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西欧的兴起-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17:17:14西欧的兴起在1500年前后的世界里,欧洲人还看不出他们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独领风骚的前景。尽管欧洲人抱怨中世纪是 黑暗的一千年 ,然而,正是在中世纪的漫漫千年里,欧洲内部孕育和积淀了它走出中世纪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准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展开、民族君主国的崛起、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兴起 逐渐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成为真切的现实,不再是飘渺的神话。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整个欧洲摆脱了思想束缚和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做了思想上、文化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把欧洲人从中世纪的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使一种新的国家意识形态 国家主义出现。国家主义(statism)是一种建设强大的国家和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经济上的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和政治上的加强王权是国家主义意识思潮的重要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弗利、博丹和格劳秀斯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他们主要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神权国家观念(奥古斯丁和阿奎那所主张的教权高于王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宗教改革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宗教改革派。宗教改革后,随着新教势力的发展,天主教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受到冲击和破坏,专制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方面使欧洲冲破了中世纪的巨大束缚,为西欧在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做了前期准备,提供了必要条件,尤其是国家主义意识思潮的兴起,加速了民族君主国的出现。另一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分裂和经济上的竞争。其中的宗教改革对国际关系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马丁 路德发起的新教改革以及天主教所做出的种种回应,无疑都产生了众多积极的影响,但它们引发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后果,却是欧洲迅速分裂成不同的宗教体系,同时欧洲人彼此之间打着信仰的旗号迅速开战。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北朝政权的更替-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5 17:06:561,北魏兴亡北魏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跋氏最早居住在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大兴安岭北部东麓.魏晋时期,内迁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云中故城)一带.后迁居定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成为塞上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378年,其首领拓跋什翼健在繁峙即代王位,具有了国家规模.386年,什翼健之孙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际,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伦河附近)建魏,史称北魏.397年,攻占后燕都城中山和邺城,隔河与东晋对峙.次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进称魏帝,是为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之孙拓跋焘继位后,于431年灭大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刘宋形成对峙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皇兴五年(471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死,其子拓跋元宏继位,时年五岁,其母冯太后辅政.从太和九年(485年)开始,孝文帝曾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先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汉化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这是北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鲜卑拓跋氏是一个兴起较晚的民族,而被征服的中原地区则早已进入了发达的封建社会. 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 , 为被征服者所同化 (《马恩选集》第三卷第222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当是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场改革遂应运而生.第二,这是北魏建国后北方各族人民长期进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北魏统治者是用野蛮的肆意屠杀和残酷的军事征服入主中原的,因而迅速地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曾进行多次武装起义,奋起反抗,极大地震憾了北魏的统治秩序.孝文帝为了巩固帝位,就不得不对原来野蛮的统治方式有所更张.第三,这是北方人民长期以来进行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等三个方面.经济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遣使 均给天下之田 :即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每人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良人.丁牛一头,受田30亩,限4牛.土地宽余之处露田可加倍或加两倍授与.受田者年老或身死,则要给国家交还露田.受露田的男子又给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人5亩,奴婢依良人.桑麻田皆为永业,可世代相传,并可买其不足,卖其所余.地方官于任所授给公田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县令,郡丞各有差.罢官者还田,新任者继受,严禁买卖.由于均田制并未触动大土地私有制的封建性质,故拓跋贵族和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大肆兼并并未止息,农民受田不足相当普遍.但由于均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增加了北魏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拓跋族内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第二,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北魏初年,为了拉拢和争取拥有大量荫庇户的豪强地主和世家大族,便把他们封为宗主,用以督护所属民众,是为宗主督护制.孝文帝于太和十年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分别设立邻,里,党长.不但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三,变九品混通制为新的租调制度.九品混通制是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推行时的一项赋税制度.即按每个宗主的财产多寡,分为九等,按等征税.实行三长制后,孝文帝即颁布了新的租调制度:即一夫一妇调帛一匹,纳粟二石,另外,十五岁以上未婚者4人,奴婢8口,耕牛20头,并纳一夫一妇租调.由于曾被荫庇的大量民户从宗主督护制下分离出来,纳税户比前大大增加,故国家的财政收入亦有增长.政治方面:第一,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由于北魏初年的首都平城,地处偏北,土地瘠薄,交通不便,又是拓跋贵族聚居之地,保守势力很大,对推行改革不利.于是,孝文帝遂于太和十七年(493)借口南征南齐,遂率军迁至洛阳,并下令定都于此,并先后平定了保守势力的多次叛乱,有利于改革的大力推行.第二,改革官制.北魏初年的官名 皆拟远古云鸟之义 ,不仅质朴,且带有图腾余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遂模仿两晋南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新的官僚机构.第三,改革律令.孝文帝曾于太和十六年颁定新律.新律不但律文简省,而且删去了旧律中的一些残酷而又落后的刑法,在我国法制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社会风俗方面:第一,禁胡服胡语,倡导着汉服,说汉话,用以消除鲜卑族和汉族在服饰和语言方面的隔阂,为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创造条件.第二,改革丧葬风俗.孝文帝迁洛后曾下令: 迁洛之人,死葬河南,不得北还. (《魏书 高祖纪下》),改变了鲜卑族原来身死要归葬祖茔的上?第三,改姓氏.太和十二年(496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一律改为汉字单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