减税政策评析(一)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二)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 减税政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作业:1.试论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试说明 拉费曲线 及其说明的原理。第十章 税收制度专题一: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一、税收制度概述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种的搭配问题。前一种侧重点是税收的工作规范和管理章程;后一种认识则以税收活动的经济意义为中心(一)税收制度的组成(二)税收制度的发展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一)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二)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1、内容1)生产和流通环节普遍征收增值税,在此基础上选择少数产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保留征收营业税;2)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3)合并了原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建立了统一的个人所得税;4)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5)税收征管制度方面,普遍推行纳税申报制度,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加快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2、现行税种设置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城市房地产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船舶吨税。新增: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费费改税)废止: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20080101)、农(牧)业税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0101)、屠宰税、筵席税合并: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20070101)专题二:商品课税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一) 商品课税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2. 商品课税的功能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一) 现行增值税增值税 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 个新兴税种。1 、增值税概述增值税的特点环节进价增值售价原材料生产0200200半成品生产200300500产成品生产500350850商品批发85050900商品零售90010010002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二) 现行消费税消费税税目税率表税 目税 率一、烟1.卷烟(1)甲类卷烟(2)乙类卷烟2.雪茄烟3.烟丝45%加0.003元/支30%加0.003元/支25%30%二、酒及酒精1.白酒2.黄酒3.啤酒(1)甲类啤酒(2)乙类啤酒4.其他酒5.酒精20%加0.5元/500克(或者500毫升)240元/吨250元/吨220元/吨10%5%三、化妆品30%四、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1.金银首饰、铂金首饰和钻石及钻石饰品2.其他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5%10%五、鞭炮、焰火15%六、成品油1.汽油(1)含铅汽油(2)无铅汽油2.柴油3.航空煤油4.石脑油5.溶剂油6.润滑油7.燃料油0.28元/升0.20元/升0.10元/升0.10元/升0.20元/升0.20元/升0.20元/升0.10元/升七、汽车轮胎3%八、摩托车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250毫升(含250毫升)以下的2.气缸容量在250毫升以上的10%九、小汽车1.乘用车(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2)气缸容量在1.0升以上至1.5升(含1.5升)的(3)气缸容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的(4)气缸容量在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的(5)气缸容量在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的(6)气缸容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7)气缸容量在4.0升以上的2.中轻型商用客车1%3%5%9%12%25%40%5%十、高尔夫球及球具10%十一、高档手表20%十二、游艇10%十三、木制一次性筷子5%十四、实木地板5%(三) 现行营业税专题三:所得税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一)所得课税的特点(二)所得课税的功能(三)我国所得课税的特点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一) 现行企业所得税1、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2、计税依据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4、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二) 现行个人所得税1、课税对象和纳税人。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2)课税对象。①工资、薪金所得;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③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④劳务报酬所得;⑤稿酬所得;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⑧财产租赁所得;⑨财产转让所得;⑩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2、征收模式和税率①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③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④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⑤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缴纳⑴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⑵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⑶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⑷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⑸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4、允许扣除的项目(1)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2)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3)社会保险缴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5、个人所得税的若干改革问题。1)征管模式;据统计,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将近1800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2)费用扣除制度。(含指数化调整等)(三) 现行土地增值税1、征税对象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取得的收入减除相关的成本、费用及税金后的余额,即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2、税率级数土地增值税税率1234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30%40%50%专题四:财产税和资源税一、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1.课税比较公平2.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3.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二、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一) 现行资源税资源税的改革 新资源税条例1)提高税额。过去,资源税占资源类企业销售额的1%,这次资源税改革计划将这个比例提高到3%至4%。中2006年,资源税完成207.26亿元,同比增长45.3%。大幅度调高资源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来自节能降耗的压力。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后,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税率为5%;煤炭的资源税税率或初定为2% 5%。2)加强管理。(二) 遗产税1、课税对象:以死者留下的遗产为课税对象的税。2、功能: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于悬殊。3、我国开征遗产税的设想1)征收面不宜过宽2)先征税后分配3)只征遗产税,不单独征收赠与税4)规定合理的、必要的扣除5)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予以优惠4、我国征收遗产税的可能性不大1)收入、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2)世界普遍存在取消遗产税的潮流(如香港,2005)3)目前国民遗产数量很少4)有较多的避税办法附:1、对老百姓影响不大,开征遗产税意在缩小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2、香港征收比例是750万港元以上才征收。国际一般征收比例是40%-60%之间,在有些发达国家甚至高达80%。但是我觉得中国以后会在最低水平征收40%。3、反对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这些富豪们的思想境界确实不同凡人。詹姆斯 斯托尔斯在捐出10亿多美元之后说,他不想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自己的子女,因为那样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巴菲特就更绝,多年前就对自己的子女明确表示: 如果能从我的遗产中得到一个美分,就算你们走运! 另一方面,许多富豪已经设立了离岸家族基金,并将主要资产以家族基金的方式运作。这就回避了遗产继承的问题,也就没有遗产税的问题了,主要财产已经逃避了遗产税。4、遗产税至少十五年内都不会征收,因为现在还欠缺很多条件,毕竟现在个人所得税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管理跟不上。中国即使实行,很多学者认为发达城市标准应该在80万元左右,不发达地区不清楚。5、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征收遗产税。在美国,每年去世的人中只有2%的人被征了遗产税。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已先后取消了遗产税,并且欧洲地区的意大利、瑞典等国也取消了该税项。1999-2003年,遗产税收入约占香港政府收入的0.7%。若取消遗产税,则可能使香港政府收入每年减少约15亿港元。(三)物业税1、定义。所谓 物业税 ,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付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这个市值是由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出来的。物业税以土地、房屋为征税对象,是一种财产税。2、税制设计。在物业税下分设土地税和房屋税,将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转化为在房地产开发阶段征收的土地税;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合并,转化为在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房屋税,也就是说,通过征收物业税,把原来买房子时需一次性缴纳的几十年的土地出让金等巨额税费,放到买房子后按年缴纳,并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评估土地和房屋市值,这样每年缴纳的物业税都是合理而透明的。3、开征目的。降低房价,造福广大购房者,调整贫富差距。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抑制政府短期行为。使金融系统摆脱房地产泡沫的冲击。4、空转。物业税空转是指虚拟意义上的资金循环,虽然没有实际征收物业税,但一切步骤和真实收物业税流程相同,由财政部门、房产部门以及土地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统计物业数量,并进行评估和税收统计。 物业税要开征,除去技术上要具备条件外,还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是否能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购房者在购买住房时已经支付了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多项税种,是否将住房所产生的所有税种统一纳入物业税,如何协调各纳税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定论,而且在征收的标准、房产价格评估以及自住型、投资性住房的界定、监管制度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作业:1.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2.我国新《税收征管法》所体现的新的理念有哪些?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专题一:工商税制改革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一)公平课税论(二) 最适课税论(三)财政交换论二、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一) 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档次根据有关资料,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 ,我国周边18个国家(地区)的平均税率为26.7%。0 在国际上,25%的税率是中等偏低水平的税率,这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吸引外资上,仍然有着积极优势。(杨志勇,企业所得税制改革:进程回顾与配套实施,涉外税务,2007)(二) 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三) 开征 绿色税收 ,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1、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2、举例: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二氧化碳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等。3、我国:已在征收排污费。正研究开征污染产品税和排放税、环境税。三、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一)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税收376362743100.00%流转税26742220971.05%所得税9764339125.94%流+所36506560097.00%总税收376362743100.00%国内增值税12894603334.26%消费税188566945.01%海关增消4967106213.20%营业税5128889713.63%进出口关税113712383.02%车购税68751091.83%烟叶税4131760.11%企业所得税5545878114.74%外企所得税153481614.08%个人所得税245232446.52%土地增值税23132050.61%税种收入(万元)占税收比例增值税12894603334.26%企业所得税7080694218.81%营业税5128889713.63%海关增值税消费税4967106213.20%个人所得税245232446.52%消费税188566945.01%(二)面向新世纪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思路和内容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 :1、增值税改革营业税与增值税同属流转税,性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在税制结构上设计为不同的税种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征收,但两者课税对象的经济关系不会因征税而割裂,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金融保险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服务业中代理 仓储、租赁等与生产经营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带来营业税与增值税的重复征税 如交通运输业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其中增值税纳税人的运费既要负担增值税,又要缴纳营业税,并且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不能完全抵扣。另外在现实中.纳税人既有营业税的应税项目,也有增值税的应税项目的情况很多,既要向国税缴纳税款,又要向地税缴纳税款,造成纳税人对缴税的抵触情绪,增加了征纳税的成本,带来征税的不经济等问题。2、消费税改革3、企业所得税改革4.个人所得税改革1)分项所得模式改为综合和分项相结合模式将个人所得中一部分具有延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实行综合课征,实施统一的累进税率;其他所得按分类课征,实施比例税率。具体来说,就是将现行税目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5个项目划入综合征税,其他类所得仍实行分类征税。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2)降低边际税率、减少级次、拉大级距,降低名义税率3)完善费用扣除制度制定各地区的幅度费用扣除标准,并以动态调整加以协助,增加家庭费用扣除、教育费用扣除、医疗费用扣除、调住房扣除、特殊扣除。4)建立个人收入管理体系、加强个人收入申报管理制定和建立掌握个人收入情况的部门如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期货等单位向税务部门通报有关个人收入信息的制度,保证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各种经济往来和个人收入情况 。 一旦这几个方面真正做到了,每个人的收入就可以很容易知晓了,这样,我们的个人所得税恐怕就会翻番往上涨了,而它的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也将会真正得到发挥。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股票转让所得、个人房屋转让所得需自行申报。5.完善其他税种专题二:农村税费改革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一)农村税费改革的由来(二)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及主要内容1.方针2.主要内容3.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的明显效果二、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一)我国原来的农牧业税收制度(二)取消农业税及其历史意义闻江西省免征农业税有感(二首) 二00五年一月自古天干税不饶,深山无计避征徭。 南池捞蟹狂风刮,北地锄禾烈日烧。 日虑三餐难果腹,家徒四壁勉为巢。 苛捐杂税如洪水,更有刁官气焰嚣。春风杨柳舞丝绦,税制千年是日消。 闹市如棋连海角,高楼似塔上云霄。 花香鸟语青山翠,草绿鱼肥碧水饶。 政惠三家天意好,康庄大道架金桥。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一)以黄宗羲定律为戒,防止反弹黄宗羲定律:历史上每一次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涨到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黄宗羲(1610 1695),字太冲,号梨州,亦号南雷,浙江余姚人。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1、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的 精兵简政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乡镇政府应着重强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三个方面的职能,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各地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依法行政和搞好为农服务的要求,积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要坚守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底线,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妥善安置分流人员。2、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 的基本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主要内容有:(一)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适当给予奖励性支持。(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一重要《通知》讲几点意见。3、调整和改革现行财政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县乡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框架,要体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体现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减轻基层财政负担;继续推进 省直管县 财政管理体制和 乡财县管乡用 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4、逐步化解农村隐性债务专题三: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和功能(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和分类1.税收管理1、税收管理: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实现税收工作的目标,一举税收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管理。2、税收征管: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税务机关为贯彻国家税收政策,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完成各项税收的职能和任务,以纳税人涉税事项为主要管理对象的一系列活动,即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2.具体分类(二)税收管理的职能(1)税务登记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2)账簿、凭证管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指定企业印制。(3)纳税申报。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4)税款征收。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5)税务检查。税务机关有权进行下列税务检查: (一)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 (二)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检查扣缴义务人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经营情况; (三)责成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文件、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 (四)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五)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六)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税务机关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6)法律责任。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多角度的税收管理理论(一)税收管理与管理学 帕累托 二八定律 管理思维的运用(二)税收管理与法学 税收法律主义原则(三)税收管理与心理学 从内科人的人格假设到纳税人心理承受力的测量三、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一)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二)新《税收征管法》出台的背景(三)新《税收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作业:1.简述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2.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历史意义。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专题一: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产生和发展(一)国债的含义1.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2.国债的特征:(1)国债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2)国债的发行必须遵守信用原则,具有偿还性。(3)国债具有认购上的自愿性(4)国债的担保物不是财产或收益,而是政府的信誉。(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于奴隶社会,是所有国家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2.我国国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0年:302亿的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第二阶段:1954-1958年,分五次发行了3546亿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一)国债的种类1.以形式为标准: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筹措和发行地域为标准:内债和外债3.经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凭证式国债和记帐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我国从1994年推出记账式国债这一品种。记账式国债的券面特点是国债无纸化、投资者购买时并没有得到纸券或凭证,而是在其债券账户上记上一笔。其一般特点是:1、记账式国债可以记名、挂失,以无券形式发行可以防止证券的遗失、被窃与伪造,安全性好;2、可上市转让,流通性好;3、期限有长有短,但更适合短期国债的发行;4、记账式国债通过交易所电脑网络发行,从而可降低证券的发行成本;5、上市后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但同时也伴随有一定的风险。记账式国债具有成本低、收益好、安全性好、流通性强的特点。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交易特点,其主要是针对金融意识较强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有现金管理需求的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而设计的国债品种,投资者将其托管在指定券商的席位上,便于流通交易,变现能力强,不易丢失,还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得高额利润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它是以国债收款凭单的形式来作为债权证明,不可上市流通转让,但可以提前兑付。提前兑付时按实际持有时间分档计付利息。我国从 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理想的投资方式。(二)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1.应债主体结构:社会资金或收入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2.国债持有者结构(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有国债的比例,又称国债资金来源结构,受应债主体结构的影响。3.国债期限结构:按国债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性国债。3年期利率5年期利率2007年第五期凭证式国债5.74%6.34%储蓄存款利率5.22%5.76%(三)国债负担和限度1.国债负担:从四个方面来分析:(1)认购人负担(2)政府负担,即债务人负担(3)纳税人负担(4)代际负担2.国债的限度:起源于国债的负担,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1)表示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2)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有三: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个别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和比重来表示政府偿债能力:当年付息额占当年财政经常收入的比重-直接表示政府偿还能力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债务依存度专题二: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政府支出是通过和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国债是延期的税收,当前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反对意见: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够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2.该定理假定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能生活得比自己更好,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些父母也不会把因发债而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而不花掉。3.政府发债而不增税,为人们提供情报了成本更低的资金,人们自然愿意增加投资。4.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实际上,未来的税负和收入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个人而言,现在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与未来为偿还公债的本息要向此人征收的税收并不必然相等。5.定理假定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扭曲效应,所以发债而不增加税收,并非等价。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一) 国债的资产效应: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效应。1.消费随着收入和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当人们持有债券而增加消费,说明国债具有资产效应。2.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3.国债错觉:国债持有者在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由此可能增加自己的消费需求,因而国债积累与消费的增加相联系。(二) 国债的需求效应:国债增加-支出增加-增加需求-增加投资1.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2.在原有需求内部只改变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属于第一种情况,但也是绝对的。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属于第二种情况。(三)国债的供给效应:三、国债的政策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 :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的副作用小。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是遵循自愿原则,基本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也不能过大:1.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2.社会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二)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部分财力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偏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2000亿向社会公开发行)。有利于缓解当前流动性偏多、经济增长过热状况,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专题三:我国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分析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一)我国国债发行和国债负担率情况(二)国债负担率与财政赤字的简单动态关系分析我国当前国债负担率水平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二、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专题四:国债市场及其功能一、国债市场什么是国债市场?二、国债市场的功能1.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2.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三、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一)国债市场现状(二)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1.国债市场现状: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国债回购,是指国债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国债的交易活动。是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进行反向成交的交易,是一种以有价证券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其实质内容是:证券的持有方(融资者、资金需求方)以持有的证券作抵押,获得一定期限内的资金使用权,期满后则须归还借贷的资金,并按约定支付一定的利息;而资金的贷出方(融券方、资金供应方)则暂时放弃相应资金的使用权,从而获得融资方的证券抵押权,并于回购期满时归还对方抵押的证券,收回融出资金并获得一定利息。2.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1)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促进银行间市场交易与交易所市场的连接(2)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国债的托管清算制度(3)改进国债管理体制,将国债发行由年度额度控制改为年末余额控制(4)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5)加快银行间市场的资信评级制度建设,帮助交易成员控制信用风险加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专题五: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一、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概述(一)什么是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二)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三)隐性和或有债务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二、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范和化解对策(一)高度重视是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前提(二)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的对策作业:1.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2.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3.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国债负担率升降的情况和原因。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专题一: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一)国家预算的含义(二)国家预算的类别和名称《预算法》规定设立五级预算: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地方预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人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和补助支出的数额。地方预算由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和所属的下级政府总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反映一个部门全部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反映各部门为履行职责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部门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部门支出包括用以上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部门预算的编制单位除了政府组成部门和政府各直属部门外,还包括其他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各级政府的职权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三、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专题二: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5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二、编制部门预算(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2、政府采购当事人3、政府采购方式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例:临沂大学(筹)教职工宿舍楼工程第五批招标公告 日期:2007年8月28日 出处:临沂师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临沂大学(筹)教职工宿舍楼工程,已完成了招标准备工作,具备施工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现拟对该工程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一、本次招标工程项目的概况如下:1、工程建筑面积2、标段划分3、工程投资概算 4、本次招标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建及水电暖安装工程5、工程建设地点6、工程质量要求7、工期日历天数 :220天。二、投标申请人必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三、凡具有相应投标资质的单位,须携带如下证件于2007年9月4日12:00时前到山东正平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办理投标报名事宜,只有资格预审合格或资料齐全且符合规定的投标申请人才能参加投标。1、施工资质证书(原件副本、复印件留存)2、营业执照(原件副件、复印件留存)3、安全生产许可证4.建设工程计价资格手册(原件副本、复印件留存)5、法人证明或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6、拟承建本工程项目经理近年来承揽同类型工程(面积、造价均须高于本工程)承发包合同、竣工验收证明等其他相关材料 (原件、复印件留存)。7、拟承建本工程项目经理、施工技术人员资格证件、劳务合同、身份证、养老保险交费凭据( 2006年度)(原件、复印件留存),凡提供的证件,与单位名称不一致的均无效。8、拟承建本工程的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构成情况(成员证件原件、成员施工经历、业绩、获奖证书等)9、近年内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纪录(无违法违规行为的,须出具招投标监管部门出具的无违法违规行为证明)。10、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以上资料四、投标资格预审合格的单位,到山东正平招标咨询有限公司领取招标文件。投标保证金每标段5万元,招标文件费300元/份。五、招标日程安排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三)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1、做好准备工作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五、实施 收支两条线 管理(一) 什么是 收支两条线 管理(二) 收支两条线 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专题三:中国分税制改革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1、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制度。核心是各级核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关系。2、内容:P361(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体制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体制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2、集权与分权关系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三、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 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四、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的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五、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P376六、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及进一步的完善(一)运行情况良好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 两个比重 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加强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二)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业:1.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2.试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专题一: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是指预算年度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二)如何理解财政平衡1、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6、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 :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1、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区分2、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政策意义(三)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比较1、我国财政赤字的性质和动态2、财政赤字的国际比较专题二: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和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三)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1)国债 利率上涨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 赤字货币化 基础货币增加 不断增加 通货膨胀(2)发展中国家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会导致通货膨胀,但也不是绝对的。以下两种情况不会导致通货膨胀:(1)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2)货币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货币供应的增加幅度专题三: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一、 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的运用(一)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不同融资机制不 同经济效益的特殊作用(二)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应的进一步分析1、财政赤字的债务化融资的经济效应2、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融资的经济效应二、财政赤字的 排挤 效应1、完全 排挤 效应2、不完全 排挤 效应3、无 排挤 效应三、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一)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二)分析长期效应的IS-LM模型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作业:1.试分析我国当前的财政赤字的状况。2.简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专题一:什么是财政政策一、什么是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2、政府干预经济方式的转变:(1)观念的转变(2)目标的转变(3)手段的转变二、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三、 财政政策目标1、物价水平相对稳定2、收入的合理分配3、经济适度增长4、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5、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四、财政政策工具1、税收2、国债3、公共支出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在 基础瓶颈 条件下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专题二: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1、财政政策工具与收入分配2、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供给3、财政政策工具与价格的关系二、财政政策效应三、财政政策乘数依据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方程式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税收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专题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简介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3、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三、不同的政策组合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货币政策的效力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相机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专题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1997年以前的财政政策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背景1、1998年经济形势:(1)亚洲金融危机。(2)国内消费需求低迷。(3)投资增长趋缓。(4)结构性矛盾凸现。(5)通货紧缩趋势显现。(6)经济增长率下滑。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1)国债发行仍有较大空间;(2)财政收入增长较快;(3)财政赤字风险不大;(4)分税制改革从制度上保障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正常运行;(5)全社会可动员的资金潜力比较大。(二)政策要点1、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2、增发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也是启动措施,增发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没有减税;4、优化支出结构,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提高工教人员工资等公共需要;5、实行紧中有松的稳健货币政策与松中有紧的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合,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三)取得的效果1、加大基本建设支出,推动经济增长;2、加快基础实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3、 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5、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6、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四)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1、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2、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3、刺激需求和调整分配政策结合;4、未减税;5、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贴息;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7、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五)积极财政政策回顾1998年8月正式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并配套1000亿元银行贷款用以加强基础建设。当年国家财政赤字规模相应扩大到1673亿元,比上年增加542亿元。1999年由于经济形势继续严峻,国家分两次增发国债共1100亿元,用于各项固定资产投资,另发行期限为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以防范金融风险。2000年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全年共安排了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当年赤字只增加了129亿元,扩张力度明显减弱。2001年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主要措施是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和500亿元支持西部开发的特种国债。2001年初的预算赤字虽然继续有所增加,但执行结果却比上年减少了22亿元,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表现出了淡出痕迹。2002年维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继续发行国债1500亿元,重点在于调整国债资金支出方向和结构,降低关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金融保险营业税率等,提高社会保障程度,继续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大科教投入。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由上年的2.6%提到3%,提高了0.4个百分点。2003年,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已经得到增强,政府投资以外的各主体投资占到投资总额的80%,居民消费价格首次由负转正,通缩阴影逐渐散去,外需拉动强劲,积极财政政策开始进入收缩阶段,全年国债安排使用1400亿元,同时,继续调整国债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支出。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开始转型,进一步缩小国债规模,全年只安排1100亿元(后调减为900亿元),同时,减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和加大公共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七年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约9000亿元,同期银行发放国债项目配套贷款2万多亿元,直接拉动投资约4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1998~2003年年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4.2%,对于在外部市场低迷形势下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据测算,国债建设资金年均拉动经济增长为1.5~2个百分点。七年间总共通过9000多亿元国债资金安排了10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弥补了一些过去多年的基础建设欠账,如新建了大批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新增公路8万多公里、新建铁路6000多公里、新建改建机场30多个、加固长江堤坝、淮河污染治理等,改善了吸引外资的整体经营环境,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增加就业,改善生活。国债资金支持的一大批新项目及其配套项目的建设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七年共增加就业岗位700万~1000万个。但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一季度继续高攀9.7%,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成为必然,财政政策的转型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六)200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11月,我国再一次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扩大内需10项措施,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近期的经济形势来看,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1998年,但是,宏观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提出过程中,国务院要求,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2008年4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的措施。包括将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建设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肯斯瓦特、贵州省黔中、江西省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省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三、稳健的财政政策四、财政政策实现成功转型的经验1、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2、操作上,突出主要政策目标,兼顾协同政策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审慎操作。4、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展性财政政策,而不是实行减税政策,现在看来,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是财政政策既实现扩张效应又避免扩张过度的重要条件。2009预算执行报告: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预算、国债、税收等政策工具,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着力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924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投资2567亿元,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投资965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551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投资777亿元,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及服务业投资681亿元,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51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305亿元。加强对中央投资的统一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资金按规定有效使用。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保障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需要。这些投资增加了即期需求,带动了民间投资和消费,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消费型增值税,调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并降低征收率,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4次提高纺织、服装、石化、电子信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多次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政策。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实施原有的税费减免政策。上述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促进了企业扩大投资,拉动了居民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助水平。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并不断完善操作办法,提高财政补贴使用效益。初步统计,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达3450万台。作业:1.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2.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使用?3.结合我国现在的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