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试常识积累:商品与价值规律
商品及其属性(一)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具备两个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交换实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二)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独有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关系。二者关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种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三)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1.概念商品价值量:衡量单位商品价值大小。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某种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明确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分类。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分类:①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2)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3、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刷题巩固1、(多选)下列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解,正确的有()A.价值规律起着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它利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调节着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B.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符合其价值,即价格与价值在市场上任何时候都不发生背离C.价值规律起着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作用D.市场上,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017年图形推理:汉字规律解析
中,图形推理在判断推理的第一部分出现,共有5道题目,而这五道题中,考查的重点是规律推理,而规律推理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图形是以汉字形式出现的。那么汉字图形出现时,我们应该考虑的规律有哪些?这是需要我们总结与积累的。下面我们就汉字经常考的规律,给大家总结一下。 (一)汉字考查面个数 当题目中出现的汉字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尝试去数一下每个汉字包含的封闭空白区域,即:汉字中包含的面个数。比如:
如何寻找图形规律2021年考试岗位能力解题技巧
图形推理是一个庞大而杂乱的世界,难点在于对图形特征的分析。一般分析步骤为先整体后局部,即先观察给出图形的共同规律,再观察单个图形的规律。如果单个图形较为特殊,优先考虑该图形可能存在的考点,依次进行排查。下面通过例题来具体分析如何寻找图形规律。观察图形,各图形均不相似,从单个图形突破。观察发现单个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第一行的三个图形从左向右依次为横轴对称、斜轴对称与竖轴对称;第二行的三个图形依次为横轴对称、斜轴对称与竖轴对称;第三行的三个图形从左向右依次为竖轴对称、斜轴对称与(横轴对称)。因此B项当选。解题步骤:观察图形的特征→互不相似→看单个图形→单个图形较为规则→考虑轴对称图形→考虑对称轴方面的规律→对称轴数量→得出答案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⑤⑥,②③④观察各图发现,外框均内含四种元素。有的元素相互分离,有的元素在其中一个元素中,考虑根据位置关系分类。①②④中外框内含的是相互分离的四种元素,③⑤⑥属于双重内含,外框中还有内框,内框包含了其他元素。因此A项当选。解题步骤:观察图形特征→外框均内含四种元素,有的元素相互分离,有的元素在其中一个元素中→考虑外框内元素的位置关系→分离、内含→得出答案以上总结的就是岗位能力图推部分的破题思路,大家可以在平时刷题中加以练习掌握。下载通APP在线刷题巩固,27000+道真题,700+份真题卷等你来刷,助你快速提升成绩,实现高分突破!扫一扫图中二维码或直接点击图片下载
2016考试岗位能力技巧:数字推理题规律详解(一)
数字推理是军队文职考试固定考点之一,通常含10题。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规律并推理出数字,对于考生来讲,练习过的和没练习过的完全是两码事。考生除了需要反复练习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毕竟题是做不完的,但规律总是有限的。数字推理的规律一般限于加、减、乘、除、平方、开方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形式,根据形式可分为显含规律和暗含规律两类:一、显含规律相邻数之间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运算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1、四则运算: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或者是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2、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构成等差数列,包括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的二级等差数列和两次差值构成等差数列的三级等差数列。3、等比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包括二级等比数列或者三级等比数列。4、平方数列: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包括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的平方数列变形。5、倍数数列: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6、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这类数列包含的数字多。7、奇偶数列:数列全奇数或者全偶数或者奇偶间隔。8、排序数列:数列有特殊的序列规律。二、暗含规律数列规律不明显,但每一个数字本身都暗含规律,综合来看才具有全局规律。1、幂次规律: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形成规律;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形成规律;幂次超过立方的一般不考虑。2、倍数规律: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而这些n本身构成一定规律。举例:(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略:如1/2、1/6、1/3、2、6、3、1/2(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1,这种题要求对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比较熟悉:如看到2、5、10、17,就应该想到是1、2、3、4的平方加1;如看到0、7、26、63,就要想到是1、2、3、4的立方减1;平方、立方的数列往往数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间距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如果满足上述规律,就考虑幂次规律。(3)A2-B=C如数列5,10,15,85,140,7085如数列5,6,19,17,344,-55如数列5,15,10,215,-115(4)奇偶数分开解题,有时候一个数列奇数项是一个规律,偶数项是另一个规律,互相成干扰项如数列1,8,9,64,25,216奇数位1、9、25分别是1、3、5的平方偶数位8、64、216分别是2、4、6的立方(5)后数是前面各数之和,这种数列的特征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呈2倍关系如数列:1、2、3、6、12、24由于后面的数呈2倍关系,所以容易造成误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大家的备考,除了对规律的归纳总结,练习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